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蒸汽后处理对ACQ-D处理杉木中铜的抗水流失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考察了蒸汽后处理对ACQ-D处理材中有效成分铜的抗水流失性和化合价转变的影响,并通过SEM及FTIR谱图,对铜与木材组分间的固着反应及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直接进行流失试验的ACQ-D处理材相比,蒸汽后处理可以在15 min内就明显降低铜的流失率,处理时间和蒸汽温度对铜的流失率影响较小。与气干处理材相比,蒸汽处理对试材中铜的化合价转变影响不大,因此可确保蒸汽后处理不会削弱ACQ-D处理材的耐腐性,但也无法生成更多抗流失性较好的一价铜离子化合物。SEM及FTIR谱图显示:蒸汽处理促进了铜胺溶液与木材间的反应,生成了大量晶体颗粒附着在木材细胞壁表面;铜在处理材中的固着反应场所主要是半纤维素和木素中的羧基、酚基、羰基及醚键。  相似文献   

2.
通风条件对ACQ-D处理杉木中铜固着的加速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研究在不同相对湿度的热空气后处理过程中,通风条件对胺溶铜季铵盐 D型(ACQ-D)处理杉木中有效成分铜固着的影响,该实验在30%、50%、80% 3个相对湿度条件下,将ACQ-D处理过的杉木置于通风和不通风条件下分别进行热空气处理,然后按照AWPA E11-97流失实验标准进行铜的抗水流失实验,实验结束后,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试材中残留的铜含量,并计算ACQ-D处理杉木中铜的流失率。结果表明:① 通风条件对铜在木材中的抗流失性影响显著,除相对湿度30%、处理时间为4 h组试件外,通风组试件中铜的流失率均较不通风组有明显降低;② 热空气后处理过程中较高的相对湿度,有利于加速通风条件下ACQ-D处理杉木中铜的固着速率,可迅速提高铜的抗流失性,但对不通风组试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热空气干燥法对ACQ-D在木材内固着的加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楚热空气干燥法对加速ACQ-D(胺溶季铵铜D型)在木材内固着的加速作用,该研究采用浓度为1%的ACQ-D溶液对杉木试材进行真空浸注处理,在室温下预固着48 h后,分别对试材进行了不同的后处理,其中包括气干不包膜、气干包膜、热空气干燥不包膜、热空气干燥包膜.热空气干燥的温度为50℃,处理时间分别为2、6、12和24 h;气干处理的时间分别为1、2、4和8 d.后处理结束后进行抗流失性试验,然后测定试材中残留的铜含量,在此基础上计算ACQ-D处理杉木中铜的流失率.研究结果表明:①气干处理和热空气干燥处理对ACQ-D防腐剂在木材中的固着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固着效果都有所提高;②热空气干燥处理在固着方面的作用要优于气干处理,所需时间短而且固着效果好,在本试验条件下处理6 h以上抗流失效果较好;③包膜与不包膜两种方法应用于气干处理和热空气干燥处理中的效果有所不同,气干包膜的抗流失效果比气干不包膜的要好,而热空气包膜却比热空气不包膜的要差很多,这可能是因为使用的塑料薄膜阻碍了热量传导,使木材内的温度偏低,不利于铜在木材中的固着.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用金属盐与硼化物复合处理杉木后,处理材中硼的抗水流失性,采用3种硼化物(硼酸、硼砂、四水合八硼酸二钠)和3种金属盐(硫酸锌、乙酸锌和无水氯化钙),用两步法来复合处理杉木。针对每种金属盐设计了正交试验,考察硼化物种类、金属盐种类和浓度、后处理条件对硼保持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流失试验。结果表明:①将硼化物和金属盐分两步来处理木材,从而提高硼的抗水流失性是可行的;②处理材中硼的保持率随着金属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同时也随着后处理温度的升高而提高;③无水氯化钙对硼的固着效果相对最好,其次是乙酸锌,而硫酸锌对硼的固着效果相对较差;④硼酸与无水氯化钙、硼砂或四水合八硼酸二钠与乙酸锌的组合比该种硼化物与其他2种金属盐复合处理材的硼的保持率高。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测定和分析了未处理杉木和经过不同浓度的胺溶季胺铜D型(ACQ-D)木材防腐剂处理的杉木试材,在不同含水率状态下的拉应力松弛(以下简称应力松弛)曲线。结果表明:①在绝干状态下,低保持量(1和3 kg/cm3)的ACQ-D处理材与未处理材的应力松弛曲线接近,而高保持量(5 kg/cm3)的ACQ-D处理材的应力松弛量则小于未处理材;在气干状态下,ACQ-D处理材的应力松弛量都低于未处理材,其中高保持量处理材的应力松弛量又大于低保持量处理材;在湿润状态下,未处理材和不同ACQ-D保持量处理材的应力松弛曲线比较接近,都呈迅速下降的趋势。②含水率对未处理材和ACQ-D处理材的应力松弛影响很大,比较相同ACQ-D保持量的试材在不同含水率状态下的应力松弛曲线可知,气干状态试材的应力松弛量较小,湿润状态试材的应力松弛最明显,绝干状态试材的应力松弛接近于湿润状态试材。   相似文献   

