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专家打分法、实例验证法探讨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效益评价中的适用性,研究发现模糊综合评价法能对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有机结合程度进行评价,符合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的要求。得出结论:模糊综合评价法适用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2.
从地方性知识利用与保护入手,以绩效棱柱为框架,建立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以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模糊评判,构建西部旅游地区游客满意度评价模型,并进行案例研究。以云南丽江为例,根据AHP层次分析法,以专家打分为主,求得绩效棱柱5维度权重及各KPI权重和一致性,对游客满意度进行模糊评价。结果表明,云南丽江地区游客满意度总体为"满意",但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针对地方性知识利用与保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利于云南丽江旅游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农地利用系统本身的多维性,复杂性以及农地利用系统评价的模糊性特征,以曲周县为例,构建了一套适合于该县域农地利用系统状态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引入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农地利用系统状态进行了定量比评价。评价结果与县域实际情况基本相符。模糊综合评判法由于抛弃了“是”与“非”的二值逻辑,允许多个的中间状态存在,使评判结果更为精确。为农地利用系统这类复杂系统的评价提供了科学的数学框架。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和三维城市模型。以湘潭市为例,从湘潭市土地利用现状入手,确定了一套易操作、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湘潭市城市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评定,评定出湘潭市城市土地利用潜力很大。最后借助3D可视化技术为管理者提供空间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技术选取合适评价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模糊评价等方法对青州市耕地进行定量化评价。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分区研究,揭示该市耕地质量整体较好;依据FPI和NCE指数确定最佳分区数目为3个,由北向南耕地地力依次降低,受地形因素影响较大;利用模糊聚类方法进一步对分区1进行划分,分为6个管理子区,得到了内部更为均衡的分区管理单元,为统一采取管理措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重庆璧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和管理绩效三个方面构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合特尔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对研究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璧山高新技术产开发区对集约利用的隶属度最大,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为集约利用;可通过采取加强内部挖潜、适度增加企业投资等措施合理促进园区节约集约用地,以确保开发区内土地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探讨农用地集约利用的内涵的基础上,研究建立了一个多指标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对凉州区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证实了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余敦  付永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065-2066,2070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耕地质量的等级.结果表明,武宁县总体耕地质量较差,大部分乡镇的耕地质量等级为差或一般,只有少数乡镇耕地质量较好.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模糊综合评判法适宜用于耕地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将绩效评价的概念引入到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中,利用层次分析方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原理与模型,构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依兰县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为实例进行了绩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依兰县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的综合效果,规划实施绩效评价为优。  相似文献   

10.
吴琼泽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331-9332
以海南省定安县为例,在运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化验分析等手段获取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GIS技术手段并结合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等数学模型和方法,实现对定安县耕地地力的快速、准确、定量化评价。评价结果包括定安县各耕地地力等级面积及分布特点,这将为耕地的高效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哈尔滨市3所高校校区景观为研究对象,构建6个一级评价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校园景观评价体系,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使用者评价数据,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高校校园景观进行定量评价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高校校园景观满意度的综合模糊结果不高。其中,道路景观指标评价最高,而水景视觉美观性和固态水景丰富性等因子满意度最低;通过相关性分析,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状况等个体属性对高校校园景观的评价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女性和受教育程度较高、年龄长、从事景观专业的人群对高校校园景观环境要求较高。评价结果揭示了高校校园景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高校校园环境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构建了读者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评价理论对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读者满意度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以海南西部为例,利用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儋州、白沙、昌江、东方等4市(县)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4市(县)模糊合成均值仅为0.5573分,表明琼西地区4市(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差,生态安全受到威胁,其中自沙和儋州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相对较好,处于生态准安全区,而昌江和东方处于生态危险区。该区域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水平,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确保土地利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新疆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通过调查问卷,对图书馆管理理念、馆藏资源建设及利用、环境建设、读者服务等方面进行读者满意度调查,然后利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据此为进一步加强图书馆建设和改善图书馆服务绩效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之策,是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选择.都市核心区在发展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由于外延扩张的限制,加快挖掘城市内部资源,坚持高效集约利用土地成为其必然之路.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建立基于熵权的模糊物元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构建适宜地块尺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对2012年渝中区64个评价单元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量化测算,并依据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等级标准将渝中区各评价单元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划分为4个等级,结果显示:渝中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处于中度集约程度以上,呈东高西低的总体态势,自东向西起伏延伸.  相似文献   

16.
以穆棱河流域为例,采用术生生物指示法、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4种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对穆棱河水质进行分析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以吉林省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中的大安市盐碱地土地整理项目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主的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之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得出研究区土地整理后综合效益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大安市土地整理后综合效益较好;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于研究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与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河南省平顶山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进行评价,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投入强度、利用强度和利用效益等4个方面选取16个指标构建平顶山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平顶山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结果】平顶山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值为0.4107,介于第二级和第三级之间,并接近第二级的指标值0.45。【结论】平顶山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较大;对平顶山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起积极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工业、仓储用地所占比率和住宅用地比率、单位土地固定资产投资额、单位土地工业产值以及单位土地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等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城市土地投入强度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指标;城市人均建设用地和商品房空置率等城市土地利用强度指标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具有较明显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5):261-263
为评价城市公共自行车的安全程度,利用鱼刺图法逆向推导出影响自行车安全的原因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城市自行车安全评价的主观性与模糊性,应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城市自行车安全作出综合评价并提出优化建议,结合衢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评价城市公共自行车安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河南省平顶山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进行评价,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投入强度、利用强度和利用效益等4个方面选取16个指标构建平顶山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平顶山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结果】平顶山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值为0.4107,介于第二级和第三级之间,并接近第二级的指标值0.45。【结论】平顶山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较大;对平顶山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起积极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工业、仓储用地所占比率和住宅用地比率、单位土地固定资产投资额、单位土地工业产值以及单位土地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等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城市土地投入强度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指标;城市人均建设用地和商品房空置率等城市土地利用强度指标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具有较明显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