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双低甘蓝型油菜(NJ5280)与播娘蒿远缘杂种自交后代进行选择和品质鉴定,在F3代群体中得到13份黄籽材料,其中有4份黄籽双低高油油菜新种质,其品质符合含油量大于45%、硫苷低于30μmol/g、芥酸小于0.5%的双低高油标准。在F4代群体中又得到24份黄籽材料,其中有8份黄籽双低高油甘蓝型油菜新种质。因此,通过甘蓝型油菜与播娘蒿远缘杂种的选择,可获得黄籽双低高油油菜优异种质。  相似文献   

2.
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湘杂油6号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湘杂油6号是利用化学杀雄技术育成的双低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母本为湘油15号,父本为742.在湖南省和国家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分别为2 305.35kg/hm2和2 309.1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9.54%和21.53%,均居参试品种(系)第1位;种子含油量为42.37%,粗蛋白含量23.33%,油中芥酸含量0.46%、饼中硫苷含量24.16μmol/g.2003年分别通过国家和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在长江中游及邻近油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沪油16是通过品种间杂交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种子含油率为41.22%、芥酸含量为0.74%、硫苷含量为21.20μmoL/g.沪油16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583.0kg/hm2,比对照双低油菜品种沪油12增产12.0%;在国家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 956.0kg/hm2,比对照双高品种中油821增产10.1%.  相似文献   

4.
适应机械收获的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7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7系采用品种(系)间杂交和回交方法育成的.种子含油量42.64%.芥酸含量0.68%,硫苷含量26.46μmol/g.该品种抗落粒性强,适合于机械收获.上海市油菜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346.0kg/hm2,比对照汇油50增产21.8%,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湘油11号(原名83—64—1)是湖南农学院农学系油菜育种组育成的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1987年8月通过审定。该品种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母本为澳大利亚双低油菜品种马努(种子含芥酸0,硫代葡糖甙0.21%),父本是国内丰产品种甘油5号(种子含芥酸47.6%,硫代葡糖甙未测),1981年春作杂交,经两年夏繁加代,1983年定型。从1984年秋起参加湖南省单双低油菜区域试验,在1984年—1985年预备区试中,平均亩产107.3公斤,比对照湘油5号增产13.4%,居参试品系首位;在1985—1986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103.3公斤,比对照湘油5号增产11.2%,居参试品系首位;1986—1987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122.99公斤,比对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我们在甘蓝型油莱(Brassicanapu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方面所做的工作作一总结.供试材料有:(1)普通芥酸油莱5708A,5708B,湘矮A,湘矮B,湘油4号,湘油5号,花叶恢复系,竞选159和142-3等.(2)单、双低油菜Wesroona Marnoo,Start,Rsgent,Wesbell,Bakaw,Tower,Janpol,Alrex,Primor,Bronowskil,81002, 81008,8-03,84004,51油菜,湘油11号和86-359等.选育方法及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甘蓝型油菜温敏核不育系湘油402S的选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甘蓝型油菜温敏核不育系湘油402S是利用杂交育种与系统育种相结合的方法经6年8代选育而成.该不育系与其原始亲本湘油91S和中双4号相比,在育性上与湘油91S相似,其育性变化都经历由可育→部分不育→全不育的过程;在农艺性状上与父本中双4号相近.在品质性状上,湘油402S具有低芥酸和低硫代葡萄糖甙的双低品质.  相似文献   

8.
张昌持 《作物研究》1990,4(3):33-34,40
本文叙述了优质甘蓝型油菜(B.napus)三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概况。在实现了甘蓝型油菜低芥酸“三系”配套的基础上,又获得了较稳定的“双低”三系材料。现有低芥酸杂交油莱在有效分枝数、单株角果数和每果粒数等因素方面,表现了一定的优势。研究表明,优质甘蓝型油菜“三系”与原有普通甘蓝型油菜“三系”一样,具有保持材料比较广泛,制种技术比较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80年代末,双低甘蓝型油菜和双低白菜型油菜在国内外相继问世并推广应用。然而,双低芥菜型油菜在国内外尚属空白,至今未见报道。加拿大油菜育种家H·K·Love和G·Rakow等用只含3—丁烯基硫甙的印度芥菜与含低硫甙Branowski基因的白菜型油菜进行种间杂交,并与芥菜型亲本回交,于1988年获得低硫材料。1989年,我们以低芥酸芥菜型油菜新油5号为母本,以加拿大低硫种源Strain1058为父本进行杂交,于1995年选育成功我国第一个双低芥菜型油菜新品种。1选育经过新油9号品种是以低芥酸芥菜型油菜新油5号为母本,以加拿大低硫种源Strain1058为…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双低油菜三系杂交种豫油4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油4号是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技术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三系”杂交种,突出表现为高产、优质、早熟、抗病等。在1993~1995年河南省油菜区试中,三年综评居第一位,平均单产2593.5kg/hm2,比同类型(双低)对照豫油2号增产26.7%,1994~1995年河南省生产试验中比秦油2号增产10.8%。抗病毒病,耐菌核病,早熟性好,全生育期231d。芥酸含量为0.241%,硫甙含量21.31μmol/g,含油量高达41.21%。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甘蓝型黄籽油菜和对照黑籽品种中油821在种子发育过程中粒色及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黄籽油菜粒色的变化过程与黑籽明显不同,此外还发现除栅栏层有色素外,糊粉层上也有色素存在;随着种子的发育过程,种子的含油量和芥酸含量不断升高,硫甙的含量和干物质积累速度则随着发育阶段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2.
工业专用高芥酸油菜新品种绵油15号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绵油15号(原代号为绵杂01-13)是利用高芥酸隐性核不育两用系绵9AB-2与高芥酸恢复系绵恢6号组配而成的甘蓝型高芥酸杂交油菜新品种,具有芥酸含量高、产量高、稳产性好、含油率高、抗倒耐病力强、适应性广等优点.在四川省区试中产量为2 476.5kg/hm2,较对照蜀杂六号增产24.40%,种子芥酸含量为52.1%,含油率41.52%.  相似文献   

