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前我国公安边境警力中采用的导航定位多数是基于美国的GPS,存在安全隐患。我国自主建设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提供定位、导航、短报文通信及授时服务,能解决特殊环境下通信盲区问题,适合用于边防工作中安全可靠的指挥工作。本文在分析北斗二代卫星导航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和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对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在边防工作中的应用讨论。本文成果能为提高公安边防工作的安全可靠性和执行效率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北斗卫星导航技术,设计实现了基于北斗的数字秦岭系统,该系统利用北斗导航、高精度测量、移动通信网络和数字地图等技术,结合气象和灾害预报信息,通过北斗在秦岭生态资源保护、巡查、普查、执法、应急救援以及灾害预警等领域的应用,实现秦岭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秦岭及其邻区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人口分布、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美国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欧盟伽利略定位系统和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认定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核心供应商。本文主要介绍了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的概况以及与目前应用最广泛的GPS系统的比较。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电网结构越来越庞大而复杂,城市的用电负荷日益加重,现有的输电运行管理手段已难于满足现代化电力系统管理需要。而输电线路在电力系统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为了满足电网系统运行的发展需要,适应电力市场建设和电网的日益复杂化,提高电力生产、调度和运行、维护管理的整体水平,从而保证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电力系统开始采用新的技术和管理手段。输电线路中GIS管理系统的应用,可实现输电线路管理的定量化、科学化、自动化。其充分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使得输电线路中线路、杆塔实现信息输入、管理、查询,使得横纵剖面及各类专题图等实现绘制输出功能。满足了输电线路中的规划、维护、施工和管理的需要,提供准确可靠的电力线路的分布、走向等状态信息及各专业属性信息,并为将来系统进一步扩充和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讨论如何将北斗导航卫星的定位和短报文通信服务应用到船舶中,从电子海图系统、雷达、船位报告和船舶监控、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中找到切入点,与其结合,使北斗导航卫星系统能够在航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记者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获悉,中国位置网服务联盟(简称中国位联)于近日成立。该联盟集结了北斗卫星导航应用技术工程研究院、北京大学等科研单位和多家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企业组成的175家成员,旨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北斗导航系统应用,提升位置服务精度。预计今年年底推动完成100个城市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应用。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可提供优于米级,甚至达到厘米级的导航位置服务,还将为重点区域和特定场所实现室内外无缝定位服务覆盖提供  相似文献   

7.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作为测绘学科中大地测量学的一个新兴方向,是测绘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核心课程,随着近十多年来空间卫星定位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我国自主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的建设,对测绘类人才的理论与开发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而需要对测绘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卫星定位原理及应用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为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面推广和应用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组成、定位原理和工作流程进行简要的综述,分析了该系统的三大功能和特有优势,通过与GPS系统的比较,得出了该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分析了北斗二代的发展现状和短期规划,最后展望了未来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正>6月18日,由武汉光谷北斗建设完成的3个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系统示范站在泰国正式启用。这是我国在泰国建成的第一批北斗地基增强站。据悉,武汉光谷北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泰国签订的建设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将在泰国建成220个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站。201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实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覆盖"的发展目标,将  相似文献   

10.
自然灾害频发对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建立基于卫星遥感和北斗无人机的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旨在实现大范围、高精度、智能化、网络化的灾害实时监测与预警。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特点、基本功能以及目前的建设情况;阐述了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对于电力系统技术发展及在国民经济生产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并从实际出发结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技术特点,论证了北斗导航系统在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的切实可用性;提出了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搭建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GPS在林业面积测绘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简称,是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在我国GPS以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赢得广大测绘工作者的信赖。并成功地应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运载工具导航和管制、地壳运动监测、工程变形监测、资源勘察、地球动力学等多种学科。目前,随着林业生产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地区电网的不断扩大完善,电网一次系统对电网二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业务需求,业务对信息传输周期要求更短,信息量成倍增加。针对调度系统的特点,适应各应用系统的需要,建设满足实时性要求、高带宽要求及安全可靠的数据网络,为调度各应用领域数据传输提供网络平台已成为当前调度系统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包头地区调度数据网作为内蒙古电力调度数据网双平面的重要接入网之一,在整个双平面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规模交直流混合电网的建设和发展,对电力系统稳定和控制在空间广度和时间维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域测量系统(Wide Area Measurement System,WAMS)的同步量测数据在空间和时间上满足上述要求,因而研究WAMS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随着地区电网的不断扩大完善,电网一次系统对电网二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业务需求,业务对信息传输周期要求更短,信息量成倍增加。针对调度系统的特点,适应各应用系统的需要,建设满足实时性要求、高带宽要求及安全可靠的数据网络,为调度各应用领域数据传输提供网络平台已成为当前调度系统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包头地区调度数据网作为内蒙古电力调度数据网双平面的重要接入网之一,在整个双平面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电能质量监测在现代电力系统中越来越重要,本文介绍一种基于DSP的井下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利用TMS320F2812 DSP和高精度数据采集芯片AD73360完成对现场电信号的同步采集和分析,实现了对电能质量稳态指标的在线检测,具有很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在线为用户远程提供数据并可以记录较长时间的历史数据。该系统满足实时在线监测电能质量的各种指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北斗的卫星移动通信试验系统。这是一个利用我国北斗卫星的冗余资源的支持话音和低速数据的小容量系统,它可以在某些关键时刻和特殊环境下起到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试验系统这一平台上,还可以对下一阶段建立的G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试验研究。基于"北斗"的卫星移动通信试验系统将以我国低EIRP的"北斗"导航卫星资源为空间段,建立我国的卫星移动通信试验系统。系统由三部分构成:由我国北斗卫星冗余资源支持的空间段;具有系统接续控制和交换能力、并与地面公用网接口的地面段;以及有较高天线增益的应用段。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目前变电站四类主要时钟对时方式,并比较了四类时钟对时方式的优缺点。重点介绍分析了目前河北南部500kV电网对时方式和所存在的问题,论述了IEEE1588时钟同步技术的优越性,提出在河北南网对时系统中采用IEEE1588时钟同步技术的改造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行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们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了更高的要求。电力监控系统能够有效监控电力生产以及电力供应情况,其运行情况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电力监控系统应用及自保护技术内容,通过此技术能够对电力监控系统中重要的内容以及数据进行有效保护,并且也为后期开发更加安全可靠的电力监控系统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调速器是电厂的主要设备,调速器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将直接影响电厂的安全生产,随着社会工业及电力系统的发展,对电厂现场调速器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各项指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系统频率波动时,现场调速器应有可靠的频率补偿投入功能,确保电网对频率质量的要求,当电网频率波动较大时,调速器应能实现通过远程控制切回“负荷控制”方式,从而保证机组有功的正常调整,当系统事故时,应能快速启动或停止机组,而电厂的机组被做为电网系统的第一调频厂时,应确保机组在投入AGC的情况下,快速稳定的自动调节负荷。在电力系统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调速器的设计原则应为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操作维护方便,能满足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