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海南省不同产地的高良姜花和果实乙醇提取物中槲皮素、异鼠李素、高良姜素和山奈素的含量,通过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其对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茄科雷尔氏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高良姜花中只含有槲皮素,果实中含有槲皮素、高良姜素、山奈素;高良姜花和果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茄科雷尔氏菌均有一定的生长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对海南产高良姜的不同提取部位及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降血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高良姜的根茎、花、果实和茎叶的乙醇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高良姜素、山奈素、异鼠李素和槲皮素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显著高于阳性对照药阿卡波糖。  相似文献   

3.
比较研究5种中华补血草黄酮类化合物——异鼠李素、槲皮素、异槲皮苷、木樨草素、芹菜素的体外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运用MTT试验,检测5种中华补血草黄酮类化合物对Hep G2和Hela肿瘤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运用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检测中华补血草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可知,5种中华补血草黄酮类化合物均显示一定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但其活性强弱存在差异。本试验条件下其抗肿瘤活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木樨草素>槲皮素>异鼠李素、芹菜素>异槲皮苷;体外抗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槲皮素>木樨草素>异鼠李素>芹菜素>异槲皮苷。结果表明,中华补血草黄酮类化合物木樨草素、槲皮素、异鼠李素、芹菜素等为中华补血草抗肿瘤作用的重要活性成分,抗肿瘤作用与其抗氧化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施用奥普尔肥对银杏叶产量及黄酮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银杏叶药用品质和产量,进行了施用奥普尔有机肥对银杏叶产量及其黄酮,萜内酯含量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施肥相比,奥普尔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银杏叶的产量(单株鲜叶重和干叶重分别为133.17g和41.10g),还能够十分明显地提高银杏叶中的槲皮素, 山奈素,异鼠李素,总黄酮含量和银杏内酯A,B,白果内酯,总萜内酯的含量,但对叶中银杏内酯C含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建立高效液相法同时测定锦鸡儿中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的含量。运用Agilent HC-C18色谱柱为分析柱,以甲醇–0.2%磷酸溶液(50∶50)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槲皮素在8.28~165.6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n=5);山奈酚在7.96~158.4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 (n=5);异鼠李素在8.08~161.6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7(n=5);三者的回收率分别为99.21%、97.45%、98.26%,RSD分别为1.58%、1.77%、1.69%。锦鸡儿花中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的含量分别为0.249 mg/g、0.245 mg/g、0.265 mg/g,根中检测不到上述三种成分。本方法可同时测定锦鸡儿中槲皮素、异鼠李素和山奈酚含量,操作简单、灵敏、重复性好,适用于锦鸡儿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沙棘果渣中异鼠李素和槲皮素的提取与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沙棘果渣为原料从中提取分离出异鼠李素和槲皮素2个黄酮类化合物,实现了沙棘废料的利用.利用超声辅助方法进行总黄酮的提取,采用柱层析方法以及重结晶技术进行纯品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借助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以及红外光谱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沙棘果渣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为异鼠李素和槲皮素,其中异鼠李素得率为0.55.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HPLC法测定银蓝通络口服液质量标准,测定其槲皮素,山奈素及异鼠李素三种黄酮醇苷替代原质量标准中只测定槲皮素醇苷含量,从而优化银蓝通络口服液中总黄酮醇苷质量标准。结果表明:槲皮素、山奈素、异鼠李素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 7、0.999 9、0.999 9;三种组分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8.25%、94.99%、98.82%,RSD分别为1.03%、0.36%、0.80%;银蓝通络口服液每支含槲皮素醇苷不少于1.10mg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雪松松针中黄酮醇苷元槲皮素、山柰酚与异鼠李素的含量,用于雪松松针及其松针制剂中黄酮成分的质量控制。[方法]2011年3月1日与4月15日分别采摘雪松松针,用甲醇连续提取,盐酸水解提取液,采用HPLC法测定。色谱柱:Diamonsil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0.4%磷酸-甲醇(50∶5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60 nm;进样量10μl.[结果]该方法加样回收率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分别为96.8%(RSD=1.2%)、95.1%(RSD=1.5%)、95.3%(RSD=1.8%),3月1日采摘的雪松松针中槲皮素、山柰酚与异鼠李素平均含量(3.8、2.9、1.6 mg/g)高于与4月15日平均含量(3.0、1.9、1.2 mg/g)。[结论]雪松松针中槲皮素、山柰酚与异鼠李素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为松针及其制剂质量控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也为更有效地利用现有松针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分离异鼠李素和山奈酚的方法,制备两者纯品.银杏叶经乙醇提取、氯仿苹取、D101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得到银杏黄酮粗提物,粗提物再经循环高速逆流色谱(循环HSCCC)分离结构类似的异鼠李素和山奈酚,溶剂体系为正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5:5:5:5).结果表明:粗提取经循环HSCCC循环3次后,异鼠李素和山奈酚达到很好的分离,得到了两者的单体,纯度均在97%以上.  相似文献   

10.
