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中国水牛 2 ,2 66 5万头 ,居世界前三位 ,属于沼泽型水牛。为了使水牛由役用转向乳、肉、役多用途发展 ,采用河流型的尼里 -拉菲、摩拉水牛与沼泽型水牛进行二个品种级进杂交方法或三个品种育成杂交方法。试验证明 :经杂交二代的尼杂二代和三品杂水牛的乳用性能已达到河流型的尼里 -拉菲 (P >0 0 5 )或超过摩拉水牛(P <0 0 5 ) ,而高于沼泽型水牛一倍多 (P <0 0 1)的泌乳水平。杂交水牛将是中国水牛乳业发展中乳畜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刘学洪 《中国奶牛》2012,(23):23-25
云南省水牛乳用性能的杂交改良已有十多年历史。通过引入乳役兼用的河流型水牛与本地沼泽型水牛杂交,杂种水牛泌乳性能有很大提高。目前,云南省有乳用杂种泌乳水牛2.8万头,杂种牛一个泌乳周期的平均产奶量达1 000~1 500kg。为加快发展云南省奶水牛特色产业,目前,仍需要深入研究杂种水牛的泌乳特性、繁殖特点、营养需要以及饲养管理等课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牛乳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有水牛2276.0万头,乳、肉、皮等主要产品产量分别为265.0万吨、39.6万吨和11.9万吨,水牛头数及其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前三位,水牛乳主要乳制品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广西本地水牛属沼泽型役用水牛,试验证明:采用河流型乳用水牛进行杂交改良,杂交二代水牛一个泌乳期泌乳量  相似文献   

4.
亚洲水牛已分成河流型和沼泽型。乳用品种的绝大部分属于河流型。沼泽型水牛产奶很少,主要作肉用和役用。许多亚洲国家目前正打算用河流型水牛与沼泽型水牛杂交以改良沼泽型水牛的产奶能力。本试验用么拉(河流型品种)和兰卡(沼泽型的斯里兰卡本地牛)杂交。泌乳和产犊记录来自49头兰卡(L),112头么拉(M),68头么拉×兰卡(F_1)和48头么拉×F_1(B_1)母牛。经过产犊年份调整的305天产奶量表示为第一胎平均产奶量±标准误(s、  相似文献   

