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采用"3414"肥料效应试验设计方案进行田间试验,对紫云英氮、磷、钾肥效应以及肥料的交互作用进行了分析,并筛选出适宜的氮、磷、钾肥用量。结果表明:施用氮肥紫云英增产效果最好,鲜草增产量最高达21.1 t/hm2,增产率为158.6%;施用磷肥增产量为10.8 t/hm2,增产率为81.1%;而施用钾肥增产效果不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中磷、中钾水平最适宜氮肥肥效的发挥,中氮、中钾水平最适宜磷肥肥效的发挥,中氮、中磷水平最适宜钾肥肥效的发挥。通过肥料效应模型拟合,得到本试验条件下种植紫云英的肥料适宜用量为N 60.2 kg/hm2、P2O549.4 kg/hm2和K2O 64.2 kg/hm2。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求适合伊犁地区甜菜适宜的肥料用量及比例。[方法]从伊犁地区甜菜肥料高效利用角度出发,设置了氮、磷、钾3因素4水平试验,根据获得的产量对氮、磷、钾肥料效应进行模拟,研究适宜的肥料用量及比例。[结果]甜菜产量与氮、磷、钾施用量的三元二次效应方程为y=3 319.323 7+297.974 9N-8.429 7P-8.860 2K-6.940 5N_2-2.628 9P2-1.159 8K2-3.060 1NP-2.987 5NK+10.100 5PK。肥料实际用量为N 250.23 kg/hm~2,P_2O_5138.15 kg/hm2、K_2O 165.73 kg/hm2,3要素比例为1∶0.55∶0.66时,获得最佳产量87.38 t/hm2;氮肥肥料贡献率为35.65%,磷肥肥料贡献率为12.04%,钾肥肥料贡献率为10.50%,限制甜菜产量提高的养分限制因子从大到小依次为氮、磷、钾。[结论]伊犁地区甜菜生产中氮、磷、钾适宜的施用比例为1∶0.55∶0.66。  相似文献   

3.
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414"试验设计,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并探讨了各种肥料间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氮、磷、钾肥的施用均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且各种肥料配比的增产效果显著优于任一肥料配施。氮、磷、钾肥两两互作对水稻产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当肥料用量处于低中水平时,互作效应均表现为协同促进作用,肥料用量超过一定水平后则表现为拮抗作用。对水稻氮、磷、钾养分吸收影响最大的交互作用分别是氮钾、氮磷和磷钾互作。总体来看,肥料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肥料用量及配比应在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基础上确定。  相似文献   

4.
田间试验表明,在灰钙土地上,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有利于甜菜块根对养分的平衡吸收和积累,从而获得较高的块根产量和产糖量.在三要素中,氮肥对甜菜块根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且随施氮量增加增产愈显著;块根产量与磷肥用量相关性不明显且不稳定;钾肥对块根增产不够明显,但能提高块根含糖量.甜菜生育期中对氮、磷的吸收,至叶丛期即渐达高峰,对钾的吸收至糖分积累期才渐达高峰,故栽培上氮磷肥宜早施,钾肥可适当晚施.  相似文献   

5.
施用氮磷钾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养分交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氮磷钾肥料施用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及氮、磷、钾养分交互作用,以水稻为研究对象,进行氮磷钾配比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本试验条件下,N—195.0kg/hm^2、P2O5—60kg/hm^2、K2O—150kg/hm^2时最有利于各养分效果的发挥,氮、磷、钾肥合理配施对水稻产量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夏谷氮、磷、钾肥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明夏谷生产中氮、磷、钾肥效应和最优施肥参数,本试验采用"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对夏谷高产新品种济谷16的氮、磷、钾肥料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磷、钾肥增产效果显著,最高可达32.8%。氮、磷、钾肥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平衡施肥能显著提高谷子的产量和肥效,氮、磷、钾肥对产量的影响为氮钾磷。氮、磷、钾肥的偏生产力随着用量的提高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平均偏生产力钾磷氮。通过建立肥料与产量的三元二次施肥模型得出谷子氮、磷、钾最佳施用量为N 68.53 kg/hm2、P2O5160.62 kg/hm2、K2O 8.96 kg/hm2。因此,济谷16生产中应重视磷肥,适配氮、钾肥。  相似文献   