通过乙醇提取、液液萃取结合柱层析分离得到河南蜂胶和杨树胶中不同极性组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判定分离效果、确定分离成分;采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筛选模型评价各分离组分的体外降血糖活性;通过链脲佐菌素诱导的小鼠高血糖模型进行口服糖耐量实验,评价该分离组分体内抑制肠道内α-葡萄糖苷酶的功效。结果显示,蜂胶及其同源杨树胶的50%乙醇洗脱组分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效果最优,IC50值分别为39.03±2.76和28.28±3.79μg/mL,并能有效抑制糖尿病小鼠肠内α-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餐后血糖水平,有利于血糖水平恢复和保持血糖稳定;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发现,蜂胶及其同源杨树胶的50%乙醇洗脱组分中皆含有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芹菜素、白杨素和高良姜素等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比较了12批海南高良姜挥发油的GC-MS指纹图谱,对其中20个特征化合物进行了相似度评价。结果表明,海南省不同地区的高良姜品质相似。与相同生长年份和相同采收期的徐闻产高良姜进行比较,海南不同产地高良姜在挥发油得率及挥发油主要成分上与其无显著差异,而且两地的高良姜GC-MS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956。因此,海南产高良姜可替代徐闻产高良姜用于食品和香料。  相似文献   

12.
四川紫金牛属药用植物的黄酮类活性组分的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四川紫金牛属7种2变种药用植物的黄酮类活性组分,拟比较种与种间、同种不同入药部位之间的杨梅素、山奈酚和槲皮素的含量差异,探索紫金牛属植物的亲缘关系与药用组分含量的相关性,为紫金牛属不同药材质量控制标准的建立提供实验依据。色谱柱为Symmetry 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4%的磷酸溶液(50:50);体积流量:0.8mL/min;检测波长:368nm;柱温:30%;进样量10μL。杨梅素、槲皮素、山奈酚获得良好基线分离,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36231X-133956,r=0.9996;Y=45758X-53050,r=0.9995;Y=27569X-7263.5,r=0.9996;线性范围分别为0.064μg-1.920μg,0.084μg-2.522μg,0.061μg~1.841μg;回收率分别为98.19%、97.88%、99.58%;RSD均小于1.6%;四川紫金牛属7种2变种药用植物均含有杨梅素、山奈酚、槲皮素。在相同条件下圆齿组植物的槲皮素含量均高于锯齿组植物;同种不同人药部位中,叶的黄酮类各组分含量远高于根、茎;百两金及其变种大叶百两金的山奈酚含量远高于其他种,其叶含量达6.42~9.13mg/g,可作为山奈酚资源植物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3.
