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械化采棉技术是我国植棉史上一次大的历史飞跃,是提高植棉生产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重大举措,是实现棉花生产高产、优质、低成本、高效益、集约化、规模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化学脱叶催熟技术是机械采棉综合农艺配套技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前提。农八师一二二团场是新疆的优  相似文献   

2.
用(亚洲棉×比克氏棉)F1双二倍体作母本与陆地棉的不同色素腺体基因型进行杂交,获得5个具有不同色素腺体基因的[(亚洲棉×比克氏棉)F1双二倍体×陆地棉]F1种间三元杂种。不同色素腺体基因对种间三元杂种植株和花器形态性状无明显效应,但对其色素腺体表现和棉酚含量具有较大的影响。用陆地棉单节显性系1(G12G12gl3gl3)配制  相似文献   

3.
冀棉24是石家庄市农科院利用中国科学院遗传所提供的海岛棉与瑟伯氏棉远缘杂交材料为母本,中棉所1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早熟新品种。于1997年1、7、6月分别通过了河北省、全国和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选育过程1985年以86-1×[(吉扎45×瑟伯氏棉)F2×ASJ-2]F3为母本,以中棉所12为父本杂交,获F0代种子,当年冬将F0代种子在海南岛南繁加代,获F1代种子。1986年将南繁的F1代种子在院内实验场种植,并选优去劣,中选优良株行,当年冬继续南繁加代,获F3代种子。1987年将南繁F3在院内实验场(无病地)与辛集马兰农场(自然重病地)同时种植,并根据育种目标进行单株选择,获  相似文献   

4.
棉酚腺体和棉酚含量的遗传分析及SSR标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利用有腺体棉冀668和无腺体棉ZYS25的正反交后代F2群体,对棉酚腺体的有无、数量多少及棉酚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720株正交群体和1001株反交群体中,有腺体棉与无腺体棉的分离比例均符合3:1的分离比例,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在现蕾期、花铃期、吐絮期棉株顶部叶片及种子中的棉酚腺体数量和棉酚含量在其F2群体中分离频率均呈正态分布,表明棉酚腺体数量的多少和棉酚含量的高低是数量性状,由多基因控制。本研究进一步应用BSA法,获得了1个与控制棉酚腺体有无性状连锁的SSR标记,两者相距2.4cM。  相似文献   

5.
农产品保鲜应该从年轻时开始 长期以来,我国只重视农产品采前栽培,而忽视采后保鲜,致使在采后流通过程中损失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蔬菜损耗率为25%~30%,水果损耗率为20%~25%,折算经济价值约750亿元.而发达国家的果蔬产后损耗率只为1.7%~5%.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棉花是否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明确F2杂交棉纤维品质性状和分离特征,筛选出适宜于该区域的优质F2组合。以4个F2杂交组合(瑞杂1号、瑞杂2号、瑞杂4号、J杂708)和2个常规棉品种(J206-5、新陆中38号)为研究材料,通过大田试验比较了F2杂交棉与常规棉棉纤维品质性状的差异,并对F2杂交棉纤维品质性状分离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个F2组合材料的纤维品质性状分离都小于常规棉品种,相比常规棉,F2杂交棉的棉纤维品质出现优势衰退的真正原因是28~29mm纤维长度植株比例增加,而>32mm以上纤维长度植株比例减少;2)存在断裂比强度向减弱方向的分离,但是棉花纤维长度和整齐度与常规棉无明显差异,以上品质指标表明F2杂交棉性状分离程度不大。3)杂交棉纤维品质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可以筛选出优良的F2杂交棉组合并在生产上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机采棉的采净率是关系到采棉质量和机采棉推广应用的重要因子,而脱叶剂脱叶效果的好坏对机采棉的采净率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筛选效果较好的脱叶剂,撑握科学的脱叶技术,是推广机械化采棉技术的重要技术环节。为此,2005年农六师就目前所用的几种脱叶剂进行了对比试验,旨在筛选并确定出适合本棉区的脱叶剂品种及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小型自走梳齿式采棉机的采棉头设计了采摘装置,该采摘装置由10组带齿链条在采棉室内按一定规律分布而成,由链轮链条机构传动,单向回转。为研究该装置的齿片长度、齿片在链条上的排列方式、带齿链条的转速、采棉装置前进速度对采摘装置的采净率、籽棉含杂率和撞落棉损失率的影响,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多因素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齿片的长度为22 mm,齿片在链条上等间距对称安装,带齿链条的回转速度为100 r/min,采棉装置的前进速度为0.3 m/s时效果最好,采摘装置采收棉花的采净率为89.74%,籽棉含杂率为10.32%,撞落棉损失率为6.24%。  相似文献   

