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选用产量性状杂种优势有显著差异的4个粳稻杂交组合,分析分蘖期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灌浆过程中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分蘖期,高亲优势正向组合的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高亲优势负向组合;在灌浆过程中,高亲优势正向组合的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叶片蛋白水解酶活性、籽粒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和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高亲优势负向组合.灌浆过程中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与千粒重,单株产量等呈不同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产量水平大豆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为大豆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生理依据。【方法】选择3个不同产量水平(低产品种、高产品种、中产品种)的9个栽培大豆(Glycine max(L.)Merr.)品种,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种植,在大豆结荚期以后,测定大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结果】在结荚期后,不同产量水平大豆叶片的SOD、POD、CAT活性表现为高产品种>中产品种>低产品种,其活性变化趋势相同,均在鼓粒盛期达到最大,然后下降,高产品种叶片SOD、POD、CAT活性均显著高于低产品种;不同产量水平大豆叶片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则表现为低产品种>中产品种>高产品种,随生育进程均呈上升趋势,以成熟期最大,高产品种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极显著低于低产品种。【结论】在结荚期以后,高产大豆品种清除活性氧的能力较强,膜脂过氧化程度较低,叶片衰老延缓,而功能期延长,有利于后期干物质积累,进而有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3.
以17年生元宝枫人工林为试验材料,研究叶面喷施激动素和2,4-表油菜素内酯对其叶绿素含量、叶片和翅果中糖含量(可溶性糖、蔗糖、淀粉)、蔗糖代谢酶(蔗糖磷酸合成酶、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蔗糖合成酶合成方向)活性的影响,分析外源激素调控元宝枫叶片和翅果碳水化合物代谢的作用机理,为元宝枫的丰产稳产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元宝枫叶面喷施激动素和2,4-表油菜素内酯可以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和蔗糖含量升高,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显著增强,叶片源强提高,促进光合产物向翅果运输;翅果中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与淀粉含量均得到提高,蔗糖合成酶分解活性增强,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和蔗糖合成酶合成活性减弱,促进翅果中蔗糖的分解转化,有利于翅果的生长发育以及品质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土壤基施0、15、30 kg·hm-2三个氮 素水平试验,研究了芸豆荚果形成后不同氮素水平下叶片和荚果的碳、氮代谢主要酶活性 以及抗氧化酶系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芸豆荚果形成后,随着土壤供氮水平的增加,荚果 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逐渐 增强;叶片的蔗糖合成酶活性、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硝酸还原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 酶活性大于同一供氮水平荚果的活性;且荚果的总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叶片;叶 片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活性与荚果的蔗糖磷酸合成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呈显著相关 性。由此可以得出,源器官是芸豆植株的代谢活跃中心,而库器官成为植株的生长中心,且 后者的碳、氮代谢过程主要受前者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以木薯高淀粉品种GR891、南植199(nanzhil99)和低淀粉品种南洋红(SC201)为材料,分别在块根形成期、块根膨大期和工艺成熟期测定叶片碳氮代谢有关指标和块根淀粉含量,探讨木薯叶片碳氮代谢与块根淀粉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块根淀粉含量与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叶片磷酸合成酶(SS)活性、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且与叶片磷酸合成酶(SS)活性达到显著水平,与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呈负相关但不显著.