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培养基水分状况对大白菜小孢子胚成苗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提高大白菜小孢子胚成苗率,对影响胚发育成苗的培养基水分状况进行了研究。在诱导胚 生的NLN13培养基中、培养-3周形成的子叶期胚质量好,成苗率高,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胚质量和成苗率逐渐降低。诱导胚发育成苗的MS0培养基的琼脂含量,对于小孢子胚的成苗率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生物统计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M199、犊血清(CBS)、鸡胚提取物(CEE50)、兔肝提取物(RLE50)、丙酮酸钠(SP)、水解酪蛋白(CH)和酵母提取物(YE)在离体培养中对乳突类圆线虫第三期幼虫存活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CBS和RLE50。对第三期幼虫的存活和生长发育起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在试验得出的最适含量组合的培养基内,幼虫生长发育最好,存活时间最长为37d。对M199、EMEM、F12和RPMI1640这4种商品组织培养基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显示M199最佳,表明脂溶性维生素可能是乳突类圆线虫的离体培养所需营养之一。  相似文献   

3.
结球甘蓝小孢子胚诱导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结球甘蓝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条件对小孢子胚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是限制小孢子胚发生的主要因素.适宜取材的花蕾大小为2.5~4.0mm,瓣药比为2/3 ~7/6,盛花期是取蕾的适宜时期;培养基大量元素减半和添加适量活性炭均可显著提高胚状体诱导率,但对于难出胚基因型没有起到诱导出胚的作用;胚状体的诱导和萌芽需要植物生长调节剂NAA和6-BA的参与,适宜的胚状体诱导培养基为NLN-13+0.2mg· L-1 6-BA+0.1mg·L-1 NAA,胚状体诱导率为38胚/10蕾,适宜的胚状体生芽培养基为MS+0.4mg·L-16-BA +0.1mg·L-1 NAA+3%蔗糖+0.7%琼脂,芽诱导率达46.7%.  相似文献   

4.
药用植物甜茶的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甜茶(RubussuavisimusS.Lee)茎段接种在以MS和White为基本培养基分别附加不同浓度BA的培养基上。研究表明,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2mg/L的BA和0.5mg/L的NAA,对芽的增殖和生长效果较显著,增殖率比对照高91%。将试管苗转入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1mg/L的NAA和2mg/L多效唑的培养基中,出根率最高达43%,根茎粗壮。  相似文献   

5.
玉米未成熟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以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高低不同的9个玉米自交系未成熟胚为外植体,用改良N6培养基诱导培养愈伤组织。酶联免疫法测定不同培养时间后未成熟胚,以及由此诱导的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内源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GA4)和细胞分裂素(DHZRI、PA、ZR)含量。结果发现,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与未成熟胚ABA和IAA含量正相关,与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ABA含量正相关,与胚性愈伤组织GA3含量负相关。在胚性愈伤组织开始发生之际,外植体的ABA和IAA含量出现峰值,GA3含量出现低谷。因此认为,未成熟胚高水平的ABAI、AA含量和低水平的GA3含量,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但是胚性愈伤组织的ABA含量却低于非胚性愈伤组织,且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与胚性愈伤组织IAA含量负相关。由此看来,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保持,可能还与各种激素的协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平阳霉素对花生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对花生离体培养高频率体细胞胚(体胚)诱导方法,及平阳霉素(PYM)对体胚发生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旨在为以PYM作为化学诱变剂进行花生离体诱变提供有效方法.以花生品种花育20号和花育22号成熟种子的胚小叶为外植体,在添加不同浓度2,4-D(0,5,10,15,20mg/L)的MSB5(MS无机盐+B5有机成分)培养...  相似文献   

7.
以经60Co γ射线辐照处理过的'巴西蕉'(Musa AAA Cavendish)未成熟雄花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以获得的胚性愈伤组织为起始材料建立胚性细胞悬浮系(ECS),然后通过体胚发生途径进行植株再生,测定辐照处理对ECS植株再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0~80Gy的辐照处理能显著提高未成熟雄花的胚性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8.
乌拉尔甘草胚状体的诱导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君迈  李强  王崇 《核农学报》2010,24(3):522-526
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乌拉尔甘草外植体、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胚状体诱导的影响,并对胚状体诱导和成苗技术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适宜乌拉尔甘草胚状体诱导培养的最佳外植体为芽,优化培养基为MS+甘氨酸0.3g/L+蔗糖30g/L+琼脂5g/L+2,4-D0.2mg/L;2,4-D对胚状体诱导具有促进作用。适宜胚状体诱导成苗的最佳外植体为芽,培养基为MS,成苗率达到66.67%,外源激素对胚状体诱导成苗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小麦抗赤霉病突变体的离体筛选及其生化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春小麦未成熟胚为试材,用赤霉菌粗毒素为选择剂,采用多步筛选体系,离体筛选小麦抗赤霉病突变体,并对再植株者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毒素可抑制愈伤组织存活并降低分化率。在一定的范围内依次增加毒素浓度进行筛选,可逐步提高愈伤组织对毒素的抗性。  相似文献   

