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是L—精氨酸在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催化下产生的一种自由基,与NO同时生成的还有L—胍氨酸。NOS是在特定mRNA指导下由粗面内质网合成的一种蛋白质,包括神经元性NOS(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诱导型NOS(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与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雌二醇(E_2)和孕酮(P_4)在猪卵巢卵泡形成和早期发育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本试验以胎70日龄、90日龄和新生1日龄3个阶段的母猪为试验动物,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胎猪和新生仔猪卵巢组织中的雌二醇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进行定位分析。通过放射免疫测定法对胎猪和新生仔猪的卵巢组织和血清中E_2及P_4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E_2和P_4水平与猪的卵泡形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猪早期阶段卵巢中ER主要在卵巢表皮细胞,卵母细胞巢中的卵原细胞和卵母细胞,以及原始卵泡、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的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的核中表达,PR主要在卵巢表皮细胞,卵母细胞胞核,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的颗粒细胞的核中表达;随着胎龄的增加,卵巢中的E_2和P_4水平下降,并且与卵泡的形成和发育呈负相关。说明出生前猪卵巢组织中的E_2和P_4含量变化可能影响猪卵巢卵泡的形成和早期发育。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其下游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促排组)的促排卵巢与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的普通卵巢组织中的mRNA转录水平,构建小鼠HIF1α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转染的小鼠颗粒细胞中HIF1α基因的表达情况,以探讨HIF1α与小鼠卵泡发育的关系。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处理组织中HIF1α、VEGF及IGF-2 mRNA转录水平,免疫组化技术定位HIF1α在卵泡中的表达,基因重组技术构建HIF1α-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转染小鼠颗粒细胞,荧光定量PCR与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细胞中HIF1α表达情况。结果表明:HIF1α在促排小鼠卵巢中的mRNA转录水平极显著高于普通小鼠卵巢组织(P0.01),在促排组和对照组的其他组织内HIF1αmRNA转录水平并无显著差异;HIF1下游基因VEGF和IGF-2在促排小鼠卵巢组织中的转录水平分别显著(P0.05)与极显著(P0.01)高于普通小鼠卵巢组织中的转录水平;卵泡发育至有腔卵泡后,HIF1α才开始在卵泡中表达;HIF1α-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能够在颗粒细胞中转录HIF1αmRNA并翻译成蛋白。结论:HIF1α只在有腔卵泡内表达,其转录水平与卵巢内有腔卵泡数量成正相关,HIF1α通过上调VEGF和IGF-2参与卵泡的发育及成熟。  相似文献   

4.
研究猪卵泡期内有腔卵泡发育和闭锁中颗粒细胞自噬与凋亡、卵泡内调控因子、类固醇激素及相关酶类的变化,为提高排卵前卵泡发育数量提供理论依据。从猪卵泡期卵巢中分离3~5 mm有腔卵泡,根据发育变化分为健康卵泡、早期闭锁和晚期闭锁3类,应用HE染色观察内部形态结构变化,应用酶免法检测卵泡液中雌二醇(E2)和孕酮(P4)的浓度变化,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自噬相关基因(Becline、LC3B、ATG3、ATG5、ATG7)、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Bim、Bcl-2和Bax)、类固醇合成酶基因(CYP11A1、3βHSD、CYP17A1、CYP19A3)、激素受体和卵泡内关键调控基因(FSHR、ERα、CART、SMAD4)在不同类型卵泡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健康卵泡中颗粒细胞层完整,有少量凋亡细胞,早期和晚期闭锁卵泡中颗粒细胞层分散,且凋亡细胞明显增多。早期和晚期闭锁卵泡中P4/E2显著高于健康卵泡,自噬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在早期和晚期闭锁的卵泡中显著高于健康卵泡,类固醇合成酶基因CYP11A1和3βHSD的表达量在早期和晚期闭锁卵泡中显著高于健康卵泡,CYP17A1、CYP19A3、FSHR、ERα和SMAD4的表达量在早期和晚期闭锁卵泡中显著低于健康卵泡,而CART的表达量则呈现相反的趋势。