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对酉阳和秀山县的抗疟植物黄花蒿(Artemisin annua L.)的青蒿素含量测定表明。黄花蒿产地和类型与其青蒿素含量间有明显相关。 1 黄花蒿类型与青蒿素含量在同一地区或一块土地内可能存在不同的黄花蒿类型,其形态和青蒿素含量也有明显差异。如秀山县的海洋乡,有2种黄花蒿类型。宽裂叶青茎腋点红黄花蒿的青蒿素含量为0.86%,而稀裂叶青茎黄花蒿为0.59%;溪口乡在同一块地内有4种类型的黄花蒿,其中,下青上紫杆黄花蒿的青蒿素含量为0.95%,而稀细裂叶青茎黄花蒿为0.59%。酉阳县钟多镇有5种黄花蒿类型。其中,稀细裂叶青茎黄花蒿的青蒿素含量为0.72%,而分裂叶白脉白绿茎黄花蒿为0.45%;稀细裂叶、稀宽裂叶及宽裂叶型的青  相似文献   

2.
海南引种栽培黄花蒿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黄花蒿主产区采集4份种质资源,引种至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兴隆)试验田,于现蕾期采收叶片和花蕾,采用超声波法提取青蒿素,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引进的4份黄花蒿的青蒿素含量为0.61%~1.47%,各种质含量差异显著,其中重庆西阳黄花蒿的青蒿素含量最高.海南的生态坏境适宜引种栽培黄花蒿,引...  相似文献   

3.
以黄花蒿为材料,在瑞丽进行黄花蒿田间试验,研究了冬春抑期栽培黄花蒿主要物候期和生长发育情况、植株主要农艺性状、产量与青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黄花蒿冬春抑期栽培比正季栽培生育期偏短29 d;黄花蒿干品产量为1140 kg/hm2,青蒿素含量为0.607%,在瑞丽黄花蒿冬春抑期栽培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冬春抑期于未进入雨季的5月中旬收获,很容易利用日晒干燥,且一年两季种植黄花蒿,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而减少原料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野生黄花蒿生物量及青蒿素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合理利用黑龙江地区的黄花蒿资源,对黑龙江野生黄花蒿各时期的生长状态指标--株高、冠幅、鲜质量等进行了观察,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青蒿素含量,研究了黄花蒿生物量变化与青蒿素含量的相关性,比较了黑龙江各地区野生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的差别以及青蒿素在植株中各部位的分布.结果表明:各生物量指标在7月中旬增长较快,现蕾期(7月25日)达到最大;生物量的高峰期与青蒿素含量最高时期一致,均为现蕾期,此时期为黄花蒿的最佳采收期;青蒿素含量受地域影响较大,牡丹江市磨刀石镇黄花蒿青蒿素质量分数较高,为937.78μg/g;青蒿素在植株各部位含量差异较大,叶片含量分别为主茎和小枝的18倍和50倍左右,即叶片为青蒿素主要产生部位.  相似文献   

5.
 以黄花蒿为材料,在瑞丽进行黄花蒿田间试验,研究了冬春抑期栽培黄花蒿主要物候期和生长发育情况、植株主要农艺性状、产量与青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黄花蒿冬春抑期栽培比正季栽培生育期偏短29d;黄花蒿干品产量为1140kg/hm 2,青蒿素含量为0.607%,在瑞丽黄花蒿冬春抑期栽培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冬春抑期于未进入雨季的5月中旬收获,很容易利用日晒干燥,且一年两季种植黄花蒿,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而减少原料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6.
黄花蒿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具有抗疟疾消炎杀菌抗癌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在世界范围内 具有极大的市场。随着市场对青蒿素类药品需求量的日益增多及野生黄花蒿的逐渐匮乏, 如何获得优质高产的黄花 蒿品种,提高人工栽培黄花蒿的生物量及青蒿素含量成为了研究热点对黄花蒿的生物学特征,影响其生物产量和 青蒿素含量的因素,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及最新进展等进行综述为黄花蒿的人工种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云南栽培黄花蒿最佳采收期确定及干燥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花蒿是我国传统中药,从中提取的青蒿素是抗疟疾的特效药。研究了黄花蒿不同生育时期的青蒿素含量及不同干燥方式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云南栽培黄花蒿的最佳采收期为花芽分化期,最佳干燥方式为自然晾晒。  相似文献   