7.
海南坡岗地甘蔗氮磷钾养分优化施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研究了海南坡岗地甘蔗氮、磷、钾养分用量优化。结果表明,氮、磷、钾养分的合理配比施用,可大幅度提高甘蔗产量。在氮、磷、钾三要素中,氮肥贡献率钾肥贡献率磷肥贡献率。根据多元回归方程分析结果,当甘蔗获得最高产量即69967.79kg/hm2时,每公顷相应的氮、磷、钾养分施用量分别为402.82、185.32、502.55kg。氮、磷、钾养分的配比为1∶0.21∶1.25。建议甘蔗氮、磷、钾养分施用的配比以1∶0.2~0.25∶1.2~1.25较为合适,相当于每667m2分别施用尿素58.4kg、过磷酸钙32.5kg、氯化钾55.8kg。  相似文献   

8.
研究太湖流域江苏省丹阳市主栽小麦品种氮磷钾推荐用量及养分吸收状况,为引导该区域科学施肥提供科学依据。应用改进的"3414"试验方案,设置梯度土壤肥力试验,研究氮磷钾配合施用对小麦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施用氮、磷、钾肥料与缺素区相比相对增产效果为氮钾磷。三元二次方程拟合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该区域氮、磷、钾肥料最佳经济施用量分别为188.1、65.7、104.0 kg/hm~2。合理施肥可促进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小麦对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30.2%、43.7%、36.0%。该区域养分推荐用量较好地反映了该区域土壤肥效反应,并可为其他作物的区域施肥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以"散生子弹头"朝天椒为试材,采取"3414"完全试验设计方案,对氮、磷、钾肥施肥效应和推荐施肥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磷、钾肥,朝天椒增产效果显著,最高增产率可达62.7%;缺氮和高氮处理增产率最低,说明适宜的氮肥用量是影响朝天椒产量的关键因素。氮磷钾三因素对朝天椒产量影响大小的顺序是氮钾磷,氮、磷、钾肥对朝天椒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33.66%、20.84%、22.44%。氮、磷、钾肥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氮磷、氮钾、磷钾肥料均为正向互作效应,互作效应大小的顺序是氮磷钾氮钾氮磷磷钾。氮磷钾三种肥料施用量与产量的回归关系均符合报酬递减律,任何一种元素过量施用均会导致朝天椒产量显著降低。根据一元二次肥效模型得出朝天椒最优推荐施肥量分别为氮(N)250.85 kg·hm-2、磷(P2O5)130.53 kg·hm-2、钾(K2O)201.25 kg·hm-2,适宜的氮、磷、钾施肥比例为2∶1∶1.5,最佳种植效益干椒产量为5 991.72 kg·hm-2。  相似文献   

