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淡水鱼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药物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外抑菌试验,研究了五倍子等8味单方中药和单方组合而成的12味复方中药以及16种西药对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药物敏感性.结果表明:该菌对五倍子、鱼腥草、黄芩、金银花较为敏感,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12 cm、1.68 cm、1.62 cm、1.51 cm.以五倍子组合的复方中药抑菌圈直径达2.97 cm.对SMZ.TMZ合剂(100 mg/L)、氧氟沙星(200 mg/L)、盐酸环丙沙星(50 mg/L)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2 cm、3.6 cm、2.2 cm.SMZ.TMZ合剂(100 mg/L)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5 mg/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1 600 mg/L;氧氟沙星(200 mg/L)MIC为50 mg/L,MBC为100 mg/L;盐酸环丙沙星(50 mg/L)MIC为25 mg/L,MBC为200 mg/L.  相似文献   

2.
采用体外抑菌试验, 研究了五倍子等8味单方中药和单方组合而成的12味复方中药以及16种西药对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药物敏感性. 结果表明: 该菌对五倍子、鱼腥草、黄芩、金银花较为敏感, 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12 cm、 1.68 cm、 1.62 cm、 1.51 cm. 以五倍子组合的复方中药抑菌圈直径达2.97 cm. 对SMZ·TMZ合剂(100 mg/L)、氧氟沙星(200 mg/L)、盐酸环丙沙星(50 mg/L)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2 cm、 3.6 cm、 2.2 cm. SMZ·TMZ合剂(100 mg/L)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5 mg/L, 最小杀菌浓度(MBC)为1 600 mg/L; 氧氟沙星(200 mg/L)MIC为50 mg/L, MBC为100 mg/L; 盐酸环丙沙星(50 mg/L)MIC为25 mg/L, MBC为200 mg/L.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声波辅助法对22种中药多糖进行提取,用牛津杯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中药多糖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川牛膝、黄芩、茯苓、地榆、虎杖等5种中药多糖对猪源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抑菌圈在20 mm以上,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在3.9~7.8 mg/m L;9个复方提取物的体外抑菌结果表明,以黄芩、地榆、大黄、虎杖等中药为主的复方对猪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其最大抑菌圈直径可达27.6 mm,MIC和MBC为3.9 mg/m L,表明它们在抗菌消炎方面具有较高的药用开发价值,在中药组方时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能有效抑制鱼源弗氏柠檬酸杆菌生长的单味中药及其组方,选取具有抑菌效果的9味中药,按常规方法制备水提取物,以单方或组方进行鱼源弗氏柠檬酸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9味中药及其组方对鱼源弗氏柠檬酸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其中,在9种单味中药中,五倍子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18.20 mm,最低抑菌浓度(MIC)为62.50 mg·mL~(-1),最低杀菌浓度(MIB)为125.00 mg·mL~(-1);在中药组方中,以组方Ⅳ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14.37 mm, MIC值为125.00 mg·mL~(-1), MIB值为500.00 mg·mL~(-1)。这一研究提示,单味中药五倍子和中药组方Ⅳ对鱼源弗氏柠檬酸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可用于鱼类弗氏柠檬酸杆菌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6种单味中草药与复配组方对鲫鱼源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为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中药组方制剂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提法制备单味中草药提取液,并按排列组合法将6种提取液按相同比例混合得到不同配方复配液,用牛津杯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与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BC),研究不同单味中草药与复配组方对鲫鱼源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结果】6种单味中草药提取液对鲫鱼源嗜水气单胞菌抑菌圈直径为12.69~19.88 mm,五倍子的抑菌效果最好,为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为19.88 mm,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5.60 mg/mL和31.25 mg/mL;2味中草药复配对鲫鱼源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0.64~19.98 mm,五倍子+乌梅和五倍子+五味子的抑菌效果最好,为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9.98 mm和19.94 mm,MIC和MBC分别为15.60 mg/mL和31.25 mg/mL;3味中草药复配对鲫鱼源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为9.94~20.26 mm,山茱萸+诃子+大黄的抑菌效果最好,为极度敏感,抑菌圈直径为20.26 mm,MIC和MBC分别为7.80 mg/mL和15.60 mg/mL;4味中草药复配对鲫鱼源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为9.88~21.28 mm,五倍子+诃子+乌梅+五味子的抑菌效果最好,为极度敏感,抑菌圈直径为21.28 mm,MIC和MBC分别为7.80 mg/mL和15.60 mg/mL;5味及6味中草药复配对鲫鱼源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4.11~19.07 mm,以6味的五倍子+山茱萸+诃子+大黄+乌梅+五味子的抑菌效果最好,为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为19.07 mm,MIC和MBC均为31.25 mg/mL。【结论】山茱萸+诃子+大黄和五倍子+诃子+乌梅+五味子组方对鲫鱼源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最佳,均为极度敏感,可用于防治嗜水气单胞菌导致的鲫鱼败血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乌梅Fructus mume等20种中药的体外抗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活性.