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秸秆液化油的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利用石油醚、二硫化碳、四氯化碳、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及甲醇等溶剂采用超声萃取与GC/MS分析法分析水不溶性秸秆液化油的组成成分。结果表明:不同溶剂对水不溶性秸秆液化油组成成分的萃取率为甲醇氯仿二硫化碳乙酸乙酯苯乙醚四氯化碳石油醚,以甲醇最高,为23.8%;石油醚最低,仅1.06%;水不溶性秸秆液化油以大极性组分为主。秸秆液化油具有巨大潜在的非燃料利用价值,可将其开发成生物油树脂、高分子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  相似文献   

2.
石琳  阳元娥  姚勇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41-21643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艾叶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艾叶中的挥发油,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的艾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存在较大差异;超临界萃取得到艾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1,2-苯二羧酸-2-乙基己基酯(17.81%)1、,2,34,4,a5,,6,8a-八氢-7-甲基-7-亚甲基-1-(1-亚甲基)-(1a,4a8,a)萘(11.13%);水蒸馏法得到艾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4,66,-三甲基-[1S-(1a,2β,5a)]-二环[3.1.1]-3-庚烯-2-醇(22.05%)、4-甲基-1-(1-甲基乙基)-[1S-(1a,4b.5,a)]-二环[3.1.0]己烷-3-醇(10.69%)、石竹烯氧化物(10.62%)。[结论]超临界萃取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较多,其中极性较小的成分含量较高;水蒸馏法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集中在极性较大的醇类,极性较小的挥发成分用水蒸馏法相对难以提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龙爪槐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测定了龙爪槐叶片浸取液对铜绿微囊藻的增殖抑制效果,并对活性组分进行了初步研究和分析。[结果]龙爪槐叶片的无水乙醇浸提物经正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依次分配后,提取物主要成分为极性组分(60%以上),而含量约为25%的非极性组分(正己烷相)具有显著的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效果。在25和50mg/L正己烷相组分作用下铜绿微囊藻的7d生长抑制率分别达75%和90%以上,同时还伴随着细胞中叶绿素a的破坏。[结论]为防治微囊藻水华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龙爪槐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晓见  夏洁  靳翠丽  缪莉  董昆明  封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322-15324
[目的]探讨龙爪槐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测定了龙爪槐叶片浸取液对铜绿微囊藻的增殖抑制效果,并对活性组分进行了初步研究和分析。[结果]龙爪槐叶片的无水乙醇浸提物经正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依次分配后,提取物主要成分为极性组分(60%以上),而含量约为25%的非极性组分(正己烷相)具有显著的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效果。在25和50 mg/L正己烷相组分作用下铜绿微囊藻的7 d生长抑制率分别达75%和90%以上,同时还伴随着细胞中叶绿素a的破坏。[结论]为防治微囊藻水华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成江晨  白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3079-3080,3083
[目的]优化超临界CO2萃取芫荽籽油的工艺条件。[方法]通过单因子试验考察萃取压力、CO2流量、萃取时间以及萃取温度对芫荽籽油萃取率的影响。利用MATLAB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元多项式拟合。[结果]对纯粹二次拟合模型进行拟合可信度的F检验,结果表明多项式各项对y线性关系极显著(P〈0.01),从而确定萃取压力、CO2流量、萃取时间以及萃取温度对萃取率影响的较为合理的拟合模型为纯粹二次多项式模型。将上述二次多项式代入MATLAB的无约束最优化工具,计算出超临界CO2萃取芫荽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萃取压力21.84MPa,CO2流量33.26 L/h,萃取时间142.90 min,萃取温度42.6℃,该条件下最佳萃取率为12.61%。[结论]超临界CO2萃取芫荽籽油工艺中,萃取压力、CO2流量、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对萃取率的影响是相互独立的,通过对各工艺条件的改变可以大幅度提高芫荽籽油萃取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寻生物油中高附加值化合物,提高生物油的利用价值和综合竞争力。[方法]将麦秆在超临界甲醇中醇解液化所得生物油通过减压蒸馏得到轻质组分和重质组分,重质组分(重油)用不同极性及溶解性的溶剂萃取分离。[结果]生物油重质组分(重油)5个馏分中,正己烷馏分(Fz)主要含酚类化合物;苯馏分(FB)主要含酚和环戊烯醇酮;乙醚馏分(FYM)主要含吡喃糖苷和呋喃糖苷;而乙酸乙酯馏分(FY)和丙酮馏分(FBT)经GC/MS检测不到物质。[结论]麦秆超临界醇解液化得到的生物质重质油,含有大量的高附加值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汤成龙  郝倩  王世雷  李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501-16504
[目的]研究萃取文冠果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分析文冠果籽油的组成。[方法]以文冠果仁为原料,采用索氏萃取法萃取文冠果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萃取文冠果籽油的工艺条件,考察溶剂种类、液料比、萃取回流次数等因素对文冠果籽油萃取率的影响。采用GC-MS方法分析文冠果籽油的组成。[结果]索氏法萃取文冠果籽油的最佳工艺参数是:较合适的溶剂为乙醚,最佳液料比为5∶1(ml∶g),适宜的萃取回流次数为5次,在此条件下,文冠果籽油的萃取率为46.0%。文冠果籽油的主要成分为油酸、亚油酸、油菜酸和棕榈酸等。[结论]文冠果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6%,其种类比花生油和橄榄油更多,其中首次发现存在11,14-二十碳二烯酸,表明其作为高级食用油具有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8.
刘云鹤  林春梅  周鸣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990-14992
[目的]对超临界CO2萃取方法提取黑莓籽油的工艺进行研究和优化。[方法]以黑莓籽油的产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影响黑莓籽油产率的因素(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分离温度以及分离压力)进行优化,确定黑莓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黑莓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30 MPa、分离压力10 MPa、分离温度55℃,此条件下黑莓籽油的产率达16.10%。[结论]研究优化了超临界CO2萃取黑莓籽油的工艺,为黑莓籽油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中国重要的速生人工林树种。采用热化学转化法,可制取生物质燃气、生物质炭和生物油等高品质燃料。采用固定床热解反应器,开展了热解温度(400,500,600和700 ℃)对马尾松慢速热解过程产物产率和基本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气体产率逐渐增加,炭产率和生物油产率逐渐减少;在700 ℃时,可燃气的最高热值为12.11 MJN-1m-3,气体成分及其体积分数为二氧化碳CO2(24.00%),一氧化碳CO(25.00%),甲烷CH4(15.50%),氢气H2(25.50%)和烃类气体CnHm(2n4)(0.97%);炭的最高低位热值和比表面积分为31.8 MJkg-1和536.13 m2g-1;生物油中乙酸(5.30%),1-羟基-2-丁酮(4.11%),乙酰甲醇(8.46%),苯酚(2.66%)和甲基苯酚(3.87%)的相对含量最高。图3表3参18  相似文献   

