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紧凑型春玉米高产优化栽培生长发育过程中LAI、LAD、NAR等群体光合性能指标,建立了不同生育时期群体光合性能指标与密度、种肥氮量、种肥磷量、追肥氮量及追肥时期的关系模型,提出了紧凑型春玉米11250kg/hm2优化栽培的群体光合性能指标参数。  相似文献   

2.
春玉米密肥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运用裂区设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以及高产示范田的农艺措施分析,对春玉米高产栽培主要农艺措施密度、肥料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密度与氮肥是影响春玉米高产的主导因子。高度栽培平展型玉米杂交种适宜密度范围小,而紧凑型大,一般平展型每公顷60000株左右,紧凑型67500~105000株。氮肥作追肥穗期施用量与苗期的比例为2:1,在高产、高密度栽培中,磷、钾肥有很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大豆主栽品种的密度、施磷量、施钾量、种肥氮量、追肥氮量5项农艺栽培技术措施的综合试验研究,系统地分析了5项农艺措施对产量影响的单因素和交互效应,阐明了5项农艺栽培措施的产量效益.实现大豆单产200kg/667m2以上产量的优化农艺栽培措施是株数2.53~2.75×104株/667m2;施磷量(P2O5)4.56~5.44kg/667m2;施钾量(K2O)5.77~6.74kg/667m2;种肥氮量2.73~3.18kg/667m2;追肥氮量2.49~2.91kg/667m2.  相似文献   

4.
采用3因素5水平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试验设计方法,选取密度、种肥量、追肥量3项对甜菜高产、高效益起关键作用的农艺措施进行量化分析,提出直播方式下的高产、高效益模型,获得了60t/hm2以上和净收益7000元/hm2以上的优化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为:密度8.42~8.34万株/hm2,种肥222~248.4kg/hm2,追肥383~408.6kg/hm2。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玉米免耕法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刘文成  马瑞霞 《玉米科学》2000,8(2):041-042
玉米在小麦收获后铁茬直播,用化学除草剂除草实行免耕法的生产条件下,对其3项主要农艺措施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施氮量和追肥方式对玉米产量均有显著影响,种植密度和施氮量没有互作效应。玉米高产组合方案是:6月15日前适期早播,每公顷保证基本苗75000~82500株,施氮量为每公顷225 kg纯氮,拔节肥:孕穗肥为0.5∶0.5  相似文献   

6.
玉米施肥方式与保氮剂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柴永山 《玉米科学》1995,3(3):062-066
合理施用化肥是实现玉米经济高产的重要措施.本项着重研究玉米高产适宜的施肥方式以及适宜的氮、磷、钾配施比例。与此同时对施入氮肥的田间损失严重问题进行了相应对策的探讨。经3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较氮磷、氮钾配施有明显效果。最佳氮、磷、钾配施比例为1:1:0.5。磷、钾肥作种肥,氮肥分种肥、七叶期追肥和大喇叭口肥3次施肥方法为适宜施肥方式。保氮剂具有保氮逐步释放氮素的功效,保氮剂以与纯氮10:1比例混合,全部肥料作种肥一次施入效果最好,增产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7.
施氮模式对春玉米养分吸收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春玉米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施氮模式对春玉米养分吸收动态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提高了玉米植株氮、磷、钾含量,改善了玉米产量性状。随着生育期推进,玉米植株各器官氮、钾含量逐渐降低,磷含量变化无规律性。与其他施氮模式相比,二次追肥和一次深施处理显示出较大的优势,其中,产投比分别为7.78和6.93,氮肥农学效率分别为29.05 kg/kg和24.38 kg/kg,氮肥利用率分别为40.13%和39.92%。结合玉米的生理需肥特性和肥料性质,磷、钾肥作基肥,氮肥作基肥+拔节肥追肥+大喇叭口肥追肥和氮肥一次深施为适宜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8.
春玉米高产综合农艺措施最佳组合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在长沙采用5因素2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氮肥、磷肥、钾肥、有机肥(猪粪)不同施用量对春玉米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建立了中等肥力土壤上春玉米产量形成的函数模式,显示出5个因素对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其影响大小顺序为:氮>钾>密度>有机肥>磷。在本试验条件下,春玉米产量高于12 000 kg/hm2并具有最高经济效益的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为:移栽密度90 000株/hm2,化学氮肥(N)420 kg/hm2,磷肥(P2O5)150 kg/hm2,钾肥(K2O)375 kg/hm2,有机肥22 500 kg/hm2。同时还研究了各因素间的互作效应及高产春玉米最佳农艺组合方案的各项目标函数指标值。  相似文献   

