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似刺鳊鮈的两性异形和雌性个体生育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似刺鳊鮈成体的两性异形和雌性个体生育力。结果表明,雌性个体的体长显著大干雄性个体。特定体长的雌性个体的头长、眼后头长、眼径显著小于雄性个体,眼间距、体高、腹鳍基前距大干雄性个体,其他的局部特征不存在显著的两性异形。成体15个形态特征变量的主成分分析(Eigenvalue≥1)发现,前二个主成分共解释55.4%的变异。头长、头宽和眼后头长在第一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体高在第二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雌雄两性在第一和第二主成分的分值差异显著。似刺鳊鮈的怀卵数量与体长和体重回归关系显著,雌性通过个体的增长增加其个体生育力。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原尾蜥虎(Hemidactylus bowringii,Gray)的繁殖生态学,于2005和2006年4月~8月在肇庆市郊捕获761条不同大小的个体.繁殖雌体的最小SVL为45.68 mm,大于此大小的个体被判定为性成熟.幼体组个体大小及头部大小两性间无差异,而成年原尾蜥虎具有两性异形,雄性大于雌性且具有较大的头部,因此原尾蜥虎个体大小的两性异形是性成熟以后发生的.饲养于实验室的母体于5月下旬至8月中旬产卵,繁殖雌体具有年产多窝卵的潜力.卵重变异系数为0.12.多数母体单次产2枚卵,少数产1枚,窝卵重和卵重均与母体体长无关.相对窝卵重与母体体长呈显著的负相关,表明较小的母体具有相对较大的繁殖输出.因雌体繁殖会滞缓其生长,小母体具有相对较大的繁殖输出至少部分地解释了成年原尾蜥虎雌性小于雄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中华沙鳅两性异形状况,检测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16个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及雌性个体生育力。t检验显示,沙鳅雌性个体体长和体质量显著大于雄性个体。以体长为协变量的One-way ANCOVA和Tukey's检验显示,中华沙鳅的雌性个体头长、头宽、头高、吻长、眼后头长、体高、尾柄高、背鳍基前距、背鳍基长、腹鳍基前距显著大于雄性个体(P0.05)。对全部样本的16个指标形态特征经标准化后进行主成分分析(Eigenvalue1)发现,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共解释形态变异69.044%。回归分析表明,中华沙鳅的怀卵数量与体长、体质量等特征正相关。对所有测量的形态特征与体长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雌性中华沙鳅局部形态特征的生长速率明显大于雄性。生育能力影响雌性中华沙鳅腹腔容量。  相似文献   

4.
沙塘鳢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和雌性个体生育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沙塘鳢繁殖期形态特征包括体长、头长、头宽、头高、吻长、眼后头长、眼径、眼间距、体高,尾柄长、尾柄高、尾鳍长、背鳍基前距、背鳍基长、背鳍间距、腹鳍基前距、腹臀间距,体重和去内脏体重的两性异形和雌性个体生育力.结果表明,繁殖季节雄性个体的数量显著少于雌性个体,雄性个体的体长显著大于雌性个体.特定体长的雌性个体的头长、头宽、头高、眼间距、尾柄高、背鳍基长、去内脏体重显著小于雄性个体,体高、背鳍间距和腹臀间距显著大于雄性个体.两性其他局部特征不存在显著的差异.10个形态特征变量的主成分分析(Eigenvalue≥1)发现,前3个主成分共解释61.6%的变异.头长、头高和躯干重在第一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解释26.9%变异),背鳍基长在第二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背鳍间距在第二主成分有较高的负负载系数(解释18.3%变异),体高和腹鳍臀鳍间距在第三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解释16.4%变异).雌性在第一、第二主成分的分值显著小于雄性,在第三主成分的分值显著大于雄性.怀卵数量与体长和体重回归关系显著.偏相关分析表明,怀卵数量与体重呈显著的正相关,与体长呈显著的负相关.雌性通过个体大小特别是体重的增长以及腹腔体积的增加来提高个体生育力,增加繁殖输出.  相似文献   

5.
对人工孵化的中华花龟幼龟进行了为期60个月的养殖,记录了幼龟生长和发育过程;对中华花龟两性形态特征和个体繁殖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雌、雄龟性别形态的区别在于第二性征的出现,即雌性龟腹甲平坦,尾巴短小,肛孔距腹甲后缘近;雄性龟腹甲内凹,尾巴粗壮,肛孔距腹甲后缘远.雌、雄两性个体的生长存在明显差异,在前12个月,雌性生长稍快于雄性,表现为背甲长、背甲宽、体重较大,但两者间差距不太大;在后期中,雌性生长速度则快于雄性.至试验期结束时,雌性个体平均增重量为雄性个体的3.86倍.雌性个体生育力回归分析表明,中华花龟的产卵数量与背甲长和体重的回归关系显著,雌性通过增加个体大小(背甲长和体重)来提高个体生育力.  相似文献   

