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灰鲳卵子和早期仔鱼形态特征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鲳鱼类是东海区的重要经济鱼类,近年来产量逐年增加。1973年以来,东海水产研究所在调查开发外海底鱼资源时,经鉴定发现所捕的鲳鱼类中大部分为灰鲳pampuscinereus(Bloch)。在江、浙近海主要为灰鲳与银鲳pampus argenteus(Euphrasen)两种。对于鲳鱼类鱼卵、仔鱼的形态特征,以往报道甚少。日本水户敏、千田哲资(1967)曾报道在濑户内海进行银鲳人工授精试验,  相似文献   

2.
鲳鱼是吕泗渔场的重要经济鱼类,灰鲳(Pampus cinereusBloch)在鲳鱼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作者对灰鲳产卵群体的生物学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进行了比较,2003年灰鲳资源开发利用率为0.8,较1981、1991年的0.55和0.65加大,建议加强资源保护、削减捕捞力量,对流刺网利用进行限制,维持一定数量的亲鱼,确保资源的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银鲳全人工繁育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水产》2014,(4):35-35
<正>2月,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组织专家对东海水产研究所主持完成的"银鲳人工繁育关键技术研究"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银鲳全人工繁育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历时近10年的时间,在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我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等项目资助下:阐明了银鲳亲鱼性腺发育过程的组织学、细胞学特征、性激素水平变化规律以及关键营养素的需求,描述了鲳鱼生殖细胞的超微结构和受精生物学过程,丰富了银鲳繁殖生物学研究;运用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我国近海鲳属鱼类(银鲳、灰鲳、翎鲳、中国鲳、珍鲳)的种质资源特性,为我国鲳属鱼类资源保护和人工繁育亲本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确立了银鲳及灰鲳  相似文献   

4.
<正> 鲳鱼是一种深受群众欢迎的经济鱼类,具有分布广、价值高等特点。渤海区的鲳鱼主要是鲳亚目、鲳科的银鲳(S.argenteus),还有少量鲈亚目、乌鲳科的乌鲳(F.niger)。为了开发渤海区的鲳鱼资源,今年在省局支持下,我区利用黄骅县歧口公社渔业指导船进行了鲳鱼(银鲳下同)刺网生产试验,并初步取得成功。现将试验情况和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金鲳鱼学名卵形鲳碜,系鲈形目,够科,鲳够属。金鲳鱼是一种暖水性中上层鱼类。最适宜水温22-28℃。体形较大,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为名贵食用鱼类。目前海南已人工育苗成功,主要于广东、福建等南方沿海区域养殖。目前广东市场售价在30元/kg左右。  相似文献   

6.
东海常见鲳属鱼类的形态差异及系统进化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研究了鲳属中常见鱼类银鲳、翎鲳和中国鲳的形态差异,同时对3种鲳鱼线粒体DNA 16S rRNA基因序列差异进行了分析,并根据3种鲳鱼的形态和分子数据对其系统进化关系进行了探讨.聚类分析表明,银鲳和翎鲳形态较为相似,而与中国鲳形态差异较大.判别分析表明,3种鲳鱼形态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利用4个形态参...  相似文献   

7.
津南区地处九河下梢,具有 丰富的微咸水和地下浅层半咸水资源。2003年我们进行了卵型鲳的引进与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一、外形特征及分类卵型鲳(T rachinotus ovatus)别名鲳,属鲈形目、科、鲳属,卵型鲳鱼体为鲳形,高而侧扁,长为高的1郾7 ̄1郾9倍。尾柄短  相似文献   