9.
高产栽培下施氮水平对春玉米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张玉芹  高聚林 《玉米科学》2011,19(3):121-125
以金山27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高产栽培下施氮水平对春玉米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植株体内的氮含量总体上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氮的累积量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先升后降。在300 kg/hm2施氮水平下,生物产量、子粒产量和子粒中氮的分配比例均最大。氮生理效率以增氮(390 kg/hm2施氮处理)最低,氮素利用效率以减氮(210 kg/hm2施氮处理)最高,氮收获指数以300 kg/hm2施氮处理最大。与300 kg/hm2施氮处理相比,390 kg/hm2施氮处理导致氮生理利用率、氮肥效率和氮肥吸收效率下降;210 kg/hm2施氮处理的氮生理利用率、氮肥效率和氮肥吸收效率升高。氮肥利用率以施氮300 kg/hm2处理最高,增氮(390 kg/hm2处理)和农户传统高产施氮(270 kg/hm2施氮处理)均相对较低。在研究地区,高产玉米栽培适宜的施氮量为300 kg/hm2,其种肥、拔节肥、大喇叭口肥的比例为1∶3∶6。  相似文献   

10.
以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中单9409为试验材料,采用四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建立关中灌区产量在9 000~10 500kg/hm2的最佳农艺组合方案为:密度5.48万~6.29万株/hm2,种肥磷74.88~96.35 kg/hm2,追氮肥1833~2023 kg/hm2,追肥方式以拔节肥与穗肥之比为0.37:0.63。  相似文献   

11.
通过布置田间氮钾基追肥分配模式试验,探讨氮钾基追分配处理对冬作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氮钾肥偏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最终拟定适宜冬作马铃薯生产的氮钾基追分配模式.结果表明:氮肥基追分配模式对冬作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较钾肥基追分配模式的显著,氮肥基追分配模式各处理的商品薯产量和总产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施用有机肥9 000 kg/hm2,氮(N)肥用量为240 kg/hm2,N∶P2O5∶K2O=1∶0.56∶1.95条件下,N2K2处理组合(N2=40(基肥)∶15(追1)∶20(追2)∶15(追3)∶10(追4);K2=50(基肥)∶5(追1)∶10(追2)∶20(追3)∶15(追3))是较适宜的施肥模式,该氮钾处理组合的产量、氮钾肥偏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均最高,商品薯率位于第二,但与第一位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陕南秦巴山区油菜施肥现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陕南秦巴山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06—2009年)11个县2 576户调查数据基础上,对该地区油菜施肥现状及农户养分资源投入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陕南秦巴山区油菜平均产量为 2 355kg/hm2,产量中等的农户占60.68%。总氮(N)、磷(P2O5)、钾(K2O)养分投入量分别为179、80、54kg/hm2,其中化肥氮(N)、磷(P2O5)、钾(K2O)养分投入量分别为145、62、34kg/hm2。整体化肥氮磷钾施用量与产量都有显著的相关性,且各养分投入均表现出报酬递减趋势。根据养分分级等级,农户化肥氮磷钾肥投入合理比例分别为38.55%、27.60%和25.89%,过量的比例分别为15.22%、26.24%和10.33%,不足比例分别为46.23%、46.16%和63.78%。将化肥养分投入不足的农户施肥量增加到合理水平,陕南秦巴山区油菜可增产5.61万吨。另外,施用有机肥和硼肥的农户比例分别只有45.26%和41.73%;施用硼肥平均增产101kg/hm2,说明通过合理施肥,该区油菜产量仍有较大增产潜力。该区域油菜施肥存在的问题是:氮肥和磷肥投入过量和不足并存,钾肥、硼肥和有机肥投入不足比较普遍。今后该区域油菜施肥的重点是平衡氮肥和磷肥用量;增加钾肥、硼肥和有机肥用量;增加追肥的施用,尤其是钾肥。    相似文献   