6.
温州厚唇鱼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和雌性个体生育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温州厚唇鱼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和雌性个体生育力。结果表明,成体和幼体雌雄两性个体的体长无显著差异。特定体长的雌性幼体的头长、吻长、眼径、腹鳍基前距和体重大于雄性幼体。特定体长的雌性成体的头高和尾柄高小于雄性成体,腹鳍臀鳍间距大于雄性成体。成体和幼体的两性间其他局部特征不存在显著的两性异形。8个形态特征变量的主成分分析(Eigenvalue≥1)发现,前3个主成分共解释65.6%的变异。头长、吻长和腹鳍基前距在第一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尾柄高和体重在第二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腹鳍臀鳍间距在第三主成分有较高的负负载系数。成幼体和雌雄两性之间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主成分的分值差异显著性,雌性在第一主成分的分值显著大于雄性,在第三主成分的分值显著小于雄性;第一、二主成分的分值2因素的相互作用显著;其余主成分分值的各因素的影响和相互作用不显著。温州厚唇鱼的怀卵数量与体长和体重回归关系显著。偏相关分析表明,怀卵数量与体重呈显著的正相关,怀卵数量与体长相关不显著。雌性通过个体大小特别是体重的增长来增加个体生育力,提高繁殖输出。  相似文献   

7.
研究浙江瓯江鲫鱼胸鳍的波动性不对称、两性异形和生育力。雌雄两性的鳍长、鳍条数的不对称均属波动性不对称。雌雄两性的胸鳍长和鳍条数的不对称指数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雌性个体显著大于雄性个体,特定体长的雄性胸鳍长显著大于雌性,雄性的鳍条数显著大于雌性。鳍长和鳍条数的不对称指数雌雄两性差异不显著,雌雄两性鳍条数对称个体的比例差异不显著。以体长和时间为控制变量,怀卵数量与鳍长和鳍条数的不对称指数具有显著的负相关,与鳍长和鳍条数的相关不显著。以体长和发育时间为控制变量,平均卵重与鳍条数的不对称指数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与其他变量的相关不显著。分析表明,雄性较大的胸鳍可能与雄性的性选择有关,胸鳍的波动性不对称可能提供了一种发育历程的指示,间接影响雌性生育力。  相似文献   

8.
瓯江彩鲤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和雌性个体生育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color)体重和形态特征等19个参数的两性异形及雌性个体生育力.结果表明:除特定体长1龄雌性个体的体高和体重显著小于雄性个体外,其它17个性状不存在显著的雌雄两性异型.在2龄鱼中,雌性个体的头长、头宽、头高、眼后头长、眼间距、尾鳍长、体重和躯干重显著大于雄性个体,而体高却显著小于雄性个体,其它性状也不存在显著的雌雄两性异型;对这9个差异显著的形态特征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第一和第二主成分共解释67.6%的变异,体高、体重和躯干重在第一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解释42.9%变异),头宽和眼间距在第二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解释24.7%变异).以年龄、性别为固定效应的两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显示,1龄鱼第一主成分的分值显著小于2龄鱼,雌性第二主成分的分值显著大于雄性,其它主成分的年龄、性别间无显著差异,两因素交互作片{对第一、第二主成分的分值亦无显著影响.雌性个体的生育力结果表明,瓯江彩鲤的怀卵数量与体长和体重回归关系显著.偏相关分析表明,雌性怀卵数量与体重呈显著的正相关(P<0.004),而与体长的相关不显著(P=0.502).生育力选择是瓯江彩鲤个体大小和局部特征两性异形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于2017年3—10月,在嘉陵江上游广元段共采集94尾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分析其两性异形现象。结果表明,嘉陵江上游唇鱼骨(H. labeo)存在两性异形现象,雌性个体较雄性个体大(P0.05)。对比同龄雌雄个体发现,唇鱼骨(H. labeo)雌性在头部和躯干部的形态性状比雄性更大,而尾部的差异相对不明显。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果显示2龄雌雄个体间局部特征性状差异程度较3龄和4龄雌雄个体间差异程度小。主成分分析对2龄、3龄和4龄唇鱼骨(H. labeo)群体分别提取了2个、4个和2个主成分(Eigenvalue1),累积贡献率分别为87.57%,85.55%和80.58%。通过5个特征性状(头长、头宽、体长、躯干距和背吻距)构建的判别函数,能够对唇鱼骨(H. labeo)雌雄个体进行较好的判别。  相似文献   

