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高死亡率传染病。为探究该病的致病机理,本实验用患鸭病毒性肝炎死亡的鸭肝脏制成病毒组织液,并用该组织液人工感染3日龄健康雏鸭。对感染雏鸭的临床症状、发病情况进行观察,并测定了部分健康雏鸭和濒临死亡时的感染雏鸭的血糖、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等13项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血液葡萄糖、血液淀粉酶、胆碱脂酶含量在病发后显著下降;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酐、尿酸、碱性磷酸酶的含量显著升高;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在病发时略微下降。上述的试验结果提示:雏鸭患鸭病毒性肝炎后肝脏受损最明显,同时胰腺、肾脏也受损严重。  相似文献   

2.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高度致死性的传播迅速的病毒性疾病,以肝脏损伤为其主要症状。每年雏鸭的发生率较高,死亡率较高,是夏季养鸭必防的雏鸭传染病。1病毒分类按病原学分类,鸭肝炎病毒(DHV)可分为1型、2型、3型,三个型之间没有交叉免疫力,发病最严重的是1型病毒,而2、3型病毒还可以使免疫了1型DHV的雏鸭发病。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了解病毒性肝炎病毒的相关知识,以便采取相关措施应对。  相似文献   

3.
从某鸭场疑似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雏鸭及病死雏鸭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鉴定为鸭肝炎病毒。利用鸭胚肝细胞培养病毒,呈现典型CPE,向细胞维持液中加入1%的鸭胚尿囊液,CPE的维持时间可延长至60小时。将病毒的细胞培养物回归鸭胚和雏鸭.其致病力不见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4.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铁岭某鸭场的雏鸭突然发生以“背脖”为主要症状、肝脏出血点为主要剖检变化的疾病,死亡率达70%。从病死鸭的肝脏内分离到一株 病毒,人工感染2日龄雏鸭及12日龄鸭胚,致死率达100%,并出现鸭病毒性肝炎的特征性病变。该病毒的毒力可被特异性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血 清所中和。病毒分离及血清学鉴定结果证明,该病毒为I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5.
1991年从云南某地疑似鸭病毒性肝炎(DVH)的病雏鸭肝脏分离到一株病毒,经鸡胚染试验,电镜形态观察,中和试验鉴定,证明为鸭病毒性肝炎病毒1型(DHV-I)毒株。该病毒对鸡胚高度适应,传递至80代对雏鸭无致病力,经易感雏鸭连传代毒力无反强现象,故命名为DHV-KM60株。鸡胚测试其滴度为LD50106-7.32/0.2ml。采用DHV-KM60制备疫苗,经口服免疫,对1日龄雏鸭的安全性高,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6.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烈性和致死性传染病,该病的特征是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在自然条件下,鸭病毒性肝炎只发生于雏鸭,成鸭亦可感染,  相似文献   

7.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的急性传染病,死亡率高达90%左右。病程极短,主要病变在肝脏,其特征是肝炎,肝体积肿大并有出血斑点,对雏鸭威胁极大。笔者一行曾遇见过一起鸭病毒性肝炎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雏鸭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为肝脏严重受损。1~21日龄的雏鸭最易感。急性型的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50%~90%。笔者近几年在临床实践中用中西兽医结合防治雏鸭病毒性肝炎,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防治方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肝脏肿大,有出血斑点和神经症状。在新疫区,本病的死亡率很高,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免疫酶组化法对试验感染雏鸭体内鸭肝炎病毒的分布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病程短和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主要病变是肝脏肿大和肝脏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本病白1945年Levine和Hofstad发现以来,现已呈世界性分布。本试验以鼠抗DHV抗体为一抗,HRP标记的羊抗鼠IgG为二抗,建立了检测石蜡切片中DHV抗原的免疫酶组化法,并以此对人工感染雏鸭不同组织器官中的DHV精确定位和分布测定,为探讨鸭病毒性肝炎致病机理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并且致死性极高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危害4-10日龄雏鸭,死亡率高达95%。主要特征为肝脏肿大,有出血斑点和神经症状。病毒抵抗力强,在自然环境中可较长时间存活。  相似文献   