由此可见,颗粒细胞自噬和凋亡是卵泡闭锁的主要诱因,而类固醇合成酶基因CYP11A1和3βHSD通过提高卵泡液中孕酮的水平加速了卵泡闭锁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去乙酰化酶SIRT1基因在猪不同发育阶段卵泡颗粒细胞中的表达规律,为进一步了解SIRT1基因在猪卵泡发育中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集猪卵巢,分离卵泡颗粒细胞,根据直径将其分为≤1.5mm,1.5~≤3.0mm,3.0~≤5.0mm,5.0mm 4个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SIRT1蛋白在不同发育阶段卵泡颗粒细胞中的表达定位,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析SIRT1基因在不同直径卵泡颗粒细胞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结果】SIRT1蛋白在不同发育卵泡颗粒细胞中均有表达,随着卵泡的发育,SIRT1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其在原始卵泡中表达量最低,在其余卵泡中表达量较高。SIRT1mRNA及其蛋白在不同直径的卵泡中表达趋势一致,在直径1.5~≤3.0mm卵泡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直径卵泡(P0.01)。【结论】SIRT1基因在不同卵泡中的表达具有规律性,与猪卵巢卵泡发育具有潜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卵巢颗粒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是原始卵泡生长启动的关键因素,卵巢颗粒细胞过度凋亡是卵泡闭锁的主要原因,因此卵巢颗粒细胞的功能对卵泡生长发育、排卵、激素分泌等至关重要。研究通过探究连环蛋白β1(catenin beta 1, CTNNB1)对猪卵泡发育过程中颗粒细胞的增殖、凋亡及类固醇激素分泌等功能的影响,为猪卵泡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利用RNA抽提、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 qRT-PCR)等方法,构建CTNNB1在母猪卵巢、肌肉、大脑等9个组织的表达谱;检测母猪性成熟过程中卵巢组织和小(≤3 mm)、中(3—6 mm)、大(≥6 mm)卵泡颗粒细胞中CTNNB1的表达情况。构建CTNNB1的真核表达载体及合成siRNA,转染至猪卵巢颗粒细胞,采用EdU、Annexin V- FITC/PI双染、ELISA等方法,检测CTNNB1对颗粒细胞增殖、凋亡、类固醇激素分泌的影响,以及对类固醇激素合成通路重要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结果】与肌肉、大脑等组织相比,CTNNB1在卵巢中mRNA表达水平最高。性成熟母猪卵巢中CTNNB1转录水平显著高于性成熟前和性成熟后的母猪;卵巢卵泡中CTNNB1转录和蛋白水平随卵泡发育明显上调;且卵巢颗粒细胞中CTNNB1转录和蛋白水平也随卵泡的发育逐渐上调。更重要的是,CTNNB1显著促进颗粒细胞增殖,抑制颗粒细胞凋亡;CTNNB1能够上调CYP1A1HSD17B7的转录水平,下调CYP11A1、ESR1、ESR2、FSHR、LHRNR5A1等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而促进颗粒细胞雌激素的分泌,抑制颗粒细胞雄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结论】本研究证实CTNNB1可能通过促进颗粒细胞增殖及雌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抑制颗粒细胞凋亡及雄激素、孕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进而促进卵泡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猪卵巢卵泡发生的形态特征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信号通路关键基因在卵泡发生发育中的作用。【方法】通过HE染色观察12日龄、30日龄、70日龄、20月龄卵泡期及黄体期、48月龄的长大二元母猪卵巢卵泡发育的形态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I3K通路关键基因在这些时期的表达规律,并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通路重要的下游效应因子p-rpS6在不同时期猪卵巢的表达情况。【结果】12日龄母猪卵巢皮质边缘有大量的原始卵泡,皮质与髓质交界处可见少量初级卵泡及个别的次级卵泡;30日龄母猪卵巢次级卵泡数量增加;70日龄出现3级卵泡;20月龄卵泡期、黄体期分别有大量成熟卵泡、大体积的黄体;48月龄较难观察到原始卵泡。PI3K通路抑制因子PTEN、TSC1、TSC2与激活因子PDK1、AKT1、mTOR的mRNA均在12日龄表达量最高,70日龄、48月龄表达量次之,30日龄和20月龄表达量最低;下游效应基因rpS6的mRNA 30日龄表达量最高,20和48月龄表达量最低,p-rpS6蛋白在12日龄、20月龄、48月龄母猪卵巢高表达,在30日龄、70日龄中几乎不表达。