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赤潮是海洋灾害之一。赤潮不仅破坏了海洋资源,恶化了海洋生态环境,而且还能间接引起食物中毒,危及人类健康。世界沿海国家几乎都发生过因食用被赤潮生物污染的海产品而中毒死亡的事件。 赤潮造成明显的海洋灾害是在20世纪以后,主要是由于沿海工业高速发展,大量污水排放入海引起的。在本世纪的五六十年代,赤潮大多发生在工业发达国家的沿海水域,到70年代,在发展中国家沿海也出现赤潮,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以及非洲、南美洲沿岸都有赤潮发生,赤潮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海洋灾害。  相似文献   

2.
赤潮对浙江省海洋渔业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潮是一种严重的海洋灾害,它不仅污染海洋生态环境,更会给海洋经济造成严重损失。浙江海域是赤潮的多发区,据统计,2001~2009年浙江海域共发现赤潮287起,累计面积约80000km2,其中有毒有害赤潮达38  相似文献   

3.
赤潮作为一种世界性海洋灾害,近年来,在我国近海发生的范围越来越大,持续时间越来越长,危害越来越严重,不仅出现在夏季,春、秋两季也时有发生,并有向远海扩展的趋势。赤潮的发生会给海洋环境、海洋渔业造成严重的危害和损失,同时也能对人类健康和安全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4.
赤潮预报和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辉  胡建华  周燕  余骏 《河北渔业》2006,(3):46-47,49
前言赤潮一般定义为:在一定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段时间内突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引发生态异常并造成危害的现象.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工农产业和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赤潮灾害频频发生,针对此现象国际上许多组织陆续地将赤潮列入研究计划,如ICES(国际海洋勘探理事会)/IOC(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等都成立了相应赤潮研究组.  相似文献   

5.
赤潮是影响海洋劳动者收入最经常、最直接的因素,赤潮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海洋劳动者的就业和收入水平,涉及的数额很大,范围很广,主要表现在海洋赤潮通过赤潮水体和赤潮生物毒素经由海洋各产业影响海洋劳动者收入。文章基于海产品市场、海产品经营者市场和海产品消费者市场,将赤潮与海洋劳动者收入的关系通过经济学分析细节化、系统化和全面化地展现出来,为研究作好整体的铺垫。  相似文献   

6.
赤潮的危害、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士虎  吴建新  李庭古  朱明  郑伟 《水利渔业》2003,23(6):38-39,54
赤潮危害性主要在于破坏海洋生态平衡、破坏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并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海水养殖业的自身污染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针对赤潮的危害及成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 最近,马尼拉湾发生赤潮,由于食用了被赤潮毒化的海洋食品,有6人死亡.大约100人被送往医院。据菲律宾卫生部门报告,赤潮是由一种有毒的微生物引起的,这种微生物繁殖迅速,很快使海水变为深红色。  相似文献   

8.
根据福建沿海地区的地质地貌及气候的特点,综合分析了危害福建沿海的海洋灾害类型,主要有海洋地质灾害、气候灾害和生态灾害等三种类型。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和活动断层、海岸侵蚀、港口淤积;气候灾害主要为台风风暴潮;生态灾害主要为赤潮。提出相应的防灾建议:(1)注重海洋灾害的调查研究,进行海洋灾害填图和近海地质填图;(2)主动预防风暴潮,建设防护坝和营造防护林;(3)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4)建立海岸带生态防护网,确保生态环境的整体平衡。  相似文献   

9.
《齐鲁渔业》2009,(6):62-62
在人类所面临的诸多自然灾害中,源于海洋的灾害称为海洋灾害。海洋灾害主要有风暴潮、灾害海浪、海冰、赤潮和海啸5种。它们主要威胁海上及海岸带,有些还危及自岸向陆广大纵深地区的城乡经济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和赤潮一样,大量繁殖的浒苔能遮蔽阳光,影响海底藻类的生长;死亡的浒苔会消耗海水中的氧气,腐烂后能够释放大量氨氮,并使水中硫化物浓度上升,对海洋生物具有明显毒性。现在国外已经把浒苔一类的大型绿藻暴发称为“绿潮”,视作和赤潮一样的海洋灾害。  相似文献   

11.
赤潮的频繁发生,严重地影响海洋生态环境.威胁到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每发生一次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这种情况早已引起各方向的人力关注。笔者在2006年9月上旬至10月19日期间,对鸭绿江口沿海局部发生赤潮情巩进行调查和研究,认为这次赤潮虽然没有造成大血积的死贝现象.但在产量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经统计因体弱而减产约10%左右。  相似文献   

12.
《齐鲁渔业》2009,(6):63-63
威海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为加深公众对海洋自然灾害的认识,增强对海洋灾害的防御能力,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在威海市中心渔港组织了以“群策群力、防灾减灾、万众一心、共创和谐”为主题的宣传活动。现场人员向市民发放了《5.12海洋防灾减灾日宣传册》、《威海市海洋基本情况简介》以及海监执法宣传材料等3000多份,介绍了海啸、赤潮、风暴潮、浒苔等海洋灾害及其预防、  相似文献   

