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兽医把奶牛黄疸病分为阳黄和阴黄两种,它是以奶牛的目黄、皮黄、尿黄、阴户黄、乳汁黄、黏膜发黄,尤其是以乳房皮肤黄染明显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不同于机体消瘦衰弱、贫血、焦虫病等黏膜黄染的疾病。  相似文献   

2.
耕牛阴黄疸病是以牛目黄、皮黄、尿液发黄的一种病症,不同于机体消瘦衰弱、贫血、焦虫病等粘膜黄染的疾病。该病在临床上不难鉴别确诊。笔者20多年来在临床上诊治耕牛阴黄疸病11例,均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治愈率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3.
<正>黄疸是一种疾病症状,主要以可见粘膜发黄为其主要特征(主要指眼结膜、巩膜出现黄染)。临床上分为两种:如春热夏旱之年多见热性黄疸(阳黄),夏旱曝热,秋雨连绵之年多见湿性黄疸(阴黄)。也有阳黄久而不愈则转为阴黄者。牛黄疸是以奶牛的目黄、皮黄、尿黄、阴户黄、乳汁黄、黏膜发黄,不同于机体消瘦衰弱、贫血、焦虫病黏膜黄染的疾病。在临床上不难鉴别确诊,常将其分为阳黄和阴黄两种。  相似文献   

4.
耕牛黄疸病是脾胃湿热蕴结不散迫使胆液外泄于肌表,致使口、眼、鼻、阴户以及尿液发黄的一种病症。不同于机体消瘦衰弱、焦虫病等黏膜黄染的疾病。该病在临床上不难鉴别确诊。笔者20年来在临床上诊治耕牛阳黄疸病9例,均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治愈率达96%以上。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黄疸肉与黄脂肉形成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黄疸肉由黄疸和药物原因引起的黄膘,不能食用,称之为黄疸肉。黄疸病引起的黄膘,是胆红素大量进入组织液血液,并在皮肤、黏膜、脂肪以及其他实质器官组织沉着,使之黄染的病理变化。胆红素主要来自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吞噬细胞体内,经过一系列的代谢,可转变为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由血液进入肝  相似文献   

6.
生猪屠宰常在夜间进行 ,所以夜间的检收和检验常在灯光比较昏暗的情况下进行 ,使黄疸、黄脂等病害肉很容易出现判断错误而允许出厂。下面介绍猪的黄脂与黄疸病的检验体会 ,供同行们参考。与其他肉尸相比较 ,如肉尸外表层、头部、眼结膜、黏膜、内脏和皮脂等都是黄色 ,可初步确定为黄疸 ,因为黄疸是胆红素受阻 ,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全身性黄染。而黄脂病只有脂肪组织发黄 ,其他组织无黄染 ,色泽呈淡鲜黄色 ,通过排酸与空气氧化会变淡或消退。另外 ,黄疸还能加重黄染。可取关节囊液 ,置于白色容器中观察 ,显黄色的是黄疸 ,无色的是黄脂。经过以…  相似文献   

7.
猫黄疸性疾病是临床宠物治疗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引起患猫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呕吐,进行性消瘦。临床经采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后,患猫黄染明显消褪,病程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8.
奶牛巴贝斯虫病,又称焦虫病,是由巴贝斯科巴贝斯属的梨形虫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奶牛生产的寄生虫病。本病皆以硬蜱为媒介进行传播,典型性巴贝斯虫病在临床上以高热稽留,体温升高到40℃以上,迅速消瘦、贫血、黏膜苍白或黄染等为特征。最明显的症状是出现血红蛋白尿,尿的颜色  相似文献   

9.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8月初,乌鲁木齐县萨尔达板乡奶牛养殖户阿某的奶牛发生一种可视黏膜苍白、黄染、高热40℃、静脉血液稀薄为特征的疾病,先后发病7头。后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确诊为奶牛附红细胞体病,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0.
奶牛醋酮血病是指奶牛血液中含有较高的酮体而引起奶牛全身功能失调一种代谢疾病,以消化机能紊乱、产奶量下降、伴有神经症状为特征。因碳水化合物缺乏引起的低血糖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以高产牛、产后1个月的牛、泌乳高峰期的牛多发,发病率达20%以上。1临床症状一般分为消化型和神经型2种类型。1.1消化型醋酮血病奶牛食欲下降或废绝,喜喝污水、尿,可视黏膜黄染。反刍无力,次数不定,瘤胃弛缓,蠕动微弱,次数减少。粪少干而硬,有的瘤胃膨胀。体温正常或略有下降(37.5℃),心跳加快心音模糊,重者全身出汗。尿量少、色黄并具刺鼻酸味,产奶量下降…  相似文献   