10.
昭觉林蛙的食性与两性异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采自1998年5月至2003年10月的昭觉林蛙Rana chaochiaoensis解剖428只(♀202,♂184,亚成体42只)分析食性,测量体长大于40 mm的成体151只(♀81,♂70)作两性异形研究。解剖结果表明,昭觉林蛙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两性的食性无显著性差异,食性不是影响两性异形分化的原因。t检验结果表明,昭觉林蛙成年雌雄个体在前臂宽/前臂长存在极显著差异。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昭觉林蛙雌雄个体头宽、吻长、鼓膜直径、眼径、前臂长、前臂宽、手长、后肢全长、胫长和足长存在显著差异。两性异形主要系性选择压力的结果。昭觉林蛙属于成年雌雄个体大小无显著差异的类型。雄性昭觉林蛙的前臂明显比雌性的粗壮,第一指基部具有发达的婚垫,表面具细密角质刺,以加大拥抱摩擦,增强拥抱能力,避免雌蛙逃脱。雄性昭觉林蛙没有声囊,但后肢较长和具有较雌性发达的蹼,有利于提高自身追逐雌性的能力,以提高繁殖成功机率;而雌蛙发达的后肢则有利于提高跳跃能力,快速躲避干扰和威胁。表2参29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测量了兴凯刺鳑鲏成体的体长、体高、头高、头长、头宽、吻长、眼径、眼间距、眼后头长、尾柄长、尾柄高、尾鳍长、背鳍基前距、背鳍基长、腹鳍基前距、腹鳍臀鳍间距和体重等17个形态学指标以及雌体的怀卵数量。结果显示,兴凯刺鳑鲏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体长差异不显著,特定体长的雌性个体的头长、眼后头长、眼径、尾鳍长和背鳍基长显著小于雄性个体,而体高、尾柄长、腹鳍基前距、腹鳍臀鳍间距和体重显著大于雄性个体。两性间其它局部特征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兴凯刺鳑鲏的怀卵数量与体重和体高呈显著的正相关。雌性主要通过个体体重的增长以及腹腔体积(体高)的增加来提高个体生育力,增加繁殖输出。性选择、生育力选择、生态环境和食物营养状况影响兴凯刺鳑鲏两性异形的进化。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和相关资料分析法对1981年、1991年和2012年四爪陆龟(Testudo horsfieldi)种群功能形体特征及异速生长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3个年份内四爪陆龟背甲长宽变异程度总体表现为雌性大于雄性且雌龟壳高具有高的变异系数,表明雌龟背甲长宽和壳高均具有较高的生态可塑性。3个年份间雌龟背甲长宽的比值均小于雄龟,雌龟在形体上表现出向宽、扁且圆变化的趋势。对四爪陆龟种群背甲长与体重,背甲长、背甲宽、壳高与腹甲长均呈幂函数正相关异速生长关系。研究表明,随时间梯度增加,四爪陆龟功能形体特征有显著差异,但生长模式依旧表现为低速异速生长。  相似文献   

13.
日本沼虾养殖群体主要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封闭养殖5代的6月龄日本沼虾群体中随机选取200尾雌虾和70尾雄虾,测定体质量以及全长、体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腹部长、第二腹节宽和第二腹节高等表型形态性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表型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体质量仍具有最大的选择潜力,雌虾的全长、体长、腹部长等性状和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和决定程度最大;雄虾的全长、头胸甲高和体质量的通径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全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和决定程度略大于头胸甲高;雌、雄虾所选性状对体质量回归方程的回归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所选性状与体质量的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 933和0. 930,可见这些性状经过5代封闭养殖后,在雌雄虾中仍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自变量指标。  相似文献   

