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针对棉花苗期杂草危害问题,本文通过在棉花播种前对土壤进行除草剂封闭试验,以期达到控制苗期杂草危害的目的。结果表明:棉花播前土壤除草剂封闭对杂草的防除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南方红壤区紫花苜蓿田间杂草发生规律及除草剂防控的效果。结果表明:紫花苜蓿苗期及早期生长主要受到宝盖草危害,生长期主要杂草有猪殃殃、牛筋草、拌根草等,休眠期主要杂草为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除草剂阔除虽然对阔叶杂草有一定的效果,但对紫花苜蓿存在显著的危害。精禾草克乳剂和高效盖草能乳剂能显著抑制或灭杀禾本科杂草,但对阔叶杂草无作用。  相似文献   

3.
韩勇 《油气储运》2009,(12):52-54
夏播玉米苗期正值高温、多雨季节,玉米田杂草发生普遍,种类繁多。玉米苗期受杂草的危害最重,所以杂草的化学防治应抓好播后苗前和苗后早期两个关键时期。目前,在玉米播种过程中,对于怎样科学选择、使用玉米田除草剂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为解决农民朋友在使用玉米田除草剂方面的困惑,明确各种除草剂的性能与效果,我们开展了大量试验研究,现将除草剂的比较与选择研究结果报告给农民朋友,供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北京地区不同化学除草方式:播前土壤处理,播后苗前1处理、播后苗前2、出苗后处理和播后苗前2 苗期5种主要除草方式对夏播大豆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1)播后苗前 苗期茎叶处理方案对单子叶杂草除草效果最好;(2)播后苗前2处理对双子叶杂草防除效果明显;(3)对于杂草茎叶防治效果,播后苗前2 苗期处理有较显著防效。  相似文献   

5.
化学除草剂在玉米田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田化学除草可根据玉米的生长期分为3个阶段:玉米播后苗前进行封闭处理、玉米苗后早期进行茎叶处理、玉米中期封行以前定向处理,根据田间杂草分布、栽培技术及天气情况,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品种是解决玉米田杂草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佳木斯地区肇东苜蓿无药害除草剂品种和使用方法。[方法]通过土壤处理除草剂小区试验研究6种除草剂处理对肇东苜蓿分枝期苗情和草情的影响。[结果]6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对阔叶杂草均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对禾本科杂草也有一定防效。对肇东苜蓿无药害的药剂处理有75%阔叶散悬浮剂播后苗前喷雾,药害较轻的有5%普施特水剂播后苗前喷雾。对肇东苜蓿干草产量影响较小的为5%普施特水剂播后菌前喷雾和75%阔叶散悬浮剂播后菌前喷雾。[结论]肇东苜蓿无药害除草剂品种和使用方法推荐5%普施特水剂播后苗前喷雾。  相似文献   

7.
郭芸江  张丽  唐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261-7264
[目的]解决重庆地区苜蓿苗期的杂草问题。[方法]选用裸燕麦、皮燕麦2个燕麦类型,通过对株数、株高、产量、杂草率等指标测定分析,从中筛选春播苜蓿伴播作物中能较好控制苜蓿苗期杂草的燕麦类型及其伴播方式。[结果]与参试皮燕麦相比,参试裸燕麦用作苜蓿播种的伴生作物更能有效地抑制苗期杂草生长;重庆地区春播苜蓿适用的伴播处理为苜蓿(15 kg/hm2)+裸燕麦(120 kg/hm2),40 cm行距条播;适宜的燕麦刈割时期在5月11~21日;适宜的苜蓿刈割时期在燕麦刈割10 d后。[结论]应用燕麦伴播能有效地控制春播紫花苜蓿苗期杂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解决重庆地区苜蓿苗期的杂草问题。[方法]选用裸燕麦、皮燕麦2个燕麦类型,通过对株数、株高、产量、杂草率等指标测定分析,从中筛选春播苜蓿伴播作物中能较好控制苜蓿苗期杂草的燕麦类型及其伴播方式。[结果]与参试皮燕麦相比,参试裸燕麦用作苜蓿播种的伴生作物更能有效地抑制苗期杂草生长;重庆地区春播苜蓿适用的伴播处理为苜蓿(15kg/hm2)+裸燕麦(120kg/hm2),40cm行距条播;适宜的燕麦刈割时期在5月11日~5月21日间;适宜的苜蓿刈割时期在燕麦刈割10d后。[结论]应用燕麦伴播能有效地控制春播紫花苜蓿苗期杂草。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防控高粱田中的杂草危害,用多种除草剂在高粱播后苗前和高粱苗4~6片叶期间对高粱田进行防除杂草处理。