10.
高产夏玉米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9种元素肥料对夏玉米产量、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及氮磷钾养分积累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产玉米田各肥料配施增产效果明显,增产幅度为7.0%~19.2%,施用氮肥增产12.4%,施用磷肥增产5.0%,其他元素肥料增产幅度为-1.9%~4.8%。施用氮、磷和钾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植株养分积累量,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含量分别提高了13.60、6.80和20.40 mg/L,植株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分别增加了19.18%、7.99%和13.68%。氮、磷和钾肥的当季回收率分别为12.28%、4.93%和17.56%。综合产量、土壤有效养分和养分积累等方面,氮是高产玉米的主要限制因子,其次为钾和磷。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化肥配施不同有机肥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对植烟土壤养分释放及烤烟养分吸收的影响,于2008年在广西靖西县和南丹县烟区进行了化肥配施花生麸、猪厩肥、糖厂滤泥堆肥和稻草堆肥等有机肥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纯化肥或当地推荐施肥相比,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的烤烟产量和上等烟比例在靖西县分别提高4.6%~15.5%和92.3%~106.7%,南丹县提高0.06%~32.4%和65.7%~97.8%;两县烤烟上、中部叶片的全钾、总氮、总糖、还原糖含量提高,烟碱下降,氮/碱比更接近0.8~0.9,糖碱比更接近10。不同的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间,烤烟产量及优质烟比例差异不显著;化肥配施有机肥在烤烟移栽后65 d内氮素释放较慢,但肥效较长,显著提高烤烟生长期土壤速效磷、钾供应能力,烟株养分吸收能力增强,后期烤烟叶片的全氮和全磷含量提高8.6%~61.5%和2.9%~34.3%。各处理中以化肥配施40%花生麸处理的烤烟产量、质量最佳,土壤养分指标与烤烟叶片养分指标含量最高,是烟田土壤较优的有机肥配施模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速效养分与烟叶养分、烤烟大部分化学品质呈正相关,与烟碱呈负相关,表明化肥配施有机肥对土壤养分、烤烟养分吸收及烤烟品质的影响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甜菜营养诊断平衡施肥系统,是用于指导糖用甜菜定量施肥的计算机系统。该系统在建立高产高糖甜菜植株养分动态模型的基础上,以甜菜一生中各生育期标准养分状况为尺子,对相应生育期的大田甜菜植株10种营养元素的丰缺情况进行诊断,进而自动开出针对性很强的、定性又定量的施肥方案。准确地执行此方案可使被诊断田块内的甜菜达到以下要求:第一,所含营养元素完全;第二,每一元素含量充足;第三,元素之间彼此保持平衡状态。实现高产高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在柳江县进行莲藕田间“3414”肥效试验,通过建立氮、磷、钾施肥量与产量的回归模型,探索当地莲藕的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供试地块的整体地力属中等偏高水平,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丰缺程度表现为高N、低P、高K。在该地力条件下,以每公顷施纯N 390kg、P2O5 210kg、K2O 300kg的处理(N2P2K2)莲藕产量最高,达27400.5kg·ha^-1;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并对回归方程进行分析显示,莲藕产量与氮、磷、钾施肥量之间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结合试验推荐施肥量及供试土壤的特殊性,建议柳江县莲藕产区每公顷合理施肥量为400-500kg纯N、130~200kg P2O5和200~300kg K2O。  相似文献   

14.
丁洪  张玉树  李卫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042-4043
[目的]为新型肥料的研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配制新型白菜专用肥(N∶P2O5∶K2O=16∶7∶13),设5个肥料处理,比较了新型专用肥、普通肥料和俄罗斯复合肥对大白菜的施用效果。[结果]新型专用肥显著或极显著增加大白菜的产量。与普通肥料相比,施用等养分量、等养分比例的肥料,新型专用肥可增产10.0%;与俄罗斯复合肥(N∶P2O5∶K2O=16∶16∶16)相比,施用等养分量的新型专用肥可增产20.0%。新型专用肥能明显改善大白菜品质,可溶性糖含量可提高2.7~3.4 g/100 g,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还可明显提高肥料利用率,氮、磷、钾比普通肥料分别提高3.4%、2.4%和9.8%,比俄罗斯复合肥分别提高-0.1%、10.0%和9.5%。[结论]研究开发新型专用肥是实现作物增产增收和保护环境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广西来宾市兴宾区的甘蔗专用肥的三要素参数及配方。[方法]以甘蔗品种新台糖16号为试材,在分析土壤养分状况的基础上进行N、P、K缺素试验。[结果]多点采样分析表明,该区的土壤偏酸性,有机质和速效磷处于中等水平,碱解氮处于中下水平,速效钾处于中高水平。测算出的三要素的土壤产蔗能力分别为59 580、76 110和69 810 kg/hm2。根据广西旱地甘蔗模式施肥公式,计算出该蔗区甘蔗的目标产量达到90 000 kg/hm2时,N、P2O5、K2O的需求量分别为266.10、134.70和180.30 kg/hm2。根据GB15063-2001技术标准,将甘蔗专用肥配方确定为占总养分26%,NP∶2O5∶K2O=126∶8∶。应用试验证明,甘蔗专用肥比传统常规施肥增产22.07%,蔗糖分增加0.65个百分点。[结论]该研究研制的甘蔗专用肥适用于广西来宾市兴宾蔗区。  相似文献   