11.
<正>家畜黄疸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病症之一。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使皮肤、巩膜和黏膜出现黄染的现象。大致分为溶血性,阻塞性和实质性黄疸3种,经常是混合感染。笔者共计诊治各种病畜282例(其中:马88例,驴66例,牛57例,猪24例,羊33例,犬9例,长颈鹿2例,骆驼3例),治疗中3例死亡,3例屠宰,其余均治愈。现报道于后。1病因病机1.1溶血黄疸是由红血球破坏过多引起(主要见  相似文献   

12.
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清胆红素高于正常所致的组织黄染现象。临床上各种肝胆疾病和溶血性贫血均可发生黄疸,其多表现为可视黏膜和皮肤黄染。有资料表明,在溶血性贫血中,犬大多出现黄疸,而猫仅有18%。新生幼畜和患传染性肝炎的动物黄疸病例多有报道,而成年猫妊娠期溶血性黄疸报道尚属少见。2004年3月28日,笔者在门诊接治一例妊娠期严重黄疸的患猫,经过治疗,呈现黄色的全身皮肤和可视黏膜黄染消失,精神状态、饮食欲及其他外观指标也基本转为正常。  相似文献   

13.
1临床症状病例1:马犬,3岁,雌性,体重30kg,其呕吐,精神不振,不愿活动,小便色黄,未见大便,体温、脉搏、呼吸未见明显异常,听诊胸腹部,无异常,可视黏膜及皮肤黄染。病例2:柯基犬,8月龄,雄性,体重7.5kg,其呕吐,呼吸急促,心率快,腹泻,伴血,可视黏膜及皮肤严重黄染,皮下有出血斑,眼结膜充血,尿黄。该犬精神不振,不愿活动,无食欲与饮欲。  相似文献   

14.
猫的黄疸性疾病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清胆红素含量高于正常值所引起的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多见于猫的肝片吸虫病、细菌或病毒感染(特别是猫瘟后期)、脂肪肝和药物中毒等疾病。以往对该病的治疗很难在短期内见效,患猫病程长,褪黄缓慢。经临床应用发现,使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黄疸性疾病的猫,可以起到很好的褪黄作用,明显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5.
正犬黄疸即高胆红素血症,由于胆红素形成过多或排泄障碍,大量胆红素蓄积在体内,使皮肤、黏膜、浆膜及实质器官萱染~([1]),临床特征表现为尿液浓茶样黄,眼黏膜和口腔黏膜黄染,靠近腹股沟部的腹下部皮肤发黄,严重时全身皮肤发黄。在不同的病因,肝脏发生不同程度的疾病,其生理功能发生一系列的改变,从而严重影响动物的健康~([2])。本文就临床1例犬肝细胞性黄疸,利用血常规、生化、B超等实验室检查手段,采用中兽医  相似文献   

16.
中西结合治疗奶牛胃肠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胃肠炎是胃肠黏膜及其深层组织的出血性或坏死性炎症,临床上有严重的腹痛、腹泻等症状。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共收治奶牛胃肠炎20例,除1例未能治愈外,其余19例通过中西结合治疗全部治愈。现将一例典型病症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09年7月,黑龙江省龙门农场张某饲养的一头奶牛,持续性高热,气喘,可视黏膜与皮肤黄染,经兽医站技术人员会诊,最终诊断为奶牛附红细胞体病。通过合理用药,及时治疗,疾病已被治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黄染猪肉俗称黄膘猪肉,宰前检疫中一般不易检出,通常是在屠宰后才能检出,主要特征为脂肪发黄.在检疫工作中,检出的黄染猪肉统称为异常猪肉,在屠宰检疫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置黄染猪肉是事关公共卫生的重大问题.1分类1.1可食用的黄染猪肉仅脂肪黄染,略带鱼腥味,其它组织、器官不发黄或黄染不明显,肝、胆、肾等内脏无病变,肉尸放置在常温环境中脂肪黄染会逐渐减弱或消失。1.2不可食用的黄染猪肉不仅脂肪黄染,而且黏膜、巩膜、结膜、肠系膜、肌腱、皮肤等均呈黄色,甚至实质器官都发黄,肝、胆、肾等内脏多有病变,肉尸随放置时间的延长黄色不褪甚至愈黄。  相似文献   

19.
奶牛病毒性腹泻一黏膜病又称奶牛病毒性腹泻或奶牛黏膜病,是由于病毒性腹泻一黏膜病病毒引起奶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特征为黏膜发炎、糜烂、坏死和腹泻。  相似文献   

20.
黄疸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以目黄、身黄、尿黄为特征的一类病症。各种动物均可发生,其病因较为复杂,在兽医临床上症状不一。常见的黄疸症有阳黄疸和阴黄疸之分。阳黄疽是湿热、毒疫之邪外袭、内阻中焦、脾胃运化失常,湿、热交蒸,不得外泄,影响肝胆,致使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渍皮肤及黏膜而发为黄疸:阴黄疸是寒湿所致。笔者在2009年7月份遇到一例犊牛阳黄疸型病例,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