试验结果表明,38%莠去津胶悬剂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处理1)和40%异丙草·莠悬浮剂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处理7)对高粱田间单子叶杂草和双子叶杂草杂草均起到了较好的防除效果,而且未见对高梁生长产生药害,籽粒产量也明显高于其他除草剂或组合处理,与人工除草(处理5)产量相当,可以在高粱生产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玉米田化学除草可根据玉米的生长期分为三个阶段,即玉米播后苗前进行封闭处理、玉米苗后早期进行茎叶处理、玉米中期封行以前定向处理;也可根据田间杂草分布、栽培技术及天气情况,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品种是解决玉米田杂草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不同施药方式和不同类型除草剂对麦田抗药性杂草的防除效果以及对作物的安全性,在小麦播后苗前选用两种除草剂混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在返青期根据田间残留草相开展茎叶喷雾处理。结果显示,每667 m2用50%吡氟酰草胺可湿性粉剂20 g+40%砜吡草唑悬浮剂25 mL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在土壤封闭处理120 d后(小麦茎叶喷雾处理前)调查总草株防效达94.35%。返青期用22%氟吡·双唑酮可分散油悬浮剂50 mL+1%双氟磺草酮·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120 mL进行茎叶喷雾处理,对多花黑麦草、婆婆纳等杂草防除效果最好,总草株防效最高可达98.94%,鲜质量防效最高可达99.92%,而且持效性较好。其他各处理总草防效也高,最低株防效87.51%,最低鲜质量防效97.00%,且试验药剂及使用剂量对小麦生长安全。近年来陕西省秋淋的频次加大,多数年份秋播期土壤湿度大,能够满足土壤封闭除草的条件,对出现抗药性的杂草,经试验初步提出“一封一补”的除草策略,即土壤湿度大时,播后苗前选用砜吡草唑+吡氟酰草胺土壤封闭处理,防除绝大部分杂草。小麦返青期再根据田间草相和数量确定是否补防,如果残留杂草数量达不到防治指标,建议不再化学防除,可人工拔除,实现节约成本和农药减施增效目的;如果残留数量达到防治指标,再选用靶标药剂茎叶喷雾补防。补防药剂有甲基二磺隆可防治节节麦,唑啉草酯·双氟磺草胺·氯吡氧乙酸异辛酯、 氟吡·双唑酮+双氟磺草酮·甲基二磺隆、唑草酮·双氟磺草胺、甲基二磺隆+双氟磺草胺+二甲四氯钠异辛酯、辛酰溴苯腈·氯氟吡氧乙酸等均可防治禾本科和阔叶杂草。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马铃薯田中的多种杂草进行有效的防除,以大田马铃薯为研究对象,同薯23号为材料。除草剂侨神设5个浓度梯度,于马铃薯播后施药。试验结果表明,侨神作为土壤处理剂防除马铃薯田杂草,在用药量0.25~0.37 mL.m-2范围内,可有效地防除反枝苋、马齿苋、无芒稗、藜等杂草。施药后30 d调查,总株防效为86.47%~95.45%;总鲜重防效为92.19%~98.54%。侨神在马铃薯田防除杂草用药量以0.25~0.37 mL.m-2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不同播期对杂草抑制及农药残留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有效抑制农田杂草,使土壤中农药残留降解,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方法]对于高残留农药长期使用的地区,采用连续2~3年秋收浅耕、翌年春播时早浅耕、晚播种或直接晚耕播种3种措施,研究杂草的抑制效果。通过取样测量作物幼根长和鲜重,分析这3种措施对土壤残留农药的削减程度。[结果]氟乐灵在黄芪田长期使用时,土壤残留农药抑制下茬苜蓿幼根生长,幼根较对照株缩短2.1~2.9 cm/株,鲜重量减少0.19~0.20g/株;甲磺隆在苜蓿田长期使用时,下茬黄芪幼根较对照株缩短1.9~2.0 cm/株,鲜重量减少0.13~0.15 g/株;秋收后及时浅耕可将落入地表的杂草种子全耙入0~10 cm耕层内;翌年春播早浅耕可诱发土壤表层的杂草种子提前萌发出苗,10 d后耕种,能防除40%左右的杂草株数;较正常播种期推迟10 d后直接晚耕播种,可防除30%左右杂草株数;苗期或后期拔(捋)出残余杂草种子时,除草效果理想,对下茬作物幼苗生长发育及产量无任何不良影响。[结论]在长残效农药长期使用地区进行2~3年秋收浅耕及不同耕播期加人工锄草,能有效控制农田杂草的危害,不污染农田土壤和生活环境,且加速对土壤残留农药的降解。  相似文献   

14.
