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雏番鸭鸭疫巴氏杆菌病的诊断报告1发病情况福州郊区某户饲养21日龄的白番鸭650只,于今年1月份发病3天,死亡8只。求治时栏中还有病鸭20余只,当时未服任何药物。2临床症状病初表现精神不振,咳嗽,打喷嚏。鼻腔和眼睛有浆性或粘性分泌物,呼吸增快,食欲减少...  相似文献   

2.
鸭传染性浆膜炎旧称鸭疫巴氏杆菌病 ,是由鸭疫巴氏杆菌感染所引起的 ,其主要危害2周~3周龄仔鸭 ,以纤维素心包炎、肝周炎、气管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浆膜炎为主的症候群 ,是目前造成养鸭业重大经济损失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该病在抚顺某大型肉鸭厂发生过 ,笔者参与治疗全过程 ,特报道如下 :1发病经过及临床症状该厂的肉种鸭为樱桃谷SM2改进型肉鸭 ,2000年4月20日从四川绵英引进肉种鸭雏4000只 ,分舍平养 ,各舍的距离适宜 ,种鸭每天的日照时间由人工控制 ,机械喂料 ,人工喂水 ,四个鸭舍中间还建有两个大嬉水池 ,供种鸭游嬉 ,…  相似文献   

3.
1 发病情况1998年春,我市李某从虎林县购进金定鸭雏400只,平均分成两层4个笼网上育雏饲养,全群鸭长势状态良好,鸭场与外界隔离,卫生条件好。为了补充青绿饲料,鸭主经常从菜市场买小白菜饲喂,7月23日下午底层1号笼突然有3只鸭发病,并在当天晚上死亡,第二天又有20多只发病死亡。确诊后,立即注射青霉素,口服敌菌净和结合消毒等措施,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20d后该笼第二次又暴发本病,死亡20多只。经紧急注射治疗,用苛性钠,漂白粉对鸭舍、笼网和污染场地彻底消毒后本病才得到控制,目前鸭群健康,已开始产蛋…  相似文献   

4.
鸭疫巴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即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传染病。我市从1995年在甘棠发现本病以来,其危害性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我市养鸭业的一种主要传染病。为了更好地防治本病,提高广大鸭农饲养效益,现将本市鸭疫巴氏杆菌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1流行病学本病主要发生于7~56日龄的麻鸭、半番鸭和番鸭,其中以2~3周龄的鸭最易感,而1周龄以下和8周龄以上的不易感染发病。本病在我市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以冬春气候变化剧烈时较易感,此外,还与栏舍环境、饲管水平及其它…  相似文献   

5.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主要发生于2~8周龄的雏鸭,其中以3周龄的雏鸭感染率最高,死亡率在20%~30%之间。本病一年四季均可感染发病。主要经过呼吸道或皮肤伤口感染,鸭群过密、空气不流通、卫生条件不好、管理粗放、日粮营养不平衡等都可导致本病发生。一、发病情况某养殖户分别饲养了三批不同日龄的番鸭,三批之间的间隔时间均为10天左右,购进的都是20日龄左右的雏鸭,按先后顺序定为A群、B群、C群,均是1500只,发病时日龄分别为45日龄、33日龄、25日龄。开始A、B群先发病,感染呈慢性过程。…  相似文献   

6.
2001年6月,我县托古乡某养鸭场所饲养的1500只5日龄雏鸭部分发病,2天后逐渐增多,多在发病后3~5天死亡,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雏鸭大肠杆菌病。1)发病情况。该村民于6月5日从外地购进1日龄雏鸭1500只,放在自家房子内育雏。于6月10日开始发现有30多只雏鸭精神不振,不饱食,拉稀粪,到6月16日。共发病523只,发病率为34.2%,死亡率为20%。2)临床症状。病雏鸭精神沉郁,不吃食,缩颈离群,衰弱无力,站立不稳,头向下弯曲,喙触地,流涎,流泪,喘气,喉头发出…  相似文献   