5.
槟榔江水牛在云南西部槟榔江上游的腾冲县饲养已有500年以上的历史。该水牛经过长期闭锁繁育和风土驯化,已适应当地亚热带气候环境,是我国发掘的首例本土河流型水牛类群。具有典型的河流型水牛体型外貌特征,但体型相对较小。遗传学分析表明:槟榔江水牛体细胞核型染色体数多为2n=50;其群体内遗传变异水平较高,遗传多样性丰富;该水牛与河流型水牛表现出较近的遗传关系,与沼泽型水牛遗传关系较远;确认在群体遗传组成和血统来源上,该水牛由差异十分明显的河流型和沼泽型两个世系所构成,但河流型水牛世系在该水牛群体中占主体,揭示该水牛存在一定的沼泽型水牛基因渗入。生产性能测定结果显示:该水牛一个泌乳期泌乳量为(2452.2±553.8)kg,比河流型摩拉和尼里一拉菲水牛高8.4%~15.0%,比沼泽型本地乳用水牛高124.4%~140.3%;且其乳质佳,乳蛋白率和乳脂率分别为4.60%和6.82%。该水牛在2008年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颁布为我国遗传资源的牛种之一,发展前景看好,将有望培育成中国首个河流型乳用水牛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河流型摩拉水牛在国内外颇有盛名。1973年引入贵州杂交改良本地沼泽型水牛,目的在于改进贵州水牛的体型结构,提高其乳、役、肉生产性能,以扩大经济利用。目前全省改良面已过50余个县,杂交水牛的数量已超过6000头,改良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7.
(一)水牛的类型亚洲的家养水牛按其外形外貌、生活习性和用途可分为2大类,即沼泽型水牛和河流型水牛.沼泽型水牛喜欢在泥塘中浸水和滚泥,其体形一般较小,以役用为主,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国家,中国的本地水牛全部属于这一类型;河流型水牛原产于江河流域地带、体形大,乳用性能好,主要分布在印度、巴基斯坦、保加利亚、意大利等国家,经过科学研究发现,这一类水牛不仅外形、习性等方面存在差异,而且在解剖、染色体、血型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8.
我省现有水牛二百四十四万头、数量上仅次于四川名列全国第二,水牛体大力强、比黄牛更能适应高温多雨的沼泽地带、是我国南方水稻地区的主要役畜和肥料来源。从长远看,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牛主要用途势必从役用为主逐步转用于乳、肉生产。国外养牛历史也是如此,如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早已开始培育乳、肉用水牛品种。所以我们也要及时作好水牛的转化工作。我省1957年曾引入印度么拉水牛和当地水牛杂交、杂交水牛体型大、泌乳能力增加,当时的出发点是提高役用能力,但杂交牛不如本地水牛温顺、同样的饲养水平,肌肉不如本地水牛丰满、但是用来挤奶、很受羣众欢迎。为了了解水牛挤奶情况,现将对“金榜牛乳”的调查材料发表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尼里水牛与温州水牛杂种后代的主要生产性能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巴基斯坦尼里水牛作父本与温州水牛(母本)进行杂交试验,观察其后代的主要生产性能(泌乳性能、生长性能、繁殖性能、产肉性能).结果表明,尼温水牛的泌乳、生长、繁殖、产肉、役用等主要生产性能均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对凉山水牛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凉山州饲养水牛历史悠久,这里的劳动人民培育了著名的地方水牛品种———德昌水牛。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耕作方式的变化,凉山水牛的役用功能正日益减弱。由于长期选择役用性能,导致其泌乳性能、产肉性能相对低下。当前凉山的水牛资源利用率极低,农民饲养水牛的低收益问题十分突出。然而,在极其粗放管理和被长期忽视的情况下,德昌水牛却仍有极大的发展,数量从1978年的13.59万头,增长到2002年的26.55万头。因此如何开发利用水牛资源,提高水牛饲养经济效益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后认为:引入河流型水牛对凉山的沼地型水牛…  相似文献   

11.
大理摩本杂交水牛泌乳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了解水牛杂交改良效果,掌握奶水牛泌乳规律,2001~2004年,大理州家畜繁育指导站水牛奶业开发试验示范场对摩本杂交一代和杂交二代水牛的泌乳性能和乳品质进行了检测.研究数据初步反映了摩本杂交水牛泌乳性能的一些基本特点,对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及提高杂交水牛的产奶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前言贵州水牛属沼泽型。其体型中等,性情温驯,抗病力强,耐粗耐湿,役用性能好,使役年限长,是我省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役畜。但晚熟,繁殖率低,后驱发育较差,乳、肉生产力低,经济利用不合理。河流型印度摩拉流牛在国内外颇负盛名,奶、役、肉性能均较好,用以改良沼泽型水牛的效果已为国内外所肯定。我省1973年开始引进杂交贵州水牛,目前改良面已达50余县,杂交一代水牛的数量超过6000头。为了深入了解在我省自然环境条件下,摩本一代水牛(下称摩杂水牛)的适应性、生长发育、繁殖性状、生产性能及存在问题,以便积极发展和培育这种杂交牛,扩大其经济利用,并提供制定水牛品种改良规划和培育新品种的依据。1980~983年间,在省科委、省畜牧局的支持下,我们采取全面了解和重点调查相结合、访问群众写实际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先后对惠水、长顺、三都、独山、道真、正安、兴仁、晴隆、普安、织金、大方等12个县的摩杂水牛和本地水牛随机进行实际秤重和体尺测量,对比测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乳用水牛在安宁河流域生态条件下表现出的泌乳特性,表明乳用水牛在此生态条件下有较好的产奶性能.平均胎产奶1781.56±570.85kg,平均泌乳天数284.59±73.05d,接近引种区水平.说明该生态条件适宜发展乳用水牛生产。  相似文献   

