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10年8和12月在严东湖选择3个不同营养水平的位点进行浮游植物粒径组成和水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严东湖1、2、3号点总叶绿素α含量夏季分别为4.22、3.13、127.96 mg/m3;冬季分别为2.32、7.82、44.95 mg/m3。夏季营养水平较低的严东湖1号点微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α所占比例较高,而在营养水平较高的严东湖2和3号点其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α所占比例较高;冬季各湖区均以小型浮游植物叶绿素α为主。叶绿素α与水质间相关关系分析表明,总叶绿素α与TN和TP显著正相关,小型浮游植物叶绿素α与各种形态氮元素以及总溶解性固体、电导率显著正相关,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α与总磷、无机磷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济南市湖库水生生物资源状况,有效保护城市水生态环境,于2021年秋季对雪野湖开展了浮游生物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到浮游植物6门40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数最多,占浮游植物总种类数的35.00%,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10.06×106 cell/L、12.88 mg/L,优势种有5种。采集到浮游动物4类13种,其中轮虫种类数最多,占浮游动物总种类数的38.46%,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1.93个/L、0.013 mg/L,优势种有5种。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554、1.556,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467、0.966,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059、2.873。生物多样性指数水质评价表明,湖区水质整体处于中污染状态,污染程度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中华绒螯蟹室外育苗土池中,不同N、P比施肥对土池多混盐水体的水化学和浮游植物群落演替、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的影响,以及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下行效应。结果表明,氮是多混盐水体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施肥后土池多混盐水体中共检出浮游生物44种,其中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达188.76 mg/L,优势种为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叶绿素a含量为116.96μg/L,施肥后2~3 d叶绿素a含量达到高值,之后开始下降,6~7 d后恢复到原来水平;初级生产力为2.39~12.04 gO2/(m2.d),均值为5.11 g O2/(m2.d),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海州湾人工鱼礁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3年2、7、10月和2004年2月对海州湾人工鱼礁投放海域进行了浮游植物调查。结果表明:已鉴定的浮游植物有2门16属36种,其中硅藻门占优势,有13属31种,甲藻门次之,有3属5种;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优势种类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前3次以硅藻占绝对优势,第4次演变为甲藻占优势;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表层叶绿素a浓度为0.98~10.60 mg/m3,鱼礁区和对照区的平均值分别为6.81、6.10 mg/m3;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为41.06~706.63 mg/m3,鱼礁区和对照区的平均值分别为252.95、123.69 mg/m3;初级生产力为27.02~1 222.78 mg C/(m2.d),鱼礁区和对照区的平均值分别为455.23、276.92 mg C/(m2.d);鱼礁区和对照区浮游植物的月均细胞密度最高分别为269.6×104、187.4×104cell/m3,最低分别为220.9×104、114.7×104cell/m3。被调查海区的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但同一季节中,鱼礁区的生物量、营养盐含量等比投礁前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海蜇-缢蛏-牙鲆-对虾"和"刺参-对虾"两种混养模式海水池塘生态系统特征,于2013年4月—2014年3月采用野外调查方法研究了辽宁省两种混养模式的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粒径特征。结果表明:"海蜇-缢蛏-牙鲆-对虾"混养池塘共检出浮游植物48种,以硅藻门和绿藻门种类为主,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6.50×10~5 ind./L、0.90 mg/L,共检出浮游动物24种,主要为原生动物和桡足类,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81.57 ind./L、0.51 mg/L,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28、1.49;"刺参-对虾"混养池塘共检出浮游植物57种,也以硅藻门和绿藻门种类为主,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99×10~5 ind./L、0.41 mg/L,共检出浮游动物33种,主要为原生动物和桡足类,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73.19 ind./L、0.13 mg/L,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20、0.93;两种混养池塘浮游植物粒径为2.50~69.62μm,浮游动物粒径为11.09~560.41μm。研究表明,"海蜇-缢蛏-牙鲆-对虾"混养池塘的浮游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但其密度和生物量较大。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浮游植物中叶绿素a的含量,研究光照和温度对提取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影响,以确定提取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最佳条件。在抽滤过程中严格避光,并用冰水混合物冷却至0℃保存,抽滤水样。浸提分为避光(低于200 lx)冷藏(-1~1℃)组、光照(1 100~1 700l x)冷藏(-1~1℃)组、避光(低于2 0 0 l x)常温(2 6~3 0℃)组和光照(1 100~1 700 lx)常温(26~30℃)组,每组放入10 m L丙酮溶液(90%)浸提19 h。4组平均提取量分别为:避光冷藏组155.73μg/L;光照冷藏组136.24μg/L;避光常温组116.67μg/L;光照常温组89.85μg/L。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冷藏、避光。  相似文献   