7.
1999年 9月 2日 ,微山县某养殖场饲养的 2 6日龄 460 0只雏鸭 8只突然发病 ,2 d后扩至全群 ,发病鸭约占 1 /3。通过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症状及病变观察 ,实验室诊断 ,诊断为鸭传染性浆膜炎 (又名鸭疫里氏杆菌病 ,原名鸭疫巴氏杆菌病 )。  发病情况新购进雏绍鸭 460 0只 (从浙江引入鸭苗 ) ,饲养在约有 51 8m2的敞棚内 ,地面平养 ,干麦草为垫料。饲料自配 ,用塑料饮水器和竹杆自制饮水器具饮水 ,棚外用塑料薄膜铺于浅坑内作为洗浴池。 2 6日龄前雏鸭生长良好 ,从 2 6日龄发现 8只雏鸭不食 ,排黄白色稀粪 ,昏睡 ,此后病鸭逐渐增多 ,2 d后约有…  相似文献   

8.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由鸭疫巴氏杆菌感染1~7周龄雏鸭。1997年8月,该病在我市开始流行,到去年9月,先后在16个养鸭户发生18次,现已成为我市危害鸭的主要疫病之一。累计存栏鸭30960只,发病鸭11276只,病死鸭5704只...  相似文献   

9.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危害鸭和其他家禽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临床症状有眼、鼻分泌物增多、绿色下痢、共济失调、站立不稳、抽搐等症状。本病近几年来呈现上升的趋势,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明显增加,已成为生产中头号传染病。此病不但会造成雏鸭大量死亡,而且对以后的蛋鸭生长和产蛋都有明显的负面影响,给养鸭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就一起临床病例的发病情况与诊断结果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鸭场饲养肉鸭1312只,其中15日龄雏鸭450只、64日龄鸭862只,分别平养在两间鸭舍中,舍外设有一小池塘和一水泥平地供大鸭自由运动。某…  相似文献   

10.
1999年 1 0月 6日 ,郓城某养殖场蛋雏鸭发生急性传染病 ,经临诊、剖检、实验室诊断 ,确定为鸭传染性浆膜炎 (又名鸭疫里氏杆菌病 ,原名鸭疫巴氏杆菌病 )。1 发病情况该场于 1 999年 9月 1 3日从浙江购进 60 0余只 1日龄和 1 3日龄蛋雏鸭 ,运输途中无技术人员 ,既未采食、饮水 ,又未使用任何药物 ,长达 2 6h ,到场后又未及时饮水 ,造成百余只死亡 ,之后陆续发病死亡 ,每日 1 0~ 2 0余只不等。至 9月 2 0日 ,经兽医人员检查后 ,采用氯霉素粉拌料 ,5d后 ,发病死亡得到控制 ,日死亡仅 3~ 5只 ,之后停药 ,更换由本地饲料厂生产的雏鸡颗粒料 …  相似文献   

11.
刘九生 《中国家禽》1999,21(6):34-34
母鸭日粮中维生素B1缺乏时,所产种蛋孵化出的雏鸭可发生维生素B1缺乏症,多见于胚胎发育的后期及出壳后2~3d内的雏鸭。如果雏鸭日粮缺乏维生素B1或饲养方法不合理,则雏鸭群常在20日龄前后出现症状,如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就会造成大批死亡。1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2.
陶立 《广西畜牧兽医》2005,21(3):129-130
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dtifer,RA)引起的一种雏鸭疾病,是目前养鸭业主要传染病之一,我国各养鸭地区不断有该病的报道,但雏鹅发病少见。2002年4月中旬南宁市郊某个体养殖户饲养的110只狮头鹅开始发病,共死亡37只,淘汰病残鹅13只。经流行病学调查,解剖变化及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雏鹅鸭疫里氏杆菌病所致。  相似文献   