【结论】PI3K通路关键基因在不同时期母猪卵巢中的表达水平不同,说明该通路参与了猪卵泡的早期发生及卵泡成熟的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母猪卵巢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组织学变化规律和探讨磷酸二酯酶3A(PDE3A)在卵巢发生发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生物学意义,选用二花脸母猪胎90日龄及1日龄、20日龄、120日龄和180日龄的母猪卵巢进行组织学观察,并利用RT-PCR检测PDE3A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胎90日龄主要由原始卵泡组成;1日龄、20日龄、120日龄卵巢内特征发育明显;180日龄卵巢内的形态特点与120日龄相似。卵巢PDE3A mRNA表达水平在20日龄时与其他各个阶段相比显著降低。提示:PDE3A在猪从原始卵泡募集到初级卵泡形成过程中可能具有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甲状腺素对猪卵巢卵泡颗粒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功能以及增殖的影响。[方法]首先采用免疫组化法鉴定甲状腺素受体(TRα/β)在猪卵巢组织的表达情况,随后体外培养猪卵巢原代颗粒细胞,选取低(10-8mol·L~(-1))、中(10-7mol·L~(-1))、高(10-6mol·L~(-1))3种浓度的甲状腺素(T4)孵育24 h,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孕酮(P4)和雌二醇(E2)水平,并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颗粒细胞内激素合成相关酶蛋白(3β-HSD、CYP19)的表达情况。采用MTT法检测各浓度甲状腺素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利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荧光染色验证不同浓度甲状腺素对颗粒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Rα/β在猪卵巢不同发育阶段卵泡的颗粒细胞、膜细胞中有广泛表达,在卵母细胞的胞质中也有分布,在闭锁卵泡中也见明显表达。猪卵巢原代颗粒细胞经甲状腺素处理后,细胞培养液中的孕酮和雌激素水平都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并且各剂量处理组间孕酮呈现出剂量依赖性降低趋势;雌激素在低浓度和高浓度甲状腺素处理组较中浓度处理组高。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β-HSD和CYP19蛋白在较高浓度甲状腺素(10-7和10-6mol·L~(-1))处理组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而在低浓度甲状腺素(10-8mol·L~(-1))处理组,CYP19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但3β-HSD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此外,MTT细胞毒性和增殖试剂盒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甲状腺素处理并不影响细胞活力,这与PCNA免疫荧光强度统计结果一致,进一步证实了甲状腺素对原代颗粒细胞增殖没有影响。[结论]甲状腺素能够作用于卵巢颗粒细胞,干扰类固醇激素的合成,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变激素合成相关蛋白3β-HSD和CYP19的表达来完成的。而甲状腺素对颗粒细胞激素合成的干扰效应并不影响细胞增殖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在不同直径健康猪卵泡上的表达变化规律,将收集到的90个健康母猪卵巢,通过ELISA检测不同直径卵泡液中MIF质量浓度,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颗粒细胞中MIF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检测MIF在颗粒细胞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1)中等直径卵泡(3~4mm)液中MIF的质量浓度(54.17±7.86ng/mL)显著高于大卵泡(6mm,32.29±1.47ng/mL)和小卵泡(1~2mm,38.89±0.98ng/mL)(P0.05);2)中等直径卵泡颗粒细胞中MIF基因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也显著高于大卵泡和小卵泡的表达量(P0.05);3)MIF也在不同直径卵泡颗粒细胞中的细胞核和细胞质表达,但多集中于细胞质中。综上,随着猪卵泡发育过程,MIF在中等直径卵泡中表达量最高。本研究为母猪卵泡发育和排卵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猪有腔卵泡发育和闭锁中颗粒细胞凋亡与卵泡液类固醇激素的变化,为了解猪有腔卵泡发育与闭锁的调控机理提供参考.[方法]从猪卵巢分离完整有腔卵泡,按质量分为健康卵泡、早期闭锁卵泡和晚期闭锁卵泡3类;再按卵泡直径大小分为大卵泡组(>5 mm)、中卵泡组(3~5 mm)和小卵泡组(<3 mm)3组,制作完整有腔卵泡的...  相似文献   

12.