7.
对东湖水库主要营养盐限制因子、水化因子、浮游生物、初级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有浮游生物45个种(属),其中浮游植物28个种(属),平均生物量2.944mg/L,硅藻门占优势;浮游动物17个种(属),平均生物量2.434mg/L,其中桡足类占32.20%,枝角类占45.24%,轮虫和原生动物各占22.03%和0.53%,浮游植物毛产量变化范围为0.125~4.765g O2/m2.d,水柱呼吸量变化范围0.15~5.76 g O2/m2.d。TN、TP平均为9.89、0.124mg/L,夏季高,冬季低;NH4+-N、NO3--N、NO2--N平均分别为0.381、0.244、0.056mg/L,三氮无明显变化规律;N/P(质量比)为100~309,营养盐的限制因子为P。另外还探讨了水化因子的变化特点,N、P的分布变化规律,浮游生物、初级生产力与营养盐限制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淡水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于2018年6—9月对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2个养殖池塘进行定点采样,分别采用显微镜观察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池塘内微型浮游植物(粒径>3.0μm)和超微型浮游植物(粒径为0.2~3.0μm)的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为5....  相似文献   

9.
凡纳滨对虾高位养殖池氮、磷营养盐与初级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口凡纳滨对虾高位养殖池中的氮、磷营养盐与初级生产力状况。结果表明,虾池水体中的硝酸盐氮是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式,其平均值含量为134.8μg/L,氨氮与亚硝酸盐平均值含量分别为60.6μg/L和33.0μg/L。无机氮浓度平均值为228.3μg/L,无机磷的浓度平均值为66.0μg/L,均已经超过了富营养化的阈值。虾池N/P值的变化范围为2.27~6.27,绝大部分时间的N/P值在5以下。虾池水柱毛初级生产力变化在1.28~11.38g/(m2·d),总平均值为5.27g/(m2·d);呼吸量的变化范围是1.09~9.26g/(m2·d),总平均值为4.17g/(m2·d)。试验虾池的P/R值的变化范围在1.10~3.00,平均值为1.36。  相似文献   

10.
不同粒级浮游植物对淡水初级生产力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黑白瓶测氧法,研究了大连市3个水体(植物园、儿童公园、马栏河)不同粒级浮游植物(<200μm、<20μm、<2μm)对水体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作用。结果表明:3水体的营养状况植物园是中营养型,绿藻占优势;儿童公园和马栏河是富营养型,分别以绿藻和硅灌占优势。随着水体富营养化增强,超微藻类对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作用减小。3个水体中<20μm的微型藻类和超微藻类对水体的初级生产力和生物量贡献最大,其初级生产力分别占各自总初级生产力的53.7%、57.2%、63.2%。文中与其他作者关于海洋、淡水超微藻类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梁少民  李春发  张小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611-6612,6626
[目的]为提高泥鳅的人工繁殖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今后泥鳅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方法]对生态孵化模式与传统人工孵化模式下泥鳅的孵化率、成活率和畸形率以及亲本死亡率进行对比。[结果]生态孵化模式下泥鳅的孵化率比传统孵化方式高32.60%,差异极显著。生态孵化模式下泥鳅的幼苗成活率比传统孵化模式高22.32%。传统孵化模式和生态孵化模式下泥鳅幼苗的畸形率分别为26.50%和24.14%,差异不明显。传统孵化模式与生态孵化模式下泥鳅雌性亲本的死亡率分别为89.72%和5.91%。[结论]采用生态孵化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泥鳅的孵化率和幼苗的成活率,减少亲本死亡率,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符合泥鳅大批量生产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正大肉鸡发展中心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共计8批父母代黄羽肉种鸡孵化生产记录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汇总,对种蛋受精率、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健雏率4个繁殖性能指标进行相关分析,计算两两间的相关系数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4个指标两两间均呈较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高温胁迫下水稻花粉粒性状与结实率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对高温胁迫下汕优63及超级稻(培矮64S/9311F1)花粉活力指标与结实率进行初步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在36℃高温不同时间处理下,花粉的I-KI可染率和TTC染色率与结实率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处理后花粉在培养基上的萌发率、柱头上的萌发率以及柱头上的花粉数与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因而这3个指标可以用来衡量高温胁迫下水稻花粉的育性。  相似文献   