为寻找高粱田适宜除草剂,2013年在林甸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试验园区试验地进行了高粱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化学除草试验。结果表明:在高粱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喷施88%异丙甲草胺乳油1 350~1 650g·hm-2,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稗草、狗尾草和部分阔叶杂草藜、反枝苋等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控草时间长达40d以上,对高粱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5.
在一项苜蓿田间杂草防除试验中,综合运用下述六项措施,组成六个处理组。这六项措施是:①在苜蓿播种前清除地面杂草,深耕细整土地;②在早秋温度和墒情适宜时窄行条播苜蓿;③当苜蓿生长至初花期或达到经济利用期及时刈割,并连同杂草一起割净;④在苜蓿行条施磷肥;⑤间播一年生或多年生禾本科牧草;⑥在越冬前后及每次刈割牧草后中耕苜蓿。试验结果表明,播前精细整地、早秋适时播种、窄行条播以及及时刈割苜蓿并一同除净杂草,能有效地防除苜蓿田间的杂草。试验结果也表明,间播苇状羊茅的处理组的苜蓿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筛选出对胡麻田间阔叶杂草具有高效、安全防除效果的除草剂,用5种除草剂组成的6个混用组合,对胡麻进行播后苗前喷雾处理。结果表明:42%甲·乙·莠SC 1500 mL/hm2+80%丙炔噁草酮WP 180 g/hm2混用组合在试验剂量下对胡麻安全,出苗率达到53.01%,对胡麻田阔叶杂草具有优良防效。施药后45天株防效、鲜重防效分别达到97.96%、98.4%。42%甲·乙·莠SC 1500 mL/hm2+80%丙炔噁草酮WP 180 g/hm2混用组合,用水量900 kg/hm2,在胡麻播种后当天或第2天在土壤表面进行均匀喷雾处理,对胡麻田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解决 44%谷友 WP 在推广中的药效不佳或药害问题。[方法]采用四因素四水平和三因素二水平的正交试验和新复极差法统计分析,针对施药剂量、喷灌水量、整地质量、土壤墒情等影响因素进行了 44%谷友(单嘧·扑灭)WP 防控杂草及其对谷子产量影响的比较试验。[结果]7个试验因素对44%谷友WP防控杂草效果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施药剂量、灌溉水量、整地质量、土壤墒情还是影响谷子产量的最重要因素。根据谷子产量和经济效益,确定了44%谷友WP经济、安全、高效防控谷田杂草技术的最优方案:44%谷友WP的剂量为1 800 g/hm2,在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土壤处理;耕耙地要坚实;土壤含水量要达到 15%;药后不进行喷灌;在 45 天高药效持续期内能有效控制谷田杂草,尤其是双子叶杂草。[结论]该研究将为谷田杂草综合防控技术、确保谷子丰产丰收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探索50%异丙甲草胺·莠去津悬浮乳剂对高粱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高粱生长的安全性,2016年在林甸县工农村进行了高粱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高粱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喷施50%异丙甲草胺·莠去津悬浮乳剂制剂,用量2 250~3 000g·hm~(-2),对一年生杂草稗草、狗尾草、藜、反枝苋、酸模叶蓼等均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控草时间长达50d以上,且对高粱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9.
小麦孢囊线虫病是近年在陕西省兴平市发现的一种新的有害生物,为对其进行有效控制,设置该虫害的发生、危害及药剂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小麦成熟期,小麦孢囊线虫在全市皆有发生,但为轻微感染,单株孢囊数均小于20,无中、重度感染田块。小麦播种前用吡虫啉+戊唑醇和吡虫啉+甲基异柳磷拌种,以及用阿维菌素、克百威和毒死蜱3种药剂处理土壤,均可降低小麦孢囊线虫的病情指数,增加小麦产量。吡虫啉+戊唑醇拌种对小麦孢囊线虫病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小麦出苗率、根系和分蘖等无影响。3种药剂处理土壤,毒死蜱处理的小麦增产率最高,为20.07%;克百威次之;阿维菌素最低,为4.23%。播种后踩踏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小麦增产率为1.73%。可见:克百威处理地块小麦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对小麦孢囊线虫病防治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