6.
ACQ-D防腐剂在马尾松防腐材中的形态分布与固着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ACQ-D木材防腐剂在防腐材中的形态分布和固着特性,采用电子显微镜和影像设备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防腐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CQ-D在防腐材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主要分布在管胞、木射线以及纹孔周围;马尾松防腐材在3408cm。处-OH与铜发生了络合反应,在1662cm-1处,共轭C=O与铜发生了络合反应,防腐剂对木素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柠檬酸与蔗糖复配改性剂处理人工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系统地评价了改性处理对杉木关键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改性剂质量浓度的增加,杉木密度增加、孔隙率降低的同时,木材表面明度下降、色差增加,木材颜色由未处理杉木的浅黄色向处理后的棕褐色转变.流失性能测试表明,经水浸泡清洗后单纯的蔗糖处理木材的流失率近96%,而柠檬酸和蔗糖复配改性处理杉木的流失率则降至21%,表明柠檬酸对蔗糖的交联固着效果良好.尺寸稳定性分析表明,蔗糖本身处理并不能改善木材的尺寸稳定性;与未处理木材相比,柠檬酸与蔗糖复配改性剂处理杉木的增容率可达6%、干缩率下降55%以上,尺寸稳定性实质性增强.综上所述,柠檬酸作为交联剂能够有效的将蔗糖固定在木材内,改善杉木尺寸稳定性等关键材性.复配改性剂具有环境友好性和来源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8.
在已有木材防腐剂氨溶季胺铜(ACQ-D)研究基础上,结合其工业化防腐木材生产实际情况,比较分析了不同木材初始含水率对防腐改性木材药剂沉积量和流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化真空-加压浸渍工艺条件下,调整防腐液质量百分数是获得防腐改性木材不同药剂沉积量的有效措施;不同木材初始含水率对防腐改性木材药剂沉积量影响不显著,在实验范围内,通过调整ACQ-D质量百分数,可得到不同药剂沉积量的改性木材;相同药剂沉积量的防腐改性木材,不同初始含水率ACQ-D防腐改性木材的药剂流失性规律相似;通过指数函数模拟,可得到ACQ-D防腐改性速生杨木木材药剂流失规律。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抗老化能力强、具有广谱杀菌性的纳米TiO_2改性胺溶季铵铜(ACQ)木材防腐剂,以期提高ACQ防腐处理材的综合性能。【方法】以分散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考察纳米TiO_2在ACQ溶液中的最佳分散条件,并对纳米TiO_2改性ACQ处理材的顺纹抗压强度、横纹抗压强度及抗水流失性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另外,通过红外光谱分析,阐明纳米TiO_2改性ACQ处理材中官能团的变化。【结果】纳米TiO_2在ACQ防腐溶液中稳定性较好的分散工艺条件为:ACQ质量分数为0.6%,纳米TiO_2质量为0.05g,纳米TiO_2与Na_6O_(18)P_6质量比为1∶5,超声温度40℃,超声时间60min;各影响因素作用顺序依次为:纳米TiO_2质量纳米TiO_2与Na_6O_(18)P_6质量比ACQ质量分数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添加纳米TiO_2的ACQ处理材,其横纹抗压强度及顺纹抗压强度分别为5.98和48.4 MPa,均高于ACQ处理材,并且具有更低的铜流失率。从FTIR谱图可见,添加纳米TiO_2的ACQ处理材,主要是与半纤维素、木质素发生反应,生成以Ti-O-C为主要产物的化合物,并且ACQ质量分数在0.6%~0.8%时,添加纳米TiO_2改性的ACQ溶液稳定性更好。【结论】成功探索出抗流失性较好、力学性能较高的纳米TiO_2改性胺溶季铵铜(ACQ)处理材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0.