【方法】通过乙醇回流、水煎煮和超声波等方法对20种中药进行提取,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研究抗菌活性较强的几味中药的体外联合抑菌活性.【结果和结论】乌梅、黄连Rhizoma coptidis、诃子Terminalia chebula、秦皮Cortex fraxini、地榆Sanguisorbae officinalis、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6种中药提取物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范围是6.25~50.00 mg/mL;大青叶Isatis indigotica、茵陈Artemisia capillaris、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和白鲜皮Dictamnus dasycarpus 4种中药提取物的MIC范围是50.00~100.00 mg/mL;黄柏Phellodendron amurense、杜仲Eucommia ulmoides、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柴胡Bupleurum chinense、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板蓝根Baphicacanthus cusia、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和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等10种中药提取物的MIC100.00 mg/mL.联合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乌梅、黄连、诃子和虎杖两两联合抑菌指数(FICI)≤1,乌梅、虎杖分别与秦皮的FICI2.乌梅、黄连、诃子、虎杖、秦皮、地榆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乌梅、黄连、诃子和虎杖两两联合为相加、协同作用;秦皮分别与乌梅、虎杖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头孢喹肟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半体内药动-药效学数据,以期为临床提供合理的给药方案。[方法]利用半体内PK/PD模型,研究头孢喹肟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药动学参数。[结果]体外抗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头孢喹肟在血清中和肉汤中的MIC值均为0.008μg/m L,MBC值均为0.016μg/m L。单次剂量肌内注射1 mg/kg头孢喹肟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硫酸头孢喹肟通过肌内注射,吸收迅速并且在体内的持续时间较长。非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头孢喹肟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抗菌效应与PK/PD指数(AUC_(0-24)/MIC)的相关性最强(R~2=0.996 7),C_(max)/MIC为0.8056。产生抑菌、抗菌和清除效应时的AUC_(0-24)/MIC值分别为116.0、175.5和218.5。[结论]单次注射1 mg/kg头孢喹肟,即可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起到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8.
邹明  曾振灵 《西南农业学报》2012,25(6):2333-2337
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麻保沙星等对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然后对人工感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猪进行临床治疗试验。猪人工发病4 h后,分别以1.25、2.5、5 mg/kg体重的剂量肌注给药麻保沙星(每组10头),1 d 1次,连续4 d。结果表明:麻保沙星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01μg/mL;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麻保沙星(2.5、5 mg/kg)有显著疗效,治愈率分别为80%及90%。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五倍子(Rhus chinenis)、石榴皮(Folium sennae)对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及其生物膜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分别测定五倍子、石榴皮对溶藻弧菌的体外抑菌作用;选用倍比稀释法确定五倍子、石榴皮对溶藻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改良微孔板法评价2种中草药液对溶藻弧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2种中草药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溶藻弧菌的作用,五倍子对溶藻弧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6.37±0.14)mm,MIC和MBC均为6.25 mg/m L;石榴皮对溶藻弧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2.37±0.06)mm,MIC和MBC分别为12.50、25.00 mg/m L。当药物浓度在1.56 mg/m L及以上时,五倍子对溶藻弧菌生物膜的形成有极显著抑制作用;药物浓度在6.25 mg/m L及以上时,石榴皮对溶藻弧菌生物膜的形成有极显著抑制作用。[结论]五倍子和石榴皮对溶藻弧菌及其生物膜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苏北地区某疑似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发病猪采集病料,经细菌分离培养得到3株分离株,分别命名为YC01、YC02、YC03。经形态学检查、CAMP试验、卫星生长现象、尿素酶试验鉴定,3株分离菌均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药敏试验显示,3株分离菌对头孢噻肟、氟苯尼考及由板蓝根、麻黄、连翘等组成的中药复方高度敏感。采用高敏药物对某感染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商品猪场进行治疗,结果表明,板蓝根、麻黄、连翘等组成的中药复方水提物口服与头孢噻肟肌肉注射联用对控制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死亡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炎毒热清"中药注射剂是由连翘、金银花、黄芩等中药混合提取配制而成的复方制剂。为了筛选最佳工艺和配方,采用杯碟法分别对不同提取工艺和配方进行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大肠杆菌4种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炎毒热清"中药注射剂复方A~复方F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抑菌作用比复方1~复方6的抑菌作用显著,尤其是复方F的抑菌作用最显著。