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摘四则     
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的程道远同志在今年第七期《百科知识》上发表了题为《化学固沙法》的文章,认为化学固沙可作为植物固沙的辅助措施,近几年来,化学固沙的试验规模有所扩大,可以相信,随着我国沙区工农业生产建设的发展,化学固沙法必将会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应用。他说,人们根据风沙运动规律和长期与风沙作斗争所积累的经验,常采用以下三类方法来固定流沙:植物固沙、机械固沙和化学固沙。植物固沙就是种植适宜的乔、灌木和草类并进  相似文献   

2.
章古台沙地固沙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辽宁西部、内蒙东部,有数万公顷的大片流动沙地。每当3—4月间季风频吹的时候,经常是沙尘滚滚遮天蔽日,虽然有些较肥沃的沙质平原,由于长期遭受风沙的侵袭,也逐渐改变了原来的面貌,严重地威胁着这一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1952年党和政府,为找到切实可行的固沙方法,在章古台成立了固沙造林试验站(现改成防护林试验站)进行固沙造林的试验研究工作。十几年来,由于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支援,我们经过各种固沙试验研究,已固定住流动沙地3,600亩;营造起松  相似文献   

3.
四、群众固沙造林经验解放后,奈曼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与风沙灾害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固沙造林经验。三十年来,他们营造的人工林保存面积达一百零二十七万三百多亩,防风固沙林带七万四千四百四十四亩,总长达一百六十四万米。占农田总面积的4.2%。现将群众固沙造林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辽宁西北部,分布着大面积沙地,合理开发利用这片沙地,是改善风沙地区自然面貌,发展农业生产,同时也是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在50年代开始,我们所在进行固沙造林研究工作的同时,开展了沙地综合利用的研究,引种苹果、梨、葡萄、山楂等达百余个品种。20多年来经过观察试验和集约经营管理,有些树种(或品种)在沙地生长良好,连年丰产。例如,1975年小面积试栽的山楂,栽后3年见果,8年生单株最高产量达65kg,  相似文献   

5.
自1952年开始,在风沙严重的章古台大一间房沙丘上进行了各种固沙试验,使3600亩裸沙地改造成为沙地松林环境。结果使某些小气候因子产生了一定改变;同时对土壤的理化性状,水文条件也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为了正确的认识和掌握这种变化规律,以便更好的为改造利用沙地提供理论依据,为此,我们进行了这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一、栽培状况及效果沙棘是胡颓子科沙棘属树种,在我国的分布和适生地区很广。它不仅是干旱风沙地区保土固沙的优良树种,也是重要的薪炭林树种。  相似文献   

7.
造林固沙     
1.吉林省哲里木盟沙丘面积较大,风沙干旱严重。几年来,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各地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通过植树造林、固沙种草,使沙区面貌大为改观。图为一个大队的新林和农田林网。  相似文献   

8.
柠条固沙林适宜的平茬年限和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固沙灌木树种之一,在植被组成、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和灌木草场等方面都起着较大作用,受到各地区林业部门的重视,造林面积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9.
化学治沙     
化学治沙是植物治沙、工程治沙的辅助和补充措施。它是使用有机或无机、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胶结物质,喷洒到沙面,渗入沙层间隙,固化后在沙面上形成一层保护壳,隔开气流对松散沙面的直接作用,从而使流沙得到固定。化学冶沙虽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筛选出一批作用大、价格低的化学固沙材料,但是与植物固沙相比,成本仍然很高。因此,化学治沙多用于风沙危害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地区,如机场、重要交通线及军事设施等地区。苏联是采用化学治沙技术较早的国家之一,1934年就开始研究用沥青乳剂固定流沙,1935年在全苏作物栽培研究室咸海试验站进行了首次试验,到1952年试验面积达60多公顷。1959年使用聚丙烯酰胺在库尔  相似文献   

10.
1983—1988年在新疆和田地区策勒风沙土地上种草植树的试验结果表明,固沙造林种草可使土壤物理粘性、持水力、氮和磷含量增加,容重减小。该法是改良风沙土,解决当地缺柴、少饲料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白沙蒿浑身是宝马世瑞白沙蒿是菊科蒿属沙生植物,生长在流动、半流动沙丘中部和上部,在毛乌素沙地有广泛分布。白沙蒿用途多,浑身是宝。白沙蒿是一种耐旱、抗风蚀。阻沙、固沙极强的半灌木,广泛应用于人工栽植固沙和设置防风沙障。近年,已被选为飞播固沙造林植物种,...  相似文献   

12.
宣化县黄羊滩流动沙地草方格沙障固沙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对宣化县黄羊滩流动沙地风沙流结构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流动沙地草方格沙障固沙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草方格沙障以2m×2m与3m×3m这2个模式防护效果好且省工省料,是最理想的模式.沙障设置后形成了稳定的沙面,在雨季播种了沙蒿、沙打旺等固沙植物,2a后沙障腐烂,固沙植物取代了沙障的防风固沙作用,使流动沙地永久固...  相似文献   