10.
甘薯耐旱、耐盐突变体的离体筛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甘薯品种“栗子香”的胚性悬浮细胞为材料,用PEG6000和NaCl分别作为耐旱性和耐盐性选择剂,对甘薯耐旱、耐盐突变体离体筛选的适宜选择压和筛选方法进行研究。(1)将“栗子香”的胚性悬浮细胞分别培养在含有0-35%PEG和2.0mg/L2,4-D的MS液体培养基中,结果表明,30%PEG为甘薯耐旱性离体筛选的适宜选择压,采用多步选择法和离体重复筛选,由经过γ-射线80Gy照射的900个“栗子香”胚性细胞团筛选得到17个抗性愈伤组织,其中16个再生出植株,(2)将“栗子香”的胚性悬浮细胞培养在含有0-3.0%NaCl和2.0mg/L,2,4-D的MS液体培养基中,结果表明,2.0%NaCl适合甘薯耐盐性离体筛选。采用多步选择法,由900个辐照后的胚性细胞团获得22个抗性愈伤组织,其中20个再生出植株,初步离体鉴定结果表明,这些再生植株比对照表现出较强的NaCl耐受性。  相似文献   

11.
牛胚胎的多代克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牛胚胎多代克隆的目的是通过重复细胞核移植产生大量的胚胎和牛犊。现已建立了一些重要的方法,例如:采用体外成熟的卵细胞为南受体;第二次减数分裂未期法核的先进技术;采和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和体外培养形成的胚胎以及经冷冻保存的胚胎为核供体;核移植胚体外培养可发育至囊胚期;克隆胚可冷冻长期保存等。迄今已连续克隆6代获得囊胚期胚胎,移入受体母牛产生了第1~3代的克隆牛。从1枚牛胚胎通过3代克隆获43枚胚胎,通过  相似文献   

12.
Laurie和Bennett(1986)用普通小麦与玉米杂交,并进行幼胚培养,获得了小麦单倍体植株。但要真正用于育种实践,必须首先获得较高并且相对稳定的得胚率。目前报道的单倍体胚诱导频率差异较大,最高的已达48.6%,最低的不足10%(顾坚等,2005)。本实验通过在2,4-D中加入不同体积浓度的二甲基亚砜,研究其对得胚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巨胚功能稻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测定了巨胚稻和相应非巨胚稻(对照)糙米的粗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等4种主要营养成分,17种氨基酸、9种矿物质、5种维生素和γ-氨基丁酸含量。结果表明:(1)同对照相比,巨胚稻糙米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均有提高,平均增幅分别为11.14%、106.09%、42.21%和10.17%;(2)较对照,巨胚稻的17种氨基酸含量普遍提高,必需氨基酸含量提高2.52%-35.62%,氨基酸总量提高4.77%~37.09%;(3)巨胚稻的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相比非巨胚对照,其Ca、Fe、Zn、Mn、Mg、P、K、Na和Cd的平均含量分别提高了42.89%、47.96%、38.08%、37.75%、1.75%、5.51%、13.88%、16.13%和36.69%;(4)巨胚稻的VB1、VB2、VPP、VE和叶酸含量均高于相应非巨胚对照,增幅为2.50%~214.81%;(5)巨胚稻糙米的功能成分γ-氨基丁酸(GABA)含量比相应非巨胚对照增加,平均增幅达286.58%。巨胚稻富含各种营养成分,是一种高营养功能型的稻米品系。  相似文献   

14.
波尔山羊胚胎移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分三批使用阴道栓+FSH超数排卵供体波尔山羊13只.在放入阴道栓的第8~10天,连续3天递减量肌肉注射FSH(澳大利亚)320mg.9只供体羊发情、配种、采胚(有效率69.23%,9/13),平均采胚数18.11±5.18枚,其中可用胚平均数15.44±6.31枚(可用胚率85.28%,139/163).将139枚7日龄可用胚移植受体关中奶山羊89只,妊娠50只,妊娠率56.18%.其中鲜胚移植妊娠率61.11%(44/72),冻胚移植妊娠率41.67%(5/12),二分割胚移植妊娠率20%(1/5).50只妊娠受体羊共产羔68只,每只供体羊平均获羔羊7.56只.供体羊采胚后,平均39.9d发情,配种,全部妊娠产羔,平均产羔2只.胚胎移植羔羊性别、初生重、发病率和波尔山羊自繁羔羊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诱导幼羔卵泡发育及体外胚胎生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羔羊年龄、运输应激和重复超排对幼羔所获卵母细胞数量的影响,胚胎发育液中添加EDTA对幼羔体外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6~8周龄组幼羔超排的只均获卵数和可用卵数(60.8枚和58.2枚)显著高于12~14周龄组(27.3枚和26.0枚)(P<0.05);运输应激不影响幼羔超排所获卵母细胞数量(P>0.05),但重复幼羔超排会显著降低所获卵母细胞数量(P<0.05)。在胚胎发育液中加入10μmol EDTA可显著提高幼羔体外早期胚胎的发育能力(P<0.05),并且将部分体外胚胎移植后成功产下健康后代。  相似文献   

