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配合农业部2002年重点工作,增强我国大豆市场竞争力,促进东北地区高油大豆生产再上新台阶,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办公室今年重点下达了“东北地区高油大豆品种与生产技术推广”丰收计划项目,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牵头,组织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农业厅(委员会)及黑龙江农垦总局等5家单位实施。项目从2002年开始实施,示范推广高油大豆245万亩,分别落实在上述四省区及农场总局的16个示范县(农场),2003年重复实施1年。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该地区生产的大豆具有产量高,品质优异的特点。这些年,随着我国大豆市场不断开放,东北地区大豆生产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为此,就需要我们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从而提升东北地区大豆在市场中的占有率和竞争力,带动种植户经济效益增加。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进一步提升大豆产量、品质,增加农民经济效益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东北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大豆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因此,东北地区的大豆生产对全国大豆产量是至关重要的。针对今年东北地区大豆春播期间应该注意的技术问题和大豆苗期病虫害防治的相关技术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豆市场与贸易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中国大豆市场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的来看,自从中国大豆进出口放开以来,大豆市场多数年份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从价格看,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大豆价格与国际市场联动性越来越强,大连大豆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走势基本一致,能够正确反映现货市场未来供求关系的变化趋势。还就中国大豆进出口贸易总体情况、进口大豆和豆油的主要来源国、国内主要的进口地区,以及中国出口大豆的主要地区和出口目的国等方面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玉米市场价格稳中有升,小麦市场价格日趋明朗化,所不同的是,国内大豆市场近期可谓是风云突变。第一船巴西大豆在广东赤湾港开始卸货,这一消息在国内大豆市场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大豆价格后期走势更是让人云里雾里,市场上对价格走势的推测也是说法不一,虽然进口大豆已经进入我国市场,但近期对市场的影响不会太大,具体原因如下:近期国内大豆市场价格受进口影响不会太大。自去年6月份转基因政策颁布以来,中国的大豆进口一直为市场关注,而今年3月20日转基因条例正式实施后,转基因大豆进口则陷入停滞状态,国内大豆市场供应面…  相似文献   

6.
自11月以来,油脂企业加工效益下滑,11月和12月进口大豆到港数量不断增加,国内油厂对东北地区国产大豆的需求热情明显减弱,受此影响大豆价格小幅回落。本周,东北地区新产大豆收购市场继续呈现购销不旺的局面,大豆收购价格也呈现跌势。目前大豆收购价格报价较为混乱,从2.72元/kg~2.90元/kg不等,农户惜售心理依然较为强烈。目前,华北和华南地区油厂已经基本淡出了东北大豆收购市场,仍活跃在黑龙江地区的全部为当地油厂。油厂采购不足导致东北大豆价格回落  相似文献   

7.
大豆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典型的油料作物,它在东北地区的种植非常普遍。特别是在近些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市场对大豆的需求不断提升。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保证农户种植收益,需要结合东北地区环境特点和种植条件,对大豆种植技术进行大范围推广和应用,以此提升东北大豆种植质量,保证东北大豆的产量。因此,本文针对东北大豆种植技术进行具体论述,希望能够为相关种植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的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大豆种植则是东北地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东北地区大豆种植中病虫害问题频发,不利于东北地区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该文介绍了东北地区的主要病虫害,提出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并详细介绍了大豆灰斑病、大豆根腐病、大豆蚜虫以及大豆食心虫等主要病虫害的药物防治措施,以期实现大豆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9.
新年度黑龙江大豆市场行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黑龙江大豆收获基本结束,新大豆收购价格达到4.00-4.10元/kg,目前,农民惜售、观望心理较重,市场依然持续有价无市。在种植成本增加、国内外大豆供给减少、豆类市场需求旺盛的推动下,市场普遍预期大豆价格还将上涨。后期,国家收储政策将主导黑龙江大豆价格走势。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大豆市场及主产区大豆生产调研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丽 《农业展望》2008,4(6):22-24
分析了当前中国大豆和豆油的进出口、价格等市场状况及影响因素,并对后期走势进行了判断。通过对主产区调研,了解到2008年大豆生产中存在的一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对大豆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