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对嘧霉胺进行定性定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2,标准偏差为0.086,变异系数为0.27%,平均回收率为99.43%;气相色谱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1,标准偏差为0.15,变异系数为0.46%,平均回收率为99.52%。  相似文献   

2.
苯甲酸·水杨酸·三唑酮混剂的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以甲醇 水为流动相,采用C18不锈钢柱,230nm检测波长,对三唑酮、苯甲酸、水杨酸混合物进行液相色谱定量分析的方法。该方法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27、0.029、0.048;变异系数分别为0.24%、0.67%、0.74%;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0.9999、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2%、100.39%、100.17%。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以5%OV-101色谱柱固定相,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内标物.用FID检测器利用程序升温对异稻·三环唑20%可湿性粉剂定量分析。三环唑、异稻瘟净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121、0.064,变异系数分别为0.99%、0.78%,三环唑的回收率为98.47%-102.99%.异稻瘟净的回收率为98.13%~103.64%。该方法方便、快捷、准确。  相似文献   

4.
苯甲·嘧菌酯325克/升悬浮剂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了气相色谱法,以邻苯二甲酸二壬酯为内标物,用HP-5毛细管柱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对苯甲·嘧菌酯悬浮剂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得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1.0000;标准偏差为0.04、0.07;变异系数为0.36%、0.39%;平均回收率为99.9%、100.0%。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混剂中异丙草胺、异噁草松的含量。使用Kromesil ODS、5μm为填料的不锈钢柱,以甲醇+0.05%磷酸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5nm。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得异丙草胺、异噁草松的标准偏差为0.24、0.11,变异系数为0.53%、0.51%,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8、0.9993,回收率为99.9%、99.3%。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采用气相色谱法用HP-5毛细管柱,以邻苯二甲酸二异戊酯为内标物,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对苯锈·丙环唑乳油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苯锈啶、丙环唑的线性相关系数为1.0000、1.0000平均回收率为99.98%、99.95%;标准偏差为0.11、0.08;变异系数为0.28%、0.61%。  相似文献   

7.
胺苯磺隆·草除灵·噁唑禾草灵悬浮剂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C18柱为固定相,甲醇 水为流动相,用236nm紫外检测器定量测定胺苯磺隆、草除灵、恶唑禾草灵混剂的含量。本方法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65%、0.06%、0.40%;标准偏差分别为0.013、0.009、0.0323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31%、100.05%、99.13%;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6、0.9978、0.9988。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水为流动相,采用Agilent TC—C18柱和紫外检测器,在254nm波长下同柱分离测定混配制剂中乙嘧酚、苯醚甲环唑的含量。乙嘧酚、苯醚甲环唑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158、0.0750;变异系数分别为为0.259%、0.51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2%和100.02%,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0.9994。  相似文献   

9.
甲磺隆·氯磺隆·噻吩磺隆混剂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C18柱为固定相,甲醇+水+冰乙酸为流动相.用236nm紫外检测器定量测定噻吩磺隆、甲磺隆和氯磺隆混剂的含量。本方法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80%、0.78%、1.11%;标准偏差分别为0.084、0.084、0.11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99.2%、99.6%;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6、0.9921、0.9994。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使用ODSC18、51μm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10nm波长下对赤霉酸·6-BA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赤霉酸为O.9999;6-BA为0.998;标准偏差赤霉酸为0.01;6-BA为0.02;变异系数赤霉酸为0.46%;6-BA为0.30%;赤霉酸平均回收率为97.7%;6-BA平均回收率为98.7%。  相似文献   

11.
The 50% survival ofBemisia tabaci Genn. females was reduced to 5.9 days by exposure to bean seedlings treated with 1000 ppm buprofezinvs 8.9 days in the control. At lower concentrations ranging from 50 to 500 ppm, survival was extended to 11.8–14.2 days. Mean fecundity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on plants treated with 1000 ppm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whereas at 50 to 500 ppm the oviposition period was extended with a considerable increase in mean fecundity, irrespective of concentrations. Overall mean percent hatch dropped gradually from 25.8 to 12.9 with increase of concentration from 50 to 1000 ppm, as against 96.9% in the control. The survival of hatched nymphs was greatly affected at all buprofezin concentrations. No immature stages survived at 50, 100, 250 and 500 ppm; nymphal survival was 13.8, 7.0, 1.9 and 1.2%, respectively, as against 81.6% in the control.  相似文献   

