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鲵(Megalobatrachus daridianus]为我国珍贵动物之一,系属两栖纲(Amphibia)有尾目(Urodela)隐鳃鲵科(Cryptobranchjdae),地方名通称叫娃娃鱼。经济价值高,但由于天然繁殖率低,加之近年人工捕捉强度大,因而导致其资源衰退,为保护增殖大鲵这一珍贵动物,湖南省水产研究所与湖南桑植县娃娃鱼研究所协作,进行了大鲵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为我国特有的大型两栖动物,具有很高的观赏、食用、药用及科研价值。近年来,随着大鲵人工养殖繁育技术的发展,在有限利用其资源的同时,还应开展人工增殖野外放流活动,以恢复自然生态平衡,增加野生大鲵的数量,保持种群的可持续繁衍。这里就如何做好大鲵人工增殖野外放流的工作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是我国特有的大型两栖动物,不仅具有重要的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而且在动物进化史上有着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被国家列为二类重点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4.
大鲵人工养殖技术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鲵俗名娃娃鱼,是我国非常珍贵稀有的资源,大鲵有广泛的社会经济生态价值,可食用、药用、科研、观赏及工业制革等。大鲵曾大量分布在我国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等的山溪河中,但由于多年来人为破坏及自然因素影响,目前,大鲵资源破坏严重,已濒临枯竭。为此,要恢复增殖大鲵资源,必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鲵(Andria davidianus blanchard)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的栖息环境较为单一,加之人为的大量捕捉和环境的变化,使得大鲵的生存面临巨大的挑战,野生大鲵濒临灭绝。中国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学术价值。人工养殖是保护野生资源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成鲵的驯养成功与否,关系到日后人繁和放流的成败。但是由于野生大鲵自身的独特性,其驯养技术还有待成熟,特别是野生成鲵,还保留相当强的野性。近年来,全国一些大鲵原产地在尝试野生大鲵的驯养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不足,笔者对成鲵驯养过程中的几个方面提出见解,供大鲵养殖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鲵(Andrias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广泛分布于黄河、长江及珠江上、中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大鲵是非常古老的物种,是地球生物演变的“活化石”,在研究地球演化、生物进化、环境变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另外,大鲵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观赏价值,大鲵又被誉为“水中活人参”。  相似文献   

7.
大鲵生态高效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又名娃娃鱼、大头鱼、人鱼,隶属于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随着野生大鲵资源匮乏,加之其在美食、保健、医药、观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人工养殖大鲵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我国大鲵保护与人工养殖的现状与市场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海文 《内陆水产》2007,32(3):37-39
大鲵学名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是中国特产,故又称中国大鲵,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的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很高,长期以来,其保护和人工养殖受到国家重视和人们的高度关注。作者通过调查了解国内大鲵保护与人工养殖情况,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多年实践,就我国大鲵保护与人工养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9.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广泛分布在我国的华中、西南及西北等地区。由于大鲵具有一定的药用和科研价值,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  相似文献   

10.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大鲵属。大鲵是一种名贵的野生动物,其营养高于甲鱼27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而且在动物进化史上有着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一、养殖技术1、养殖条件:室内外均可养殖。水源以山区溪流水、水库水、地下水等清、凉、活水为好,能做到排灌自如。在水  相似文献   

11.
欧燎原 《内陆水产》2006,31(5):25-25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南、湖北、贵州、陕西等省,湖南省以湘西为丰。由于人鲵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含有17种氨基酸,且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市场价格一直在1000元/kg以上。受利益驱动,酷渔滥捕、走私倒卖等违法行为十分盛行,造成自然资源濒临灭绝。上世纪70年代湖南省水产研究所阳爱生等开始从事大鲵人工繁殖和驯化研究,并获得少量幼鲵。上世纪90年代,国家在湖南省大鲵产区建立了全国唯一的大鲵救护中心,专门从事大鲵的救护及人工繁殖等科研工作,拯救这一濒临灭绝的生物资源。全国也逐渐兴起了一股大鲵研究和养殖热。但大鲵繁殖“三率”低和幼鲵成活率低一直是科研上两大难题,笔者等从1999年开始从事大鲵人工繁殖研究。  相似文献   