羔羊卵巢AMH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AMH在羔羊和成年羊卵巢中时间和空间表达变化,揭示卵泡生长发育调控的机制。收集1月龄羔羊和正常成年羊卵巢,采用HE染色观察卵巢的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法检测绵羊卵巢AMH蛋白表达分布,RT-PCR技术分析卵巢卵丘细胞中AMH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卵巢HE染色后,对外源激素处理有反应的卵巢存在大量的大直径卵泡,且无中等卵泡和小卵泡,也没有黄体化和排卵;对外源激素没有反应的卵巢仅存在原始卵泡和少量的初级卵泡,无有腔卵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MH存在于生长期的腔前卵泡和小的有腔卵泡,以及卵丘细胞,大多原始卵泡无AMH的表达,而在原始卵泡向初级卵泡转变,外层的颗粒细胞由扁平向柱状转变时AMH有表达,颗粒细胞存在表达AMH和不表达AMH 2种类型。RT-PCR结果显示,羔羊卵丘细胞的表达量高于成年羊。AMH可能参与卵泡发育的启动、向促性腺激素依赖期的转变等过程的调控,其功能作用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蛋鸡卵巢上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3日龄性未成熟和230日龄性成熟蛋鸡各5只为试验动物,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A(TrkA)和神经营养素受体p75(p75)在蛋鸡卵巢和等级前卵泡上的表达定位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在83日龄性未成熟蛋鸡卵巢上均未发现NGF及其受体TrkA和p75阳性表达细胞,但在230日龄等级前卵泡的膜细胞和颗粒细胞中均发现有其阳性细胞表达。NGF及其受体的mRNA表达水平在230日龄蛋鸡小黄卵泡(SYF)上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各自在小白卵泡(SWF)和大白卵泡(LWF)上的表达量。此外,230日龄蛋鸡血清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都显著高于83日龄蛋鸡。综上所述,NGF可能在蛋鸡等级卵泡的生长、发育和排卵过程中起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Activin A(Act A)是一种由卵泡液中提取出来的蛋白,主要以旁分泌和自分泌途径调节卵泡颗粒细胞功能,但其对卵泡发育的影响却不十分清楚。本试验的主要目的就是探讨Act A对小鼠腔前卵泡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以60μg/kg剂量的Act A注射10日龄的母鼠,连续注射4d。收集卵巢后,进行HE染色;通过WST-1细胞增殖试剂盒,检测颗粒细胞的增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Act A注射4d后,小鼠有腔卵泡比例为30.7±1.8%,对照组为12.9±7.2%(p<0.01),实验组有腔卵泡细胞直径增加到169.33±4.2μm,对照组的为158.05±2.8μm(p<0.01)。颗粒细胞的增殖情况差异不显著,注射Act A组的吸光度为0.47±0.07,对照组的为0.51±0.11,p>0.05。本研究认为,Act A促进未成年小鼠卵巢卵泡中颗粒细胞分化,从而促进有腔卵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SIRT1是一种二氢尿嘧啶脱氢酶(NAD)依赖的具有去乙酰化酶活性的多功能转录调节因子.本研究分析不同闭锁阶段卵泡颗粒细胞中SIRT1基因表达规律性,探讨SIRT1基因表达量与卵泡发育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SIRT1蛋白表达定位,qRT-PCR方法分析SIRT1 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SIRT1蛋白在晚期闭锁卵泡中最高,健康卵泡中最低,SIRT1 mRNA表达规律性与SIRT1蛋白表达规律性一致.综合分析,颗粒细胞中SIRT1基因随着卵泡的闭锁表达量逐渐升高,SIRT1表达与猪卵巢卵泡发育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揭示猪卵巢卵泡选择性闭锁机制,采用Real time PCR和HE染色方法,检测猪各阶段卵泡颗粒细胞中Fas和FasLmRNA表达和形态学变化;分析比较不同发育阶段卵泡中颗粒细胞Fas和FasLmRNA表达差异及细胞凋亡程度。结果表明,健康的大(5 mm)、中(3~5 mm)、小(3 mm)卵泡,早期闭锁的大、中、小卵泡以及晚期闭锁的大、中、小卵泡壁层颗粒细胞都有Fas和FasLmRNA表达。早期闭锁卵泡颗粒细胞Fas和FasL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健康卵泡与晚期闭锁卵泡。