8.
黄花蒿地膜栽培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黄花蒿"元阳种源"进行露地和地膜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地膜栽培株高、基茎粗、分枝数、冠幅、单株生物量、青蒿素含量等性状均优于露地栽培,且叶蕾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目前,黄花蒿地膜栽培技术已在云南主要产区曲靖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9.
黄花蒿与马铃薯等秋种作物轮作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地制宜选择马铃薯、秋黄豆、四季豆和胡萝卜4种秋作物与黄花蒿轮作,考察其生长时间、土壤理化性质、黄花蒿发病率、产量及经济效益,探索黄花蒿轮作的良好模式。结果表明:黄花蒿与马铃薯等4种作物轮作,生长期衔接良好,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起到改善土壤pH值,降低土壤容重,增大土壤的孔隙度的作用。以马铃薯最优,其次为秋黄豆。与秋黄豆、马铃薯轮作能显著提高后茬黄花蒿药材产量和青蒿素含量,降低黄花蒿白粉病和茎腐病的发生。4种农作物与黄花蒿轮作均能增收,其投入因品种的不同而异,纯收入以马铃薯最高。结论:黄花蒿-马铃薯-黄花蒿轮作模式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降低白粉病和茎腐病发生,提高黄花蒿药材产量和总体效益,并有利于青蒿素含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
不同纬区及不同栽培立地条件对黄花蒿青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调查对比不同纬区及不同栽培立地条件的黄花蒿中的青蒿素含量来探讨增加青蒿素产量的栽培措施,发现我国种植的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由南往北逐渐降低,以及采收期和采收部位等栽培措施对青蒿素含量有较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分析了正确制定和运用育种策略对提高作物育种效率和效益的作用和意义。作物育种工作整体上由育种目标,育种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基础研究,育种程序和技术,以及组织管理等五个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是一个系统。制定育种策略,就是要在制定出合理育种目标的基础上,从育种工作五个部分的相互联系性和层次性出发,综合运用育种有关学科的理论知识、育种经验以及各种技术手段对实现育种目标的动态过程或育种整体计划进行优化,并有效地组织实施,以经济有效地育成新品种,提高育种效率、效果和效益。从这种意义上讲,作物新品种选育工作是一项工程,即作物育种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商业化育种的特点及发达国家种业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我国种业发展现状,提出国家应通过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构建新型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及交易平台、种子管理部门转变职能加速商业化育种体系的建立。结合水稻育种实践及湖北省水稻生产实际,提出水稻品种选育目标应从全产业链角度出发,选育适合全程机械化生产的中稻和直播早晚稻、再生稻、高档优质稻、中粳或单季晚粳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诱变育种的类型,综述了诱变育种中常用的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在棉花育种上的应用及研究概况,指出了棉花诱变育种存在的问题,并对棉花诱变育种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我国海鲈养殖现状及养殖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海水鱼类的养殖历史最为悠久.400多年前的明朝,人们就开始鲻鱼的人工养殖.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海水网箱养殖得到迅速发展,现已成为继藻类、贝类和对虾养殖之后的又一水产支柱产业,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海鲈的养殖水域十分广泛,其在常见的淡水池塘、海水池塘、淡水工厂、海水工厂、网箱、内陆盐碱水域中都能很好生长,优异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的抗病力以及饲料来源广泛等优点使其成为我国优良的人工海水养殖品种.目前海鲈年产量突破10万t,稳居海水养殖鱼类之首.  相似文献   

15.
杂交育种在牡丹新品种选育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牡丹的开花授粉习性、重要性状遗传特点以及杂交育种在牡丹育种上应用现状谈起.重点介绍了杂交育种技术在牡丹新品种选育上的应用,旨在为今后牡丹育种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廖咸康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076-6077
在对枇杷育种现状进行论述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生产实际,提出了大果枇杷育种目标及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探讨齿缘龟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种公牛感染温氏枝原体后的生殖健康。[方法]通过血常规和生殖健康检测等方法对药物治疗前后种公牛的血液和精液品质进行试验研究。[结果]在未给予磷酸伯氨喹治疗前,病牛有轻度的贫血,血液涂片中可见大量的温氏枝原体;病牛阴囊壁肿大,睾丸变软,精液品质下降,精子活力降低,初级和次级畸形的精子比例增大;药物治疗后,温氏枝原体很快从血液中消失,临床症状逐渐缓解,顺利通过了1个月后生殖健康检测。[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温氏枝原体与公牛生殖机能下降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宁夏小麦育种及育种方向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是宁夏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耕地面积减少、人口增加,提高小麦单产势在必行;宁春4号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以来,迄今也有近30a的历史,但仍没有更好的品种出现来实现宁夏春小麦的第5次更新;而引进的以蓝粒作为标记性状分离、保持不育系的新型蓝粒二系法杂交小麦系统,是一套切实可行的杂交小麦系统。  相似文献   

20.
钟孟淮  廖飞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0):68-69+78
生态鸡养殖时,养殖环境要符合生态保护要求,以保证所提供的产品是高品质且安全的产品。同时,在养殖过程中要保护好养殖环境的生态,既要遵循常规的科学饲养管理要求,在各个饲养管理环节又要考虑生态保护的要求。对生态鸡养殖的生态要求与关键养殖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