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有江 《蚕桑通报》2006,37(4):48-50
蚕种是蚕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也是蚕种行业赖以生存的唯一产品。蚕种质量的优劣、蚕种的供给安全,不仅关系到蚕种生产企业的声誉和存亡,而且关系蚕业生产的兴衰和社会稳定。目前我省90%的蚕种以原蚕区的形式生产,原蚕基地的稳定性和原蚕户的生产积极性对蚕种生产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2.
蒋贵兵 《蚕学通讯》2000,20(4):61-63
蚕种作为茧丝绸行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一种特殊的商品,对整个行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蚕种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蚕种生产的信誉和存亡的根本,而且关系到蚕业生产的兴衰。随着蚕业生产的发展,蚕农观念的转变和质量意识的增强,对蚕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蚕种管理部门和生产单位虽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是,由于受自然气候的影响,生产投入的不足,设施设备的制约,技术措施的放松,思想意识的羁绊,仍然存在重数量高于重质量的现象,使我市蚕种质量与其它省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与蚕业生产的要求也还有相当的距离。为…  相似文献   

3.
江苏九州蚕业产品检验技术服务中心,日前接到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L)的《实验室认可证书》(No.0482号),该中心成为全国首家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L)资格认可的蚕种质量检验机构。 根据《江苏省蚕业管理办法》(江苏省人民政府第151号令)“蚕种必须经过法定的蚕种质量检验机构检验”的规定,经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由江苏省蚕种管理所所属的蚕种质量检验部门,于1999年初筹建江苏省技术监督蚕种产品站,并于同年11月,通过了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组织的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成为…  相似文献   

4.
蚕病防治现状及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明阶 《蚕学通讯》2003,23(4):35-37,57
蚕病是养蚕和蚕种生产上主要的不稳定因素之一。它不仅直接影响蚕农养蚕的收成 ,而且对蚕种场制种和蚕种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为了达到蚕无病、种无毒 ,提高养蚕与制种的经济效益 ,增强我市蚕种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我市主要的传染性蚕病的发病规律、危害、防治现状以及对策等问题提出来 ,与同行学者和专家共同探讨 ,以求形成对传染性蚕病的流行规律及提高防病效果的共识 ,达到减少因蚕病而造成经济损失的目的 ,为重庆蚕业发展再作贡献。1 我市蚕病的种类与危害蚕病的种类较多 ,通常以致病的原因可分为传染性蚕病 (由致病…  相似文献   

5.
杜英武 《蚕学通讯》2006,26(2):23-29
近年来,我市各蚕种生产、冷藏、检验检疫单位普遍反映蚕种生产、冷藏、检验价格,11年来一直都未进行调整,造成蚕种生产、冷藏、检验成本与价格倒挂,蚕种行业生产、生存举步维艰,严重影响了蚕种生产、冷藏、检验单位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和重庆蚕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了解我市  相似文献   

6.
蚕种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由于具有生产超前,需求多变,用途单一,社会公益等特性,决定了蚕种管理的重要性,为此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江苏省制定了《江苏省蚕种管理办法》进行规范。作为县级蚕业主管部门,既是本行业政策法规的执行者,又是蚕种经营活动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淮安市原蚕基地建设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原蚕基地建设经历了十多年的筛选、调整和巩固,正向着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健康发展之年。回顾我市原蚕基地建设,是在蚕种生产跟不上蚕桑生产发展的形势下,在省蚕种主管部门的统一管理下,通过引进外地蚕种生产技术、设备,采取蚕种场和原蚕点相结合的蚕种生产模式的现实情况下,完善发展起来的。目前我市原蚕区主要分布在洪泽县的1个村和淮阴区的5个村,已承担起全省十分之一的蚕种生产任务,其中洪泽县已成为江苏省最大的低毒、优质原蚕生产基地。1原蚕基地建设回顾1.1原蚕生产基本情况我市原蚕生…  相似文献   

8.
陕西宝鸡蚕种场原蚕区的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我场原蚕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1.1现状随着蚕桑业在我市千阳县、陈仓区、陇县等蚕区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场作为宝鸡市唯一一家桑蚕良种繁育场家,满足供应蚕农优质蚕种显得尤为重要。为稳定占领我市蚕种市场,做大做强蚕种事业,仅靠场内制种还不能满足我市蚕种需求,因此调整生产布局  相似文献   

9.
《江苏蚕业》2016,(2):34-36
根据"十三五"我国重点蚕区对蚕品种的市场需求调研、"十二五"我国家蚕品种选育及研发趋势的进展、"十三五"江苏省蚕种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的分析,提出苏豪蚕种"育、繁、推一体化"建设,建立蚕种联盟体,解决困扰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及推广瓶颈,振兴我国蚕种业市场。  相似文献   

