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盟西辽河、新开河、教来河沿岸“三河平原区”,光热充足,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得天独厚的粮食生产基地。农业综合开发以来,已改造中低产田142.14万亩,营造农防林带1.08万多条,达20.4万亩,修建道路5900多条,加上原有林带,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农田林网。但是,哲盟还有一些农区的农田林网建设仍然速度不快,质量不高,树种单一,布局不均,管理粗放,生态经济效益不明显。为此,笔  相似文献   

2.
浅议振兴平原地区农田林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林网是平原绿化的主体,也是农业生产的屏障。本文分析了农田林网的效益,指出了农田林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振兴平原区农田林网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去年以来,邢台市委、市政府作出"还邢台青山绿水,走生态发展之路"战略决策,把造林绿化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扎实推进通道绿化、环市区绿化、百里优质核桃带、农田林网建设等一系列重点工程,全市林业建设和果品产业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今年造林面积突破50万亩,占省下达任务的238.8%,其中,人工造林42.99万亩,实现通道绿化1200多公里,新增农田林网控制面积44.5万亩,实施雨季飞播造林4万亩,封山育林5万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林业局在改善首都生态环境建设中,狠抓精品造林工程建设,并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去年,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1.6万公顷,平原农田林网及“四旁”植树1157.8万株,全市林木覆盖率提前两年达到40%以上。去年,北京市林业局以农田林网建设和沙荒治理...  相似文献   

5.
为了尽快实现我区农田林网化奋斗目标,自治区林业厅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了《关于加速实现全区农田林网化的报告》,现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本刊全文转登在此,以供各地学习与执行使用.治区人民政府在转发该报告的通知中指出: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区林业厅《关于加速实现全区农田林网化的报告》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七五”期间,我区农田林网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到1990年,全疆有51个县(市),92个农垦团场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保护农田4000万亩.大规模的农田林网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牧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八五”期间各级政府要继续狠抓农田林网化建设,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有关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林网化建设步伐.目前尚未实现林网化的县和团场,必须按规划要求如期实现;已经实现林网化的,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完善提高,为实现平原绿化而努力.  相似文献   

6.
酒泉市曾在上世纪60、70年代进行过大规模的农田林网建设,为甘肃河西走廊商品粮基地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世纪后,一些林网因老化缺株断带、病虫危害等防护效能低下的问题日益显现。从2001年起全市开展了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新建与改造更新相结合进行的“千米防护林建设工程”,目前已完成0.67万hm^2。在工作开展的同时改造更新没有投资等问题随之产生。通过对酒泉市农田林网建设调研后认为,农田林网新建时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而在农田林网老化需要更新时,各级政府同样需要高度重视。建议国家将改造更新同新造林带一样,给予同等的投资补助,以加快对“老弱病残”林带的改造更新步伐。  相似文献   

7.
西沟村治沙造林走富路永昌县水源乡西沟村先后投资87万元,坚持造林20多年,实现了农田林网化,锁住了“黄龙”对农田的侵袭。全村现有防护林2500亩,人均有林2亩。该村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风大沙多,农田长期受风沙袭击,粮食产量低,人们生活困难。60年代末...  相似文献   

8.
<正> 目前我国对农田林网的研究多集中在防护效益和粮食产量方面,而对农田林网的物质生产、积累、分配以及光能利用等研究较少,而这正是农田林网这种特殊农田生态系统的关键所在。掌握了农田林网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积累、分配、循环的规律可以充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对农田林网的研究多集中在防护效益和粮食产量方面,对农田林网中林木的物质生产、积累与分配以及光能利用等则研究较少。揭示农田林网生态系统中林木的物质生产、积累、分配、循环的规律有助于挖掘土地生产潜力,提高光能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农田林网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杨树是华北平原农田林网的主要树种,所以我们对杨树生物量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针对农田林网采伐还林难的现状,对湖北省公安县农田林网建设情况进行了综合调研,调查涉及16个乡镇以及40多个行政村。调查结果显示:农田林网建设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如不采取有力措施,5年内农田林网将萎缩80%以上,花几十年时间、几代人精力精心构建的农田林网格局将不复存在,届时农业丰产稳产将得不到保障,后续生态灾难更是难以预料。  相似文献   

