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稻鱼共作对稻纵卷叶螟和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田养鱼系统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具有控制稻田病虫草害发生,减少化肥农药投入的生态作用。本研究通过小区试验,比较了水稻单作处理和稻鱼共作处理下稻纵卷叶螟种群动态以及水稻生长动态和产量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水稻单作相比,稻鱼共作对稻纵卷叶螟幼虫和成虫密度均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能显著降低水稻卷叶率,并可显著增加水稻分蘖数、成穗率、有效穗数和产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上海市嘉定区直播稻稻田杂草情况的介绍,指出了当前嘉定区直播稻稻田杂草发生的成因,并提出了杂草防除的一些建议,希望能为有效控制该地区直播稻稻田杂草危害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3.
稻田综合种养作为一种高效的生态养殖模式,深度切合当下的新型农业技术发展潮流,高效且环保地利用有限的稻田空间。稻蛙综合种养是近年来稻田复合种养新发展起来的主要模式,具有投入小、产出大、能控制病虫害和增加稻田有机肥等优势。为在贵州因地制宜地实施规模化综合种养管理、提升稻田综合种养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提供参考,结合黔东南州黎平县、天柱县及铜仁市碧江区等多个现代稻蛙综合种养基地的实地调研,从田间工程、优质稻种植、稻蛙养殖技术3个方面介绍山区稻蛙高效种养技术。  相似文献   

4.
稻鸭共作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还能有效控制稻田病虫草的危害,是对我国传统农业的继承与发展,也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综述了稻鸭共作技术对水稻生产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对稻田病虫草害的影响,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等稻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展望了稻鸭共作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为稻鸭共作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开展稻隆和稻实不同施药时期和施药量试验,以验证其在直播稻田的除草效果。结果表明,2种除草剂除草效果相近,可用于直播稻田杂草防除。于播后2~3 d,用药1 350~2 250 g/hm2兑水750 kg/hm2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6.
在稻田养鱼、稻鱼共生的基础上,将河蟹养殖引入稻田,建立鱼—蟹—稻共生系统,旨在进一步利用稻田水体和空间,更好地控制稻田病虫害,提高稻田养殖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7.
开展了稻鸭共育和稻鱼共育结合灯光诱杀防治有机稻田主要病虫害的研究。结果表明,在4个处理中,灯光诱杀+稻鸭共育对水稻病虫的防效最好,对黑尾叶蝉、稻飞虱、四点叶蝉、水稻枯心白穗的相对防效分别高达80.82%、77.16%、74.13%和59.83%;灯光诱杀+稻鸭共育处理田水稻纹枯病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田间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田,相对防效分别达85.38%和70.37%;稻鱼共育、灯光诱杀+稻鱼共育、稻鸭共育、灯光诱杀+稻鸭共育处理的稻田总利润较对照田分别增加了5.95万、5.86万、5.47万和5.31万元/hm2。可见稻田养殖结合灯光诱杀在提升有机稻田主要病虫害防效的同时能稳定增产创收。  相似文献   

8.
开展了稻鸭共育和稻鱼共育结合灯光诱杀防治有机稻田主要病虫害的研究.结果表明,在4个处理中,灯光诱杀+稻鸭共育对水稻病虫的防效最好,对黑尾叶蝉、稻飞虱、四点叶蝉、水稻枯心白穗的相对防效分别高达80.82%、77.16%、74.13%和59.83%;灯光诱杀+稻鸭共育处理田水稻纹枯病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田间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田,相对防效分别达85.38%和70.37%;稻鱼共育、灯光诱杀+稻鱼共育、稻鸭共育、灯光诱杀+稻鸭共育处理的稻田总利润较对照田分别增加了5.95万、5.86万、5.47万和5.31万元/hm2.可见稻田养殖结合灯光诱杀在提升有机稻田主要病虫害防效的同时能稳定增产创收.  相似文献   

9.
褐稻虱再生猖獗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来国外尤其是东南亚地区报道:在水稻上使用某些杀虫剂后能引起褐稻虱的再生猖獗。作者结合本省褐稻虱的发生和防治特点,选用我省稻田治虫的常用杀虫剂,通过室内药效、产卵试验及田间试验,认为敌杀死不宜在稻田使用,速灭菊酯不宜作为防治褐稻虱的专门杀虫剂,氧化乐果、甲胺磷以及复配农药丰收菊酯和新丰菊酯可用于防治褐稻虱。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东北稻区杂草稻种子的吸水性及耐冷性,分析了越冬期落粒于稻田的杂草稻种子的自然死亡原因,探讨了有效防除杂草稻的技术措施。东北稻区杂草稻出现波动现象,引起波动的主要客观原因在于越冬期稻田土壤干燥程度和耕翻措施。结果表明:东北稻区自生的杂草稻种子没有休眠特性;遇到降雨量多的年份,吸水的杂草稻种子不能安全越冬;东北稻区凡是采取提高杂草稻种子含水量的农艺措施,越冬期能够有效致死落粒于稻田的杂草稻种子。  相似文献   

