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连栽杉木林不同生育阶段林下植被生物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下植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有机物质的生产者,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Chpin,1983;Chastain et al.,2006),如维持森林生物多样性(褚建民等,2007)、提高人工林的水土保持功能(袁正科等,2002)和保护环境(刘苑秋等,2004;Fabia et al.,2002;Kume et al.,2003;Taylor et al.,2006).对森林林下植被结构和生态功能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Taylor et al.,2006;吴鹏飞等,2008;李春义等,2007;段劼等,2010).  相似文献   

2.
枝面积指数同叶面积指数一样,是重要的林分结构特征,但叶面积指数更受重视,而枝面积指数常被忽略(Weiskittel et al.,2006).枝面积对总呼吸、光能辐射及降雨截留等多种生理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Bosc et al.,2003;Keim,2004);枝面积及其垂直分布对森林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Ingram et al.,1993).由于受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对枝面积 研究仅限于较少的几个树种(Baldwin et al.,1997;Bosc et al.,2003;Halldin,1985;Ingram et al.,1993;Jennings et al.,1990;Keim,2004;Weiskittel et al.,2006),且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比较有限.林带的结构影响着防护林的防护效能,而枝面积是重要的林分结构特征,因此,研究农田防护林带的枝面积及其分布对研究林带的防护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木质林产品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森林生态系统三大碳库之一,对森林生态系统和大气之间的碳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在减缓碳排放上具有巨大贡献(Apps et al.,1999;Dias et al.,2005;白彦锋等,2009):一方面,林产品有一  相似文献   

4.
朱臻  沈月琴  张耀启  石文  王枫 《林业科学》2012,48(11):112-116
当今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最重大挑战之一,森林生态系统是全球碳循环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通过森林固碳方式来减缓碳释放不仅潜力巨大,而且具明显的成本优势(van Kooten et al.,1995;Murry,2000;Benítez et al.,2004)。因此,通过林业活动增加森林碳汇(减缓碳释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我国也将森林  相似文献   

5.
安徽岭南优势树种(组)生物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储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Dixon et al.,1994;Watsonetal.,2000;史军等,2004;徐新良等,2007)。测定森林群落生物量,可以反映群落利用自然的潜力,衡量群落生产力的高低,也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基础(薛立等,2004)。森林乔木层生物量研究是开展森林群落生物量碳库研究的基础,国内外已有不少该方面的研究,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树种生物量的组成与分配特征,并进行了相关因子分析(Chidumayo,1990;林开敏等,1996;Arashkevich et al.,2002;樊后保等,2006;陈美高,2006)。冯宗炜等(1999)总结了全国不同森  相似文献   

6.
施肥对毛竹林土壤水溶性有机碳氮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着全球植被碳库的86%和土壤碳库的40%(Houghton et al.,2001;胡会峰等,2006).因此,森林在调节全球气候、维持全球碳平衡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Fang et al.,2001;Woodbury et al.,2007;Hu et al.,2008).然而,森林土壤也是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  相似文献   

7.
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碳吸存与碳平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其碳贮量占全球陆地总碳贮量的46%(Watson et al.,2000).因而,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动态研究,对于科学预测森林对全球碳平衡和气候变化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并已成为国际陆地碳循环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北京西山三种典型游憩林春季空气颗粒物日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北京社会经济和城市的发展,生态保健旅游逐渐成为城市居民的重要需求.北京西山是北京市民和外地游客进行徒步旅行、登高、健身、摄影等各种游憩活动的重要区域.据调查,森林保健旅游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呼吸新鲜空气(黄晓鸾等,1998),游憩林空气质量的好坏是判断游憩区森林旅游适宜性的决定性因素.而空气悬浮颗粒物是北京的首要污染物,空气颗粒物达到一定浓度后会导致人体产生一系列疾病(Kan et al.,2004),而且粒径越小危害越大,春季又是北京空气颗粒物污染的多发季节,对北京西山游憩林春季空气颗粒物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关空气颗粒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来源分析(Holmes et al., 2005;Yue et al.,2006;杨复沫等,2003)、成分解析(Chan et al.,1997;Sergio et al.,2004)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评价(Schwartz,1994;Neil et al.,2004;Doekery,1993;Pope et al.,1995)上,对春季空气颗粒物的昼夜变化规律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以百望山森林公园为例,分析北京西山3种典型游憩林春季空气颗粒物日变化规律,旨在为空气质量预报、市民和游客外出活动时间的安排和公园的旅游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以来,林窗已成为森林小尺度干扰研究的热点(Whitmore,1989;王进欣等,2002).林窗是森林中具有特殊性质的微结构(Clinton et al.,1993;Gray et al.,1997;梁晓东等,2001;Gagnona et al.,2004),它影响着森林群落的发展方向、物种组成以及种群动态(Spies et al.,1990;安树青等,1997;Zhu et al.,2006),如有些物种只能通过林窗才能进行更新(谢宗强,1999;贺金生等,1999).  相似文献   

