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咖啡透翅天蛾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咖啡透翅天蛾(Cepohnodes hylas)是景宁千亩红山栀(Gardenia jasminoises)的主要叶部害虫,该虫在景宁1年发生5代,以蛹在树下表土中越冬,翌年5月上旬越冬蛹开始羽化,第1,第2,第3,第4,第5代幼虫危害盛期分虽在5,6,7,8,9月下旬,室外观察其天敌主要有赤眼蜂,寄蝇,草蛉,蜘蛛。  相似文献   

2.
调查了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在丽水、衢州、金华地区危害油茶Camellia oleifera的情况,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同时采用清除虫害果结合灯光诱杀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桃蛀螟对新造油茶林的危害低于老油茶林,桃蛀螟在丽水老油茶林内发生严重,油茶果危害率达31.27%;该虫在浙江地区1年4代,以老熟幼虫越冬,主要以第三代和越冬代幼虫危害油茶果;虫害果清理结合灯光诱杀对桃蛀螟有很好的控制效果,连续诱杀两年,危害率由28.78%降至10.72%。研究结果为油茶桃蛀螟的监测和防治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3.
枫天蛾Cypoides chinensis(RothschildJordan)在福州1 a发生3代,第1代4—7月,第2代6—9月,第3代(越冬代)8月至翌年5月。以蛹越冬,翌年4月越冬代成虫羽化。成虫叶背单粒分散式产卵,产卵量98~197粒;幼虫取食枫香树叶,共5龄,叶背取食、停息,老熟幼虫作土室化蛹。主要天敌有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多种胡蜂Polistes及鸟类等。  相似文献   

4.
黄杨绢野螟Diaphania perspectalis(Walker)在鲁中地区一年发生1—3代,以3龄初幼虫于受害树枝端吐丝紧密粘合两片叶在内休眠,越冬。第1代和第2代各有1/3数量的3龄幼虫进入越夏、越冬休眠状态,其余2/3幼虫继续发育成为第2代或第3代。每年春季4月是该虫危害高峰期。  相似文献   

5.
咖啡透翅天蛾Cephonodes hylas L.是危害黄栀子和咖啡的害虫。该虫在长沙一年发生4代,以蛹在树蔸下表土中越冬,翌年5月中旬越冬蛹开始羽化。第1、2、3、4代幼虫危害盛期分别在6月上旬和7、8、9月的中旬。喷施2.5%敌杀死3000倍液或50%甲胺磷500倍液,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杞柳瘿蚊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杞柳瘿蚊Rhabdophaga salicis Schrank是沿淮地区危害杞柳的重要害虫。该虫在沿淮地区1 a发生5代,以幼虫在当年生被害杞柳柳条上的虫瘿内越冬。翌年3月上旬开始化蛹,除越冬代外各代幼虫发生盛期分别为4月上旬、5月上旬、6月中旬和8月上旬,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越冬代幼虫于10月中下旬陆续进入越冬状态。幼虫共3龄。蛹期10~12 d。蛹的发育过程根据形态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女贞天蛾生物学特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女贞天蛾(Kentrochrysalis streckeristaudinger)是女贞、桂花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在福建南平1 a发生4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竖年3月下旬~4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4月中下旬为羽化盛期,第1代幼虫4月中旬孵出,5月中旬结茧,5月下旬成虫羽化;第2、第3、第4代幼虫分别在6月上旬、7月上旬、8月中下旬孵化,第4代幼虫9月中旬结茧化蛹进入越冬状态。该虫取食女贞叶部,轻者使叶片畸形,重者可将植株叶片食光,使枝梢枯死。可用人工捕杀幼虫,冬季浅翻消灭越冬蛹,以及灯光诱杀成虫等防治措施,控制害虫的爆发危害。  相似文献   

8.
采用室内试验结合野外观察的方法,研究新银合欢软蜡蚧(Coccus sp.)在昆明市区和东川区两地的年生活史及生活习性。结果表明:新银合欢软蜡蚧在昆明市区1 a发生4代,在东川区1 a发生4~5代,世代重叠,没有明显越冬现象,越冬虫态以1龄、2龄若虫为主。雌成虫将卵产在腹膜下,卵直接在腹膜下孵化。若虫经2龄发育为成虫。1龄若虫具爬行能力,2龄若虫固定不动,雌成虫营孤雌生殖,寿命7~25 d。  相似文献   

9.
银杏大蚕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德安 《林业科技》2003,28(1):25-27
银杏大蚕蛾在湖北地区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幼虫4-5龄为危害盛期。采取人工摘除虫茧、幼虫3龄前树冠喷Bt乳剂、树干钻孔注射内吸剂以及保护天敌等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地控制该虫的发生与危害,虫口密度由原来的5-8头/100叶下降到0.8/100叶,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2001—2003年研究了上海地区为害樟树的栗叶瘤丛螟的生物学特性。该虫在上海1 a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越冬,1龄、2龄、3龄、4龄、5龄幼虫平均头壳宽分别为0.036±0.004 mm、0.062±0.014 mm、0.119±0.001 6 mm、0.173±0.014 mm、0.233±0.018 mm。幼虫食叶量约为39.09 cm2。初孵幼虫群集吐丝缀叶,在调查地区为害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