14.
鸵鸟屠宰性能测定及解剖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解剖两只14月龄的雄性鸵鸟,可知其屠宰率煤8.28%-71.64%,产肉率为38.25%-38.98%,瘦肉率53.39%-57.04%。另外对鸵鸟肌肉的分布、相关器官的形态结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水分胁迫条件下元宝枫的光合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以1年生元宝枫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法,研究了水分胁迫条件下元宝枫光合特征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胁迫程度的加重和时间延长,光合速率(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依次降低.在轻度和中度胁迫下,Pn的降低既有气孔因素又有非气孔因素的限制,严重胁迫条件下,Pn的降低主要是非气孔因素引起的.轻度水分胁迫下,元宝枫Pn的日变化为单峰曲线,中度胁迫下呈双峰曲线;WUE日变化在轻度和中度胁迫下均呈双峰曲线,这既与元宝枫自身生理特性有关,同时也受控于气温、光强、相对湿度及蒸腾速率的日变化.  相似文献   

16.
关于改良半叶法测定光合速率结果的属性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改良半叶法测定光合速率的结果是真光合作用还是净光合作用的问题,从测定过程上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对该法直接测定的结果是真光合速率,而不是净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新疆虫草人工发酵菌丝体进行毒理学研究。[方法]以昆明种小白鼠和Wistar大白鼠为试验动物,用新疆虫草人工发酵菌丝体样品液对其进行灌胃或腹腔注射处理,以腹腔注射40 mg/kg环磷酰胺为阳性对照,不注射菌丝体样品液为阴性对照,研究该菌丝体对试验动物的急性经口毒性及对动物微核率和精子畸变率的影响。[结果]新疆虫草人工发酵菌丝体对大、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均大于10g/kg;该虫草人工发酵菌丝体不同剂量处理组小白鼠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精子畸变率及大白鼠体重、食物利用率、血液生化指标与阴性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各试验动物的脏器均未见与试验因素有关的病变。[结论]新疆虫草人工发酵菌丝体对大、小白鼠未产生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投喂频率对虎龙斑摄食、生长和饲料转化率等指标的影响。[方法]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组,对平均始重(6.42±1.09)g的虎龙斑(Hulong grouper)进行不同频率的投喂,研究不同投喂频率对虎龙斑摄食率、生长和饲料转化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投喂频率对虎龙斑存活的影响较大,投喂频率对虎龙斑的摄食率(Feeding rate,FR)和饲料转化率(Feed conversion rate,FCR)有显著影响(P0.05),但是投喂频率对虎龙斑末重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虎龙斑的科学养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几种脱胶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蚕丝的精制工艺,提高脱胶率。[方法]以N1白、杂交种和N2为材料,以蚕茧脱胶率、丝胶溶解率为考察指标,采用酶脱胶、酸脱胶和高温高压水脱胶3种工艺,探索蚕丝的最佳脱胶方法。[结果]采用酸脱胶和高温高压水脱胶时,随着时间的延长,脱胶率增加;在相同时间内,3个材料的脱胶率由大到小依次为:N1白>杂交种>N2。采用高温高压水脱胶时,N1白、杂交种和N2的脱胶率分别为17.80%~37.80%、14.67%~35.00%和12.33%~29.67%。在pH值为7、温度为60℃的木瓜蛋白酶液、浴比为1∶50的条件下脱胶2 h,N1白、杂交种和N2的脱胶率分别为18.50%、14.85%和12.50%。[结论]高温高压水脱胶工艺的脱胶率最高,此法由于无化学品引入,是获得纯净的丝素、丝胶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了解校园生态系统中行道树的生态效应,为校园绿化提供理论指导。以延安大学校园内两种行道树为研究对象,以该校先锋广场水泥地为对照,定点定时地观测光照强度、温度和空气湿度,分析比较行道树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与裸露的广场相比,3条道路的行道树均有明显地降低光强、降低温度和增加湿度的功效,平均遮光率、降温率和增湿率分别为80.2%、21.2%和37.6%。两种树木中以国槐的生态效应最佳,油松次之。这主要与树种的长势及冠幅等有关。因此,应该加强行道树的绿化和管护工作,使有限的校园绿地发挥最大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