12.
大鲵人工养殖中几种常见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珊 《内陆水产》2001,26(6):33-33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为我国特有的珍贵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由于大鲵性成熟晚,生长缓慢,自然条件下繁殖率低,加之滥捕现象严重,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开发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必须大力开展人工养殖。近年来,全国各地已报道的有30余家生产科研单位先后建立了养殖场,对大鲵进行人工养殖和繁殖。随着人工养殖的集约化程度提高,大鲵病害逐渐增多,危害也逐渐加大。以下是人工养殖中几种常见的大鲵病害。1 腐皮病腐皮病是对大鲵人工养殖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传播速度较快。由于人工养鲵的水质易受污染,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鲵亦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有尾两栖类,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由于大鲵的生长速度较慢,养殖周期长,因此如何提高养殖大鲵的生长速度至关重要。同时,扩大大鲵的养殖规模,规范大鲵工厂化模式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鲵(Andria davidianus blanchard),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一古老的物种,有"活化石"之誉,具有很高的经济、科研价值。由于大鲵价值较高,对于其各方面研究较少,特别是一些疾病的研究。近日,当地爆发大鲵疾病,死亡率很高,对病鲵的治疗发现,有部分属腹水病范畴。在此,特针对治疗腹水病过程中的一些收获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大鲵学名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是中国特产,故又称中国大鲵,属两栖纲(Amphibia)有尾目(Caudata)隐鳃鲵科(Cryptobranchidae),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大鲵在食用、药用、观赏用以及科研方面有极重要的价值。但大鲵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雌雄性发育不完全同步,雄性发育差,“三率”(催产率、受精率、  相似文献   

16.
大鲵的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贺路  刘鉴毅 《水利渔业》1999,19(1):29-30
中国大鲵(Andriasdavidianus)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我国分布较广、体型较大的有尾两栖类。大鲵不仅在研究动物的进化方面有重要意义,且有较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近年由于大量捕捞,大鲵资源锐减,为此很多地方开展了人工养殖研究并取得了一...  相似文献   

17.
林衍峰 《水产养殖》2011,32(12):40-41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具有极高的科研、药用、保健和食用价值,近几年来人工养繁殖业发展很快、养殖数量迅速增多,与此极不谐调的是野生种群越来越少而濒临灭绝。本文以皖南大鲵野生资源与产业化状况为例,简要分析了野生大鲵资源濒危程度与经营利用之间的关系,就如何保护野生大鲵、保障产业化发展提出了个人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8.
娃娃鱼是大鲵的俗称,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而且在动物进化史上有着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我国大鲵除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台湾未见报道外,其余省、自治区都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尤以湖南、四川、湖北、贵州等省为多.大鲵喜阴怕光,生长速度较慢,据报导在野生条件下要5~6年方可性成熟,在人工条件下至少也要3年以上达到商品规格.并且,大鲵人工繁殖较为困难,因此,养殖不很普遍,仅限于湖南、湖北等地的少数养殖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anus),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具有很高的科研、食用及药用等价值,是目前所知两栖类中个体最大的动物,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由于人工养殖具有生长快、病害少、经济价值高等优点,从事大鲵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大鲵资源保护及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重点保护的濒危物种。陕西南部的秦岭、巴山、米仓山地区是野生大鲵的重点分布区,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资源依然丰富;1990年前后人为的滥捕滥杀给大鲵资源造成严重破坏;2000年前后开始的大鲵人工驯养繁殖取得成功,使大鲵存活量有了一定的增加。总结了近20年陕西大鲵资源保护管理的经验教训,探讨大鲵资源保护管理的思路和措施。建议对群众的驯养繁殖大鲵行为因势利导,加强监管,积极探索开发性保护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