14.
从南宁举行的奶水牛业发展座谈会上获悉:经过47年努力,我国培育的乳肉兼用水牛,产奶量已达2200公斤,达到世界同类水牛的先进水平,并具有耗精饲料少、产出动物蛋白多、成本低、回报率高的优点。 据介绍,中国水牛属沼泽型,长期以来主要作为役用,乳肉生产性能低。1957年和1974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广西水牛研究所分别从国外引进乳用  相似文献   

15.
槟榔江水牛泌乳性能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槟榔江水牛是我国发现的唯一的河流型水牛,在腾冲县饲养和使用已有200余年的历史。长期以来为农户自繁自养,是乳、肉、役兼用的河流型水牛品种。随着水牛奶的高营养价值被公众认知,其乳用性能得以大力度开发。本文对槟榔江水牛核心群的生产性能测定结果进行分析,为更好地发展奶水牛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尼里·拉菲水牛与德宏水牛杂交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农机具的推广运用,作为役用型的德宏水牛存栏数逐年下降.为提高该品种牛的乳肉役兼用性能,1997年借助中欧德宏水牛开发项目,我们开始引进印度的摩拉水牛与本地水牛(德宏水牛)进行杂交试验,因其后代产奶量达不到理想要求,2000年又开始引进尼里·拉菲水牛与本地水牛杂交,并及时测定尼×德杂交一代水牛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有关数据.通过十多年的试验研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改良效果,现将尼×德杂交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乳水牛生产的现状1.1基本情况 福建省在改革开放前,水牛以役用为主,改革开放后,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农业生产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水牛负耕面积不断下降,水牛养殖也逐渐由原来的役用为主演变为役肉、役乳兼用方向发展。由于福建省的漳州等地群众有在水母牛分娩后的初乳和泌乳高峰期挤一部份奶作为消费的习惯,使该市水牛向役肉兼用、役乳兼用,甚至向乳用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牛数量居全球第二位,均属沼泽型,大致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其共同特点是:利用粗饲料能力强,性温驯,使用年限长,体格粗壮,胸深广和乳脂率高。但乳、肉生产性能较低,后躯发育较差,这些缺点急待改进,1957年和1974年分别从印度和巴基斯坦引进么拉55头和尼里/拉菲50头。这两个河流型乳用水牛品种都能适应中国环境。目前在中国约有么拉2300头和尼里/拉菲210头。引种目的主要是通过杂交以改良本地水牛。1965年开始用人工授精方法共繁殖么拉杂种牛约120000头,这些杂种水牛的生产性能都优于本地水牛。1977年进一步用尼里/拉菲公牛和么拉杂一代母牛杂交,已繁殖其后代含尼里/拉菲、么拉和本地水牛种质分别为50%、25%、和25%的三品种杂交水牛1492头,这种杂交水牛的生长速度和乳、肉生产性能等表现都颇为理想。因此,三品种杂交水牛可作为我国选育乳肉兼用型水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朱柳  刘学洪 《中国奶牛》2011,(11):57-60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奶水牛泌乳特性的研究现状,从奶水牛的泌乳生理特性、泌乳规律及其泌乳潜力的激发等方面介绍了沼泽型水牛和河流型水牛及其杂交水牛的一些泌乳特征,并对今后水牛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水牛泌乳比乳牛困难 ,经常因为操作不当或者生理原因拒绝泌乳。本文介绍水牛的泌乳生理和促进水牛泌乳的方法。1 母水牛的乳房结构特点水牛乳房一般比奶牛乳房硬实 ,乳头较长 ,水牛乳房外形多呈半球形或盘状。江河型水牛乳房周长约 1 1 0~ 1 2 7cm ,比沼泽型水牛大 ,经产母牛的乳房呈下垂状 ,沼泽型水牛的乳房周长约 30~ 45cm。乳房附着于股骨间和耻骨区 ,内有一韧带将乳房固着于腹壁上 ,同时将乳房分为前后两半 ,每半中间又被一层薄膜隔开 ,分成左右两半 ,4个乳区互不相通 ,各有泌乳乳头。乳头为圆柱形 ,河流型水牛乳头长约 6~ 8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