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大鲵小肠和胰脏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了解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的小肠和胰脏的超微结构特征,采用组织学方法和透射电镜技术,对8只正常中国大鲵小肠和胰脏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中国大鲵小肠黏膜表面覆有单层柱状上皮,上皮细胞具有发达的微绒毛、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溶酶体颗粒;杯状细胞明显可见,胞质内含较多黏液性颗粒,细胞游离面形成明显的微绒毛;胰脏的腺泡细胞胞质内糙面内质网异常发达,酶原颗粒丰富、分布广泛、线粒体丰富、核糖体发达,其中酶原颗粒电子密度高、圆形、直径0.3~0.9 μm,大小不等;泡心细胞胞体少、核大、长形、核内异染色质较多,细胞表面具微绒毛。  相似文献   

2.
兰州百合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兰州种植历史悠久,因其地下茎由数十瓣鳞片相拥抱合,有百片合成之特征,寓含“百事合意”、“百年好合”之意,并且具有健胃、补虚、祛痰、滋阴等药效,所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兰州百合耐干旱,适宜在海拔2000 m以上的高寒山区种植。气候冷凉  相似文献   

3.
4.
转Bar基因小麦及其杂交后代旗叶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ong4是Bar基因插入在受体小麦D染色体组上的转Bar基因小麦,由于其具有抗除草剂功能,转Bar基因小麦将成为选育高产优质抗除草剂小麦品种的重要材料。笔者以转Bar基因小麦及其与当地常规品种皖麦48的杂交F1代为材料,结合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系统地研究了转Bar基因小麦及其F1代的产量性状、旗叶的光合特性,探讨了转Bar基因小麦及其F1代产量性状产生的影响,并从光合特性的角度揭示其原因所在,为转Bar基因小麦的高光效杂交后代的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农艺性状、光合特性的表现上,以Nong4为亲本的正交F1Nong4×Wanmai48比反交F1Wanmai48×Nong4有更好的优势表现,呈较强的中亲优势或一定的超亲优势,如其穗长、千粒重超亲优势率分别达到5.17%和4.41%。笔者研究分析Nong4及其正交F1Nong4×Wanmai48产量优势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其光能转化效率高、电子传递能力强、光合产物积累多等的综合表现。所以,在选育抗除草剂小麦杂交后代时,可以以Bar基因插入在D染色体组上的Nong4为父本,以当地优质高产品种为母本,从而获得高光效的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5.
比久和矮壮素对矮牵牛穴盘苗生长的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艳晖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343-346
为了防止矮牵牛穴盘育苗徒长,采用不同浓度的比久(B9)和矮壮素(CCC)溶液叶面喷施矮牵牛穴盘苗。结果表明,B9,CCC及二者混合处理矮牵牛穴盘苗的最佳浓度分别为2500 mg/L B9、0.3% CCC、1500 mg/L B9+0.3% CCC,适宜浓度分别为1000~2500 mg/L B9、0.05%~0.3% CCC、1500 mg/L B9+0.3% CCC,3种延缓剂最佳浓度相比,效果从好到坏为:1500 mg/L B9+0.3%CCC >0.3%CCC >2500 mg/L B9,但2500 mg/L B9成本最低。当CCC处理浓度大于1%时,出现药害现象。  相似文献   

6.
以从韩国引进的一个白皮西葫芦(代号014)材料中选出的稳定自交系007太-30-1-1为母本,以从美国引进的一个深绿色皮西葫芦(代号9505)材料中选出的稳定自交系9505青-2-3-3-6为父本配制而成早熟一代杂交种春玉2号。该品种属矮生类型,生长势强,瓜形长棒状,瓜皮浅绿色,瓜长26-30cm,瓜粗8cm左右。总产量比早青一代(CK)增产11.4%~14.3%,一般保护地栽培产量为75000kg/hm2左右,已在陕西、甘肃、河北等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园艺百合品种登录权威英国皇家园艺学会将百合品种分为亚洲百合杂种群(Asiatic hybrids,简称A)、头巾(星叶)百合杂种群(Martagon hybrids,A)、欧洲纯白百合杂种群  相似文献   

8.
很多爱花的人都想在自家阳台上栽几盆百合花,却不清楚百合如何繁殖、繁殖时如何提高成活率。下面我谈谈繁殖百合(亚洲百合、东方百合)的实践经验,供朋友们参考。土壤、种球的选择和处理1、土壤的选择:百合喜欢土质肥沃、腐殖质丰富、排水性良好、pH 值6~7的砂质  相似文献   

9.
三个卷瓣组百合的根尖染色体C-带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染色体组型分析进行种和种质资源的识别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本文利用Gemisa C-分带方法对三个卷班组百合南川百合(L.rosthornii)、川百合(L.davidii)和金佛山百合(L.jinfushanense)根尖染色体进行了研究.南川百合的带型公式为:2n=24=10C 8CI 2I 2N 2,川百合的带型公式为:2n=24=4C 2CI 2I 6I 2I 2I T 2T 2CNT 2,金佛山百合的带型公式为:2n=24=4C 4CI 4CI 4L 2I 2I 2I T 2.通过GemisaC-分带方法不但可以很好的区分各种的各条染色体,而且可以很好的区分这三个卷瓣组野生百合.  相似文献   

10.
50多年来,陇东地区共培育和推广了127个优良冬小麦新品种,实现了六次小麦品种更新换代。育成的主要品种遗传基础包含了地方品种白齐麦、山西小白麦,碧蚂4号、农大183以及国外种质钱交麦、新乌克兰83、苏联早熟1号、早洋麦三大基因群。产量持续提高,90年代比80年代产量提高了19.98%,比50年代提高了55.27%;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是陇东地区冬小麦产量三要素的主导因素;穗粒数的变化趋势和成穗数基本一致;千粒重不断提高,近期比90年代产量提高了14.78%,比50年代提高了57.14%;收获系数的提高是不同年代冬小麦新品种产量提高的主要来源。加强旱作种质资源的评判、筛选和创造是提高持续旱作育种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