徐建  王婷婷  杨波  张显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669-2670,2673
[目的]建立榛子雄花中槲皮素和山萘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榛子雄花中槲皮素和山萘素的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无水甲醇-浓度0.4%磷酸溶液(50∶50,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结果]槲皮素在0.022~0.658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4%,RSD为0.73%;山萘素在0.012 1~0.362 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4%,RSD为1.49%;测得各地样品中榛子雄花中槲皮素的含量为0.35~0.58 mg/g,山奈素的含量为0.174~0.512 mg/g。[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榛子雄花中槲皮素和山萘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
刘兴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862-16864
[目的]研究沿海滩涂中华补血草[Limonium sinense(Girard) Kuntz]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萃取、制备薄层、反复硅胶、Sephadex-LH20、开放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测定及波谱分析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鼠李素(1)、甘露醇(2)、β-谷甾醇(3)、齐墩果酸(4)、槲皮素(5)、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6)、没食子酸乙酯(7)、山柰酚(8)、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9)、(+)-儿茶素(10)、异鼠李素-3-芸香糖甙(11)。[结论]化合物4,6,7,10,11为首次从沿海滩涂中华补血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以湖南省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长的9株(3组)不同树龄银杏为研究对象,应用Illumina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银杏叶片组织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银杏叶片内生真菌群落的多样性、群落结构与组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随着树龄的增加,叶片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差异增大;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绝对优势菌门;曲霉属(Aspergillus)、假丝酵母属(Candida)、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等真菌为银杏叶内生真菌群落优势菌属;通过对银杏叶黄酮含量进行检测,发现不同树龄银杏叶的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树龄的增加,3种黄酮醇苷(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含量均呈递减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黄酮类化合物作为重要环境因子,可能通过影响优势菌门子囊菌中优势菌属的定殖与生长对内生真菌群落的形成与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土壤养分因子对杜仲有效成分含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影响杜仲有效成分的主导土壤因子。[方法]采用HPLC测定贵州不同产地杜仲叶中绿原酸及黄酮类有效成分(芦丁、槲皮素、山萘酚)的含量,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贵州不同产地杜仲叶有效成分的含量和土壤养分的含量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土壤养分因子与杜仲叶绿原酸及黄酮类有效成分含量的偏相关系数,建立杜仲有效成分含量与土壤养分因子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土壤有机质;影响芦丁含量的主要是土壤全磷、有机质;影响槲皮素含量的主导因子主要有有机质、有效磷、FACT,其次是土壤铵态氮、pH、全氮;影响山萘酚含量的最大因子为有机质,其次为土壤有效磷、铵态氮和FACT。[结论]贵州不同产地杜仲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土壤养分因子对杜仲叶有效成分含量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达乌里胡枝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裕馨  刘占厚  陈湘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281-15282
[目的]对达乌里胡枝子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应用溶剂萃取及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并利用NMR为主的光谱技术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达乌里胡枝子中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山奈酚(Ⅰ)、槲皮素(Ⅱ)、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芦丁(Ⅳ)、香草酸(V)及β-谷甾醇(Ⅵ)。[结论]化合物V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月月红中槲皮素·山奈酚的定性与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小宁  宋良科  王岩  王波  董关涛  汤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662-2663,2682
[目的]通过对月月红中槲皮素、山奈酚的定性定量研究,拟建立其HPLC分析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民族民间药物月月红的药效学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化学定性法确定月月红不同部位中的主要化学组分;色谱条件:Hypersil DJZ C18色谱柱(4.6 mm×200.0 mm,5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60∶40,V/V);检测波长:368 nm;流速:1.000 ml/min;柱温:30℃;理论塔板数按山奈酚和槲皮素峰计算不低于3 000,外标法计算。[结果]槲皮素在0.081 6~0.489 6μg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6),平均回收率为101.6%,RSD为0.87%;山奈酚在0.069 6~0.417 6μg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6.8%,RSD为1.01%。月月红叶中槲皮素为0.038 2%,茎为0.005 2%,全株为0.010 5%;月月红叶中山奈酚含量为0.027 6%,茎为0.002 1%,全株为0.009 6%。[结论]HPLC分析方法稳定、重复性较好;月月红不同部位均含有槲皮素、山奈酚,且叶含量高于全株和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