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建全,生于1942年,是临洮县太石镇沙塄村八社农民,初中文化程度。他为人忠厚、性格耿直、意志坚定、思想解放,善于动脑筋,很有经济头脑和开拓创新精神,别人不敢想的他敢想,别人不敢干的他硬是不信邪,而且一干就能干出点名堂来。早在80年代初,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已担任社长的他,大胆承包了本村很不景气的沙塄砖瓦厂,几经风雨,使这个集体小企业起死回生,百十户农民经济收入增加,自己也率先脱贫致富。后来他又投资数万元办起太石磷肥厂,年产磷肥2000吨,年产值达60万元,为本村群众寻找了另一条致富门路。由…  相似文献   

2.
长城脚下拓荒人记临洮县新添镇老退伍军人马芳槐候金喜“荒山是我一本无咒的圣经,我要每天把它诚心地念,念出个极乐世界,人间乐园!”(马芳槐语)在秦长城起首的临洮县新添镇三十墩村,有一位年近古稀、壮心不已的老人,他放弃了安逸舒适的晚年生活,独居荒山整10年...  相似文献   

3.
老人与花     
今年78岁高龄、在甘肃临洮县享有“大丽花王”美称的张万全老人,务花弄草40年,经他培育出的各类品种多达2000多个,几经择优淘汰,目前仍保留精品300多个,尤其是近两年他和儿子张东生又精心培育出了40多个菊花带勾型奇特品种,产品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  相似文献   

4.
祁兰梅 《中国林业》2008,(21):61-61
临洮县位于甘肃中部,近年来,花卉产业快速发展,知名度在全国迅速提高,已成为对外宣传临洮的"一张名片",为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仙客来对临洮县而言,是名副其实的"外来品"。  相似文献   

5.
临洮县特色花卉地方优势品种资源十分丰富,要把临洮县的特色花卉资源优势转变为品种优势和商品优势,就必须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花卉和加大对其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魂牵梦绕洮河情陈星与他的《千里洮河图》田葆华今年春节,笔者和甘肃电视台记者杨德灵来到临洮县岳麓山公园,一起观赏了洮河林业局退休职工,我省书画界老前辈陈星先生的佳作《千里洮河图》长卷,并走访了他。陈先生其人,其画给我们留下了深深地印象……。陈星,号罹翁...  相似文献   

7.
2002年4月~2005年2月,笔者在甘肃省临洮县洮阳镇五爱花卉基地,对东方百合西伯利亚、辛普隆、索邦、元帅、提拔、马可波罗、地中海、热情、白玛丽、凝星等10个品种进行了引种观察。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森工企业经济类型的划分孙继华,陈国良(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黑龙江省森工外贸公司)1划分的目的和意义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之一。开发建设40年来,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木材,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我们却不能忘记...  相似文献   

9.
福特公司于2000年9月首次在中国设立“福特汽车环保黄河奖”。其中唯一一个个人项目的得主是河北省宣化县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就是李荣。 初识李荣,是在2001年2月19日河北宣化县由福特汽车公司副总裁许国桢向他颁奖及资金兑现仪式上。他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山区农民,一头与他年龄并不相称的花白头发,瘦弱单薄的身躯。惟一引人注目之处是他那有些执著、坚定的目光,也正是这种执著,使他在十年的艰苦劳作中,绿化了家乡的万亩荒山。  相似文献   

10.
“‘绿色银行’可以取钱啦!”———这是记者6月初在河套地区采访时,听到农民说得最多,也是最让农民高兴的一句话。临河市隆胜镇星光村八社农民王德山不会忘记2003年12月27日这个日子。这天,巴盟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工作进入了正式采伐阶段,并且在他承包地的毛渠上伐倒了第一棵树。今年夏天,当我们见到王德山时,他的脸上依然挂着丰收的笑容。他回忆说,那天我很兴奋,种植在毛渠上16年的120棵杨树伐倒后,当场就卖了4200元。什么叫美梦成真,当时就感觉到了。同一天,我们在星光村五社见到了“试点采伐收入第一人”王挨和。1984年,他在一条斗渠上…  相似文献   

