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利用201份农民工流入地学校随机抽样数据,选取排序logit模型对农民工流入地学校接纳农民工子女初中后阶段教育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学校的农民工子女比例和学校性质,学校接纳农民工子女后的办学经费、学生管理变化,是否存在政策支持、对政策是否满意等因素,都影响着农民工流入地学校接纳农民工子女初中后阶段教育意愿.基于此,提出加大对农民工流入地学校接纳农民工子女初中后阶段教育的鼓励性政策支持、保证学校运行经费、加强学校学生管理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方法,从医疗保险参保地差异的角度实证分析医疗保险对农民工消费的影响及其代际差异。研究认为:在流入地参保会明显增加农民工消费,且对老生代群体影响更加显著;而在流出地参保会抑制农民工消费,且对新生代群体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指的八零后、九零后农民工,而在用工大省江苏,民工荒缺口大大超过了往年,以江苏省农民工流入地南京市的新生代农民工为调查对象,研究江苏省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因素具有典型意义,并对目前"民工荒"现象和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中存在的结构性错位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是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由于国家实施"两为主"政策,致使流入地政府承受着巨大的财政压力,在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上心有余而力不足。而近年来引进的"教育券"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由国家、流出地政府、流入地政府按一定比例共同承担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经费的理论,提出的"教育卡"新构想,则可以从操作层面较好地解决教育经费承担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表现出明显的群体差别。2004年开始出现的"民工荒"现象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表现有关。分析认为,新生代农民工补偿教育的主要障碍是制度安排与地方利益保护。由于农民工流入地产业升级急需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把新生代农民工纳入当地职业教育体系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针对农民工群体,界定适应其特点的社会融合概念,构架社会融合理论框架。笔者认为,农民工的社会融合可以定义为"农民工以流入地社会市民群体为参考系,在经济、职业、行为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学习和适应当地社会,并有保留地向当地市民转变的过程"。包含经济、文化、结构、心理4个维度,除经济融合外,其他3个维度均具有双向融合性质,4个维度之间存在非线性、依存和互动、递进但次序不唯一的关系和特征。农民工社会融合程度取决于维度融合的数量和各维度融合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以农民工集聚的长三角城市群不同城市规模的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为基础,采取因子分析法,综合经济、社会、心理、文化和基础公共服务5个维度构建了农民工社会融入指标体系,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得出结论:长三角城市群农民工社会融入总体水平不高;城市规模越大,其社会融入水平越高,但不同城市规模在不同维度的得分有所分异;流入地的喜爱度、风俗差异和在本地办理了社保卡等3个因素对长三角城市群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影响最大,但不同城市规模的农民工社会融入影响因素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经济参考报》1月17日刊登记者金辉对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李周的专访。记者: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将严重影响我国外需市场,您认为外需减弱会对农民工就业产生哪些影响?李周:2011年,在农产品产量增加、价格上升,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增加、工资增长和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大的共同作用下,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以上,收入增幅继续高于城镇居民,中西部地区增幅高于东部地区,城乡和区  相似文献   

9.
河南新生代农民工性别构成以男性为主,农民工群体呈现年轻化态势。从文化素质上考察,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相对高于流出地,但低于流入地。在河南农民工的地域分布上,平原多于山区,东部多于西部。单位宿舍是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居住地点;已婚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是夫妻一起外出,子女留在老家;上网和看电视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业余活动。权益保障的缺失是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在身份认同上处于“农民”和“市民”之间的尴尬境地,缺乏幸福感,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健康和心理疏导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实证测算现阶段农民工土地权利对其城市落户意愿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拥有承包地和宅基地均显著降低了农民工在流入地城市的落户意愿。与前人研究相比有下降趋势,且承包地的负向影响大于宅基地。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土地权利对其城市落户意愿的负向影响要小于老一代。稳健性检验中,控制经济、制度、社会和文化四项城市排斥因素的回归结果和倾向得分匹配估计结果仍支持上述结论。建议在深刻理解土地退出目标的前提下,分地域、分人群灵活设计土地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1.
《油气储运》2004,(2):41
3.农民工子女上学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   进城务工就业农民,流入地政府要制订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减免有关费用,做到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在地区的“推—拉”作用和农民工个体的理性选择下,安徽农民工大规模外出,促进了农村地区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重新配置。但通过生产模型的构建、测算和反设事实法分析,发现农民工的大规模外出,尤其是外出在省外会对流出地的经济产出产生一定的抑制效应。进一步增加农业资本投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引导农民工返乡就业和创业,是目前安徽省经济持续增长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资金亟需明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农民工在流入地的子女义务教育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公共事业 1.1教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现代发展理论认为,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是经济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教育则是人力资本开发的最重要形式,也是技术进步的最主要源泉。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进行了修订。教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包括农民工子女的各项教育费用必须得到合理安排,否则就可能像巴西那样,从曾经比美国发达变成远远落后于美国。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收入分布变化对其食物消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城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离开农业进城务工,其收入分布随之也发生了变化,这将对我国的粮食需求产生重要影响。利用广东、浙江、山东、四川、河南和北京6省(市)农民工的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不同收入组农民工食物消费的收入弹性,探讨收入分布格局变化对农民工食物消费支出的影响,揭示农民工的食物消费特点。结果表明,收入分布格局不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提高时,食物消费支出和各类食物消费量会显著增加;仅低收入农民工或仅高收入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提高时,食物消费支出和各类食物消费量也会增加,但增幅较小;中等收入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提高时,食物消费支出和各类食物消费量的增长幅度最大。此外,将各类食物折算成粮食后发现,农民工的人均粮食消费量既高于农村居民,也高于城镇居民。因此,在制定粮食安全政策时,既要考虑农民工与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的差异,也要充分考虑农民工收入分布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的出现和农民工经济的产生,改变了几千年来我国农村经济依靠农业增收的单一渠道,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农民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促进了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定义"农民工经济时代"概念入手,进而概括农民工经济时代的特征,最后阐述了发展农民工经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的出现和农民工经济的产生,改变了几千年来我国农村经济依靠农业增收的单一渠道,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农民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促进了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定义"农民工经济时代"概念入手,进而概括农民工经济时代的特征,最后阐述了发展农民工经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0多万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牵动着政府和社会的神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开始,如广东省已确定了‘腾笼换鸟’的发展战略。”在刘明华委员看来,农民工大量转移的趋势不可避免,此次金融危机只是将这种趋势提前了而已。大批农民工陆续返乡不仅会对农民收入的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货币成本收益和非货币成本收益,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民工回流决策及回流农民工的职业选择进行了经济分析。结果显示,考虑机会成本因素后的转移纯收益小于0时,转移农民工就会主动回流,而回流纯收益与转移纯收益趋于平衡时,非货币因素也会成为影响农民工回流决策的重要因素。回流农民工职业纯收益大于0,农民工就会放弃原有职业选择新职业。  相似文献   

19.
贫困地区需要在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内源推动力和精准扶贫的外源拉力共同作用下才能尽快实现贫困人口的全面脱贫。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工作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以及相互依赖的关系,会产生1+1>2的整体协同效应,是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20.
贵州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贵州返乡农民工创业是贵州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之际,返乡农民工创业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上是过去制度抑制的积累.在既定的制度环境中,对于农村劳动力个体而言,其创业投资会面临很强的不确定性,产生这种不确定性的原因在于劳动者的个人禀赋特征不同,使得不同的返乡农民工面临同样的投资环境时有着不同的投资结果,所以增强对西部返乡农民工的公共培训投入显得异常重要.发挥政府职能和政策性诱导性作用,完善利益分配与风险分担的机制,是贵州返乡农民工创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