10.
钱立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641-3643
[目的]优化胡萝卜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碱浸提法提取胡萝卜中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碱液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等主要因素对胡萝卜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碱浸提法提取胡萝卜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同时还对其持水力和膨胀度进行测定。[结果]优化得到的胡萝卜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最佳提取工艺为:碱液浓度4%、提取温度70℃、料液比1∶20 g/ml、提取时间120 min。在此条件下,胡萝卜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为61.28%,其持水力和膨胀度分别为2.18 g/g、3.47 ml/g。[结论]碱浸提法工艺简单可行,适用于胡萝卜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  相似文献   

11.
改性稻壳去除低浓度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建柱  商平  刘涛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28-230,260
[目的]研究改性稻壳去除废水中低浓度氨氮。[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制备改性稻壳吸附剂的条件,得出该吸附剂对氨氮处理的最佳条件。[结果]以10.0%H2O2作为改性剂,温度100℃、时间30min为稻壳改性的最佳条件;吸附时间120min,吸附温度23℃,pH值8.6,稻壳与水的质量体积比3.0g/30ml时的吸附效果好;同时,改性后的稻壳结构和化学键都发生了变化。[结论]改性稻壳可作为一种低浓度氨氮废水的吸附处理剂,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黄芩地上部分挥发性物质气相色谱-质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黄芩地上部分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得到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具体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了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分离鉴定了其中3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5.03%。[结论]黄芩挥发油中含量在3%以上的组分有:烯丙醇(5.53%)、苯乙酮(4.62%)、石竹烯(18.90%)、α-律草烯(3.99%)、香叶烯D(19.44%)、γ-榄香烯(6.23%)、1-乙烯基-1-甲基-2-(1一甲基乙烯基)4-(1·甲基亚乙基)-环己烷(3.98%)。  相似文献   