16.
精原细胞移植及其介导的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及生物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精原细胞的发育受卵泡刺激素和雄激素的调控(米玉玲和张才乔,2004),但雌激素对雄性生殖细胞的发育尚有不同的报道(Vigueras-Villaseflor et al,2006;Gist et al.,2007).体内外的实验都证明大豆黄酮(daidzcin)存在雌激素样活性(Sugimoto and Yamaguchi,2000;赵茹茜等,2002),因此属于植物雌激素.许多研究表明大豆黄酮的生物活性作用与其雌激素样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7.
Germination in the soft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cultivar Rosella was followed for three days after imbibition by proteomic analysis of the germ tissue.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was performed in triplicate for proteins extracted from embryos dissected from mature grain and from grains germinated for 1, 2, and 3 days. For this period, 63 proteins (in 86 spots) in the germ were identified as decreasing in abundance, 35 proteins (in 60 spots) as increasing in abundance, and 28 proteins (in 39 spots) as exhibiting no significant abundance change. Proteins with significant abundance change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physiology; these include proteases, amylases and amylase inhibitors, enzymes in lipid metabolism, proteins related to water stress, cell wall hydrolases, oxalate oxidase, and H+‐ATPases. Functions associated with proteins synthesized during the germination period are inconsistent with the embryo of mature grain being fully primed for germination.  相似文献   

18.
哺乳类受精时,精子的多种膜蛋白、顶体蛋白和胞质蛋白参与了受精过程,因此,研究人员的目光都集中在这些功能蛋白在睾丸中的生成、附睾中的水解和扩散、顶体反应中的作用和扩散以及它们在受精过程中的主要功能等。然而,对于精子蛋白在受精后的命运这个基本问题的研究,几乎是个空白领域。可以肯定的是,精子的顶体区膜蛋白和顶体蛋白在受精过程中被释放;胞质蛋白和顶体内膜蛋白通过胞吞作用进入卵子内部,其中,胞质中的钙振荡蛋白可以激活卵子,是新生命的发动者;顶体后区和尾部膜蛋白伴随着受精过程掺入卵子质膜,演化成受精卵的质膜蛋白,对于这类蛋白的最终结局和潜在的功能,我们的认识还很有限,英国生物学家发现,大鼠精子尾部的2D6膜蛋白(23 kD)掺入受精卵质膜后,随着胚胎发育过程而逐渐弱化,至2-细胞期时,胚胎表面的2D6完全消失,因此无法研究该抗原在胚胎发育中是否具有生理功能,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处于停滞状态。  相似文献   

19.
凤丹种胚组培苗的自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了不同生长时期的凤丹种胚组培苗根系分泌物抑制二茬培养苗生长的自毒作用。结果表明,组培苗根系分泌物对二茬组培苗具有一定的自毒作用。接种于生根培养基和继代生长培养基上的二茬苗具有最明显的自毒抑制现象,其次是接种于初代培养基上的二茬苗,在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碳可降低二茬苗受到的抑制。二茬苗的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明显低于加有活性碳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二茬苗的游离脯氨酸含量、SOD和POD酶活性的变化基本与活性碳组和对照组相似,都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组培苗根系分泌物可以通过影响二茬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变化、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来影响其生长,同时,加入的活性碳可以吸附培养基中的有毒物质,从而缓解二茬苗的自毒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因枪法转化小麦幼胚瞬时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Vasil et al.(1996)利用基因枪将获得小麦对除草剂Basta具有抗性的再生植株以来,基因枪介导的小麦遗传转化研究发展很快(Altpeter et al.,1996)。在小麦基因枪转化中,优化基因枪转化因素,提高转化效率仍然是基因转化的关键问题。本实验研究了不同金粉用量、质粒DNA浓度及轰击枪数对小麦幼胚瞬时表达的影响,通过GUS染色和细胞压片,分析了gus基因的瞬间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