8.
灰鲳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常规的生物学调查方法并取其卵巢做石蜡切片,用显微镜观察灰鲳(Pampuscinereus)的卵巢发育,进行组织学研究。对灰鲳卵巢中的卵母细胞的各个时相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对灰鲳卵巢的周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灰鲳卵巢发育可为6个时期,繁殖期在6~8月,8月下旬起至9月中旬卵巢开始退化,9月中、下旬起卵巢进入重复发育的Ⅱ期,直到翌年3月都停留在重复发育的Ⅱ期,4月初部分灰鲳卵巢开始重新发育。灰鲳的卵巢平均成熟度在0.3%~12.3%之间。研究表明,灰鲳属多次产卵类型的鱼类。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鲳属鱼类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结构、寻找有效的种间鉴别分子标记,并剖析其系统发育信息,从而为鲳属鱼类的分类学、进化遗传学和种质鉴定提供参考依据,测定了鲳属5种鱼类(中国鲳Pampus chinensis、灰鲳P.cinereus、银鲳P.argenteus、珍鲳P.minor、翎鲳P.punctatissimus)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并结合NCBI数据库中已有的鲳属鱼类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鲳属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长度在16551 bp到18062 bp之间,其基因组结构与大多数硬骨鱼类一致;比较特别的是,银鲳和镰鲳具有两个tRNA;结构,珍鲳出现ND1基因重排以及两个重复的D-loop结构。2)银鲳与镰鲳的D-loop区出现重复CSB3结构,灰鲳与翎鲳D-loop区出现重复TAS结构。3)ND2基因条形码及其微型条形码均可将鲳属鱼类区分开,可作为有效的鲳属鉴别分子标记。4)东海区的银鲳与镰鲳应为同一物种,灰鲳可能为翎鲳的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10.
金鲳鱼规模化全人工育苗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鲳鱼,学名卵形鲳(Tmchinotus ovatus),隶属于鲈形目、鲈亚目、鲹科、鲳鲹属,俗称黄腊鲳、黄腊鲹、卵鲹、短鳍鲳鲹等。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温带、热带海域,为暖水性鱼类。在我国的东海、南海和黄海、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及台湾等沿海均有一定资源量。但由于近年来的滥捕,产量锐减。金鲳鱼无肌间刺、肉质细嫩、味鲜美,历来被列为名贵食用鱼类。  相似文献   

11.
舟山渔场银鲳和灰鲳繁殖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施兆鸿 《水产学报》2006,30(5):647-653
用常规的生物学调查方法对舟山渔场银鲳和灰鲳进行了周年的取样调查分析,并对其性腺做石蜡切片,观察性腺发育情况,对银鲳和灰鲳的繁殖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银鲳和灰鲳在繁殖季节性比为1∶1;两者的性腺发育和卵母细胞发育没有显著差异(P>0.05),Ⅴ时相的卵母细胞卵径都为700~870 μm,油球1个,油球径260~400 μm,初级卵膜厚度12~19 μm;都为一个繁殖期内多次产卵类型的鱼类;繁殖期内银鲳、灰鲳雌性生殖群体的平均叉长分别为22.5 cm、29.0 cm,银鲳雄性生殖群体叉长主要集中在14.0~17.0 cm,灰鲳雄性生殖群体叉长为23.0~25.5 cm;银鲳的繁殖季节在每年的4月初至6月初,繁殖高峰在4月中旬到5月中旬,银鲳卵巢成熟系数最高可达25%;而灰鲳的繁殖期在每年的6月初至8月中旬,繁殖高峰在6月下旬到7月下旬,灰鲳的卵巢成熟系数最高只有12.6%。银鲳繁殖期的水温为18~24 ℃,灰鲳为24~28 ℃;其他环境条件差异不大。另外还对银鲳和灰鲳卵母细胞发育的特征、繁殖期内卵巢成熟系数的变动以及繁殖期内环境因子的变动对产卵群体的数量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海捕灰鲳亲鱼不同组织中脂肪及脂肪酸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灰鲳(Pampus cinereus)是一种近海暖温性鱼类,分布于我国沿海和日本、东南亚等地[1].灰鲳生长迅速,肉质肥厚,口味鲜美,是上等的食用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关于灰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形态特征与分类[2-4].  相似文献   