块根淀粉含量与叶片蔗糖含量、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片氨基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但高淀粉木薯品种在生育后期代谢活性下降缓慢,显示出源端较强的同化物持续供应能力,各品种表现出相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氮肥用量和施用方式对烟草中部叶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和施用方式对烟草中部叶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相关产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的硝酸还原酶、蔗糖转化酶、淀粉酶活性及总氮、烟碱、总糖、淀粉含量与不施氮处理相比都呈现显著差异性,且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各项指标呈递增的趋势;在氮肥用量相同的条件下,随着追氮比例的增大,烟叶中硝酸还原酶活性、总氮、烟碱、淀粉含量也在增加,而蔗糖转化酶和淀粉酶活性、总糖含量却呈下降趋势;增加施氮量和追氮比例可以增强烟株体内的氮代谢强度,减弱碳代谢强度,具有改善烟株光合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外源蔗糖对青花菜体内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青花菜中早熟品种“绿秀”为试材,研究了外源喷施不同浓度蔗糖(0%,2%,4%,6%)对青花菜碳、氮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蔗糖显著提高了青花菜叶片可溶性糖、蔗糖、淀粉等含碳化合物的含量,引起了它们在叶片中迅速积累。处理3d后,叶片中可溶性糖、蔗糖含量达到最大,与对照相比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其中施加4%浓度蔗糖提高的幅度最大;而淀粉含量在处理6~7d时达到最大值。同时,叶面喷施蔗糖降低了叶片全氮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处理6~7d时,叶片中全氮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最低值,显著低于对照。碳、氮代谢间存在互为消长的关系,植株叶片C/N比在处理3d后,极显著高于对照,6d后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王丽娟  李天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237-10238,10329
[目的]探讨夜间低温处理对番茄叶片蔗糖代谢的影响。[方法]以夜温15℃为对照,设夜温6℃(18:00—6:00)为处理,处理7d后测定番茄叶片糖和淀粉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夜间低温处理增加了叶片中的果糖、葡萄糖、蔗糖、总糖和淀粉的含量,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蔗糖、总糖和淀粉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夜间低温处理增加了叶片中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活性,降低了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结论]夜间低温导致番茄叶片中光合产物积累,对光合作用产生反馈抑制。  相似文献   

9.
氟节胺对烤烟碳氮代谢及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人工抑芽(T1)、杯淋氟节胺1次(T2)、杯淋氟节胺2次(T3)3种农艺措施对烤烟碳氮代谢关键酶、化学成分以及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打顶后21 d和28 d,T2的淀粉酶、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活性均显著高于T1。(2)打顶后14 d、21 d和28 d,T2的NR活性显著高于T1和T3,T2的GS活性显著高于T3,T2和T1的GDH活性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T3。(3)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表现为T2T1T3,淀粉含量表现为T2T3T1;打顶后14 d、21 d和28 d,T2的总氮含量显著高于T1,T2和T3的烟碱含量均显著低于T1。(4)人工抑芽叶片发育正常,施用氟节胺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叶片超微结构。氟节胺杯淋1次的烤烟叶片碳氮代谢旺盛,协调性更好,叶片发育较合理。  相似文献   

10.
甘蔗叶片碳、氮代谢与产量、品质关系研究初探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试验选用10个不同甘蔗基因型,在大田条件下研究结果如下:1.伸长初期叶片碳、氮代谢之间及其与产量之间有密切的正相关;成熟期叶片蔗糖代谢和氮代谢与蔗茎蔗糖分呈显著的正相关和负相关。2.通径分析表明:在伸长盛期,叶片蔗糖合成强度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遗传效应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和互作效应都居首位,酸性转化酶活性通过二者对产量的正向间接作用也较大;在工艺成熟期,叶片中性转化酶活性和叶片蔗糖含量的遗传效应对蔗茎蔗糖分的直接作用和互作效应居首位,叶片酸性转化酶活性的环境效应对蔗茎蔗糖分的直接作用和互作效应最大,但以负值为主,叶片水分和叶片蛋白质与酸性转化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孙新  赵学强  施卫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750-5753
[目的]阐明氮素代谢效率的高低与蔗糖代谢强度的关系。[方法]以不同浓度的NH4NO3(0.1、0.5、2.5、12.5 mm/mol)对2个水稻品种桂单4号(GD)和南光(NG)进行水培处理,并对不同供氮水平下不同水稻品种的蔗糖代谢酶的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GD叶片蔗糖磷酸合酶以及叶片和根中酸性转化酶活性高于NG,蔗糖含量和低氮水平下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高于NG,而中性转化酶的活性在不同供氮水平下的两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在所有供氮水平下NG叶片和根中的硝酸还原酶(NR)活性均高于GD。[结论]GD的氮素代谢水平高与低氮水平下GS的活性、蔗糖的合成与分解活性较高有关,而与NR活性无关。  相似文献   

12.
