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1995年、2000年和2005年3个时期TM影像数据.运用ArcGIS 9.2软件和通用水土流失方程(RU-SLE),定量研究呼伦贝尔地区不同时期土壤侵蚀动态,运用马尔科夫模型对2010年和2015年呼伦贝尔地区水土流失状况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过去10 a中,呼伦贝尔地区土壤侵蚀程度以微度侵蚀为主,轻度以上侵蚀面积仅占总面积的10%左右.其中,1995-2000年呼伦贝尔地区微度侵蚀面积净减少534.33 km~2,轻度以上侵蚀面积增加了580.02 km~2,说明1995-2000年的5 a中呼伦贝尔地区土壤侵蚀强度呈增大趋势;2000-2005年微度侵蚀面积净增8 326.69 km~2,轻度以上侵蚀面积净减少了8 360.54 km~2,土壤侵蚀强度呈减小趋势,说明2000年以来,呼伦贝尔地区水土流失现状较以前有明显改观.这与同期当地实施生态保育措施有较大关系.预测到2010年和2015年,呼伦贝尔地区土壤侵蚀强度将得到缓解,其中,轻度以上侵蚀面积分别比2005年减少24.8%和38%.  相似文献   

2.
水土保持是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流域现有水土流失面积56.2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1.2%,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15.3%,年侵蚀量22.4亿贫,年侵蚀模数3981.8t/km~2.经过40多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长江流域已高标准地完成治理面积4.58万km~2,既提高了林草覆盖率,减少了土壤侵蚀量,又增加了粮食产量,培养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江流域的治理目标是:“九五”期间治理5.0万km~2,2000~2010年治理15万km~2,2010~2025年治理30万km~2,基本实现15年初见成效,30年大见成效.  相似文献   

3.
岷江流域土壤侵蚀变化与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95年、2000年遥感土壤侵蚀调查(RS)资料为基础,结合2005年实地调查资料,研究岷江流域土壤侵蚀的演变规律,应用马尔柯夫模型对流域土壤侵蚀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同时探讨岷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分区与对策。结果表明:(1)岷江流域土壤侵蚀现状表现为:侵蚀总面积19 907.7 km2,占幅员面积的43.77%;侵蚀类型以水蚀为主,占侵蚀面积的88.24%;侵蚀等级以中度侵蚀为主,占侵蚀面积的44.07%。与1995年相比,土壤侵蚀面积减少369.6 km2,减少比例为0.81%。计算表明岷江流域2000年土壤侵蚀量为8.94×107t,平均侵蚀模数1 966 t/(km2.a)。(2)应用Markov模型对2005-2025年岷江流域土壤侵蚀面积的预测结果显示:岷江流域土壤侵蚀面积将呈逐年减少趋势。到2025年,土壤侵蚀面积将比2000年减少1 452.87 km2;未来20年内土壤侵蚀量每5 a以3.17×107t的速度减少。(3)岷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应在以全流域综合治理为目标,在科学规划基础上,选择优先治理区和重点治理区,以不同类型的治理工程为主要途径,推动岷江流域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贵州省土壤侵蚀进行快速定量研究,为土壤侵蚀治理工作和土地利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日降雨量、土壤类型、土地利用、DEM,MODIS-NDVI等数据,结合RUSLE模型估算研究区土壤侵蚀量。[结果]研究区的2010年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880.81t/(km~2·a),属轻度侵蚀。大部分区域主要以小于500t/(km~2·a)的微度侵蚀为主,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9.60%。土壤侵蚀面积(轻度侵蚀以上)达71 164.14km~2,占总面积的40.40%。强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达10 431.60km~2,占总面积的5.91%,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北部和东北部,以及北部大楼山、武陵山、东南部苗岭以及西部乌蒙山等地势较高以及中东部乌江,西南部北盘江等河流流域。[结论]林地、耕地和草地以及海拔在600~1 600m之间的区域是今后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宜宾县土壤侵蚀现状、消长以及水土流失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宜宾县土壤侵蚀面积达986.03km~2,占幅员面积的33.54%;宜宾县土壤侵蚀面积从2000年至2012年减少了608.28km~2,减幅达38.15%,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减少440t/km~2·a;宜宾县土壤侵蚀与雨季和农业活动密切相关;宜宾县实施的各类水土保持措施效果显著,需加大坡耕地治理规模;小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有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通过收集相关基础资料和数据,基于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得到包头市2019年土壤侵蚀状况,并将结果与该地区2018年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包头市2019年水土流失总面积为16 637.30 km~2,占动态监测区总面积的59.92%,各旗(县、区)土壤侵蚀以轻度侵蚀为主,但局部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极强烈、剧烈侵蚀面积减少,轻度侵蚀面积增加,表明该地区土壤侵蚀强度由高到低转移,水土保持措施效果较为显著;局部生产建设项目等人为扰动造成小范围的水土流失加剧,仍需加强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7.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土壤侵蚀现状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分析了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一江两河指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及年楚河)土壤侵蚀现状及分布特征,探讨了研究区土壤侵蚀的影响因素及水土流失防治思路。结果表明:(1)该地区侵蚀类型以冻融侵蚀为主,面积达2.2万km2,占总侵蚀面积的47.19%,水力侵蚀、风力侵蚀次之,分别占45.57%,7.24%;(2)土壤侵蚀强度以中度侵蚀为主,占42.65%,中度及以上侵蚀面积占80.36%;(3)土壤侵蚀面积广,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多种侵蚀形态相互交错,潜在危害大;(4)“一江两河”地区土壤侵蚀现状及特征是环境气候及人为活动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中人为活动单一且影响较弱,恶劣的自然条件是土壤侵蚀的主导因素,该区水土流失防治可借鉴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理论及经验,创新思路,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8.
