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林间和室内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四川省南江县华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armandi的生活史和生活习性。试验结果表明,华山松大小蠹在南江县1 a发生1代或2 a发生3代,主要以幼虫在树干韧皮部越冬,极少数以成虫和卵越冬。越冬幼虫化蛹始见于3月下旬,4月~5月为化蛹盛期,成虫于4月中下旬开始扬飞,5月~6月为盛期。成虫产卵期始于4月下旬,7月新一代成虫开始出孔扬飞,部分幼虫直接进入越冬阶段。  相似文献   

2.
为摸清神农架林区华山松大小蠹扩散规律。查阅了华山松大小蠹侵害的本底资料,分析了华山松大小蠹的发生趋势,研究了华山松大小蠹危害和海拔、年均高、低温的关系。结果表明:神农架林林区中西部,特别是高海拔地区危险性高,海拔1 822 m以上区域华山松大小蠹发生严重,海拔高度和疫情受害面积呈现正相关,拟合方程为Y=657.571 43+374.119 05 X-30.238 1 X~2,相关系数R~2为0.927 04,但不显著;年均高、低温和华山松大小蠹危害面积表现出相同的线性关系,年均低温在7~9℃,年均高温在16~20℃呈现正相关,多项式拟合方程Y=4.656 18E9-4.626 45E6 X+1 149.22685 X~2,相关系数为0.871 89。  相似文献   

3.
在小陇山张家庄林场黑河自然保护区作为试验区,通过林间和室内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华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armandi)的生物学特性,调查了树龄51a受害华山松单株的虫口密度,采用聚集信息素诱捕技术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该虫在当地1a发生1代,6m以下树干虫口密度较大,老龄幼虫在木质部和韧皮部间越冬,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下旬开始羽化,6月中旬至7月下旬为成虫扬飞高峰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虫交配产卵,8月中下旬可见到新孵化的幼虫开始危害,11月中旬老龄幼虫在坑道中越冬。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华山松大小蠹冷休克结合蛋白基因和表达特性,为揭示冷休克结合蛋白基因在华山松大小蠹适应性、耐寒性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从华山松大小蠹c DNA转录组中克隆获得的扩增序列经Blast同源比对鉴定基因,应用MEGA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冷休克结合蛋白基因在不同低温环境与时间序列的表达特性。【结果】从华山松大小蠹cDNA转录组序列克隆出1条华山松大小蠹冷休克结合蛋白基因序列,命名为DarmCSP。Blast比对结果显示,华山松大小蠹DarmCSP与黑山大小蠹CSP最为相似,相似性达92%。经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华山松大小蠹冷休克结合蛋白基因DarmCSP在越冬期间(9月—次年3月)的表达特性,发现DarmCSP在越冬期间相对表达量呈上调趋势,DarmCSP在1月的相对表达量是9月的4.26倍,3月的2.90倍。越夏成虫(7月)和越冬幼虫(1月)DarmCSP相对表达量均呈现上调表达。华山松大小蠹幼虫在-10℃1~24 h低温胁迫下,DarmCSP的相对表达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24 h时相对表达量达到最大值,而在-2、-4、-6和-8℃低温下胁迫12 h,相对表达量达到最大值,这说明0℃~-10℃低温胁迫均能诱导华山松大小蠹DarmCSP的表达。同时,越夏成虫在4℃~-6℃低温胁迫下DarmCSP也呈上调表达,但相对表达量小于越冬幼虫。【结论】华山松大小蠹冷休克结合蛋白基因DarmCSP的表达受低温诱导,参与了华山松大小蠹对低温适应过程,这对进一步研究华山松大小蠹冷休克结合蛋白信号转导途径和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红脂大小蠹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1998年7月在山西省阳城县阳陵林场首次发现,为害并可致死健康油松、华山松,是国内新纪录种。该虫在晋城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成虫、蛹、幼虫在树干基部和主、侧根皮层的取食坑道内越冬。成虫3月中旬开始活动,4月下旬开始侵入寄主,5月上中旬为越冬代成虫扬飞、侵入和产卵盛期,8月中下旬为第一代成虫扬飞、侵入和产卵盛期,10月下旬第二代成虫开始羽化。在温度、湿度和寄主等因子的共同影响下,其发育不太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  相似文献   

6.
对健康和蓝变真菌侵染的华山松韧皮部以及华山松大小蠹排泄物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淀粉、还原性糖、可溶性总糖、游离态氨基酸和Na,K,Ca,Mg,Fe,Cu,Mn,Zn等8种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山松大小蠹对寄主华山松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依次为:还原性糖>粗脂肪>可溶性总糖>粗纤维>淀粉>粗蛋白.华山松韧皮部的17种游离态氨基酸中含有华山松大小蠹必需的9种氨基酸;华山松大小蠹对寄主华山松韧皮部组织内的Na,K,Ca,Mg,Fe,Cu,Mn,Zn等8种矿物元素需求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对K元素的需求量最大,而对Cu,Mn,Zn 3种元素的需求量较小.同时,华山松大小蠹共生真菌能够加速华山松木质部和韧皮部中营养的分解转化,为华山松大小蠹在被害华山松韧皮部和木质部间的生存和发育创造条件,并加速被害华山松树势的衰弱和死亡.  相似文献   

7.
利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以神农架林区华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armandi为研究对象,从华山松Pinus armandii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林区华山松大小蠹发生情况,并对林区各林场乡镇的风险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山松大小蠹发生与寄主华山松的面积分布占比、斑块密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504和...  相似文献   

8.
华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armandi Tsai et Li是危害我国华山松Pinus armandii的主要蛀干害虫。收集和测定华山松树皮和华山松大小蠹的挥发物,根据挥发物组分设计配制8种诱芯,采用漏斗诱捕器进行林间诱捕筛选试验;应用诱芯Ⅱ进行多点诱捕验证和有效诱捕距离试验。结果表明:诱捕期内,诱芯Ⅱ平均诱捕华山松大小蠹1 070头/诱捕器,显著高于其它7种诱芯;单个诱捕器一天最多诱捕1 652头。诱芯Ⅱ在3个地点的平均诱捕量差异不显著,分别为83,114,101头/诱捕器,诱捕效果不存在地理差异;距离林缘50 m处诱捕量为43.5头/诱捕器,为最佳有效诱捕距离。该华山松大小蠹高效引诱剂可为我国华山松大小蠹的治理提供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华山松大小蠹带菌部位及贮菌器结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陈辉  袁锋 《林业科学》2000,36(1):53-57
研究了秦岭林区华山松大小蠹带菌部位及贮菌器结构,结果表明:华山松大小蠹成虫具有前胸背板体壁凹陷和刺毛构成的贮菌器,用于携带和传播真菌,其所携带真菌种类以穿孔细帚霉和小线嘴壳为主,以真菌孢子为唯一携带方式,并在在虫入侵健康寄主华山检针携带真菌孢子接种于华山松木质部。华山松大小蠹消化道内不具有含菌细胞和特化的带菌结构,消化道内存在的真菌也没有菌丝发育形成的附着孢或吸盘结构,使真菌不能被有效地贮存或携带  相似文献   

10.
对核桃六星黑点蠹蛾在秦都区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核桃六星黑点蠹蛾在秦都区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蛀道内越冬,次年核桃春梢抽出后,4月上旬开始为害;4月下旬结茧化蛹,蛹期25~45d;5月下旬为成虫羽化盛期,成虫期4~7d;6月中旬产卵,卵期10~20d;6月下旬到7月上旬幼虫卵化期,9月上旬停止取食,准备越冬。并依照其发生规律制定出了核桃六星黑点蠹蛾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