纳米CuO/硅溶胶制剂处理杨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究不同后处理方式对纳米木材防腐剂浸渍材的耐腐性、顺纹抗压强度以及对浸渍材中铜离子抗流失性的影响,旨在为纳米防腐剂的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机械共混制备了一种纳米CuO/硅溶胶制剂,并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扫描电镜(SEM),探究不同后处理方式(100 ℃蒸汽和?30 ℃冷冻)对浸渍材耐腐性、顺纹抗压强度、浸渍材制剂分布和铜离子抗流失性的影响。  结果  经过纳米CuO/硅溶胶制剂浸渍的杨木耐腐性显著提高,达到了 Ⅰ 级强耐腐标准,顺纹抗压强度较未处理材提高了24.42%。相比于浸渍试样,蒸汽后处理时间的延长使制剂更加均匀致密地分布在处理材中,而在冷冻后处理中呈颗粒状。经过蒸汽后处理90 min和冷冻后处理8 h的浸渍材质量损失率较普通浸渍材分别降低了18.30%和24.37%;在抗流失性方面,较短时间的蒸汽后处理可以提高浸渍材中铜离子的抗流失性,而经过不同时间冷冻后处理浸渍材中的铜离子抗流失性要优于普通浸渍材,铜离子流失量减少了8.72% ~ 34.40%。在抗压强度方面,蒸汽后处理浸渍材顺纹抗压强度要高于普通浸渍试样,强度提高了0.64% ~ 5.31%,而冷冻后处理浸渍材顺纹抗压强度较普通浸渍材略有下降。  结论  蒸汽后处理对提高纳米CuO/硅溶胶防腐剂浸渍材耐腐性和顺纹抗压强度有很大的帮助,而冷冻后处理在提高浸渍材中铜离子的抗流失性方面效果更显著。实验结果为不同处理方式在纳米防腐剂中的选择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试验研究,分析室内常规环境条件下承受不同应力水平作用的速生杨木及其氨溶季胺铜(ACQ-D)防腐处理木材的蠕变规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得到蠕变变形曲线,建立速生杨木及其ACQ-D防腐改性材的相对蠕变模型,并对不同受荷时间的速生杨木及其ACQ-D防腐改性材的相对蠕变变形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速生杨木及其ACQ-D防腐改性材蠕变变形规律相似,其蠕变变形均随着应力水平和受荷时间的增大而增大;由于ACQ-D不显著改变速生杨木的力学性能,速生杨木及其ACQ-D防腐改性材初始弹性变形接近,低应力水平下蠕变变形也相差不大,但ACQ-D防腐提高了速生杨木的吸湿性,从而导致高应力水平下防腐改性木材较大的相对蠕变变形。  相似文献   

12.
