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以车辆动力学为理论依据,以多软件联合仿真技术为手段,结合某型轿车的参数,在ADAMS/Car环境中建立了整车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通过ADAMS/Control模块将整车的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导入到EASY5环境中,与EASY5环境下建立的主动悬架的液压系统构成了整车主动悬架的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在MATLAB/Sirnulink环境下建立了整车的分散模糊控制模型,应用三个软件的联合仿真实现了整车虚拟样机的平顺性仿真.多软件联合仿真技术为主动悬架的建模和仿真提高了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
运用模态综合技术,建立了计及轻便型摩托车身弹性的具有10个自由度的整车“刚-弹”组合力学模型;同时,为了检验车体弹性对整车振动的贡献。又建立了一个不计车体弹性的具有5个自由度的整车“刚-刚”组合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铁路客车结构大变形碰撞特性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动态大变形非线性有限元法对铁路客车整车的大变形正面碰撞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在合理简化的基础上建立了整车有限元模型;运用PAM-CRASH软件的并行算法,通过计算机模拟,预测了某铁路客车在正面碰撞过程中的变形位置和变形形式,得到了车体碰撞过程的位移、速度、作用力、以及能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模拟结果表明,碰撞时间为0.15s。变形集中在车辆前部1/10内,车辆主体几乎不变形。采用多个CPU进行并行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客车的正面碰撞问题采用并行计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针对重型液罐车在紧急避障或转弯时液体和车体相互耦合作用引发的侧翻危险,用势流理论建立液体晃动控制方程并求解液体晃动力和力矩,结合半挂车刚体模型,将液体晃动模型统一到液罐车整车模型中。在鱼钩工况下,对比分析装载等质量液体和固体在激励作用下对罐车稳定性的影响。在非稳态因素影响下,设计了最优控制策略,并进行TruckSim/Simulink 联合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最优控制策略提高了车辆的鲁棒性,对增强液罐车的稳定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鉴于空气悬架的众多优点及应用前景,对电控空气悬架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并应用MATLAB/S imu link对空气悬架的控制策略和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模糊控制系统能很好地执行模糊控制规则,并且经过模糊控制后空气悬架的输出高度能很好地随输入信号的变化而变化,说明整个仿真是成功的而且模糊控制策略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独立新风系统的结构,对独立新风系统的表面冷却器和房间进行了数学建模,同时设计了独立新风空调的模糊控制方法,并在Matlab软件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PID)控制方法相比,在模型不确定性的适应性、稳定性以及节能性方面,模糊控制方法比PID控制方法性能要好,能够很好地应用在独立新风空调控制系统中.  相似文献   

7.
纤维热压机模糊控制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模糊控制理论,论述了纤维板热压机模糊控制模型的建立原理及其方法,并给出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8.
以某电动汽车麦弗逊式前悬架为研究对象,运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Car建立悬架系统虚拟样机试验模型,得出双轮同向激励下的仿真结果;选用改进型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对悬架系统进行多目标优化,得到定位参数Pareto最优解集,表明悬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将优化前后的麦弗逊悬架仿真装配到整车中进行转向回正性试验,得出操纵稳定性仿真曲线。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悬架系统运动特性良好,有效提高了整车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将模糊控制理论应用到特种养殖中,阐述了模糊控制在单片控制系统中的实现方法,介绍了由多个集成温度传感器、模拟开关,A/D转换器ICL7109组成的多点数据采样电路、显示接口电路以及由译码器组成的可控硅驱动控制电路。  相似文献   

