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游伟民  李天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6053-6055
从植物根际土壤重金属的释放、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与转移以及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与忍耐机制等方面对植物提取技术机理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从减少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细胞壁的阻碍作用、植物的螯合作用、加速体内重金属的外排、体内重金属的区室化隔离与植物体的解毒作用几方面,探讨了植物对重金属的耐受性,从土壤p H、有机质、根系分泌物3个方面阐述了植物对重金属吸收的影响因素,从植物根系内部的转运和地上部分的运输两方面分析了植物对重金属的转运。  相似文献   

3.
螯合剂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1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提取修复强化途径主要有2种,一是提高植物生物量,二是提高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从螯合剂的作用机理,常用螯合剂种类,不同种类螯合剂对土壤中目标重金属的活化效果,以及螯合剂诱导下植物对目标重金属的吸收和积累效应,螯合剂使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等方面综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螯合诱导强化植物提取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同时对植物修复后的评价以及螯合诱导植物修复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与螯合剂,在强化植物吸收土壤重金属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SAA和螯合剂EDTA的使用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效态重金属的含量,有利于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同时还促使重金属由植物根部向地上部转移,强化重金属的植物修复.从植物体内重金属浓度考虑,强化效果的最优组合条件为在污染土壤中种植雪菜,播种前添加1 mmol/kg TX-100,收获前10 d添加5 mmol/kg EDTA(即A2B2C1D2E2);从植物吸收总量考虑,则以在相同条件下种植玉米为最佳(即A2B2C1D2E1),即作为C4植物的玉米有更高的生物量,而作为C3植物的雪菜则更容易积累重金属.  相似文献   

5.
表面活性剂与螯合剂对植物吸收Cd及Cu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与螯合剂,在强化植物吸收土壤重金属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SAA和螯合剂EDTA的使用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效态重金属的含量,有利于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同时还促使重金属由植物根部向地上部转移,强化重金属的植物修复。从植物体内重金属浓度考虑,强化效果的最优组合条件为在污染土壤中种植雪菜,播种前添加1mmol/kg TX-100,收获前10d添加5mmol/kg EDTA(即A2B2C1D2E2);从植物吸收总量考虑,则以在相同条件下种植玉米为最佳(即A282C1D2E1),即作为C4植物的玉米有更高的生物量,而作为C3植物的雪菜则更容易积累重金属。  相似文献   

6.
植物修复技术是清除土壤中重金属的一种有效、经济的生态技术。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主要有植物固定、植物挥发和植物吸收等方式,总结了在金属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固定和植物吸收修复技术研究方面的现状与进展,包括植物修复技术的特点、植物修复的研究现状、超富集植物的筛选方法,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植物吸收和累积重金属的影响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已影响到植物生长发育,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有机酸对植物吸收和累积重金属的影响因素包括有机酸的种类、浓度、土壤pH值、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酶活性等,有机酸能够通过改变土壤重金属形态、与重金属形成配位体等方式与重金属结合,改变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为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及农作物安全率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镉是一种毒性较强的重金属,镉污染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硒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利用硒与镉在植物体内的拮抗作用,在土壤或植物中施外源硒可以降低作物的重金属镉含量,并提高作物中硒含量。前人研究表明不同的施硒方式影响植物中镉吸收转运的效果,总结了土壤施硒和叶面施硒2种施硒方式下对不同农作物镉吸收和转运的影响,发现以果实或叶片作为食用对象的作物,可以用叶面喷施外源硒的方式降低镉在食用部位的累积,而土壤施加外源硒可降低植物根部对土壤中镉的吸收及镉在植物体内转运至可食用部位的含量,同时转运至可食用部位的硒含量增加,以期为今后更加深入研究施硒对镉污染土壤安全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对镉污染土壤中实现农产品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螯合诱导植物修复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介绍螯合剂对土壤重金属活性、植物吸收的影响,以及对植物富集重金属的作用,分析目前该项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用螯合诱导植物修复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是近年来广泛引起关注的一种成本低廉、对环境友好的修复方法。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寻找和培育超积累植物及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的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阐述了植物修复的生理学、分子生物学机制,包括超积累植物根分泌物对根际土壤中重金属的生态效应,超量积累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及其解毒机理,并就该领域的存在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黄棕壤中铅镉复合污染对莴苣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盆栽试验结合化学分析研究了黄棕壤中镉(Cd)、铅(Pb)复合污染对莴苣生长、品质及重金属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莴苣对Cd、Pb的吸收相互影响,其程度取决于元素的浓度组合;土壤添加Cd、Pb元素对莴苣的维生素C和硝酸盐含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降低;Cd较Pb易于被莴苣吸收,它们从土壤向莴苣的迁移率大小顺序是Cd>Pb。莴苣对Cd的吸收量随添加量增大而增加,但迁移率呈下降趋势,单一污染与复合污染对土壤重金属元素迁移率的影响无明显差异。铅的迁移率低,莴苣植株含铅量不高。  相似文献   

