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湖南早稻生产状况分析及育种技术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庆国  伏军 《作物研究》1995,9(1):25-27
通过对湖南1980~1993年水稻倦早稻的总产,单产及播种面积的变化状况,早稻当家品种(组合)、主体品种(组合)与审定品种的变化与应用状况等的分析,找出了湖南早稻生产滑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今后早稻育种的目标应是以高产为主,加强早熟与中熟偏早类型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2.
简信 《杂交水稻》1989,(5):24-24
当前,我国杂交水稻发展潜力最大的、领域是早稻。全国早稻面积有14000万亩,而1988年杂交早稻只种植.2500多万亩,约占早稻面积的17%。要迅速发展杂交早稻,关键是尽快选育高产、优质、多抗的早、中熟组合。因此,多年来突破早、中熟早稻组合是各科研单位的热门课题。近年,湖南杂交  相似文献   

3.
长江流域杂交早稻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长江流域杂交早稻比例偏低,主要原因是现有审定推广的杂交早稻组合生育期偏长、食用品质较差及种子生产成本较高.认为发展两系杂交早稻,在早熟基础上求高产,向储备粮、饲料粮及工业用粮方向发展,有利于扩大杂交早稻的面积及比例.  相似文献   

4.
参阅了 1996~ 19983a 18期《杂交水稻》杂志(见表 1) ,并结合近期的有关资料 ,综述三系杂交稻育种概况。1 早、中、晚组合3a 18期刊载的通过省级审定的组合共 32个 ,其中中晚稻组合 2 6个 ,早稻组合 6个。这说明中、晚稻接班组合较多 ,而早稻组合相对较缺。还说明科研单位在选育工作中更重视追求高产。在早季生态条件下要求高产、优质、又抗病 ,选育早杂组合难度大。2 产量水平总体上说产量有所提高 ,但没有很大的突破。中稻已从单产 550kg (单产面积为 6 6 6 7m2 ,下同 )基础上提高了 4 0~ 50kg。具体组合是特优 559,Ⅱ优 16 …  相似文献   

5.
两系杂交早稻八两优100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八两优100是我校新育成的两系法杂交早稻中熟组合,具有高产、早熟、米质优、出米率高、抗性好和制种产量高等特点。1997年4月通过怀化地区品审小组认定,1998年2月通过湖南省品审委员会审定。该组合的育成填补了我国中熟杂交早稻选育的空白。  相似文献   

6.
顺优109是广西大学用自选不育系顺A与恢复系早恢109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早稻新组合,于2009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该组合早熟、高产、抗性较好,适应性广.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张慧廉  彭应财 《杂交水稻》1999,14(2):8-9,23
优I66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用印水型不育系优IA与早籼恢复系66配组选育而成的籼型杂交早稻新组合,该组合俱有产量高,抗稻瘟病,米质优,制种易获高产,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长江以南各省和桂北、粤北、闽北作双季早稻种植。1997年3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我们根据1983年7月在南岳召开的“南方稻区双季杂交早稻评议会议纪要”精神,测定了南方稻区双季杂交早稻5个优良组合和用这些组合作连晚栽培的米质。这些组合是湖南培育的威优35、威优64、威优98、威优16(威优17的姐妹系)和广西培育的汕优6161—8。测定结果如下表:  相似文献   

9.
汕优桂34     
汕优桂34原名汕优3024—1,是广西水稻研究所育成的籼型感温组合。1产量表现该组合1983~1984年参加广西杂交早稻区试,名列第一。1983年早稻10个点平均亩产503.9kg,比汕优2号增产10%,1984年早稻9个点平均亩产570.6kg,比汕优2号增产5.3%。1984年参加南方稻区杂交晚稻区试,名列第一位,14个点平均亩产431.2kg,比汕优2号增产6.26%,其中8个增产点平均增产10.4%。1983年广西浦北县晚稻试种500亩,一般亩产比汕优6号增产41~67.5kg。1984…  相似文献   

10.
中国杂交早稻的发展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总结了我国杂交早稻的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从杂交早稻的遗传研究,生理生化基础和育种等方面阐述了我国杂交早稻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杂交早稻强优组合选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通过恢复系之间配组育成的早熟粳稻品种京光651,在北京区试中增产幅度(>10%)和产量潜力接近当前同熟期的杂交粳稻组合,2000年4月已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对一般粳稻不育系均具有良好的恢复性,可作为恢复系配组应用,有可能在早中熟优质高产新组合的选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金两优289系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用自育核不育系金山S-2与早恢89配组育成的优质两系杂交稻新组合,200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2008年通过广西区品种认定。在福建南部和广西桂中北作早稻种植,表现优质高产、熟期适中、抗性较好、适应性广等优点。本文提出了该组合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我国杂交水稻的形势与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杂交水稻从开始研究至今已有30年历史,已为我国粮食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要进一步发展杂交水稻,必须通过育种方法和材料的改进来提高组合的多样化、产量潜力、品质、抗性和制种产量。两系杂交稻正在走向成功,三系杂交稻在本世纪仍将是主力。杂交水稻国际开发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三系杂交籼稻育种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安徽省20a来三系杂交籼稻的育种成就和存在问题,指出今后的育种目标应主攻早熟、优质、超高产,并选育适于机械化制种和耐旱的组合;技术路线上早杂以选育早熟恢复系,中晚杂以选育优质不育系,亚种间组合以选育广亲和不育系为主。  相似文献   

15.
广西香稻育种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1世纪以来广西香稻品种的审定情况及广西自育香稻品种的产量、品质以及抗性等进行统计分析,探明了广西香稻的育种现状及存在问题,如广西通过审定的香稻品种中自育品种较少,且多为常规稻品种;自育香稻品种的优质达标率较低,主要原因是直链淀粉含量偏低;自育香稻品种株高适中,多为大粒型品种,后期育成品种产量有所提高,主要通过育成大穗型品种来实现;自育香稻品种稻瘟病抗性整体较差,白叶枯病前期抗性表现较好、后期出现退步等。今后应加强香稻品种的选育力度,特别是杂交香稻品种的选育力度;加快香稻品种鉴定技术的研究和利用,为香稻品种的审定提供技术支撑;加强中等偏低直链淀粉含量香稻品种的选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广西优质稻米相关地方标准,特别注重直链淀粉含量标准的调整;把提高稻瘟病抗性作为香稻品种选育过程中的重点工作内容等。  相似文献   

16.
桂农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广适型优质超级稻品种。该品种具有适应性广、丰产性好、抗性强、米质优等特点,是一个适宜在海南省文昌市早、晚造种植的常规稻种。介绍了桂农占在文昌市的农艺性状、米质、抗性和产量表现,并总结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合理排灌、及时防治病虫害等。  相似文献   

17.
高产优质两系杂交稻培杂双七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优质两用核不育系培矮64S与优质稻品系七占测配而成的培杂双七,是一个丰产稳产、抗性强、米质好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介绍了其选配经过、特征特性以及栽培和制种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8.
高产优质杂交籼稻华优86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不育系Y华农A与恢复系明恢86配组而成的华优86,是一个高产稳产、米质优良、高抗稻瘟病、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的杂交籼稻新组合,2000年12月至2001年5月分别通过广西、广东及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9.
籼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贺S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籼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贺S是由从新加坡引进的新品种中的变异株系选而成,于2001年7月23日通过广西区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贺S株型紧凑,育性转换稳定,柱头外露率高,抗性好,米质优。其另一显著优点是包颈轻微,制种中可减少“九二○”用量。其所配组合穗大粒多、结实率高,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