13.
2000年10月我市茂南区高山镇黎某鸭场饲养的番鸭2200只20天龄发生疾病,主要症状为眼鼻有分泌物,下痢,共济失调,抽搐;病变以心包炎、肝周炎为特征。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一、发病情况该鸭场于2000年10月10日购进番鸭2200只,进雏后饲养管理正常,曾于3天龄时注射过鸭病毒性肝炎蛋黄液。当饲养至20天龄时开始发病,当日死亡75只,第二天死亡130只,第三天死亡257只,3天共死亡462只,死亡率达21%。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鸭疫巴氏杆菌病主要是幼鸭的一种传染病,多在饲养管理和卫生环境不良时发病。现将我市某鸭场发生此病的诊疗情况报道如下。流行病学与临诊症状该场引进刚出壳肉雏鸭1400余只。小鸭舍为水泥地面,饲养密度大,几乎无活动余地,地面潮湿,空气污浊。15日龄后开始发病,每天死亡15只左右,多时达30余只,至23日龄时已死亡197只。曾用土霉素、敌菌净治疗,但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5.
<正>传染性浆膜炎是一种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病。本病常发生于鸭、番鸭、雏鹅和仔鹅,死亡率高。现将一例鹅急性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供同仁们参考。1发病情况养鹅专业户张某饲养了1000只灰天鹅。15日龄时雏鹅转群放养,当晚死亡6只。张某以为是晚上  相似文献   

16.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以全身浆膜面发生纤维素性炎症为特征,又称鸭疫巴氏杆菌病、新鸭病。1治疗方法用0.04%氯霉素或0.07%土霉素拌料连服5-7d。中药:黄连30g、青木香20g、白头翁30g、蒲公英 30g、鱼腥草 20g、白芍 20g、茯苓 20g、地榆炭15g、车前子15g,加水煎汁,拌入饲料或直接灌服。 1d 2次,连用4d,(此处方中药剂量为100羽鸭1次服用量)。2病案举例:吉安市长塘镇路口村李某,1998年9月17日前来求诊,主诉:饲养500多羽鸭群,羽重约0.4…  相似文献   

17.
茌平县某种鸭养殖场发生了鸭巴氏杆菌病,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某种鸭场饲养种鸭15000只,全部为180日龄,共有7个舍,每舍有7个单元。2009年11月中旬开始发病,  相似文献   

18.
鸭疫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治黄夏,韦婷,李华明,俸玉雏,陆光进,李小莲,黄胜斌(广西兽医防检站南宁530001)我区1995年下半年以来部分地区雏鸭群暴发一种主要侵害2—3周龄雏鸭的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眼鼻有分泌物、下痢、共济失调、抽搐,死亡...  相似文献   

19.
鸭巴氏杆菌病又称鸭霍乱,主要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在我县呈零星散发,主要发生在8~10月份。1999年10月我县白泥镇一养鸭专业户饲养的本地鸭发生一种以高热,急性死亡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经诊断为鸭霍乱,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白泥镇上里村养鸭专业户陈某共饲养860只本地鸭,体重在1.2~1.8kg之间,1999年10月15日早上发现鸭死亡3只,傍晚鸭回家后,发现部分鸭精神萎顿,离群呆立,于当晚又死亡7只,至17日已发病85只,死亡45只。2临床症状最急性型病例,没有发现任何临床表现突然死…  相似文献   

20.
雏鸭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1年 6月 ,我县托古乡某养鸭场饲养的 1 50 0只 5日龄雏鸭部分发病 ,2d后 ,发病雏鸭逐渐增多 ,发病后 3~ 5d死亡 ,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 ,确诊为雏鸭大肠杆菌病。1 发病情况该养殖户于 6月 5日从外地购进 1日龄雏鸭 1 50 0只 ,放在自家屋子内育雏。于 6月1 0日开始发现有 30多只雏鸭精神不振 ,食欲减退 ,拉稀粪 ,到 6月 1 6日共发病 52 3只 ,发病率 34 2 % ;死亡 30 1只 ,死亡率为 2 0 %。2 临床症状病雏鸭精神沉郁 ,不吃食 ,缩颈离群 ,衰弱无力 ,站立不稳 ,头向下弯曲 ,喙触地 ,流涎 ,流泪 ,喘气 ,喉头发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