12.
土壤复合污染情况普遍,在复合污染条件下,土壤中各重金属之间存在加和、拮抗、协同作用,使得其较单一污染更加复杂,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性。本文综述了重金属复合污染对植物生长发育、超微结构、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复合污染条件下,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转运规律,复合污染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影响。对明确重金属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机理、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适应性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并能够为在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植物栽培及育种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轻稀土抗油菜镉(Cd)铬(Cr)重金属胁迫下的生物学效应,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稀土农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单一轻稀土(La、Ce、Nd、Pr)浸种处理,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重金属Cd和Cr胁迫条件下油菜生长发育对Cd、Cr元素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土壤Cd、Cr胁迫未对油菜生长发育产生明显影响,但增加了Cd、Cr含量和累积量,以重金属Cd累积幅度最明显;La、Ce、Nd、Pr浸种处理均抑制土壤中重金属Cd和Cr向油菜茎叶转移与吸收,抑制效果因油菜发育状况、土壤污染程度及稀土元素种类不同而存在差异,随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加重,其抑制重金属毒害能力增强,以Ce浸种处理效果最佳,同时促进了油菜茎叶中干物质积累。【结论】稀土浸种处理是一种抑制和减少蔬菜重金属吸收和积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3种植物对红壤中镉的富集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重金属超富集植物是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基础,研究了3种重金属富集植物羽叶鬼针草、美洲商陆和紫叶芥菜对重金属Cd的吸收积累规律,为植物修复Cd污染的农田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盆栽方法,在不同浓度(0、20、35、50、65、80 mg·kg-1)cd处理下,分别测定3种植物地上部与根部Cd的含量,计算了地上部Cd迁移量、根系耐性指数、富集系数,研究了土壤中Cd添加量与植物富集Cd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中Cd离子浓度的升高,3种植物地上部和根系中的cd含量也在增加,相关系数都大于0.99;综合地上部与根部cd含量,地上部cd迁移量,根系耐性指数和富集系数,3种植物对Cd的富集能力的相对顺序为:羽叶鬼针草>美洲商陆>紫叶芥菜.羽叶鬼针草、美洲商陆种植在Cd处理浓度为65 mg·kg-1的土壤中和紫叶芥菜种植在Cd处理浓度为80 mg·k-1的土壤中栽培时,3种植物地上部与根部的Cd含量均超过了100 mg·kg-1,达到了cd超富集量的标准.羽叶鬼针草、美洲商陆和紫叶芥菜对Cd有很强的耐受性和富集性,可以作为先锋植物去修复被Cd污染的土壤.  相似文献   

15.
从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土壤重金属及其与植物中重金属污染的相互关系。通过生物地球化学的方法,测定土壤与植物重金属含量。野马川和妈姑镇废弃地均受到重金属严重污染,Zn、Cd和Pb的污染相对严重,含量特征表现为ZnPbCuAsCd。植物体内重金属离散程度顺序为ZnPbCuAsCd,与土壤重金属含量顺序一致。植物中重金属元素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元素As除外)。土壤受重金属污染,优势植物节节草(Hippochaete hiemale)和大叶醉鱼草(Buddleja davidii)中重金属含量最高,在重金属污染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可作为重点推荐植物。  相似文献   

16.
丛枝菌根真菌(AMF)作为一种能与大多数植物共生的土壤有益菌,其与植物共生形成的菌根体系在提高植物重金属耐性、强化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系统阐述AMF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作用及其增强植物耐性的机制,本文综述了AMF在植物生长及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着重对其在重金属修复方面的效果进行讨论,并总结了其增强植物重金属耐性的机制(生长稀释及限制吸收作用、抗氧化机制、螯合重金属机制、吸附固持重金属机制),以期为AMF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中的应用提供科学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城市森林植物修复污染土壤的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论述了不同森林植物通过自身理化特性吸收和转移土壤重金属,实现修复污染土壤的功能。重点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降解土壤中的TNT以及修复被多环芳烃(PAH)污染土壤等功能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列举了部分植物Zn、Cu、Cd、Pb、Ni、Hg等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为城市不同重金属污染条件下的城市森林建设植物材料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硅缓解植物重金属胁迫的主要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金属能在土壤中积累,造成土壤污染。硅能有效减轻植物和土壤中的重金属毒性。从6个方面来概述了硅缓解植物受到重金属胁迫时的主要机理,包括:硅与重金属在不同植物结构中的复合和共沉淀;对植物生长结构的改变;通过刺激抗氧化酶的活性来增强植物的抗氧化防御能力;改变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分布;通过改变土壤p H值来降低金属的生物利用度;对金属转运蛋白基因的调节,以期为缓解重金属污染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植物重金属耐受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九洲  黄迎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782-12785
重金属污染对我国经济发展、人身健康造成重大负面影响,已经成为当今研究热点.综述了近年来植物对重金属耐受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从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转运及隔离在液泡中等过程的发生的多种相关蛋白的应答.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调控这些蛋白编码基因表达,来提高植物对重金属耐受性,降低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