<正> 黄河流域有水土流失面积43万多km~2,占流域总面积的58%,其中年土壤侵蚀模数5000t/km~2以上的就有15.6万km~2,年侵蚀模数10000t/km~2以上的有7.7万km~2,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该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极为重视,50年代初期起,就在这一地区投入经费,培养人员,开展大规模的水土保持治理工作,截至“八五”期未止,扣除人为破坏,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3万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5%.在开展治理的同时,各级领导对水土保持科研工作也非常重视,50年代初期即建立水土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以安塞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典型县——安塞县为研究对象,基于3S技术与RUSLE土壤侵蚀模型,从县域尺度上分析评价了黄土高原区退耕还林前后土壤侵蚀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与退耕前1999年相比较,2010年土壤侵蚀强度在空间上发生明显改变,总体上,土壤侵蚀强度有明显减小的趋势。极强烈侵蚀下降幅度最大(下降13.73%),主要向强烈转移,占10.45%;中度侵蚀由35.92%增加到59.98%,主要由强烈侵蚀转移而来,占27.08%;微度和轻度变化较小。土壤侵蚀既有增强区域也有减弱区域,总体趋势以减弱为主。侵蚀加强区域主要是由中度和强烈向强烈、极强烈和剧烈转移,转移面积较小;发生增强的区域主要是以草地覆盖为主;其次是原耕地,退耕还林后转化为林地和草地,部分地区出现裸露斑块,呈现部分小面积土壤侵蚀加剧。土壤侵蚀减弱区域主要是极强烈、剧烈向中度、强烈等转移;转移面积主要发生区域沟壑区低盖度草地、沟道以及河道边缘裸地。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荒山林草覆盖度增加,林草植被对降水进行截留下渗,缓减洪峰流量,减少降雨洪峰对沟道和河道侧冲刷,降低土壤侵蚀强度。安塞县实施退耕还林11年后,土壤侵蚀以强度侵蚀为主(46.47%)转中度侵蚀为主(59.98%),全县平均土壤侵蚀由1998年的9 780t/(km~2·a)转为2010年的5 460t/(km~2·a),每年约减少土壤侵蚀量1 274万t。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对于安塞县控制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将对该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党家山小流域位于古县东北部的北平镇党家山村南,总面积6.9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5.18 km2,占75.1%。水土流失形式以水力侵蚀为主,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 758 t/km2。截止2012年底,已治理面积223.14 hm2,治理度43.08%。列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后,规划新增治理面积274.96 hm2,使累计治理度达到95%以上,水土流失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御河和口泉河是大同市的母亲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2 011 km~2,占总面积67.4%,以轻、中度侵蚀为主。近几年来,随着京津风沙源和首都水资源项目的水土流失治理,治理度达53%。在总结目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预防保护、综合治理、加强监管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2.
