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淳安县积极探索多批次养蚕技术,以增加蚕种饲养量、提高蚕农收入,但在开展多批次养蚕后,在桑叶采收、桑园病虫害防治、蚕室蚕具消毒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在介绍开展多批次养蚕的基本情况,分析多批次养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选择合理的养蚕布局、大蚕与小蚕分开饲养、确保优质桑叶的足量供应、加强桑园病虫害防治、全力预防蚕病发生等一系列对策措施,以保障多批次养蚕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巩固淳安县优质原料茧生产基地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养蚕劳动力老龄化、劳动力紧缺已成为江苏省蚕桑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为了解决养蚕中用工最多、劳动强度最大的大蚕期采桑问题,对现有嫁接桑不同夏伐形式、不同收获方式的桑叶产量及养蚕工效进行了试验调查。结果显示,全年大蚕用叶条桑收获模式比片叶收获模式每667 m2桑园桑叶增产414.6 kg,增加了16.5%,条桑收获模式比片叶收获模式养蚕工效提升1.0倍以上,提出了嫁接桑的全年大蚕用叶春、夏、秋3季条桑收获模式。嫁接桑的全年大蚕用叶春、夏、秋3季条桑收获模式具有操作易、投入少、省力多、工效高、效益好的特点,为新时代稳定蚕桑产业发展开辟了新的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3.
重点分析四季多批次养蚕的优点和可行性,提出了四季多批次养蚕的关键措施,可以解决农村养蚕劳动力缺乏及蚕具设施、设备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能利用蚕季间隔时间有效地对桑树进行综合管理,提高桑叶产量、质量、单位桑园面积养蚕量,同时提高单位面积饲养量、产茧量,总体上提高养蚕的综合经济效益,适应现代蚕业生产模式化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宁南县改变传统的全年4批次养蚕模式,全面推行5批次养蚕布局。经过4年实践,全年5批次养蚕模式在劳动力均衡使用、桑叶使用率等方面成效显著。但由于生产时间紧凑、管理与技术要求较高,导致部分蚕农回归4批次。两种模式一直在对比试验,对于宁南养蚕布局产生了不小影响。  相似文献   

5.
《江苏蚕业》2017,(4):22-24
江苏蚕种场原蚕饲养制种一般分为春、秋两季,往往桑叶利用率低,尤其是秋季桑叶老化严重,亩桑制种量不高。2017年秋季,盐城市大丰区蚕种场探索实践了秋季两批制原蚕饲养制种新模式,总结了秋季分批养蚕、分批制种的经验和教训,为江苏各蚕种场今后全年多批次制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家庭蚕桑适度规模经营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乔邓君 《北方蚕业》2008,29(4):54-56
家庭是蚕业经营的基本单位,生产效益关乎蚕桑生产的稳定和发展,推行蚕业适度规模经营,要加快土地流转,使桑园集中成片,保持家庭一定生产规模,推广大棚养蚕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家庭适度规模经营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流水式养蚕”是通过增加养蚕批次、减少每批次养蚕数量而建立的一种新的养蚕生产布局,适合养蚕设施和劳动力不足的蚕区推广应用。针对生产上实施“流水式养蚕”布局出现的养蚕批次重叠造成消毒防病困难、遭遇不良气候时养蚕成绩不佳、计划养蚕量未与桑叶产量挂钩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就合理利用气候条件、优化桑树剪伐及桑叶收获方式、提高养蚕生产效率等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快多批次养蚕技术的推广,对陕南多批次养蚕技术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陕南采用大、小蚕循环套养模式,年养蚕次数由2~3次增加到5~6次,解决了养蚕大户蚕室蚕具紧张和劳力不足的问题,减少了桑叶浪费,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益,为促进蚕桑强村大户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温秀存 《山东饲料》2013,(26):366+368
桑树剪伐方式决定春、夏、秋各季产叶量比例,影响桑叶质量,从而决定全年养蚕布局,桑树冬春伐和桑树冬春重剪梢两种不同的剪伐方式可优势互补,对桑园桑树采取两种剪伐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更有利于县域蚕区推广全年多批次养蚕布局。  相似文献   