为给解析干旱胁迫下的碳、氮代谢调控机制提供参考,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在防雨棚中设置吐丝期后干旱胁迫和正常供水两个处理,测定不同部位碳、氮同化物含量及分配情况,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叶片基因表达谱差异。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生物量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可溶性糖、淀粉、全氮等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均显著降低,而茎秆和穗轴中的分配比例显著增加。干旱胁迫下生育后期叶片碳、氮同化物含量及分配比例均呈下降趋势,这与可溶性淀粉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等活性的改变有关。采用转录组测序对生育后期叶片差异基因表达进行了分析,共得到差异表达基因51个,这些基因富集在细胞壁组织、碳水化合物代谢、光合作用等代谢途径中。其中纤维素、木质素合成等关键酶基因在干旱胁迫下均显著下调表达,表明干旱胁迫抑制了细胞壁的合成,导致叶片早衰。干旱胁迫下己糖激酶、核糖体蛋白等基因显著下调表达,而甘露糖异构酶基因显著上调表达。综上所述,干旱胁迫抑制了生育后期碳、氮同化物向籽粒的分配,茎秆中的分配比例显著上升。干旱胁迫下叶片碳、氮同化物含量及分配比例显著降低,这与叶片早衰及相关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不同光质组合对番茄开花初期碳、氮代谢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番茄品种‘Micro Tom’为试材,研究白光(CK)、白蓝组合光(WB)、白红组合光(WR)、白绿组合光(WG)、白红蓝组合光(WRB)对番茄开花初期碳、氮代谢及开花、结果时间的影响。[结果]WRB处理使番茄植株开花、结果时间提前,分别比CK提早了5和7 d。WRB和WB处理显著提高番茄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比CK增加92.9%和21.3%。WRB处理下番茄叶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显著高于CK。WRB处理显著提高叶片蔗糖合成酶活性,WB和WR处理下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明显高于CK。WRB处理下叶片全氮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K,而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低于CK。WRB处理下叶片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活性明显高于CK。[结论]白红蓝组合光有利于番茄植株的生长,促进碳的同化和氮的吸收,加速物质积累,满足植株体内养分需求,从而促进番茄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4.
大田栽培条件下,以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荷兰212为材料,叶面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测定叶片中蔗糖、蔗糖转化酶活性、淀粉、淀粉酶活性变化以及可溶性糖、还原糖等含量的变化,研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叶片碳代谢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SOD模拟物(简称SODM)后16天叶片中可溶性糖、蔗糖以及淀粉的含量显著提高,24天和32天后还原糖含量明显增加;氯化胆碱(Choline chloride, 简称Cc)能够极显著降低处理后32天时叶片的转化酶活性,也可以显著提高处理后24天和32天时还原糖的含量;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iethyl aminoethyl hexanoate,简称DTA-6)能够极显著提高使用后16天时淀粉的含量,同 时其对处理后24~32天淀粉酶活性有极显著降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郭晓惠  金亚波  韦建玉  王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055-1057,1245
以K326烤烟品种为材料,通过生育期烟株的碳氮代谢主要相关酶活性及其主要代谢产物含量动态变化,从氮素形态调控的角度对烤烟产量和烟株碳氮代谢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不同配比硝态氮和铵态氮对烤烟品质有明显的影响。随着硝铵比的增加,烤后烟叶的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明显增加,而烟碱、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但是对全氮含量没有影响;硝态氮和铵态氮配合施用有利于烤烟产量和产值的提高。适当的硝铵比可以有效调节烟株碳氮代谢及其产物,有利于生长前期烟株维持较高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水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保持较高的氮代谢,降低生长前期烟株淀粉酶的活性,提高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而在烟叶生理成熟期能够适时提高淀粉酶活性,即促进前期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后期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在该试验条件下,以75%~50%硝态氮+25%~50%铵态氮的施用比例最佳。  相似文献   

16.