在复方1~复方6中,复方6的抑菌作用较其他复方显著。全部复方对大肠杆菌效果不明显。通过体外抑菌试验可知,复方F的体外抑菌效果最好,可作为预选方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抗菌中药及复方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制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中药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取五倍子、大黄、鱼腥草等30种中药,采用水提法制备药液,通过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各药液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筛选出抗菌作用较强的中药作为主药,与牡丹皮、龙胆草、蒲公英等18种中药组成复方,测定中药复方时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制效果。[结果]五倍子、诃子、夏枯草、花椒对嗜水气单胞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MIC≤6.25mg/ml),选取7种主药与清热凉血、清热燥湿、清热解毒药分别组成复方,其中五倍子、诃子与其他多种中药组成的复方抗菌作用增强;而花椒、五味子、乌梅与其他药物组成复方后,均出现抗菌能力不变或降低的现象。[结论]诃子、五倍子等与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之间有协同作用,在实践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二氧化氯泡腾片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这两种猪的重要细菌病病原的灭菌效果,该试验分别选取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临床分离菌株作为试验对象,对二氧化氯泡腾片的杀菌效果进行定量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对该消毒剂杀灭两种病原菌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室温条件下,二氧化氯泡腾片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最低有效杀菌浓度为0.938mg/L,最短杀菌时间为5min,对副猪嗜血杆菌的最低有效杀菌浓度则为3.75mg/L,最短杀菌时间为5min;而当二氧化氯浓度为7.5mg/L时,在温度分别为10、 20、 30℃和pH值分别为4、 6、 8条件下进行杀菌试验时,二氧化氯泡腾片对两种细菌病原的杀菌效果无差异。可见,二氧化氯泡腾片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均具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可作为养殖场猪舍及环境消毒的消毒剂,但使用时应注意最低有效浓度和最短杀菌时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氟苯尼考对常见猪呼吸道病原菌的抗菌类型。【方法】对猪链球菌、猪胸膜肺炎杆菌及多杀性巴氏杆菌标准株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抗菌后效应(PAE)的测定和体外杀菌曲线的绘制。【结果】氟苯尼考对上述病原菌的MIC和MBC依次为0.25~0.5μg/m L和2~4μg/m L,PAE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对3株病原菌均随暴露浓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其抗菌后效应明显延长;体外杀菌曲线表明,氟苯尼考对上述三株病原菌均有很好的抗菌能力,且抗菌效应随药物浓度的增大而明显增强。【结论】氟苯尼考对常见猪呼吸道病原菌的抗菌类型为浓度依赖型。  相似文献   

15.
8种中药对猪源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抗猪源大肠杆菌的中药,选取板蓝根、五倍子、鱼腥草、穿心莲、黄连、黄芩、连翘和金银花等8种中药进行煎液(相当于1g/mL生药),采用纸片法和牛津杯法测定中药对猪源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对具抑菌作用的中药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板蓝根、五倍子、穿心莲、黄连和黄芩等5种中药对猪源大肠杆菌(TXH11-1)具抑制作用,五倍子的作用最强,对3株菌(TXH11-1、TXH5-2和MAZW7-3)的MIC均为31.25 mg/mL,MBC为62.50~125.00mg/mL;其次是黄连,平均MIC、MBC分别为62.50mg/mL和208.33mg/mL;穿心莲平均MIC为104.17mg/mL,MBC为125.00~500.00 mg/mL;黄芩抑菌效果稍弱,平均MIC为208.33 mg/mL,仅对TXH11-1和MAZW7-3有杀菌作用,MBC≥250.00mg/mL;板蓝根的作用最弱,仅对TXH11-1和TXH5-2具抑制作用,MIC≥250.00mg/mL,对TXH11-1有杀菌作用,MBC为500.00mg/mL;金银花、连翘和鱼腥草对3株试验菌均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致死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病原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  相似文献   

17.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制定的微量肉汤稀释法,本试验研究了氟苯尼考与泰乐菌素对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以及多杀性巴氏杆菌4种常见猪呼吸道病原菌联合药敏试验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和泰乐菌素单独使用时对各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在1~8μg/m L和0.5~2μg/m L之间,二者联合后的部分抑菌指数(FIC)介于0.5~0.75之间,表现为相加作用或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在宁夏的感染情况,采用间接血凝方法对宁夏4个不同地区猪场的403份血清样品进行了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宁夏部分地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阳性检出率为23.08%,且该病的发生与季节、猪日龄和地区有关.  相似文献   

19.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猪呼吸系统接触性传染病,以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纤维素坏死性胸膜肺炎为特征。一、病原本病病原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本菌抵抗力不强,易被常用消毒药杀灭。二、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20.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也叫猪副嗜血杆菌病,或称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是由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所引起猪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肺炎和胸膜炎症状和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