12.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比较四种杀菌剂对金银花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处理样品的绿原酸含量,以筛选出符合金银花规范化种植需要的药剂。结果表明,施药后14天以15%三唑酮6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达77.8%,其次是15%三唑酮1200倍、50%多菌灵500倍液处理,防治效果分别为75.7%和70.8%,极显著地高于3%中生菌素500和1000倍及2%农抗1201000倍液处理的防效。2%农抗120500倍液的防治效果达60.3%,与前三种处理差异不显著,显著好于后三种处理,但未达极显著水平。15%三唑酮1200倍防治处理的绿原酸含量最高,达1.683%,其次是50%多菌灵500倍处理,绿原酸含量达1.539%,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可作为金银花规范化管理中白粉病防治优先采用的药剂。  相似文献   

13.
敌死虫对不同发育阶段烟粉虱的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敌死虫对烟粉虱成虫具有较强的驱避作用 ,99.1%敌死虫200、100、50倍液药后 2h~120h对黄瓜上烟粉虱的驱避率均在90%以上 ,50倍液处理药后3d的驱避率为98%~100%。药剂处理的非洲菊上烟粉虱成虫产卵量显著低于对照。敌死虫对烟粉虱卵具有一定活性 ,致死中量为10468.6mg/kg ;对若虫活性较高 ,对1、2、3龄若虫的致死中量分别为165.81、199.46、232.38mg/kg ,稀释倍数分别为5976、4968、4264倍。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测定了当前市场上常用的11种化学杀菌剂对球孢白僵菌HFW-05萌发、生长速率、产孢量、胞外蛋白酶产生水平及杀虫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浓度下,除68.75%氟菌霜霉威对菌株HFW-05菌丝生长没有抑制作用、50%啶酰菌胺对菌株HFW-05产孢量没有抑制作用外,其余杀菌剂对HFW-05孢子萌发、菌丝生长、产孢量和胞外蛋白酶产生水平均有显著抑制作用。60%唑醚代森联对菌株HFW-05的抑制作用最强,常规浓度、5倍稀释和10倍稀释浓度下均显著抑制菌株HFW-05孢子萌发、菌丝生长、产孢量及胞外蛋白酶的产生。多数杀菌剂随处理浓度的降低和时间推移对菌株HFW-05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白僵菌-杀菌剂同时使用时,42.4%唑醚氟酰胺、10%苯醚甲环唑和50%咯菌腈没有降低HFW-05的杀虫活性,小菜蛾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与单独使用菌株HFW-05差异均不显著;25%双炔酰菌胺、50%啶酰菌胺、50%烯酰吗啉、68.75%氟菌霜霉威、50%醚菌酯、60%唑醚代森联和32.5%苯甲嘧菌酯则显著降低了菌株HFW-05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杀虫活性,其中60%唑醚代森联对菌株HFW-05的致病力影响最大,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降低了49.9%;25%吡唑醚菌酯对小菜蛾2龄幼虫有一定致死作用,校正死亡率为46.2%,与菌株HFW-05同时使用时小菜蛾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提高了20%。  相似文献   