浮山县土地总面积940.6 km~2,水土流失面积760 km2,占80.8%;年均输沙量400.2万t,年土壤侵蚀模数5 266 t/km~2,水土流失严重。经过多年以建设基本农田为中心的水土流失治理,特别是近三年的重点治理,治理度达到72.9%。总结了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成效与经验,提出了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现有土壤侵蚀面积46 341.3 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1.7%。其中:水力侵蚀为40 429.1km2,风力侵蚀3 318 km2,人为侵蚀2 593.3 km2。全省年土壤侵蚀总量为1.31亿t,水土流失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 834 t/(km2.a)。地域分布主要在辽西4市及辽东32个县(市、区)。地类分布:林草地中共有水土流失面积2 551.3 km2,占全省总侵蚀面积的55%。旱作坡耕地侵蚀面积18 131.3 km2,占全省侵蚀总面积的39.1%,主要发生在3°~5°坡耕地上,占耕地侵蚀面积的71.8%。防治对策:认清形势,继续加大治理力度,改善林草地环境质量,发挥植被防御功能;加强坡耕地治理,改变小地形及退耕还林;沟壑治理必须防御性治理与开发性治理相结合。建立监测预警机制,控制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土壤侵蚀与土地退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的土壤侵蚀是造成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20.0万km~2,以水力侵蚀为主.土地退化的主要类型有土壤退化、土地石质化、土地沙质化和土地沙石化,全省沙质荒漠化面积达95.14万hm~2.毁林垦殖、滥伐森林、工矿生产污染是造成土壤侵蚀、土地退化加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以多源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基于ArcGIS平台的空间分析与数据管理等功能,获取苕溪流域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土保持措施等数据,对降雨、土壤、地形、植被、水土保持措施等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各土壤侵蚀因子,应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计算土壤侵蚀模数,得到苕溪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监测结果表明,2020年苕溪流域土地利用以林地、建设用地和耕地为主;耕地主要分布在≤2°坡度级;植被覆盖状况良好,九成以上的园、林、草地植被覆盖度大于60%;流域水土流失总面积304.45 km~2,侵蚀强度以轻度侵蚀为主;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茶园、人为扰动用地、其他林地及旱地,其中极强烈及以上侵蚀主要分布在人为扰动用地、茶园和坡耕地;整体来看,土壤侵蚀强度改善的区域面积大于加剧的区域面积。  相似文献   

16.
水土流失社会经济因素作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严格地讲,在一定的相对稳定的地质时期内,水土流失受控于两种外力的作用,即涉及气候、地貌、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的外营力和人类活动.实际上,人类活动并不像地表径流等外营力那样直接参与侵蚀过程的发生,但人类活动的结果使水土流失过程发生了改变,使自然侵蚀过程大大加速.研究表明,在现代地质和气候未发生显著变化的情况下,人为活动特别是人为作用造成的天然植被的破坏是黄土高原现代水土流失加剧的根本原因;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速率已由唐代以前7.9%的自然侵蚀速率上升到今天的25%.50年代我国的水土流失面积为153万km~2,1992年公布的遥感技术普查结果是水蚀面积179.4万km~2,40年来已治理53万km~2.也就是说,若不考虑其他原因,40年来以人类活动为主要原因的水蚀面积扩大了79万km~2.因此,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行为是现代加速侵蚀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7.
基于SPOT和TM融合遥感影像和GIS技术,采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作为评价模型,计算了庆城项目区土壤侵蚀量,并结合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生成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等级图。结果表明,项目区年平均输沙模数为7058 t/km~2,侵蚀级别属强度。研究区62.2%的泥沙来自于占流域面积仅24.8%的极强度和剧烈侵蚀区域。经分析,项目区25°以上的坡度土壤平均侵蚀量大于10168t/km~2,是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正>四川是全国严重的水上流失省(市)之一。据1988年应用遥感技术进行水土流失凋查的结果,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21.9万km~2,占总面积的14%,其中中度以上流失面积为17.49万km~2。年土壤侵蚀总量达12.07亿t,平均侵蚀模数达2133t/km~2·a。严重的水土流失,直接恶化了生态环境。据遂宁水土保持试验站测算,  相似文献   

19.
基于RS、GIS技术开展监测,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判法评估福山区2016—2017年的水土流失分布特征、面积和强度。研究结果为:与2016年相比,2017年全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园地向其他用地变化为主;植被覆盖度发生变化的面积为2.480 k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51%;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0.48 km~2,水土流失总体呈减少趋势;侵蚀强度以轻度侵蚀为主,轻度侵蚀主要分布在植被覆盖度较高但地表植被少、坡度较大的丘陵区园地。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第四次土壤侵蚀遥感普查结果显示:全省现有土壤侵蚀面积422.95万hm2,占全省总面积的28.9%。针对辽宁省水土流失现状以及土壤侵蚀面积、强度、侵蚀量、有效治理面积、破坏面积等的动态变化,进而对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进行了全面深入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