13.
大田追施硫肥对双低油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硫酸盐肥料以S10或40kg/hm2分别在油菜的出苗期、莲座期、现蕾期、抽薹期及初花期施入缺硫土壤,并在出苗期结合施用氮肥N80或160kg/hm2。结果表明,对照区植株在抽薹期表现出严重的缺硫症状,特别是单施N160kg/hm2的小区。追施S10kg/hm2可显著提高油菜产量及含油量,但追施时期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准,这一施用量明显不足,油菜籽产量远低于施S40kg/hm2处理。迟于花期追施S40kg/hm2,籽粒产量较前期减少约20%。此外,施S40kg/hm2还可明显提高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对缺硫植株,籽粒N:S比大于10,而供硫适宜植株为7.5。总硫代葡萄糖甙含量随施硫量的增加而提高,且后期追施明显高于前期。  相似文献   

14.
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施肥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宁夏南部山区旱地马铃薯养分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2012年,采用农户抽样调查方法,分析评价了3个县区100户宁夏南部山区旱地马铃薯的施肥现状和产量情况。结果表明,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当季纯N,P2O5,K2O平均总用量分别为249,95,60 kg/hm2,其中,N、P2O5养分输入以化肥为主(分别占57%和69%),而K2O输入以有机肥为主(占98%以上)。氮肥基施和追施平均用量分别为196和53 kg/hm2,基追比约为8︰2。施氮量与产量分布不同步,施氮200300 kg/hm2的农户数最多(占36%),但其平均产量仅12.7 t/hm2。随着施磷量的增加,马铃薯平均产量提高。随着施钾量的增加,马铃薯的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K2O 100300 kg/hm2的农户数最多(占36%),但其平均产量仅12.7 t/hm2。随着施磷量的增加,马铃薯平均产量提高。随着施钾量的增加,马铃薯的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K2O 100150 kg/hm2的平均产量最高(达16.6 t/hm2)。58%的旱地马铃薯种植户氮肥总投入过量,50%以上的磷肥和钾肥用量不足。因此,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要遵循有机无机配施,控氮、增磷、补钾的原则,有机肥用量为22.5150 kg/hm2的平均产量最高(达16.6 t/hm2)。58%的旱地马铃薯种植户氮肥总投入过量,50%以上的磷肥和钾肥用量不足。因此,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要遵循有机无机配施,控氮、增磷、补钾的原则,有机肥用量为22.530.0 t/hm2,化肥N、P2O5、K2O用量分别不超过150,90,4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5.
采用L16(43)正交设计,进行氮、磷肥不同用量对坚尼草不同品种的种子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16个处理组合中,以热研9号施氮肥225kg·hm-2、磷肥375kg·hm-2的处理组合单位面积产量最高,达671.5kg·hm-2;其次为热研9号施氮肥375kg·hm-2、磷肥225kg·hm-2的处理组合,产量为584.8kg·hm-2。品种单产高低的排序是:CIAT604>热研9号>热研8号>青绿黍;氮肥用量单产高低排序是:225>357>112.5>0kg·hm-2;磷肥则是:357>225>0>112.5kg·hm-2。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肥制度对红壤地区双季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系统地了解不同施肥制度下各生育期氨挥发损失的程度及规律,采用密闭室法对南方红壤地区双季稻田的氨挥发进行了监测。不同施肥制度下氨挥发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施肥后1~3 d内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1周后无明显排放。氨挥发速率随施N量增加而增加。早季各处理氨挥发累积量基肥时为1.6~3.6 kg/hm2,分蘖肥时为58~18.2 kg/hm2;而晚季基肥、分蘖肥和穗肥时的氨挥发累积量分别为4.5~7.9、12.3~26.8和1.4~2.4 kg/hm2,早、晚季氨挥发总累积量分别占其施N量的4.5%~15.3%和16.9%~32.8%。相对于不施肥处理,尿素的施用促进氨挥发,而在等氮施用量下,缺P处理通过氨挥发损失的N量较多,较高水平的秸秆和绿肥施用也会增加氨挥发量。此外,氨挥发与田面水NH4+ N浓度及水层pH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气候条件也显著影响氨挥发量。  相似文献   