11.
稻水象甲是我国植物检疫对象 ,因其繁殖数量惊人、防治难度大 ,疫区不断扩大 ,现已成为盘锦稻区主要虫害。因此 ,对稻水象甲进行科学、经济、有效地防治是降低成本、夺取丰产的重要措施。除采用农业防治措施外 ,目前 ,化学防治仍是一种最简单、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多年来 ,我们根据稻水象甲的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采取了不同方法对其进行防治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习性及越冬场所稻水象甲属孤性繁殖 ,能飞、能爬、擅潜水 ,能呆在水中连续多日 ,这也是防治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它以成虫在稻田周围的土坡、杂草地、田埂、林带、树叶下越冬。当…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杂草稻在稻田呈蔓延趋势,稻田中杂草稻的大量存在对栽培稻产量及品质造成危害,进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指导农民区分杂草稻与栽培稻并及时防治,文章对杂草稻的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草稻不完全叶长于松粳系列品种的栽培稻,与龙稻系列和东农系列的栽培稻无差异;有叶舌、叶耳及叶毛,与栽培稻无差异;杂草稻有芒,呈褐色、黄色、紫色,长26~79 mm,栽培稻无芒或芒很短;杂草稻的颖壳色有褐色、稻草色、黄带黑斑等多种颜色,栽培稻的颖壳呈黄色;千粒重较栽培稻轻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实验,进行了稻鸭共育技术应用研究。结果显示:每667m2稻田放养25只鸭子,稻鸭共生期60~70d,以鸭粪肥田,基本能满足水稻生长所需的追肥;除草、除虫效果显著,可以取代化学除草和减少病虫害药剂防治,促进稻田生态良性循环。水稻产量增加,效益可观,因此本地区适合稻鸭共育技术大面积的推广。  相似文献   

14.
对稻思达防除稻田杂草试验表明,稻思达对主要杂草马唐,旱稗,牛筋草,狗尾草,千金子,异型莎草,鳢肠,鸭舌草,绿萍等具有较高的防效,用药量低,对水稻和稻田水生动物安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括了宁夏直播稻栽培中水直播、旱直播、保墒旱直播等种植方式的特点,直播稻田中危害严重的杂草主要有稗草、莎草、泽泻、眼子菜等,介绍了稻田常用除草剂的类型和特点,针对直播稻田间除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宁夏直播稻田间杂草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6.
河北冀东稻区水稻种植面积8万hm2左右,其中生态种养面积约有4 000 hm2。本文介绍了冀东稻区稻田养蟹、养鱼、养泥鳅3种主要种养模式,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稻田种养模式必将成为冀东稻区的主推模式。  相似文献   

17.
开展了移栽、直播等不同栽培方式对杂草稻控制效果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育苗移栽稻田相对于直播稻田更容易控制杂草稻的发生,在杂草稻发生地区是一种理想的控制杂草稻的栽培方式;而在直播稻田采用解草啶浸种、拌种等安全剂与除草剂分用技术,能在确保栽培稻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杂草稻的防控效果,解草啶浸种后施用丙草胺封杀对杂草稻的防控效果优于解草啶拌种和播后喷施。  相似文献   

18.
一、除草稻鸭共作除草时间长,可持续60~70天,鸭不停地在稻田里活动采食,能非常干净地除去稻田中的杂草和绿萍。二、除虫鸭非常喜欢吃昆虫类和水生小动物,能有效降低稻田里的稻飞虱、纵卷叶螟等害虫。三、培肥稻鸭共作期内,1只鸭子在稻田中生活60天,其排泄在稻田中的粪便约为15公斤,亩放养鸭子15只,相当于亩施用尿素5.4公斤、钙  相似文献   

19.
通过稻田养鸭模式的探讨与研究表明,稻田养鸭可以对水稻的生长和发育有明显的影响,能增加水稻的分蘖数,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发育,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增加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0.
稻鸭共养技术示范应用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2017年连续2年稻田养鸭技术示范应用表明,稻鸭共养能有效防除稻田杂草,防控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纹枯病等病虫害,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提高水稻米质,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从而实现了水稻生产、鸭子养殖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