10.
缙云山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种子大小变异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红  马益新  王海洋 《林业科学》2008,44(3):156-161
在植物的性状中,种子大小处于中心地位(张世挺等,2003),种子大小对物种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产生一系列影响(Thompson et al.,1998;Moles et al.,2003;Howe et al.,2001;Xiao et al.,2004;Pearson et al.,2003;Tungate et al.,2002;Christie et al.,2003;Rodríguez-Gironés et al.,2003;Tumbull et al.,1999;Tsuyoshiet al.,2001).种间种子大小变异被认为是种子大小变异的中心问题(Haig,1989;Silvertown,1989),因此,从植物区系组成的角度比较种间的种子大小是种子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Fenner,2001),它对深入认识一个地区植被的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保护和合理利用乡土植物资源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岗山森林生态站区气象要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林外对照区与不同林型小气倏定位观测的实验方法,以大岗山森林生态站2001-2002年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从太阳辐射、大气温度、大气湿度、土壤温度、降水量、蒸发量、风速和风向等因子对大岗山森林生态站站区林内与林外对照区气象要素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大气下垫面的性质是影响气象要素变化的重要因子,林内气温、湿度变幅小,且基本处于静风状态;无林地气温、湿度日较差、年较差大,蒸发量相对增加,平均风速增大。(2)林分类型、郁闭度不同对气象要素的变化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动气象观测站对林内外小气候进行定位观测的方法,以神农架森林生态站2019年9月~2020年8月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从空气温湿度、风速、降水量、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温度等因子对神农架华山松人工林林内外气象要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冬季林内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高于林外,而其他季节林外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高于林内。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10月,林内外降水量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79.7%和76.9%。空气相对湿度主要受降水量的影响,在雨季林内相对湿度高于林外,而其他季节林外相对湿度高于林内。林内风速低于林外,林内比林外月平均风速降低44.3%。全年林内外太阳总辐射分别为1047.9 MJ?m-2和4116.9 MJ?m-2,光合有效辐射分别为514.4 umol?m-2s-1和1987.9 umol?m-2s-1,林内太阳总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在各月均明显低于林外。  相似文献   

13.
浙江安吉县毛竹林高温干旱灾害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7~8月,安吉县经历了自1959年建立气象站以来最为严重的高温干旱天气,安吉县毛竹林遭受了严重的损失。通过对安吉县毛竹林受灾情况进行调查,对受灾原因和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今后的营林生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潜在温室气体CO气体通量相关研究很少,多集中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作为我国北方寒温带最大的天然林,研究该森林土壤CO变化特征具有典型性与创新性.于2020年6—9月采用加拿大LGR-N2O∕CO分析仪持续测定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CO气体通量及土壤温湿度,分析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土壤CO气体通量的变化特...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油松中龄林的气候效应,笔者运用自动气象站对晋东南油松中龄林林内外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风向、气压进行了为期1年的同步、连续观测,分析不同因子在林内外变化特征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太行山油松中龄林林内外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气压、太阳辐射的变化趋势相近,林内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气压、年平均风速、年平均太阳辐射强度分别为6.43℃,69.06%,0.09 m/s,87.94 KPa和39.67 W/m^2;林外分别为8.92℃,62.27%,0.82 m/s,87.81 KPa和137.14 W/m^2.油松林具有降温、防风、增湿、改变风向和减少太阳辐射的作用。此外,油松中龄林不仅具有明显的小气候效应,且改变了上述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17.
Forest floor CO(2) efflux (FF(cer))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global carbon budgets, but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forest floor respiration within a forest type is not well documented. Measurements of FF(cer) were initiated in mid-March of 1991 and continued at biweekly to monthly intervals until mid-November. Observations were made at 45 sites along topographic gradients of the Walker Branch Watershed, Tennessee including northeast and southwest facing slopes, valley-bottoms, and exposed ridge-top locations. The FF(cer) measurements were made with a portable gas-exchange system, and all observations were accompanied by soil temperature and soil water content measurements. As expected, FF(cer) exhibited a distinct seasonal trend following patterns of soil temperature, but soil water content and the volume percent of the soil's coarse fraction were also correlated with observed rates. Over the entire measurement period, FF(cer) ranged from a typical minimum of 0.8 micro mol m(-2) s(-1) to an average maximum near 5.7 micro mol m(-2) s(-1).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F(cer) were observed among the ridge-top and slope positions, but FF(cer) in the valley-bottom locations was lower on several occasions. An empirical model of FF(cer) based on these observations is suggested for application to whole-stand estimates of forest carbon sequestration.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和油松纯林的生长状况、生理指标和土壤因子、气象因子等进行测试和分析,得出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比油松纯林具有更大的生长优势和生态效益之结论。混交林能有效地改善林地土壤水肥状况,提高林分相对湿度,降低温度,从而增强树木的光合能力,提高树木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19.
油松黄栌混交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油松、黄栌混交林和油松纯林的生长状况、生理指标土壤因子、气象因素的测试分析表明:油松、黄栌混交林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生长势。混交林能有效地改善土壤水肥状况,提高林分相对湿度,降低温度,从而增强树木的光合能力和提高树木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20.
The presence of a thick snowpack could interfere with forest stability, especially on steep slopes with potential damages for young and old stands. The study of snow gliding in forests is rather comp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