12.
鸭病毒性肝炎是危害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主要病变的部位在肝脏,显示有血点和出血斑纹,严重的鸭场死亡率可达到90%以上,笔者根据鸭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征及剖检变化,总结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自由基在鸭病毒性肝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毒力的鸭肝炎病毒株人工感染雏鸭,建立了鸭病毒性肝炎病理模型。于感染后1、3、5、7d剖杀雏鸭,采集血液和肝脏样品,测定血浆和肝组织中的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研究了自由基在鸭病毒性肝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雏鸭感染不同毒力株鸭肝炎病毒后1d,血浆NO含量开始上升,3d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并持续至试验结束;肝组织NO含量在感染后1d便显著升高。不同毒力株感染组雏鸭血浆和肝组织中SOD活性在感染后1d便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不同毒力株感染组雏鸭血浆和肝组织中的MDA却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雏鸭感染鸭肝灸病毒后产生的自由基在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1鸭病毒性肝炎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以肝脏呈现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急性烈性传染病。本病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病鸭临诊表现为角弓反张,病理变化为肝炎和出血。本病常给养鸭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病毒有三个血清型,即Ⅰ、Ⅱ、Ⅲ型。我国流行的鸭肝炎病毒为血清Ⅰ型,主要特征为病鸭肝脏肿大,有出血斑点和神经症状。在新疫区,本病的死亡率很高,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雏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Viral Hepatitis,DVH)引起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播迅速的病毒性疾病,以肝炎为其主要特征。鸭肝炎病毒有三个血清型,可分别引起Ⅰ型、Ⅱ型和Ⅲ型雏鸭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采自淄博市的桓台、高青、临淄疑似鸭病毒性肝炎且临床病理变化明显的病死雏鸭肝脏,经病毒分离、鸡胚接种、病毒纯化后,进行了鸡胚中和试验、氯仿敏感试验、分离毒株ELD50测定及动物回归试验。经测定3株病毒毒价分别为105.3、105.6、105.10.2 mL ELD50。3株分离病毒经动物回归试验,对1日龄雏鸭的致死率分别为75%、87.5%和75%,而且出现了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典型症状,呈明显的角弓反张姿态,病死鸭剖检可见肝脏肿胀,质脆易碎,肝脏有深紫红色的出血点或出血斑。结果证实分离到的病毒为Ⅰ型鸭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17.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感染后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多发生于雏鸭.鸭在发病后肝脏病变严重,且出现极高的死亡率,给鸭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鸭病毒性肝炎进行全面的概括和总结,旨在为养鸭场提供一些预防本病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鸭病毒性肝炎简称鸭肝炎,是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一种以肝脏呈现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急性烈性传染病。鸭肝炎Ⅰ型引起雏鸭的严重死亡,死亡率高达90%,中成鸭一般不发病,其特征是病程短促,意识紊乱,频频抽搐,肝脏呈斑点状出血,胆囊肿大,胆汁颜色变淡。鸭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埃希氏菌属的某些血清型致病菌株引起的,病理特征是呈现败血症、纤维素性浆膜炎或肉芽肿等。  相似文献   

19.
中药防治雏鸭病毒性肝炎刘富祥,刘兴祥(福建省连城县兽医站366200)自1990年以来,我县农户饲养的雏鸭发生一种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的传染病。病鸭呈现明显的神经症状。剖检病变主要表现为肝脏的变性和出血。用磺胺、抗生素类药物防治皆无效果,致死率高达50...  相似文献   

20.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不同型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以肝脏肿大和出血斑点为病理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下的雏鸭,具有传播迅速、高度致死性等特征。不同日龄的雏鸭发病后,死亡率有所不同,最高死亡率可达90%~95%,几乎各养鸭地区均有发生和流行,是严重影响养鸭业发展的疾病。因此加强对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最近笔者遇到一起雏鸭病毒性肝炎感染的病例,现将发病情况和诊治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