13.
农业废弃物为碳源去除硝酸盐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农业废弃物为碳源去除硝酸盐氮的效果。[方法]以棉秆、玉米秆、玉米芯和稻壳为碳源,采用静态和动态试验,研究不同碳源的COD释放情况和脱氮效果。[结果]静态试验中,玉米芯和玉米秆的COD释放速率比稻壳和棉秆的高,棉秆和稻壳pH的变化较小,玉米秆和玉米芯的pH先降后略有升高,最高趋于稳定。动态试验中,随着停留时间(241、26、h)的缩短,硝酸盐氮的浓度均逐渐升高,玉米秆和玉米芯中硝酸盐氮的去除率依然在70%以上,而棉秆和稻壳则下降比较明显;出水COD浓度随停留时间的缩短在减小,玉米秆和玉米芯的出水COD浓度均在100 mg/L以上,出水浓度偏高,反硝化所需要的碳源则过剩。[结论]该研究为开发新的脱氮效率较高的碳源物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康宁木霉的最优发酵配方。[方法]以活菌数和纤维素酶活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康宁木霉最优化的固态发酵培养料配方。[结果]考虑经济因素,最终确定最优化培养料配方为麸皮30 g、草粉30 g、稻壳30 g、玉米面0 g、豆粕1 g、料水比1.0∶0.7:接种量为1%。[结论]该配方适合在秸秆发酵剂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北京丁香叶中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丁香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具体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分离鉴定了其中4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5.6%。[结论]含量在3%以上组分有:苯甲醛(8.03%)、β-蒎烯(4.53%)、苯甲醇(22.92%)、苯乙醇(4.03%)、3-烯丙基-2-甲氧基酚(4.17%)。  相似文献   

16.
崔华莉  孙雪花  樊江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88-13090
[目的]探讨微波辅助提取生姜油的工艺条件及生姜油成分。[方法]以干生姜粉为原料,以蒸馏水为极性溶剂,研究了微波消解、水蒸气辅助提取生姜油的工艺流程及条件,并对生姜油成分进行了GC-MS定性分析。[结果]微波辅助提取生姜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以蒸馏水为浸提剂,微波消解功率为480W,微波消解时间为50s,微波消解压力为1.5kg/cm2,然后用水蒸气蒸馏,该工艺条件下提取率较传统水蒸气蒸馏提高了约46.5%。生姜油GC-MS定性分析表明,相似度在70%以上的共鉴定出37种物质,主要有烷类、烯类、醛类、醇类、酯类、酮类等化合物。[结论]为生姜油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斑唇马先蒿挥发油的最优超临界萃取条件及其化学组成.【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斑唇马先蒿挥发油的最优萃取条件.将最优萃取条件下得到的挥发油,经柱色层族组成分离为非极性、弱极性和极性3种馏分,并进行了GC-MS分析.【结果】斑唇马先蒿挥发油最优萃取条件为:压力25 Mpa,温度45℃,CO2流量16mL/min.斑唇马先蒿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27种化合物,其中非极性馏分、弱极性馏分、极性馏分的主要组成成分分别为烷烃类、酯类和脂肪酸类.在其挥发油成分中,脂肪酸类化合物占绝对优势,总相对含量为62.698%;其中亚麻酸(18.497%)的相对含量最高,其次为正十六烷酸(15.698%)和亚油酸(7.286%).【结论】本研究获得的斑唇马先蒿挥发油的最优萃取条件温和,效率高,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种类丰富.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狗尾草地上部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获得狗尾草叶挥发油,通过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中具体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了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分离鉴定了其中50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0.97%。[结论]狗尾草挥发油中含量在3%以上的组分有:苯甲醛(32.57%),苯甲醇(3.75%),2,3-二氢苯并呋喃(4.71%),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6.19%),反式-β-紫罗兰酮(4.72%),十五酸(5.68%)。[结论]该方法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狗尾草的药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稻壳木醋液化学成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稻壳木醋液有机化合物组成。[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稻壳木醋液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从稻壳木醋液中分离出131种组分,鉴定出97种化合物,包括甲醇(6.68%)、1-羟基-2-丁酮(2.28%)、乙酸(26.72%)、丁酸酐(2.56%)、1-羟基-2-丙酮(10.11%)、糠醇(2.54%)、环丙基甲醇(3.89%)、苯酚(2.20%)、邻苯二酚(2.94%)等。[结论]研究结果为稻壳资源的深度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米糠的综合利用率及其经济效益。[方法]以米糠为原料,用高温裂解法制备米糠油,以浸在灭菌水中的滤纸碟进行对照,对米糠油的抑菌作用进行研究。[结果]米糠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球菌等细菌,青霉、黄曲霉、黑曲霉等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米糠油对真菌的抑制效果优于对细菌的抑制效果。[结论]米糠油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