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刘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9093-9095
分析了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实施5年来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是:土地督察制度建设的法制化不足;土地督察业务建设不规范;工作机制不完善;土地督察队伍仍需加强。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推进土地督察制度建设的建议:加强土地督察制度的法制化和制度化建设;完善土地督察核心业务建设;完善土地督察工作机制;加强土地督察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刘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278-281
[目的]对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实施绩效的内涵进行界定,建立土地督察制度实施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实施绩效进行实证评价。[方法]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法,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选取15个二级评价指标,以国家土地督察沈阳局开展例行督察为例,对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实施所取得的综合绩效进行评价。[结果]国家土地督察沈阳局例行督察债效大小依次是:齐齐哈尔长春锦州沈阳四平哈尔滨本溪通化大连旅顺口区。[结论]国家土地督察制度执行效率一般,制度执行效果良好,制度执行的经济效益呈现差异化。  相似文献   

3.
国土资源部前不久发布国家土地总督察公告,将2007年国家土地督察工作情况向社会公告。公告显示:2007年在开展专项督察工作中,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向存在问题的四川、北京等13个省级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发出国家土地督察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整改意见书和建议书。  相似文献   

4.
以江苏省为例,分析了"十二五"期间建设用地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剖析了土地利用的潜在问题,提出了完善执法督察体系、加强执法监管力度、改善土地管理制度与体系、完善土地督察技术标准建设等土地调控对策建议和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主要以建设土地监测服务平台,助力土地督察创新发展为重点阐述,从结合实际思想,顺势而为探索创新、对平台的建设思路进行确定,注重监管服务理念、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实现平台一系列功能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强土地检测服务平台的建设,促进土地督察创新,提升土地督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对土地进行更好的管理和利用。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可以实时掌握督察区域土地利用情况与管理情况,需要转变督察模式,提升督察效能,从而将问  相似文献   

6.
基于规则的土地布局优化方法,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泉县为例,采用GIS技术在建设用地适宜性、区位、点轴理论、开发约束、集约节约、土地转换规则等6方面建立规则,生成规则地图并叠加分析,研究温泉城区土地利用布局优化。在总的规则地图上,完成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划分,从而得到土地利用规划布局建设用地管制分区。  相似文献   

7.
<正>本报讯近日,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土地副总督察严之尧主持召开第4次土地督察例会,听取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落实情况专项督察和2017年例行督察工作汇报,研究《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专项督察工作方案(初步方案)》,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土地督察机构政务公开工作的若干意见》。会议要求,全力攻坚,抓紧推进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落  相似文献   

8.
<正>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就耕地保护、耕地占补平衡和土地流转的重要批示,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公室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派驻地方土地督察机构在今年的例行督察中加强对土地流转"非农化"等重点问题的监督检查,查清问题事实,明确违法性质,分清相关责任,督促地方政府抓好整改查处工作。  相似文献   

9.
刘立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966+15972
介绍了土地例行督察的概念、目标、原则、对象、时间、方式和内容,指出土地例行督察具有科学性、规范性、综合性、真实性的特点,列示了土地例行督察的工作流程,提出了土地例行督察工作实践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建立长效机制;宣讲土地法律法规;发展信息化督察;突出督查重点;严格督查问责;与其他督察方式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土地督察制度建立时间不长,运行中出现了各种新情况与新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土地督察权力束中"软性"权利居多;土地督察权与行政监察权的交叉与重叠;同时,土地督察制度赖以运行的制度不甚具体、完备等,作者将围绕该制度上设计上的优劣势分析及存在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与办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MAPGIS的土地用途分区方法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AP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结合资兴市新一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以州门司镇为研究区,从技术的角度阐述了乡镇基层土地用途分区的基本方法;并提出了“一加、一减、一结合”的分区原则,总结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土地用途分区方法,指导土地用途分区单元的划分。实践证明,“自上而下”的用途分区方法更能指导乡镇基础用途分区单元的划分。  相似文献   

12.
王志杰  毕飞超  王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5067-5069
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新增建设用地监管工作的现实迫切需要和政府行业管理的技术需求,运用归纳总结法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新增建设用地动态监管指标体系,确立了新增建设用地动态监管的模式、技术方法和设备,为实现新增建设用地动态监管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3.
毕飞超  王志杰  王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8036-8038,8047
传统的监管模式难以解决土地利用违法现象的早发现、早纠正的难题,迫切需要建立新增建设用地监管模式。为解决新增建设用地监管工作的现实迫切需求和政府行业管理的技术需求,充分利用JSP和WebGIS技术,开发了基于B/S模式的新增建设用地监管指挥系统,实现了外业设备实时监控和新增建设用地全程管理,为新增建设用地动态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有效遏制了违法违规用地的扩张。  相似文献   

14.
土地用途分区体系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分析土地用途分区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在中国应建立土地用途地域和土地用途分区两层次的分区体系。用途地域适用于县(市)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突出控制城镇扩张,经保护农地和自然环境。用途分区主要适用于城(市)镇土地利用规划和乡村土地利用规划,它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直接依据。分别提出了城镇地域和乡村地城的土地用途分区方法,并对土地用途分区控制规则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分区的思想,采用系统聚类方法,以地处浙江省西部山地丘陵地区的丽水市为研究靶区,选择土地利用自然条件、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的经济功能、土地利用的社会功能的相关指标,对丽水市进行土地利用地域分区。结果表明,丽水市划分为东部河谷盆地与低山土地利用区、中部河谷盆地与中山土地利用区、西部水系源头和中山土地利用区三大土地利用区;主体功能分区与功域分区相衔接。  相似文献   

16.
段萍  吴月红  胡宾  徐咏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311-14313
以ARCGIS软件作为分析研究工具,结合新一轮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以分宜县为研究区,从技术的角度阐述了土地规划用途分区辅助分区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天津滨海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针对现阶段存在的园区用地、园区融资、园区机制和园区技术支撑等问题,提出整合利用园区的科技资源、土地资源、资金资源、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等5种资源,形成"制定政策、创造环境、加强监管、控制风险"的政策扶持总体思路。构建园区投融资政策体系、园区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园区税收优惠政策体系、园区人才聚集政策体系、园区土地供给政策体系和园区产业引导政策体系,提出扶持政策体系创新设想及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针对羊流镇土地管理现状与需求,借鉴城市网格化管理成功的经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无线通信等技术,构建羊流镇土地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平台。该系统采用以村镇行政区划为基础的不规则网格划分方法,将羊流镇土地划分成不规则等级空间网格体系,并设计了15位的划分网格标识码;以网格化管理手段对村镇土地管理流程进行再造,研究并设计了4层框架体系:基础设施层、数据层、业务逻辑层和应用层。研发的羊流镇土地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平台能提供羊流镇土地单元网格划分、网格数据信息采集、网格监督事件处理以及基本农田管理的功能。通过在羊流镇的示范应用表明,平台对羊流镇土地的执法巡查、流转监管、基本农田保护等业务进行了精准监控,落实了层层管理、责任到人、任务到人的管理体制,为土地全方位、高效精准的管理提供了数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西部农业现代化的制度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界定我国西部农业现代化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西部农业发展的“制度缺陷”,提出通过管理制度创新、产业制度创新以及科技制度创新,推动和促进具有我国西部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