设置施肥方式和保水剂2个因素,研究控释尿素施用方式与保水剂互作对玉米穗位叶上蔗糖含量、蔗糖合成酶活性、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和籽粒中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尿素施肥方式与保水剂互作对玉米糖类代谢影响显著,花后30 d是改良玉米籽粒品质的关键时期。与普通尿素相比,包膜控释尿素底施和深施能提高穗位叶的磷酸蔗糖酶活性,促进叶片内蔗糖的合成,使叶片内蔗糖含量维持较高的水平,保水剂降低了叶片内蔗糖合成酶活性。普通尿素与保水剂耦合后能提高籽粒内淀粉含量,并且能显著提高支链淀粉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外源Bt基因导入对水稻碳代谢特性的影响。【方法】以转Bt基因水稻克螟稻1号及其非转基因亲本秀水11,以及克螟稻1号与3个杂交水稻恢复系明恢63、R3027和99亚162杂交和连续回交而育成的农艺性状和抗虫性稳定品系的3对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对叶绿素与可溶性糖含量、RuBP 羧化酶、蔗糖合成酶及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干物质及有机碳积累量等碳代谢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分蘖盛期克螟稻1号的叶绿素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干物质和有机碳含量均极显著低于秀水11(P<0.01),叶绿素b含量、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显著低于秀水11(P<0.05),但其它3对Bt水稻与非Bt水稻间所有生理指标均无显著差异;齐穗期克螟稻1号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显著高于秀水11,而干物质和有机碳积累量则显著低于秀水11;BtR3027蔗糖合成酶活性显著低于R3027,而Bt99亚162可溶性糖含量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则显著高于99亚162;成熟期所有Bt水稻与各自非Bt水稻间干物质重和有机碳积累量差异均不显著。【结论】克螟稻1号大多数碳代谢指标的显著变化主要是由无性系变异引起的;3对近等基因系中Bt基因对个别碳代谢指标的影响是短暂的,且与Bt基因所处的遗传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氮效率基因型玉米籽粒碳代谢差异性,可通过合理施氮提高玉米籽粒总可溶性糖和蔗糖的含量,促进淀粉的合成,提高玉米产量。以屯玉99、潞玉19、先玉335等3个品种为例,设置3个不同施氮水平,通过大田试验和室内指标的测定,分析不同施氮量条件下3种氮效率基因型玉米籽粒不同部位碳氮代谢状况。不同氮效率基因型玉米籽粒总可溶性糖的量随授粉后时间的推移呈现出持续增加的趋势;蔗糖的量在整个生育期呈现出"增—减—增"的趋势;淀粉随时间推移呈Logistic生长曲线持续增长。不同氮效率基因型玉米籽粒淀粉量和蔗糖量的相关系数在20~25 d出现峰值,此时期是蔗糖的量降低的时期,蔗糖的积累为淀粉的合成提供了原料基础。屯玉99和先玉335在240 kg/hm~2施氮水平下籽粒发育最具优势,潞玉19在160 kg/hm~2施氮水平下籽粒发育良好,且潞玉19顶部籽粒对氮素最为敏感。不同氮效率基因型玉米籽粒碳代谢均表现为施氮不施氮;中下部顶部。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噻苯隆(Thidiazuron)对大豆生育关键时期光合特性及碳代谢与产量的影响,2020年以“垦农18”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待大豆植株生长至盛花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噻苯隆调节剂,并测定不同浓度处理的大豆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参数、荧光特性、碳代谢关键酶活性、糖含量及大豆单株产量。结果表明,噻苯隆有助于增加大豆光合色素含量;在处理后18 d有效促进光合系统Ⅱ的光合活力,改善荧光反应活性;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增强;碳代谢关键酶活性提升,光合产物蔗糖、淀粉及可溶性糖含量升高,产量增加,可为调节剂噻苯隆在大豆优质高效生产中的科学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木薯品种新选048为材料,在施氧化钾(K_2O)300 kg/hm~2的水平下,分别在种植前作基肥、苗期作苗肥和结薯期作结薯肥3个不同时期施用,探讨不同时期施钾对木薯淀粉合成关键活性和淀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施钾块根产量和淀粉产量最高,其次是种植前施钾,再次是结薯期施钾。木薯不同时期施钾对块根蔗糖、还原糖、可溶性总糖含量有显著的影响,苗期施钾更有利于提高块根的蔗糖、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木薯不同时期施钾的淀粉合成关键酶的活性有显著差异,苗期施钾对提高块根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游离态淀粉合成酶(SSS)活性、淀粉分支酶(SBE)和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活性效果最好。可见,木薯苗期施钾不仅能有效促进木薯生长,还能提高木薯块根产量和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