16.
重庆稻田基础地力水平对水稻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土壤基础地力水平与土壤养分的供应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进而影响作物对土壤和肥料养分的吸收。研究基础地力与水稻养分利用效率的关系,评价不同地力水平下水稻对土壤和肥料养分利用的影响,为在不同地力下提高养分利用效率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6—2012年重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水稻"3414"试验,调查每个试验点无肥区(N0P0K0)、无氮区(N0P2K2)、无磷区(N2P0K2)、无钾区(N2P2K0)和全肥区(N2P2K2)处理的产量及秸秆和籽粒氮磷钾养分含量,计算重庆不同区域水稻养分吸收量、土壤有效养分利用效率和依存率以及肥料回收率、农学效率,采用指数及线性拟合、基础地力产量分级方法评价基础地力对水稻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重庆不同区域稻田基础地力产量5.40—6.45 t·hm~(-2),基础地力等级处于低和中低等级的(4 t·hm~(-2)和4—5 t·hm~(-2))样本数为63,占总样本量的25.6%。随着稻田基础地力等级的提高,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量也随之不断增加,高基础地力等级稻田其有机质和碱解氮也相对较高,p H过低可能是低基础地力等级稻田(4 t·hm~(-2))的限制因素。重庆水稻施氮磷钾肥增产率分别为18.5%、5.2%和3.9%,在相同的施肥水平下,随着基础地力等级的提高,水稻氮磷钾肥料回收率分别下降6.9%、4.5%和3.1%。基础地力产量与土壤有效氮利用效率、土壤养分依存率存在正相关,说明较高的基础地力会促进水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提高土壤养分利用效率,而基础地力与氮肥回收率、肥料农学效率呈负相关,说明高基础地力会降低肥料的利用效率。基础地力与土壤有效磷、有效钾养分利用效率和磷钾回收率相关性不强,但与相应氮指标能够达到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说明基础地力对氮的反映能力高于磷钾。【结论】高基础地力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对土壤养分的吸收量,但对肥料养分的利用效率下降。在高基础地力条件下,施肥对水稻的增产作用和地力提升作用有限,应限制肥料的投入。  相似文献   

17.
吴剑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679-6680
[目的]为青阳县中稻超高产栽培提供科学施肥依据。[方法]通过对中稻开展不同施肥方法、不同氮肥水平、不同钾肥水平肥效试验,同时根据土壤供肥性能、作物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提出氮磷钾适宜施用量、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结果]根据试验结果,应用方差分析,得出最佳施肥方法和最佳施肥量。[结论]生产上推荐最佳施肥方法是稳前攻中法,即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为4∶3∶3∶0。最佳施肥量是纯氮(N)180 kg/hm2、纯磷(P2O5)75 kg/hm2、纯钾(K2O)120 kg/hm2。  相似文献   

18.
余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895-5897
[目的]寻找高产、高效的施肥方案,同时提出比较切合实际的推荐施肥量、养分配比。[方法]采用二次回归D-最优设计("3414"方案),对春玉米需肥量最大的氮、磷、钾素合理配比进行研究,建立春玉米N、P、K合理配比的施肥数学模型。[结果]在试验条件下,通过"3414"春玉米肥料效应试验,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为:N 180.46 kg/hm2,P2O575.08 kg/hm2,K2O 75.38kg/hm2。通过主效应分析,三因素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为氮,其次为磷,钾的影响最小。[结论]应用数学模型,可以揭示各施肥因子间相对变化的规律。通过调整施肥量,可以获得高产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春玉米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9.
应用广西旱地甘蔗模式施肥公式及参数,确定适合特定蔗区崇左、驮卢、扶绥、宁明等糖厂蔗区施用的甘蔗专用肥配方为总养分29.8%,N、P、K配比为8-11.8-10。经田间肥效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施用29.8%甘蔗专用肥、30%普通复混肥和常规施肥(CK)甘蔗平均公顷有效茎数(条)分别为61650、60150、61350,平均公顷产量分别为102435kg、91530kg、84345kg,平均蔗糖分分别为14.49%(绝对值,下同)14.30%、14.06%;施用29.8%甘蔗专用肥比30%普通复混肥和常规施肥(CK)的农业纯收入公顷分别增加1962.9元和3256.2元。  相似文献   

20.
在黔西北山区进行两年的肥料试验,分析了施肥与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后小麦产量增加,氮磷钾肥配施时小麦产量达到最高,为5 811 kg/hm2。单施氮、单施钾和氮钾肥配施处理与不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施肥可以提高小麦对土壤中氮、磷的吸收,且肥料配施效果优于肥料单施;单施氮肥时氮肥利用率仅为30.09%,分别与磷、钾、磷钾肥配施后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单施磷肥时磷肥利用率仅为17.40%,分别与氮、氮钾肥配施后磷肥利用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