17.
在轻简化施肥背景下,为减少渍害损失,解决长江流域冬油菜产区生产面临的重要问题,开展氮肥施用 对油菜渍害的缓解作用研究。设置三因素田间试验,分别为不同氮肥用量(0、60、120、180、240和300 kg N/hm2)、氮 肥类型(油菜专用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和水分处理(苗期渍水和正常排水),测定各处理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 明确苗期渍水对不同氮素供应水平油菜的影响,并比较油菜专用控释尿素一次性施用和普通尿素分次施用下油菜 对苗期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直播冬油菜产量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而提高,至240 kg N/hm2时不再增加。油菜专用 控释尿素一次性施用,在氮肥用量为60~180 kg N/hm2时产量高于普通尿素分次施用;在氮肥用量为240~300 kg N/hm2时,两种氮肥类型产量基本相当。氮肥施用通过增加收获密度、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提高产量。苗期渍水 导致直播冬油菜产量损失1.1%~41.9%,随氮肥用量增加,渍水引起的产量损失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0~60 kg N/hm2处理时,渍水使收获密度显著降低(降幅达29.4%~45.0%),单株角果数增加;施氮量为120~180 kg N/hm2时, 渍水导致收获密度和单株角果数分别降低19.5%~33.7%和1.4%~17.7%;施氮高于180 kg N/hm2时,收获密度和单 株角果数降幅减小(降幅分别为5%~30.9%和3.6%~9.5%)。普通尿素分次施用和油菜专用控释尿素一次性施用, 分别在施氮量为120和180 kg N/hm2时产量损失率最高,分别达29.8%和41.9%。相同氮肥用量下油菜专用控释尿 素一次性施用的产量损失率大于普通尿素分次施用。渍水显著降低氮肥农学利用率,降幅为8.4%~51.9%,施氮充 足(240~300 kg N/hm2)时氮肥农学利用率降幅低于氮素用量较低处理(120~180 kg N/hm2),油菜专用控释尿素一 次施用处理的农学利用率平均降幅(36.5%)高于普通尿素分次施用(17.3%)。综上可知,苗期渍水时,油菜专用控 释尿素一次施用,会加重油菜受渍影响;土壤氮素供应能力较低时,渍害逆境解除后,适量追施速效氮肥可有效缓 解产量损失,实现油菜稳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红壤旱地密植秋芝麻的节氮高产栽培技术,以品种金黄麻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2016和2017年在江西省进贤县研究氮肥用量[即N_1(105kg/hm^2)和N_2(75kg/hm^2)]和基追肥比例[即Z_1(7∶3)、Z_2(6∶4)、Z_3(5∶5)、Z_4(4∶6)、Z_5(3∶7)]对芝麻产量和冠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_1条件下,2016年Z_3的单株蒴果数较Z_2显著增加25.36%,Z_4的每蒴粒数和Z_2的千粒重较Z_1的分别显著增加19.96%和13.62%;不同的是,2017年Z_2的每蒴粒数较Z_3显著增加22.84%,对单株蒴果数和千粒重无显著影响。在N_2条件下,2016年Z_3的千粒重较Z_4显著增加6.42%,其它处理间的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千粒重都无显著差异;N_2的平均产量(879.0kg/hm^2)较N_1显著增加22.3%;但是2017年N_1的平均产量(1 080.7kg/hm^2)较N_2增加8.1%。相同的是,两年的结果都表现为Z_2处理平均产量最高。芝麻产量表现为随着基肥的比例减少而先增后减。不同时期N_1的光能截获率和叶面积指数都显著高于N_2,且随生长发育进程而先增后减。不同位置的芝麻冠层光能截获率和叶面积指数都有显著差异,且随着测定位置的不断升高而降低。因此,氮肥用量为75kg/hm^2和基追肥比例为6∶4,有利于协调密植秋芝麻的群体冠层结构,保持秋芝麻的高产。  相似文献   

19.
底肥量追肥期对夏大豆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李永孝 《大豆科学》1995,14(2):109-125
  相似文献   

20.
为探求豫南砂姜黑土区花生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栽培技术,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氮肥管理与不同根瘤菌接种模式(拌种或土施)对花生生长、氮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提高了花生叶片SPAD值,有效促进花生生长,显著增加了氮利用率和荚果产量。两种根瘤菌接种模式下,不同氮肥管理中均以50%N基施+50%N开花期追施和100%N基施处理的第一侧枝长、总分枝数、单株饱果数、单株饱果重和百果重、氮利用率和产量显著高于50%N开花期追施+50%N结荚期追施处理,说明要实现花生高产和氮素高效利用需在花生生育前期施用一定量的氮肥。比较根瘤菌拌种和土施2种接种模式,以根瘤菌拌种配施氮肥对花生的增产效果较好,但与根瘤菌土施配施氮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在豫南砂姜黑土区,花生种植采用氮肥50%基施、50%开花期追施配合根瘤菌拌种的模式增产效果最好,氮肥利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