利用低分子酚醛树脂(PF)、脲醛树脂预聚液(UF)和氨溶季胺铜防腐液对速生杨木木材进行化学浸渍改性,对处理前后试件的力学性能和防腐性能进行了测试与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氨溶季胺铜浸渍防腐改性处理对材料力学性能影响不大;PF浸渍改性材的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和顺纹抗拉强度分别提高了97.1、83.4、125.5和37.0%;UF浸渍改性材对应力学性能指标分别提高了49.4、10.7、42.0和17.8%;试验所用速生杨木木材耐腐性能较差,属于II级,经过PF、UF和氨溶季胺铜防腐液浸渍改性,材料耐腐级别达到了强耐腐级,其中PF浸渍改性处理效果最好,处理材质量损失率从素材的18.7%降低到了2.9%,有效地提高了材料的防腐性能。从综合效果来看,低分子酚醛树脂预聚液浸渍改性处理是提高和改善速生杨木木材的力学性能和防腐性能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生物炭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磷素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磷素吸附作用,提高磷在杉木人工林土壤中的利用率,又防止解吸过度引起土壤磷素淋溶造成资源浪费,以杉木树叶和树干为原料,分别在300℃和600℃下制备4种生物炭:300℃杉叶炭(BL300)、600℃杉叶炭(BL600)、300℃木屑炭(BW300)和600℃木屑炭(BW600),分别向土壤中加入0%、2%、4%、8%比例的生物炭,完成吸附解吸试验。结果表明,制备原料和温度对生物炭的成分和性质有决定性的作用,杉叶生物炭pH值、灰分含量、有效磷等的含量显著高于木屑生物炭,且高温炭大于低温炭,其中BL600生物炭pH值、灰分含量及有效磷含量最高;Langmuir模型能很好地拟合生物炭添加后红壤磷素的吸附过程,在低磷浓度时生物炭添加对土壤磷素吸附作用的影响不大,高磷浓度时则促进吸附作用;其中杉叶炭促进土壤磷素吸附的作用大于木屑炭,高温炭大于低温炭,2%和4%的生物炭添加量促进土壤磷素吸附,但8%的添加量会降低土壤对磷的吸附作用;生物炭添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磷素的解吸率,其中木屑炭降低的作用大于杉叶炭;因此建议在磷浓度较高的杉木林人工土壤中添加中低量的BL600,在磷浓度较低的杉木林人工土壤中添加大量的BL600,土壤富磷时能够增强吸附作用,减小土壤磷素淋溶风险,土壤缺磷时增加解吸率来提高土壤磷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准确预测林木的生存和枯损是森林生长收获模型系统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构建基于混合效应模型和生存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林木生存模型,能够提高林木枯损模型的精度。   方法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20块落叶松云冷杉林样地数据为例,基于生存分析方法中常用的6个时间参数分布回归模型(指数分布、Weibull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对数Logistic分布、Gompertz分布及Gamma分布),把林分因子和立地因子作为协变量加入到模型中去,构建林木生存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考虑样地的随机效应,并与传统模型的模拟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单木初始胸径的增加,其枯损的风险降低,生存率提高;随着单木大于对象木断面积值的增加,其枯损的风险增加,生存率降低;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林木枯损的概率增加,生存率降低;立地因子对林木的生存没有显著影响;6个参数分布回归模型中,Weibull分布的模拟精度最高。与固定效应模型相比,Weibull分布模型在考虑样地水平随机效应后,模型的模拟精度获得明显的提高,并且达到极显著程度。  结论  在森林经营中,要提高林木的生存率,需采取科学合理的经营方法和经营时间,避免使林分的密度过大。   相似文献   

15.
杉木人工林木材密度和纤维长度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福建省顺昌县三种立地条件下的 2 4年生杉木人工林木材为对象 ,首次分别建立了三种立地条件下以及不考虑立地条件下杉木人工林木材密度与纤维长度随生长因子中的生长轮年龄和年轮宽度的一系列回归模型 ,并进行回归显著性检验 ,为杉木人工林木材材质的早期预测和定向培育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