10.
电动环卫车以电能作为动力源,在城市环卫工作中应用广泛。但电动环卫车在路上行驶时存在安全隐患,发生碰撞时会导致环卫车的驾驶室发生变形,对驾驶员造成伤害。本研究对电动车的整车进行建模,并对模型进行了40%偏置的正碰仿真试验。试验表明电动车在碰撞后车体的前侧部位、前围板、前保险杠管发生了变形。在电动车出现弯折部位增加加强筋,在车架前端增加缓冲装置,对改进的模型再次进行仿真,提高了整车40%偏置正面碰的性能。使驾驶室的入侵量减少了125.676mm,碰撞时的加速度峰值降低了0.032g,提高了电动环卫车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1.
针对小型纯电动设施农用机械在较大功率工况作业受动力电池比能量限制的问题,设计一种以电网电源为主,小容量动力电池和小型增程器为辅的多源动力系统驱动方案。结合设施农业实际的作业需求,采用规则控制策略和模糊控制策略结合的能量管理方法,基于Simulink建立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中载作业中,模糊控制下的小容量动力电池和小型增程器可以满足续航需求,动力系统中动力电池质量相较于纯动力电池供电系统降低了48%,体积降低了35%;在重载作业中,作业相同时长,多源动力系统的动力电池质量相较于无模糊控制的多源动力系统降低了70.25%,体积降低了66.82%,相较于纯动力电池供电系统降低了86.48%,体积降低了83.1%。本文为小型纯电动农用机械受到动力电池质量和体积大的约束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2.
纤维板热压机模糊控制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基于模糊控制理论,论述了纤维板热压机模糊控制模型的建立原理及其方法,并给出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3.
基于EASY5的汽车自动变速器换挡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传动系建模和仿真软件EASY5.建立了自动变速器动力换挡的变速器模型和整车动力学模型,通过对自动变速器换挡各阶段的分析,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方程,并探讨了换挡过程中输出转矩的变化.在分析自动变速器换挡系统的基础上,对自动变速器动力换挡的过程、寓合器切换对换挡品质和整车动力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影响自动变速器换挡品质的因素.提出了改进换挡品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农田灌溉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资源的利用率,设计了一套以参数自整定模糊控制算法为技术基础的变频灌溉控制系统.由MATLAB/SIMULINK建模仿真得到的适合本系统的模糊控制算法与PLC、变频器、触摸屏和远传压力表等相结合实现变频灌溉.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灌溉方式,采用模糊控制算法的变频灌溉控制系统运行安全稳定,能够快速稳定在设定压力值,且压力误差不超过2%.同时,系统节能效果显著,也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对于实际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农田灌溉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资源的利用率,设计了一套以参数自整定模糊控制算法为技术基础的变频灌溉控制系统.由MATLAB/SIMULINK建模仿真得到的适合本系统的模糊控制算法与PLC、变频器、触摸屏和远传压力表等相结合实现变频灌溉.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灌溉方式,采用模糊控制算法的变频灌溉控制系统运行安全稳定,能够快速稳定在设定压力值,且压力误差不超过2%.同时,系统节能效果显著,也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对于实际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纸浆模塑包装容器生产线的模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纸浆模塑生产过程是一个典型的多变量、强耦合、多干扰、时变的复杂系统。并且环节多,阶次高.且存在着一定的非线性,使纸浆模塑生产过程的数学模型难以精确。模糊控制是一种新的智能控制方法。根据模糊控制描述复杂问题具有直观、构造算法灵活、编程实现简单等特点,在探索和分析了纸浆模塑包装容器生产过程温度、纸浆质量分数、真空度等变量的离散化处理、控制策略、规则及模糊控制功能的基础上,使模糊控制在生产过程控制中的应用得到了实现。  相似文献   

17.
刘振宇 《农业与技术》2007,27(4):164-168
随着工业的发展,液位控制在各种过程控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效益等对液位控制的精确要求,传统PID控制和模糊控制在液位控制中都有应用。根据不同情况下对液位控制的要求,选择最适合的控制方法,本文以双容水箱的液位控制模型为研究对象,将传统的PID控制和模糊控制进行比较,观察到传统PID控制措施简便,但超调量大,趋于稳定状态所需时间长;模糊控制超调量小,趋于稳定状态所需时间短,但设置模糊控制规则所需时间长,模糊控制鲁棒性强。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农业机械的发展,利用水渠灌满水,采取人拉运输船的方法已逐渐被淘汰,越来越多的轨道运输车应用到水田生产工作中,有效地解决了插秧期间雇工难、雇工费用大等难题,也大大提高了机械化水平。下面介绍一种便于取苗的变轨式水田运输车。1变轨式水田运输车主要结构及工作过程1.1主要结构一种便于取苗的变轨式水田运输车,包括车体、取苗器、主动轮组件、从动轮组件、第一轨道组件、第二轨道组件和变轨组件,所述车体水平设置,车体的一侧安装有主动轮组件,车体的另一侧安装有从动轮组件,主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灰色系统GM(1,)模型建模方法的不足,并从数学上导出了一种新的灰色建模方案,把它应用到作物产量的预测中,同样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基于ARM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温室系统的智能控制,系统以ARM9嵌入式处理器为核心,将各类数字传感器收集的数据通过模糊控制算法进行处理,采用自动控制、GUI和远程监控等多种方式调整温室执行机构,在搭建的温室模型中取得稳定、可靠的运行效果。ARM系统比传统温室控制系统维护简单、功耗低、经济实用。较之同类设计,该系统开发了数字传感器驱动、图形化窗口、模糊控制程序、网络摄像头监控,实现了温室控制的智能化、网络化和可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