13.
正8月中旬,阳江、湛江等地传统网箱相继发生大面积金鲳鱼死亡,养殖户损失严重。仅阳江闸坡就死鱼约410万斤,损失约5100万元,其中金鲳死亡约355万斤,损失约3900万元。据分析,潮位低、水流慢是这次金鲳鱼大面积缺氧死亡的导火线,盲目追逐金鲳鱼养殖利润才是这次死鱼真正幕后凶手!"传统网箱养殖金鲳  相似文献   

14.
孙鹏  彭士明  尹飞  施兆鸿 《海洋渔业》2011,33(4):398-404
通过对CO Ⅰ和Cytb序列的分析,研究了银鲳(Pampus argenteus)、灰鲳(P.cinereus)和翎鲳(P.punctatissimus)3种东海区重要鲳属鱼类群体的种群遗传结构.在62个鲳属鱼类样本中分别检出CO Ⅰ和Cytb单倍型21个和27个,发现变异位点125个和176个.东海区的3种鲳属鱼类种...  相似文献   

15.
<正>一、金鲳感染刺激隐核虫(海水小瓜虫)的症状广东省湛江市某海湾2010年8月发生刺激隐核虫(海水小瓜虫)病,导致海湾养殖的金鲳鱼、石斑鱼、篮子  相似文献   

16.
缪芝林 《海洋渔业》1984,6(6):264-265
<正> 南通市渔民为执行东海区有关保护渔业资源的规定,在伏季休渔期适当发展了传统的流刺网作业。经几年的生产表明,燕尾鲳流刺网渔业具有成本低、产值高的优点,是目前捕捞燕尾鲳(灰鲳)的一种理想网具。现将网具等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淡水鲳(Colossoma sp.)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是当地的重要渔捞对象。体型侧扁,背高肉厚,鳞细,鳍红,尾黑,体表有黑色花斑,是一种极美的观赏鱼类(见照片)。近年来,己被发现是一种生长快,食性杂,抗病害,耐低氧,肉质鲜的优良养殖对象。但目前国内刚开始养殖,对其研究也刚刚起步。我所于1985年引进淡水鲳鱼种,为了弄清淡水鲳的生长和养殖特性,作者就淡水鲳的生长速度,水质条件,饵料要求在室内可控水体中进行了初步试验,并与尼罗罗非鱼进行了对照。旨在获得科学的依据,为推广养殖淡水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银鲳(Pampusargenteus),鲈形目、鲳科、鲳属,是俗称"鲳鱼"的众多鱼类中的一种。因其背部呈淡墨青色,腹部呈银白色,皆具银白色光泽,故称其为银鲳,宁波市当地称之"白扁""鲳扁鱼",河北省、天津市一带多称"镜鱼""平鱼"等。银鲳属暖水性中上层集群性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印度洋至西太平洋,包括波斯湾、伊朗、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海域,在中国的吕泗渔场和舟山渔场分布较为集中。  相似文献   

19.
彭永章  江树清 《海洋渔业》1991,13(3):105-107
<正> 张网渔业是吕四渔场春夏汛群众海洋渔业的主要作业之一。其产量约占全汛总产量的3/4。然而,张网属过滤性渔具,对捕捞对象缺乏选择性,大量的幼鲳等经济幼鱼被捕捞,加速了吕四渔场鲳鱼等渔业资源的衰退。为了减少张网对幼鲳等经济幼鱼的损害。1984年江苏省水产局下达了张网释放幼鲳的研究课题。我们在分析研究现行张网的基础上,根据鲳鱼的生活习性,从网具的腹部,背部和网囊部分设计安装释放装置。进行初试,筛选出了释放效果较佳的疏目囊头释放装置,继续进行试验和初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水温对淡水鲳鱼苗生长与成活率有直接影响。水温27.0℃的试验池鱼苗生长速度比对照池(23℃左右)快一倍左右,且成活率提高30%—100%。培育淡水鲳幼苗最适水温为27℃,一般不能低于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