早期闭锁小卵泡FasLmRNA相对表达量与大、中、小健康卵泡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状态相同的大、中、小卵泡间Fas与FasLmRNA相对表达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Fas/FasL系统在猪卵巢卵泡选择性闭锁过程中,对颗粒细胞凋亡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牡荆苷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性的影响。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0.6mg·kg~(-1))、牡荆苷组(10、20、40 mg·kg~(-1))。采用线栓法制备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试剂盒法测定MDA、NO含量和SOD、NOS活性。结果再灌注24h后,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评分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牡荆苷组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脑组织中MDA、NO含量及NOS活性显著升高(P0.01),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牡荆苷组脑组织中MDA、NO含量和NOS活性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增强(P0.01)。结论牡荆苷脑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抗氧化应激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香猪睾丸发育过程中雌激素受体(ERα,ERβ)和一氧化氮合酶(NOS)蛋白的表达情况,手术取出30日龄、40日龄、50日龄、70日龄、90日龄和110日龄贵州香猪右侧睾丸,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睾丸组织中ERα、ERβ和上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的表达量。结果表明:ERα只在睾丸输出小管上皮细胞胞核中表达,且30~50日龄时表达率显著高于70~110日龄(P0.05)。ERβ在睾丸生精小管细胞胞质中的表达率先随日龄增加而升高,50日龄达到最高(P0.05),随后降低;在输出小管上皮细胞和管周细胞核中的表达率无显著变化;在附睾中表达率在30~50日龄时无显著差异,70~110日龄随年龄增长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eNOS在生精小管细胞中先随日龄增加表达率增大,30日龄时表达率最低(P0.05),50日龄表达率最高(P0.05),随后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9.
以猪卵泡期和黄体期的不同直径(<3 mm,3~6mm,>6mm)卵泡颗粒细胞和卵泡液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ELISA技术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不同直径猪卵泡的颗粒细胞和卵泡液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BDNF在不同直径的卵泡颗粒细胞和卵泡液中均有表达。各个直径的卵泡颗粒细胞之间表达差异显著,各个直径卵泡液中的含量差异显著。大卵泡颗粒细胞表达量最低,小卵泡液中的含量最低。卵泡期和黄体期卵巢上,中等卵泡中颗粒细胞和卵泡液中BDNF的表达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水牛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参与卵泡发生的时期及其在卵巢组织不同时期卵泡中的表达定位;【方法】采用石蜡切片结合免疫组化的方法对PCNA在卵巢组织中进行定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PCNA在腔前卵泡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原始卵泡中的卵母细胞能检测到PCNA的表达,但颗粒细胞并未观察到PCNA的免疫染色;初级卵泡到次级卵泡,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中均可检测到PCNA的表达,且在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有增强的趋势;有腔卵泡中,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及包围卵母细胞的卵丘细胞中都能观察到很强的免疫染色。定量表达检测结果显示:PCNA在原始卵泡、初级卵泡及次级卵泡中的表达呈上升趋势,并且有显著差异(43.50333±0.138338 vs 1.633804±0.093796 vs 1±0.012219 , P<0.01);【结论】从初级卵泡开始在颗粒细胞中能检测到PCNA的表达,并且其表达随着卵泡的发育有明显的增强趋势,腔前卵泡中PCNA表达的QRT-PCR测定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相一致,研究结果为阐明PCNA参与卵泡发生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