10.
射阳县现有桑园4 000hm~2,年用种量18万张左右,是江苏省第三大蚕桑县。年生产蚕种10万张左右,为全县蚕种的平稳有序供给、蚕农对优质蚕种的需求和蚕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分析了射阳县蚕种行业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蚕业生产,良种是基础和关键。稳定的原蚕基地是生产优质蚕种的必要条件。因此,加强原蚕基地建设,提高蚕种生产水平和蚕种质量是促进蚕桑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江苏蚕业》2015,(2):41
<正>针对江、浙两省蚕桑生产不断萎缩的现状及面临环境污染、灾害性气候影响、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制约、省力高效蚕业生产新技术与新机械研究缓慢等突出问题,为稳定东部区域优质茧丝生产基地,2015年5月11~12日,江苏省蚕桑学会、浙江省蚕桑学会在东台市联合举办了"江浙两省创新蚕业生产模式观摩交流会"。参加此次会议的有中国农科院蚕研究所、苏州大学、安徽省蚕业研究所的岗位科学家及苏、浙两省各级蚕业技术服务部门及重点蚕种生产单位科技人员共76人。与会代表观摩了东台梁垛现代蚕业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13.
王羽骋 《江苏蚕业》2005,27(1):57-58,41
<正>1前言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蚕种业在新蚕品种的选育与推广等蚕种科技进步方面,在蚕种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取得一定显著的成绩。随着蚕种生产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改革的深化,以及全国蚕业生产区域及其产业结构的调整,江苏省的蚕种生产、管理、经营方式已经或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如何认清形势,加快改革,促进发展,已引起江苏蚕种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积极推进蚕种业的市场化进程是进一步提高蚕种业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动力所  相似文献   

14.
我市的蚕业生产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现已建立了武林蚕种场、贵县蚕种场、贵县、平南、桂平蚕业站等蚕种生产及蚕桑技术推广机构,使我市的蚕桑生产得到不断发展,逐步成为全区主要生产基地之一,种桑养蚕也逐步成为我市的主要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近十年盐城市蚕种生产和销售情况的剖析表明蚕种生产和经营的组织管理、技术性和生产质量安全风险基本控制;突发性自然灾害是蚕种生产和经营的主要风险;茧丝行情对蚕种市场的冲击是可以缓和的;外调蚕种的饲育风险威胁着农村生产和社会稳定。并提出了建立蚕种生产自然灾害救助制度;加大蚕业基础研究,加快蚕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蚕业抗灾、减灾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1苏州市原蚕生产的现状 苏州地处太湖流域,素有“丝绸之府”的美称,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实际操作管理水平较高。自从80年代初调整产业结构,农村大幅扩桑增种,为满足蚕种市场需求,蚕种生产打破场内单一供种渠道,农村原蚕区相应诞生了。长期以来,我市的原蚕区一直分散在吴江、吴县两市12乡23村,年产40万张蚕种,均以优质而著称于全省,有效地支持了蚕桑生产,巩固了“丝绸之府”的传统地位。但到90年代初,历经“蚕茧大战”、“丝价大战”的强烈冲击,我市蚕业元气大伤,正常生产秩序被打乱,技术和管理措施衰退,蚕区人心…  相似文献   

17.
周成伟 《江苏蚕业》2005,27(1):36-38
<正>1江苏蚕种经营模式的回顾蚕业生产在我省具有悠久的历史。二十世纪初,由于战乱和当时政府的腐败等原因,蚕种管理十分乏力,"土种"充斥市场、家蚕微粒子病流行,蚕业生产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和破坏。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1954年江苏省成立了省蚕种公司,全省蚕种实行"统购统销",对家蚕微粒子病实行集中检验,取缔"土种",推广一代杂交种,蚕种质量得到了迅速提高,蚕业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18.
江苏蚕种业的现状、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明芬 《江苏蚕业》2005,27(1):6-10
长期以来,江苏蚕种业在新蚕品种的选育与推广等蚕种科技进步方面,在蚕种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改革的深化,以及全国蚕业生产区域及其产业结构的调整,江苏省的蚕种生产、管理、经营方式已经或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如何认清形势,加快改革,促进发展,已引起江苏蚕种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蚕种冷藏技术是蚕种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与养蚕生产密切相关。处理好蚕种的冷藏问题,对于我区蚕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回顾了我区蚕业工作者在蚕种冷藏技术上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生产上常见的问题,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正> 蚕种是蚕丝业的基础,蚕种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蚕业生产的兴衰。蚕种冷藏则是蚕种质量持续保持的重要一环,故搞好冷库的管理对提高我市蚕种整体质量,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市现有冷库6座,其中3个场带库,3个专业冷藏库年冷藏能力为240万张,而全市发种仅100余万张,冷藏能力大大超过生产需要,加之,冷库之间竞争激烈,现今如何规范冷库管理,保障蚕种冷藏质量,成为我市蚕茧业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