13.
灌木固沙是控制和固定流沙,防止风沙危害,改造利用沙荒地的有效措施。我县在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应用,获得成功,八十年代得到大面积推广,约占防风固沙林面积的50—68%。为了探索灌木平茬经验,为今后大面积固沙林更新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下旬,对200亩梭梭柽柳固沙林进行了平茬试验,萌发率100%。有效地缓解了沙地水分供耗矛盾,虽遇一九八四年干旱天气,生长仍然良好。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火炬树原产北美,自1959年引入我国,作为一种固沙护坡、封滩固沙和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表现良好,近年来已在河北、河南和陕西等省试验推广。1977年,我们由北京九龙山林场引入少量种子,试验育苗。  相似文献   

15.
机械固沙技术就是利用柴草、橘秆、黏土、织物、树枝、板条、卵石等材料在沙面上设置各种形式的障碍物,通过增大沙地表面粗糙度,降低近地面层风速,达到控制风沙流动的方向、速度、结构,改变地表风蚀状况和防风阻沙作用,是消减风速、固定沙表有效的工程固沙措施。是一种在高寒干旱区流动沙丘和半流动沙丘上经常采用的机械固沙技术。在青海高寒区机械沙障与生物治沙技术结合起来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塔克拉玛干柽柳Tamarix taklamakane-nsis M.T. Liou(裸名Tamarix psammophyillaM.T. Liou)别名沙生柽柳、巴洛库姆、玉洛功(维吾尔语),是1959年全国开展大规模沙漠考察过程中,在新疆南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内部流动沙丘上发现的一个优良的固沙造林树种。它具有生长迅速,不怕沙埋,耐盐碱,抗寒冷,适应干燥、炎热、少雨、多风沙的流沙环境。因此,它的发现,不仅给我国固沙造林增添了新种类,而且也引起了有关科研和生产部门的注意。为了使这个优良的固沙树种早日为生产服务,兹将有关材料介绍于后,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土地沙漠化是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首。我国是世界上沙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而我区是全国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占全疆国土面积的50.66%,分布在13个)也州的70多个县市及生产建设兵团的助多个农垦团场,形成了数千里的风沙线,近二分之一的土地受到风沙危害,尤其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南缘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文比湖洼地和吐部托盆地,风沙危害更为严重。四十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各族人民与风沙作斗争,取得了重大的成绩,灌溉绿洲面积扩大了。但荒漠绿…  相似文献   

18.
沙雅县胡杨林集中分布于塔里木河流域,总面积达13.25万hm^2,由沙雅县林场具体负责管护,是沙雅县绿洲外围防风、固沙、阻沙的天然绿色屏障,是防止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移、固定塔里木河河道、减轻风沙危害的重要生态屏障。然而由于防治资金的匮乏,沙雅县胡杨林春尺蠖发生成扩展趋势,仅2003年,胡杨林春尺蠖发生面积达10.83万hm^2,其中:轻度发生面积0.66万hm^2;中度发生面积3067hm^2:萤度发牛面积9.86万hm^2.  相似文献   

19.
陝北与鄂尔多斯之間广泛堆积着巨厚的风成沙,面积約6,344万亩,当地通称“毛烏素沙带”。属于榆林专区管轄的沙地面积有2,175万亩,其中流沙約占40%。大面积流沙給国民經济建設带来严重危害。我們根据生产部門的要求和造林治沙中存在的关键性的科学技术問題,于1956年秋选定榆溪河西新月形沙丘鏈沙地作为实驗場地(榆林紅石峡),自1957年初起正式开展定位試驗研究工作。本文就是1957—1962年在榆林风成沙地进行的固沙造林試驗研究报告,探討了沙地立地环境条件,适宜的固沙灌木种和造林法及其固沙作用。位于干草原地带的榆林新月形沙丘鏈沙地,地下水一般埋深大于3米,甚至超过10米,但沙丘內含水量一般保持在2—4%之間。这样的水分能滿足沙生植物生活需水,是造林固沙的有利条件。新月形沙丘迎风坡面由于吹蝕严重,不利于植物定居,猛烈的风沙流又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以造林初期需輔以插沙障的防蝕措施。适于流沙上的灌木为花棒、木蓼、沙柳;适于地下水位高的丘间地的灌木为紫穗槐、酸刺;地下水位很深土壤紧实干燥的丘間地,适生灌木只有檸条。飞机播种沙蒿成效取决于沙地立地类型,流动的新月形沙丘鏈沙地,不适于撒播沙蒿。我們希望这些成果能在陝北、伊盟沙区和半荒漠地带的沙区各国营林場試用。  相似文献   

20.
沙拐枣是我国荒漠、半荒漠地区典型的固沙植物。1972年以来,我们先后从全疆各地和甘肃、宁夏等省区采集、引进多种沙拐枣种苗,在吐鲁番县红旗公社治沙站的风蚀、流沙区进行育苗、造林等项试验。目前造林保存面积已有2千余亩,林木生长良好,覆盖度40—60%,林地上风蚀大大削弱,流沙已基本固定。试验证明,沙拐枣对流沙、风蚀戈壁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生长迅速,固沙性能良好,繁殖容易,经济上有一定用途。因此,它是我国西北干旱、缺水地区固定流沙、绿化戈壁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