15.
研究明确虫螨腈与苏云金芽孢杆菌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 混配使用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效和虫螨腈在西兰花上的残留消解动态,可以为在西兰花害虫防治中减少虫螨腈的用量提供依据。采用手动喷雾法进行了虫螨腈防治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HPLC-MS/MS) 测定了西兰花上虫螨腈的残留消解动态。结果显示,10%虫螨腈悬浮剂与32 000 IU/mg Bt可湿性粉剂分别按50%推荐剂量混配施用,施药后1、3和7 d对小菜蛾的防效分别为58.11%、65.21%和58.80%,与推荐剂量虫螨腈单剂的防效没有显著差异,但均显著超过了50%推荐剂量虫螨腈单剂及50%推荐剂量Bt单剂的防效,施药后3 d也显著超过了推荐剂量Bt单剂的防效。此外,10%虫螨腈悬浮剂与32 000 IU/mg Bt可湿性粉剂分别按50%推荐剂量混配施用后,虫螨腈在西兰花上的残留消解动态,与施用50%推荐剂量虫螨腈单剂后的残留消解动态接近,但虫螨腈在西兰花中的残留量均显著低于施用推荐剂量虫螨腈单剂的残留量。10%虫螨腈悬浮剂与32 000 IU/mg Bt可湿性粉剂分别按50%推荐剂量混配施用后,虫螨腈在西兰花上的残留消解动态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或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为4.2 d,施药后7 d的残留量为0.072 mg/kg,低于虫螨腈在西兰花的最大残留限量 (MRL) 0.50 mg/kg (参考澳大利亚的MRL标准),施药后14 d低于定量限 (0.050 mg/kg)。研究结果表明,10%虫螨腈悬浮剂与32 000 IU/mg Bt可湿性粉剂分别按50%推荐剂量混配使用,可以达到减药防治小菜蛾的同时降低虫螨腈在西兰花上残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于室内研究了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对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3种不同相对湿度(RH30%、60%和90%)条件下,3龄、4龄和5龄蝗蝻均在RH90%时,死亡率最高,LT50最短;其次为RH60%和RH30%。在不同温度条件下,30℃时绿僵菌对5龄蝗蝻的致死率最高,LT50最短(3.366d);其次为33℃和27℃;36℃条件下,蝗蝻的死亡率最低,LT50最长(6.424d)。  相似文献   

17.
The activity of diflubenzuron against eggs ofLobesia botrana Den. & Schiff. was assayed with a dipping procedure, at 22° and 27° C. The compound was much more active at 27°C (LC-50 = 0.0072%) than at 22°C (LC-50 = 0.195%).  相似文献   

18.
田间试验显示,50%瘟克星可湿性粉剂900g/hm2,对早稻叶瘟的防效为80.35%,穗颈瘟防效为79.78%.在稻瘟病的防治工作中可选用50%瘟克里可湿性粉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嗜线虫致病杆菌代谢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采用室内以抑制法测定的结果表明:嗜线虫致病杆菌发酵液对马铃薯晚疫病菌有很强的抑制生长作用,6 ̄50ml/L的发酵液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90% ̄100%,1.5 ̄3ml/L的发酵液仍有70%左右的抑制效果。发酵液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但不能完全杀死菌丝;发酵液对孢子囊萌发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50ml/L的发酵液对孢子囊萌发的抑制率达50%;发酵液在24小时内能渗透到种薯内3cm,抑制薯块内病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设置传统耕作(CK)、深耕(DT)、粉垄30 cm(F30)和粉垄50 cm(F50) 4种耕作措施进行试验,分析了粉垄耕作对马铃薯生理特性、叶片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土壤水分含量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粉垄耕作显著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其中F50处理土壤含水量最高,分别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较处理F30、DT、CK高出0.66%~1.12%、0.74%~2.22%、1.26%~1.41%;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与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呈正相关关系;粉垄耕作降低了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不同生育时期F50和F30分别较CK降低了13.19%~20.35%、25.19%~41.11%、13.75%~33.33%和12.75%~22.88%、38.35%~86.39%、14.29%~36.36%;粉垄耕作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淀粉合成酶(GBSS)、淀粉磷酸合成酶(SSS)和淀粉分支酶(SBE)活性,不同生育时期F50和F30分别较CK提高了8.73%~14.94%、17.24%~31.07%、14.94%~39.76%、42.5%~81.23%、35.43%~61.26%和8.56%~14.61%、19.56%~36.32%、14.86%~36.16%、36.54%~75.73%、26.17%~53.27%;粉垄耕作显著提高了马铃薯产量,与CK相比,F50和F30分别显著提高32.09%、24.60%;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粉垄耕作处理F30表现较优,除苗期外等权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位次都为第一。在生产中建议推广的耕作措施为粉垄30 cm(F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