10.
如何提高蚕茧的单产和质量,增加养蚕的经济效益,一直是蚕业工作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发展蚕业的过程中,我们确立了专业化生产三段饲养的思路.通过分段饲养和适度规模经营来降低劳动消耗,提高单产和质量,增加蚕桑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规模化连续循环养蚕经营模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农民收入途径的增多,传统种桑养蚕模式已不能承担起农民经营收入支柱的作用,兼业收入比重的持续下降导致养蚕规模逐年萎缩。依靠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来改造传统农业,是提高蚕桑业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和要求。为此,设计了规模化连续循环养蚕经营模式与配套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2.
省力化养蚕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蚕桑生产比较效益,是当前和今后蚕桑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概要介绍我省省力养蚕技术的发展过程,提出了省力化养蚕技术规范,应用省力化养蚕技术的五条技术关键和推广措施以及应用效益。  相似文献   

13.
加快蚕业产业化的步伐已经成为蚕桑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农科教相结合加速推进了现代蚕业园区建设;加速了蚕桑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和辐射;提高了蚕业科技推广的到位率,加速实现了蚕桑生产的规模效益;能充分发挥科技和教育紧密结合的优势,提高厂蚕区蚕农的整体素质;通过建立蚕桑科技户和养蚕示范大户,促进了高效蚕业的发展和蚕业产业化的进程。因此,以农科教相结合为手段。走产,学,研和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相结合的道路,是一条初步实现蚕业产业化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4.
大棚养蚕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金钱 《蚕桑通报》2002,33(1):16-18
大棚养蚕是蚕桑生产的一项新技术,山东、江苏已推广应用10多年,为了开发应用大棚养蚕技术,我省2次组织了赴山东专题考察,并从2001年春蚕开始在桐乡市等地进行试验。本文概要介绍了春期试验的主要结果及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养蚕过程中,温湿度控制较为原始辛苦的现状,设计简易实用的全自动恒水加温补湿控制系统,具有经济实用、安全可靠、温湿灵敏、免除值班等优点,使用效果良好,适宜小蚕共育公司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蚕业的发展与市场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回顾了我国蚕业发展的历程,指出我国蚕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新时期.在总结蚕业市场化的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必须从转变观念,树立市场化的蚕业理念入手;通过调整布局,扩大经营规模;组织联合,加快产业化进程;按市场导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深化蚕种生产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等措施尽快建设市场化的蚕业体系.  相似文献   

17.
冯家新 《蚕桑通报》2000,31(1):39-41
阐述了春期原蚕种催青日期确定的原则 ,列举了浙江省和全国主要蚕区历来春期原种催青开始日期  相似文献   

18.
大规模养蚕综合技术体系及其经济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变传统的小规模养蚕生产方式,实现规模化、省力化和低成本的经营目标,开展了大规模养蚕生产综合技术及其经济效果的研究。试验设1户家庭的养蚕经营规模分别为2.67、5.33、8.0hm~2,并以经营0.13hm~2规模的农户为对照区。主要技术内容与体系:桑树栽培管理采用杂交桑密植,全年条桑剪伐收获,除草剂除草,桑园全年免耕等技术;家蚕饲育采用一日收蚁,3~5龄条桑给桑,全龄塑料大棚地面饲养,不除沙,方格蔟自动上蔟等技术。研究结果:各试验区与对照区相比,土地利润率每公顷增加8325~14100元,劳动利润率每个标准工日增加16.5~27.1元,资金利润率增加1.8~3.7元;生产1公斤蚕茧的时间仅为2.4h,与日本的养蚕劳动生产率水平接近。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春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等七个科研单位,对我国六大蚕茧主产区现行主推春用家蚕品种菁松×皓月和871×872进行实验室通比鉴定,调查内容、方法参照"蚕桑优质高产和多化品种选育"课题家蚕通比鉴定方案进行。结合蚕期、茧期、丝质鉴定等比较来源于不同产地同一品种的种源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20.
2013年春季陕西试验点对北方蚕区4家单位选育的的6对桑蚕新品种进行了实验室鉴定。以菁松X皓月作为对照种,观察参鉴品种的性状表现,调查龄期经过、体质、茧质、收茧量等经济指标。本次鉴定结果显示,各参鉴品种的蚕期性状表现良好,鲁51×鲁52、ZHG×春54、ZHG×秋54这3对品种的经济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