13.
甘蓝型油菜无花瓣近等基因系的选育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近等基因是研究作物性状表现与功能的重要材料。利用高代群体分离法,育成了2对无花瓣油菜近等基因系,即NIL-PL01和NIL-APL01及NIL-PL02和NIL-APL02。近等基因系间除花瓣存在差异外,其它主要农艺性状基本一致,NIL-PL02和NIL-APL02具有浅紫色叶片和茎秆标记。NIL-PL01和NIL-APL01品质性状为双低,NIL-PL02和NIL-APL02为中芥高硫。利用随机引物对基因组DNA扩增结果表明,NIL-PL01和NIL-APL01之间多态性差异较小,遗传南质性达98.6%,该材料正用于筛选与花瓣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4.
油菜是重要工业原料芥酸(C22:1)的来源作物,从空间分布的角度解析油菜种子中芥酸积累的机制,为高芥酸油菜育种提供新方法。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成像技术,以芥酸含量为26%的甘蓝型油菜皖油12为材料,分析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 TAG)在种子的外子叶、内子叶及胚轴中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C58、C60和C62类型的TAG主要富集在种子的子叶(包括外子叶和内子叶),而C原子数小于58的TAG则主要富集在胚轴中(除TAG-54:2、TAG-54:3和TAG-56:2~TAG-56:5无分布差异)。分析开花后38 d种子外子叶、内子叶及胚轴中基因FAE1(fatty acid elongase 1)的表达量,发现FAE1在外子叶和内子叶中的表达量分别是胚轴中的约10倍和20倍。结果表明,种子不同部位FAE1表达量的差异是影响含芥酸TAG在种子中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对甘蓝型油菜四种纯合芥酸基因型的双列杂交F_1、F_2和回交世代,按Hayman—Jinks方法进行了分析。t~2检验、b(Wr,Vr)回归分析及Wr—Vr的方差分析都表明,双列杂交F_1、F_2及回交世代的芥酸含量均不存在非等位基因互作,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加性效应占绝对优势,显性作用较小。F_1代和回交世代其显性效应达显著水平,F_2代不显著,显性度为0.05—0.11,显性方向为正。芥酸存在一定的母性影响,其中又以F_1代最为明显。芥酸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均高,除回交世代的狭义遗传力为96.8%外,其余均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6.
以油菜脂肪酸延长酶基因fae1为靶标RNAi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抑制脂肪酸延长酶基因fae1的表达,以阻止芥酸合成,培育不受高芥酸窜粉影响的低芥酸品种.利用GenBank中的fae1基因序列AF490462为模板设计引物和多聚酶链式反应(PCR)从白菜、甘蓝和甘蓝型油菜的12个不同品种中扩增出长1007bp的fae1基因片段,通过对fae1基因片段DNA序列的测定和序列比较,找到长度为428bp高度保守区作为RNA干涉(RNAi)的靶标区.根据RNA干涉(RNAi)双向表达载体设计原则,将428bp fae1基因片段以正反两个方向插入双向表达载体pMCG161中,两个片段用一个wax基因的内含子连接,植物筛选标记基因采用bar基因,从而构建以油菜fae1基因为靶标的RNAi载体.  相似文献   

17.
以中熟品种湘油15号为对照,2010~2011年在长沙对3个早熟油菜材料杂1613、005和G7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熟材料比中熟品种现蕾、初花和终花都早,具有苗期短、蕾薹期和角果发育期长的特点。各油菜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生育期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早熟材料苗期越短,功能叶片中的GA3含量越高,ABA的含量越低。营养生长期,各个早熟材料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比对照湘油15号低;生殖生长期,仅杂1613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比对照高。早熟材料的净光合速率在各生育期均低于对照湘油15号,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变化趋势与湘油15号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