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施肥制度对玉米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测定不同施肥制度下玉米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动态变化,探讨了不同施肥制度对玉米土壤的培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与无肥、单施有机肥、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与N、P、K肥配合施用能显著增加玉米各生育时期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促进土壤微生物量显著增长,增强了土壤养分容量的供应强度,有利于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肥制度对大豆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测定不同施肥制度下大豆土壤微生物量C、N的动态变化,探讨了不同施肥制度对大豆土壤的培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与无肥、单施有机肥、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与N、P、K化肥配合施用能显著增加大豆各生育时期的土壤微生物量C、N,促进土壤微生物量显著增长,增强了土壤养分容量的供应强度,有利于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肥制度对小麦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测定小同施肥制度下小麦土壤微生物量C、N的动态变化,探讨了不同施肥制度对小麦土壤的培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与无肥、单施有机肥、单施化学肥料相比,有机肥与化学N、P、K配合施用能显著增加小麦各生育时期的土壤微生物量C、N,促进土壤微生物量显著增长,增强了土壤养分容量的供应强度,有利于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4.
有机农业施肥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综述了国内外有机农业施肥方式对培肥土壤及土壤主要微生物活性的影响,有机农业施肥方式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调控微生物种群结构,提高土壤有益微生物种群数量,土壤微生物量C、N含量倍数增加。阐明施用有机肥料对维持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稳定性的必要性,并展望了施用有机肥与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定位培肥试验对不同培肥方式下黑土生态系统中的土壤微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培肥处理均提高了土壤细菌、富营养菌和寡营养菌的数量,且农肥处理优于化肥处理,单施化肥处理土壤的富营养菌数量苗期最高,而农肥处理和农肥化肥等量处理为先升高后降低,至鼓粒期土壤中的富营养菌数量降至最低。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的含量高于对照,农肥处理和农肥化肥等量处理的土壤中微生物量碳、氮含量高于单施化肥处理。不同培肥处理均提高了土壤脲酶的活性,施肥处理土壤脲酶的活性的变化范围为79.56~139.90mg/100g土,农肥低量和农肥高量处理土壤过氧化氢酶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对照,农肥处理土壤过氧化氢酶的含量始终是最高的,平均为0.41ml KMnO4/g干土,农肥化肥等量处理、化肥低量处理和化肥高量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土壤过氧化氢酶含量平均为0.37ml KMnO4/g干土。因此,施用农肥是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高退化土壤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不同培肥模式对茶园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闽东地区红黄壤茶园定位实验地为对象,通过测定6种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研究不同培肥对土壤微生物特性和生物化学过程的影响,阐明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除了单施无机肥处理外,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全量有机肥、全量化肥+豆科绿肥以及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豆科绿肥等的培肥方式均不同程度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及土壤酶活性,尤以半量无机肥+半量有机肥+豆科牧草的培肥模式增幅更为明显,而单施无机肥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酶活性的提高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PLFAs)标记主成分分析显示,各种不同施肥方式使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相关分析表明,微生物量与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明显高于微生物量与各种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说明微生物数量大小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大于对酶活性功能的影响.研究也表明土壤各微生物指标能从不同方面反映土壤肥力水平,所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能更客观地评价闽东地区茶园红黄壤质量的优劣.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园红黄壤细菌群落基因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温度梯度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不同培肥措施下闽东地区红黄壤茶园定位实验地的土壤细菌群落基因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培肥措施对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都有明显的影响,其中单施无机肥降低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不利于保持茶园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无机肥+有机肥+豆科绿肥"综合培肥模式对土壤微生物丰富度和基因多样性提高幅度最大。聚类分析表明,不施肥与单施无机肥的细菌群落结构最为相近,而"无机肥+有机肥+豆科绿肥"和"无机肥+豆科绿肥"培肥模式的细菌群落结构与其它施肥处理间的差异性较大,其中"无机肥+有机肥+豆科绿肥"尤为显著,说明套种豆科绿肥对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无机肥+有机肥+豆科绿肥"培肥模式的茶叶产量和茶叶营养物质累积量最大,这进一步佐证了此培肥模式能促进茶园生态系统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农牧交错带不同施肥措施土壤剖面生物量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农牧交错带不同施肥对土壤剖面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有机肥及有机无机肥配施(MNP)土壤剖面的各层次微生物量碳、氮及总有机碳、全氮含量均高于有机肥(M)、无机肥配施(NP)和不施肥(CK)处理。(2)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剖面的变化趋势4个处理的基本一致,随土壤剖面的深度增加而下降。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为10-20cm0-10cm20-40cm。(3)微生物商作为长期培肥过程中土壤质量演变的评价指标有待商榷。(4)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土壤有机碳、氮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特别是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之间关系显著(p0.05),表明土壤微生物量可以用来指示土壤肥力的水平。研究结果能够很好的反映农牧交错带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与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吴晓晨  李忠佩  张桃林  车玉萍 《土壤》2009,41(4):594-599
土壤微生物及其活性是指示土壤增肥过程和土壤环境变化的灵敏指标.本文研究了红壤荒地开垦为水田后不同施肥制度定位施肥 16 年后水稻土的微生物生物量与活性特征,结果表明:经 16 年水稻耕植,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和活性还处于较低水平.施肥制度显著影响了水稻土的微生物生物量 C 和基质诱导呼吸,但对基础呼吸的影响还不明显.只施用 N、K 肥对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活性没有显著效果,在不施肥或施用化肥的基础上配合有机循环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代谢活性和微生物呼吸的温度敏感性,N、P、K 肥配合有机循环的施肥制度对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代谢活性的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肥措施对棉田土壤磷细菌及磷转化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对棉田土壤磷细菌的数量、分布、动态变化及磷转化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机肥合理配施N、P、K肥能有效的促进磷细菌的生长发育,磷细菌数量及活性增加,从而增强磷的有效性,改善土壤的供磷性能,有利于棉花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