11.
他,是八亿农民的一员;他,是五亿青年的一员。他的汗水浇透了戈壁荒滩,他的辛勤织出了丰硕硕果。 阿不都热西提·依明同志是喀什地区英吉沙县乌恰乡农民,今年28岁。1982年至1986年,五年来,他开垦荒滩720亩,定植各种林木6万余株。盖起了三间新房,建起了一个鸡场、一个牛羊圈。1984年纯收入1100元,1986年纯收入11000元。他是英吉沙县第一个以林致富,以短养长发展林业的专业户。  相似文献   

12.
平湖岸边“果树迷”——记永靖县岘原乡刘家村农民刘世坤本刊通讯员张惠林在刘家峡平湖北岸,有一个普通的农民,他喝湖水长大,靠湖水致富,成了全乡闻名的“果树迷”,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他,就是永靖县岘原乡刘家村的农民刘世坤。那是1982年冬天,县上第一次果树培...  相似文献   

13.
今年74岁的任道义,年青时就有一个枣业梦——在干旱缺水的砂田里种红枣树,让农民脱贫致富。他出身于河南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1959年从北京林学院毕业后来到张掖,在那里一干就是25年,先后在林业局、宣传部工作。直到1984年调到甘肃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担任党委副书记、书记,为甘肃的林业科研事业辛勤耕耘,播洒汗水。15年前任道义退休了,他首创建立了西部枣业  相似文献   

14.
林西县兴隆庄乡九连庄村青年农民郭显生,全家4口人,两个劳动力.从1985年开始,他靠开发荒山,走上致富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广大农民都想致富,一些人通过发展工副业富了起来.可郭显生却与众不同,他把眼睛盯在了荒山上.他几次向村,组提出申请,要求承包荒山,靠山致富.1985年春,他利用两周时间考察了村周围的荒山荒坡,  相似文献   

15.
何庆魁,黑土地走出的著名剧作家,他只上了8年学便在家务农,年近40还在以打鱼、卖菜为生,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他的生花妙笔来自对生活的用心感悟,对艺术的孜孜追求。他关注农民、钟情绿色,一辈子追求真善美。  相似文献   

16.
潘从正碑文     
长眠在这里的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他叫潘从正,人称“老坚决”。他在世八十七年,却有半个世纪抛家离舍,同妻子住在荒地培育苗圃,植树造林。风沙曾掩埋过他,断粮几乎使他送命;病了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林科所生态林业课题组1989年从宁夏农科院畜牧所引进美国籽粒苋,并在临洮县潘家集乡生态林业试验站内试种成功。籽粒苋被称为优质牧草、21世纪的粮食。苋籽的蛋白质含量为16%,比稻、麦种子高得多,蛋白质的质量超过大豆而接近牛奶,其中赖氨酸含量1.01%,脂肪含量7.5%,  相似文献   

18.
●石光银陕西省定边县海子梁乡农民,17岁担任生产队长,开始治理沙漠。他带领群众造林6666公顷,建起了定边县第一片沙漠绿洲。1984年,他率先承包治理200公顷沙地,带动全乡187户农民参与到承包治沙的行列中。1985年,石光银成立了治沙公司,由于...  相似文献   

19.
周琼  陈国良 《林业科技》1996,21(5):50-51
胶合板的涂装周琼,付桂珠,陈国良(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黑龙江省森工外贸公司)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室内主要装饰材料之一的胶合板,人们不仅要求产品质量好,而且要美观。适合的胶合板涂装工艺,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1胶...  相似文献   

20.
赤峰市巴林左旗福山地乡前进村农民鹿守友,从1989年开始将房前屋后2.5亩园田全部改育苹果树苗。3年来,他先后共收入3.62万元。在他的影响下,村里有11户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