13.
辽宁近岸海域生物灾害及分布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伦  宋广军  姜冰 《水产科学》2017,(1):118-124
正海洋生物灾害为一种或几种海洋生物数量过度增殖引起的海洋生态异常现象[1-4]。辽宁省濒临黄海与半封闭的渤海,大陆岸线长2110km,近岸海域面积68 000km2,近些年海洋生态灾害在我国沿海频繁发生,为了掌握辽宁省的海洋生物灾害发生现状,提高防灾减灾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笔者系统地论述了赤潮、褐潮、绿潮、水母和外来种入侵等海洋生态灾害的分布现状,探讨了辽宁海洋生态灾害发生特点及趋势,以期为海洋生态灾害管理提  相似文献   

14.
浅谈赤潮     
<正> 因赤潮已成为渔业之大患,有毒亦潮形成后,不仅可引起鱼贝等的大量毙死,且食用了这种鱼贝类的人也会产生中毒现象,甚至遭致死亡。因此赤潮与海洋捕捞业、养殖业乃至人类的公共卫生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已成为世界性的重要研究课题。现今,随着海洋污染的日趋加剧,在世界各地赤潮的发生已有增加的趋势,尤其在欧美和日本,由赤潮引起的鱼、贝类中毒已成为重大社会问题。于1974年、1978年美国曾先后两次召开关于有毒赤潮的国际会议,对赤潮的成因、危害、防治和预测等研究成果进行了  相似文献   

15.
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称为海洋灾害。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海洋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仅次于内陆的洪涝和风沙等灾害。据统计,1980~2002年的22年中,海洋灾害的经济损失大约增长了30倍,高于沿海经济的增长速度,已成为我国海洋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广东省海岸线漫长,海域辽阔,资源丰富,海洋经济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水产科技》2006,(1):44-44
海藻与贝类混养,相当于在大海建一个“污水处理厂”。近期在汕头市举行的海洋藻类科技发展论坛上,汕头发展海藻贝类养殖业形成全国少见的海洋生态链的新模式引起国内专家重视。据介绍,汕头率先在国内发展海藻贝类混养实现一举两得,不仅推动海洋经济发展,而且对修复海洋生态有着积极意义。有专家认为,赤潮近年为何不敢进犯汕头海域,  相似文献   

17.
青岛近海赤潮灾害分级与时空分布及赤潮生物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赤潮发生面积和赤潮藻类的危害类型,将青岛近海发生的赤潮划分为特大、重度、中度、轻度和轻微共计5个灾害级别。结果表明,1990-2013年青岛近海共计发生赤潮33次,以轻微灾害和轻度灾害为主,其它级别尚未发生;其中,发生面积小于10 km2赤潮占总数的51.5%,60.6%的赤潮由基本无害的赤潮种类引起,发生范围以胶州湾和浮山湾近海为主;赤潮次数和面积基本呈现4~5年的波动周期,高发期集中在每年的6-8月;主要赤潮生物种类是红色中缢虫(Mesodinium rubrum)和夜光虫(Noctiluca scintillans);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逐渐增多,甲藻比例升高,罕见种类逐渐出现。赤潮种类的变化反映出青岛近海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发生了改变,与期间青岛近岸海洋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王诗成 《海洋渔业》1991,13(2):78-80,75
<正> 一、赤潮的发生及危害1989年,我国沿海从南到北都有赤潮出现,不仅范围广,而且危害严重。1989年8月至9月,河北省沿海7县市近海发生了大面积赤潮,10万亩虾池不同程度受灾,养殖对虾减产1万吨,造成经济损失达2亿元以上。天津市海域赤潮灾害经济损失达4360万元以上。这次赤潮灾害也波及到山东省渤海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厦门同安湾2003年5月28日至7月21日以地中海指管藻为主的硅藻赤潮的跟踪监测,研究了赤潮发生前后,海域水环境中水温、盐度、pH值、DO、COD、无机氮(D IN)、活性磷酸盐(PO4-P)、叶绿素a含量与赤潮种群细胞密度之间的关系,并对此次赤潮发生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海水中丰富的无机氮和PO4-P为赤潮的发生提供了营养基础,适宜的水温和盐度的变化可能是诱发硅藻赤潮的原因之一,海水中PO4-P则是硅藻赤潮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海水中DO含量变化可作为赤潮预报的主要特征指标。  相似文献   

20.
2010年7月8月.广东省深圳大鹏湾和惠州大亚湾近岸海域先后暴发了赤潮事件。赤潮主要集中在惠州大亚湾澳头渔港海域、东升至坝光网箱养殖区和深圳大鹏湾盐田渔港至南澳附近海域。赤潮带呈带状或片状分布,宽均约3公里左右,长4-7公里不等。赤潮带海水颜色从浅到深依次为砖红色、红褐色和褐色,若船只驶在赤潮带上,船尾浪花会散发出耀眼红色。澳头渔港海域的赤潮带由于靠近渔港。赤潮带上漂浮着死鱼和白色泡沫,并伴有浓烈腥臭味。8月18日赤潮开始消退,赤潮带海水颜色逐渐变浅,同时产生絮状物和泡沫。8月25日,海水颜色基本恢复正常。赤潮在发展和消亡期间均未对当地海洋相关产业和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