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从女性主义与翻译的相互关系入手,分析两者间的相互影响,论述女性主义与翻译结合的原因。女性主义对传统的翻译理论的颠覆有其积极意义,但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以其鲜明的译者主体地位特点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成为翻译的跨学科研究中日益重要的课题。本文重点阐述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内容及翻译策略,并结合小说《紫色》(The Color Purple)的不同性别译者的译文对比验证女性主义翻译观的特点和意义,给翻译研究以启示。  相似文献   

3.
王小兵 《甘肃农业》2006,(9):160-161
女性主义思潮很多年来在许多国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它影响到了很多领域,甚至包括翻译领域。传统的翻译理论过度的强调翻译的标准。人们在衡量一个译作的优劣时,“忠实”总是被放在第一位的。长期以来,由于千百年来的父权思想的影响,翻译和妇女一样,被贬低到从属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女性以及翻译的地位都得以重新审视,有所提高。本文试图通过对比如有关女性和翻译的隐喻、对译者主体性的关注、对翻译的政治性的强调等,去探讨女性主义和翻译的关系,也就是说女性主义是怎样影响翻译的。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女性和翻译都被归于从属地位。女性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深受解构主义的影响,这种影响也折射到了翻译领域,形成了女性主义独特的翻译观。这种翻译观及其实践是对待统忠实观念的创造性叛逆,给翻译研究吹进了一股新风。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小说The Color Purple的两个中文译本为例,通过分析译作对女性主体意识的张扬或遮蔽,发现受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影响及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制约,国内的一些女译者在其译作中已经凸显出了一定的性别意识,但尚未完全接受、认可这一外来理论,也未使原著中的女性主体意识完全凸显与张扬。  相似文献   

6.
随着翻译的文化转向和女性主义在西方的兴起,女性主义译者开始在性别视角下重新审视语言,主张通过翻译使女性的声音在父权社会下被世人听见和重视,并且在实践中通过具体的翻译策略来干涉文本,以彰显女性的话语权力。本文对翻译和话语权力的结合过程作了背景综述,并以具体的译本为例,试图展示出一幅伴随于其中的性别话语权力博弈的生动场景。  相似文献   

7.
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宣翻译理论及话语体系,概念使用上的自觉与自信是关键,而不轻易用别人的概念来阐释中国本土实践,应是概念自觉最根本的特征。许渊冲先生基于中华国学及传统译论的思维结构,始终站位于中国翻译实践的立场,以走中国道路的勇气来研究翻译的理论构建,提出了"中国学派文学翻译理论"的新表述,并创建了一系列翻译新概念:翻译实践论、翻译优化论、翻译矛盾论、翻译超导论、翻译克隆论等,充分表现了理论运用中的概念自觉。受此启发,外宣翻译理论及话语建设,必须有文化自觉自信的精神站位,跳出西学思维模式的窠臼,自觉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概念和方案,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宣翻译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社会想要了解中国的愿望与日俱增,对政论文翻译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文章以劳伦斯·韦努蒂的异化归化翻译理论为依据,以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本为范例,主张政论文译文强调政治性的同时,提出翻译时应将异化与归化相结合,探索多样化的翻译方法。体现中国特色的同时,又可以有效地传播政治信息,加强国际间的交流,进而实现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外宣翻译在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对外宣传和服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修辞劝说的视角分析和探究外宣翻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首先,对修辞劝说及其理论进行了简单阐述,并介绍了外宣翻译的基本含义;其次,从修辞劝说的理论出发,提出了外宣翻译的应用策略,即运用诉诸逻辑理论,用事实讲道理,增强外宣翻译的劝服效果;运用诉诸情感理论,激发受众情感,提升外宣翻译中的中国形象;运用诉诸人格理论,构建理智、美德和善意的人格魅力,强化外宣翻译质量。最后笔者对增译、减译和改写技巧在外宣翻译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期能够提高外宣翻译的质量,增强其劝服效果,最终能够更好的实现外宣翻译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0.
当代的女性电影,其中不乏隔靴搔痒的商业电影,但也有真正反映女性主义理论认同标准的成功作品。本文通过对美国影片《复制娇妻》的分析,透视其中反映出来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