9.
春播即将开始。湖北省农业厅正式发布了该省今年春播的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主推品种。其中棉花主推品种为: 鄂杂棉4号、鄂杂棉1号、鄂杂棉6号F1、鄂杂棉8号F1、鄂杂棉10号F1、鄂杂棉12号F1。据悉,对主推品种,湖北省农业厅已经加印了数万份资料在全省各地散发。省农业厅禁止以任何形式公告未经湖北  相似文献   

10.
推广机械采棉,提高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采棉技术在新疆兵团试验5年来,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本文作者根据5年来兵团机械采棉试验的情况,对机械采棉田间株行距配置、几种采棉机的使用效果、机采棉清理加工设备、化学脱叶催熟、机采棉花品种的选择、机采棉品种选育目标、机采棉经济效益及机采棉标准的制定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实施人工脱叶,一方面可以促进秋铃的成熟,提高纤维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机械化采棉和人工拾花的工作效率,减少碎叶等机械性杂质。新疆作为我国最大的种棉区,采棉难、采收成本高成为日趋突出的问题。为确保采棉的采收效果和棉花质量,必须采用化学脱叶催熟技术,从而为机械化采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1亲本来源及系谱母本为中棉所49(原品系名中287),父本为中棉所35(原品系名中9409),均来自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审定编号:新审棉2013年42号。2选育过程2002年以中棉所49为母本,中棉所35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并冬季南繁加代,2003年4月F2代在农三师44团种了133.4m2,花铃期进行了抗病性筛选,去除不抗病株,吐絮期选择优良单株并室内考种,入选单株30个在冬季南繁加代;2004~2005年春季F4代和F6代分别在44团种了667m2和2 001m2,整个生育期采用与F2代期间相同的育种方法,进行了抗病性筛选、室内考种等工作,分别入选了100个和500个单株;2006~2007年分别进行  相似文献   

13.
陆地棉和海岛棉的黄萎病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以3个海岛棉品种和5个陆地棉品种配制的23个正反交组合的四个分离群体(F1、F2、BC1和BC2)为材料,以中等致病力的安阳菌系接种,研究陆地棉和海岛棉黄萎病抗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海岛棉品种间杂交,F2和BC2抗病和感病单株的分离比例均符合3∶1和1∶1,其黄萎病抗性是由一个显性基因控制;陆地棉品种间F2和BC2的抗病和感病单株的分离比例也均符合3∶1和1∶1,其黄萎病抗性也是由一个显性基因控制。用海岛棉抗病品种与陆地棉抗病品种进行种间杂交,其F2和BC2的抗病株均在95%以上,而用海岛棉抗病品种与陆地棉感病品种进行杂交,其F2和BC2抗病株和感病株的分离比例符合3∶1和1∶1,表明海岛棉和陆地棉的黄萎病抗病基因可能位于同一基因位点。  相似文献   

14.
四种栽培棉合成的四元杂种F1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亚洲棉×草棉)F1进行染色体加倍,再与(陆地棉×海岛棉)F1进行杂交,产生亚洲棉、草棉、陆地棉和海岛棉四元杂种.对四种栽培棉的四元杂种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行为观察结果表明,四元杂种F1的减数分裂异常,染色体丢失现象普遍,部分染色体不能联会配对,以单价体的形式存在,并出现三价体、四价体、五价体等多价体,在减数分裂的末期形成大量的不正常多分孢子,导致四元杂种F1高度不育.然而,四元杂种F1减数分裂中大多染色体仍能配对,形成环状或棒状二价体,并有较多的三价体、四价体、五价体等多价体,表明四种栽培棉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可以通过遗传重组产生综合四个栽培棉种性状的新种质.  相似文献   

15.
正机械采摘棉花可有效帮助棉农增产增收,解决因摘花劳作繁重、高薪难聘采棉工的难题。摘棉机作业时,有很多不能忽视的安全问题,由于棉花本身极其易燃,使用机器采摘棉花,一定要防范燃烧风险。摘棉机驾驶员要严格按操作手册执行,把防火技术应用作为作业中的重中之重。一、操作摘棉机田间作业之前,要清除重点部位的棉絮和杂物,以避免失火1.采棉头部位。包括脱棉盘、湿润盘、摘锭座管后部、吸风门及采  相似文献   