11.
伊犁地区现有农业耕地854万亩,大部分仍然处在裸露状态,不能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危胁,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近些年来,本着先易后难的方针,首先在全区灌区耕地上开始了农田林网化建设,到目前为止,全区林带林网面积达16.58万亩,占灌区耕地面积的4.97%。1986年,伊宁市、伊宁县已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1988年,巩留县经过几年努力,也基本实现了林网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几年来,由于领导重视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认识提高,使我区林业生产重点工程转移到农田林网化建设上来,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正> 毛白杨是河南省平原农田林网的主要造林树种,具有生长快、干形园满、通直、高大、冠幅小、材质优良、繁殖容易等特点。为加速我省平原农田林网建设,提高造林质量,使“适地适树”原则建立在更加可靠和科学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博爱县农田林网经营方案调查设计,根据农田林网的特点,利用数量化理论Ⅰ的混合模型,编制了农田林网毛白杨数量化立地质量评价表,并对编  相似文献   

13.
222300多年来,东海县高度重视林业建设事业,坚持培育与利用并举、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原则,在造林绿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县有林地面积38667hm2,林木覆盖率达17.2%,现有宜农田林网面积83333hm2,已建林网面积75333hm2,农田林网绿化率达90.4%。现有村庄总面积为16667hm2,林木覆盖面积8000hm2,村庄绿化率达48%,沟渠路堤总长度计1925Km,已绿化长度1870Km,绿化率达97.1%,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92万m3,活立木年增长量13万m3,果品年产量5万T,林业年产值3.5亿元。1994年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2001年被评为“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去冬今…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唐山市农田林网建设工程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农田林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唐山市农田林网建设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平原农田林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农田林网建设实践的调查分析,总结出农田林网的4种主要建设模式和三大效益,并对农田林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合理配置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设好农田林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了哲盟西辽河平原的自然状况:威胁农、牧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有风沙、干旱、冰雹、洪涝等,使农业产量长期徘徊不前。农田林网的建设减免了区域性自然灾害,保护农牧业生产发展,促进了“三个效益”提高。并提出在西辽河平原,按照不同地形和自然特点,从防护角度出发,划分不同类型区,营造农田林网,是对区域性自然灾害的预防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人有幸参加春季林业生产工作组,赴哈密、吐鲁番地区,深入生产第一线工作,收获颇大。在完成春季林业生产任务的同时,结合本人专业对两地区农田林网病虫害防治工作做了一点调查研究,现就有关问题谈谈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据统计,到1992年全疆共有农田防护林21万公顷,受到农田防护林保护的农田近267万公顷,占应造农田防护林的83%,全疆已有51个县(市)和92个团场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农田林网对夺取农业生产的稳产高产起到了极大的保障作用,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目共睹。而农田林网化建设也把林业工作和农业工作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然而,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农田林网化是绿化的主体,也是农业生产的有利保障。分析了滨湖镇农田林网化减小的原因,以及农田林网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及措施:扩大宣传,强化措施,确保农田林网化管护到位;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对成材的农田防护林采伐否,必须保证原址、原面积更新;出台政策,保证林业用水。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阜宁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科技兴林为支撑,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大搞植树造林,使绿色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载体。2008年,全县成片林达2.37万公顷,农田林网控制面积8.46万公顷,农田林网率达98%,实现林业总产值8.5亿元。该县曾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级一类生态示范区”称号。  相似文献   

20.
位于洞庭湖畔的汉寿县鸭子港乡车昏村是个以粮棉生产为主的平湖区村庄,近些年来,他们在抓好粮棉生产和多种经营的同时,狠抓农田林网建设和四旁造林绿化,大力发展欧美杨为主的林业生产。长3万多米的林带28条,形成了整齐划一、布局合理的农田防护林网。现有林木8万多株,活立木蓄积量达1.5万多立方米,人平有10多立方米的林木蓄积,全村林木覆盖率已达38%。村庄绿化覆盖率62%。一家家家舍掩映在绿树丛中。林业的蓬勃发展,有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造林绿化不断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粮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