16.
亚比棉×海岛棉杂种F_1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验证杂种的真实性,利用常规压片法和RAPD技术对亚比棉×海岛棉杂种F1及其亲本进行了研究。细胞学研究表明,3种杂种(亚洲棉×比克氏棉)×海岛棉的核型公式为:2n=4x=52=44m(2SAT)+8sm(2SAT),相对长度变异范围为6.91%~1.99%,臂比值为1.01~2.31之间,平均臂比为1.37,核型类型为2B。RAPD分析表明,亚比棉×海岛棉杂种F1共扩增出60条DNA带,其中具亚洲棉特异带的占总带数的3.3%;来自比克氏棉的带占8.3%;具海岛棉特异带占18.3%;来自亚比棉的特异带占10%;杂种的特异带占8.3%。  相似文献   

17.
对棉属 A、D、G三个染色体组合成的三元杂种 [陆地棉× (亚洲棉×比克氏棉 ) ]及反交和回交后代 ,四元杂种 [(亚洲棉×比克氏棉 )× (陆地棉×夏威夷棉 ) ]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 ,三元杂种 F1以及回交后代 BC4 F1分离出的不育株、四元杂种 F1不育的主要原因是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 ,主要表现为 :大部分染色体为单价体 ,仅有少量配对成二价体 ,后期 两极分配不均匀 ,出现多极分离现象 ,并有落后染色体出现。末期出现大量多分孢子和不正常的四分孢子 ,从而不能形成正常的花粉粒。三元杂种回交后代 BC4 F1中的部分可育型 ,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 ,大部分染色体都能联会配对 ,仅个别为单价体 ,因而形成的花粉粒仅部分正常。 BC4 F1的可育型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 ,染色体配对正常 ,表明育性恢复 ,结实正常。此外 ,四元杂种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 ,在后期 形成了染色体“桥”  相似文献   

18.
<正>MODULE EXPRESSTM625凯斯采棉机(以下简称凯斯625采棉打垛机)是美国凯斯公司在2005年研发出的世界上第一台打垛采棉机。其先进性、实用性和高性价比已经在美国、澳大利亚和巴西等棉花生产大国的使用中得到证实与认可。2009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引进4台凯斯625采棉打垛机,其中  相似文献   

19.
非生物胁迫对棉花次生代谢及棉蚜种群消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盐碱、干旱等非生物胁迫影响棉花的次生代谢,而次生代谢可能影响棉株上的害虫发生。为明确非生物胁迫与次生代谢及棉蚜种群消长三者间的关系,以不同浓度氯化钠(NaCl)和聚乙醇(PEG)溶液分别处理棉苗,测定了棉叶组织内棉酚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并观察了棉蚜在被处理棉苗上的生长发育及繁殖情况。结果发现,100和200 mmol·L~(-1) NaCl处理棉苗的棉酚含量分别比不含NaCl的对照提高20%和53.5%,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15.7%和46%。盐胁迫显著延长棉蚜的发育历期并降低繁殖率,100和200 mmol·L~(-1) NaCl处理的棉蚜若蚜期分别比对照延长6.4%和9.9%,单雌产蚜量分别减少22.6%和52.3%。干旱胁迫也影响棉花叶片棉酚和可溶性糖含量,质量分数2.5%和5%的PEG处理棉株的棉酚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9.7%和61.5%,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14.2%和47.1%,生长在PEG处理棉株上的棉蚜的若蚜期分别延长7.4%和16.5%,单雌产蚜量分别减少26.8%和55.8%。叶片内棉酚和可溶性糖含量均与棉蚜若蚜期呈显著正相关,与棉蚜的产蚜量呈显著负相关。由此推断,盐碱、干旱等非生物胁迫增强了棉苗的次生代谢,导致棉酚和可溶性糖等次生代谢产物大量积累,抑制了棉蚜种群的消长。  相似文献   

20.
中棉所48的SSR数字指纹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25对核心引物对中棉所48及其亲本进行多态性检测,共有16对引物在2个亲本间具有多态性,其中,有14对引物在两亲本间扩增出大小不同的带,且这些标记位点在F1中均表现为杂合带,为共显性标记;另外2个引物的F1带型与母本或父本一致,为显性标记。以这25对引物在不同材料间扩增得到的01(二进制)数据转换成十进制数据,构建了中棉所48的数字指纹图谱,为杂交种的真伪鉴定和纯度检测提供了方法。为了构建准确、稳定和实用的棉花DNA指纹图谱,指出了需要规范分子标记类型和数量,DNA、Taq酶等试剂数量和质量,统一PCR反应,电泳和染色条件,统一提供标准品种和标准DNA,标准化电泳条带的识别、数据处理方式和编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