14.
小黄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小黄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小黄鱼的体质量和8个形态性状(全长、体长、头长、躯干长、尾长、尾柄长、尾柄高及体高)为对象,进行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灰色关联分析,以此衡量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对重要性。结果显示,小黄鱼雌性个体生长速度显著大于雄性个体。所有目标性状中,体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雌性:30.598%;雄性:27.055%),形态性状之间的变异系数相差不大(雌性:9.941~12.543;雄性:8.170~13.295)。小黄鱼的雌雄样本中,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灰色关联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雌性样本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联度在0.526 6~0.681 2之间,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全长体长躯干长尾长尾柄长体高尾柄高头长;而雄性样本的关联度在0.528 4~0.711 6之间,关联度依次为全长体长尾长躯干长尾柄长尾柄高体高头长。8个形态性状在雌、雄样本中均是全长与体质量的关联度最高,体长次之,头长最低,而其余性状在雌、雄样本中的排序存在一定差别,研究结果为小黄鱼良种选育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5.
李斐然  王永奇 《西北农业学报》2020,30(12):1776-1785
通过对胚体期和生后期花面狸的形态特征及体质量、体尺指标进行观测和数理分析,揭示其生长发育规律,并构建最优生长曲线模型,为掌握花面狸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科学饲养、选育提供依据。结果显示,母狸妊娠15日龄时胚胎已附植,25日龄胎儿基本具备花面狸外形,35日龄胎儿性别分化,48日龄胎毛覆盖较多且部分特征性斑纹明显,出生前被毛、斑纹发育完全;胎儿体质量增长最快,生长强度35日龄最强;体长生长速度35日龄前最快,生长强度35日龄最高;肩高生长速度出生前最快,生长强度35日龄最显著;尾长35日龄前生长速度最快,生长强度最高;生长发育早晚顺序为尾长、体长、肩高及体质量。幼狸1~3月龄生长发育最快,3~5月龄次之,5月龄以后变慢;雌、雄狸体质量最大生长强度分别达4.00、4.14,体长为0.93、0.92,肩高为0.86、0.94,尾长为0.11、0.10;生后期体长、肩高不存在体型性二型,幼体、亚成体尾长不存在体型性二型,但成体期存在较为明显的体型性二型,体质量各阶段存在较为明显的体型性二型。Brody模型最适于描述花面狸的生长发育状况,采用拟合度高且有生长拐点的Gompertz模型估测雌、雄花面狸的体质量生长拐点为6.71月龄和6.62月龄。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大黄鱼主要形态指标及雌雄形态差异,测量及分析了554尾大黄鱼12项计量性状及11项标准化性状.主成分分析表明,大黄鱼主要形态指标可分为整体框架结构、肥瘦程度、头部与吻长、躯干及尾部和胸腔纵切面大小5个指标;对计量性状分析显示,雌鱼个体间变异较雄鱼更大,雌雄形态差异较大的有体重、体高及体厚;对标准化性状分析显示,丰满度、体长∶体高、体长∶体厚、头长∶眼径及尾长∶尾柄高等5项性状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以体长∶体厚差异最大.这些性状可为雌雄辨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机抽取我国不同地区6个群体28、56和112日龄的昆明小鼠,称其体重,并对其全长、头长、体长和尾长进行测量,计算肥满度。发现KM小鼠外部形态数量性状随生长发育时间延长而增加(P<0.05),其中28和56日龄增长最快。头长和体重在性别上的差异出现较早(28日龄),而体长和尾长出现较晚(112日龄)。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和体长对肥满度皆呈负性作用,全长和体重呈正性作用;对肥满度协同作用最大的数量性状雌性为头长和体重,雄性为体重和体长。提示在优化我国昆明小鼠时可因性别差异选择不同的外部形态数量性状参数。  相似文献   

18.
养殖光唇鱼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浙江新昌县人工育成的光唇鱼为试养对象,研究了2010世代(4~15月龄)及2009世代(16~27月龄)光唇鱼的雌雄间生长差异、生长特性及体型变化等。结果表明:雌雄鱼在全长、体高、体宽及体重上存在极显著差异,2010世代及2009世代光唇鱼的生长速度均为雌鱼明显快于雄鱼。2010世代光唇鱼全长与体高、体宽及体重的相关关系分别为Lt=0.268+4.932Hb(r=0.9568)、Lt=0.236+9.014D(r=0.9941)、W=8×10-3Lt3.087(r=0.9921);2009世代光唇鱼全长与体高、体宽及体重的相关关系分别为Lt=1.255+4.726Hb(r=0.9613)、Lt=1.364+8.281D(r=0.9534)、W=7×10-3Lt3.179(r=0.9623);2010世代光唇鱼4-8月间生长速度较快,2009世代光唇鱼6-8月的繁殖季节生长速度较慢;雌雄鱼体型上存在差异,2010世代及2009世代光唇鱼的全长/体高、全长/体宽、体高/体宽、全长/头长、头高/体高及尾柄长/尾柄高6个指标各月间差异极显著,全长/头高各月间差异不显著。研究亮点:光唇鱼为浙江省土著溪流性鱼类,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目前相关其生长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对养殖光唇鱼周年生长的研究,发现光唇鱼雌鱼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雄鱼,可能适合单雌养殖;并通过对不同养殖模式下光唇鱼生长的比较,发现网箱养殖方式可能更适合该鱼的规模化养殖。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308只普通卷甲虫2 000多个数据的测定和分析,发现普通卷甲虫雌雄虫在体长、鲜重、体内水分和干重等主要生物学特征之间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体宽这一生物学特征存在雌雄差异,即雌虫的体宽大于雄虫。雄虫体内水分含量(62.28%)高于雌虫(61.03%)(p<0.05),体内水分同鲜重的比、干重同鲜重的比以及体内水分同干重之比也都存在性别差异。除体长和鲜重之间的关系为指数回归关系外,雌虫和雄虫其余各自的生物学特征指标之间都为直线回归关系。研究发现,除体长和体内水分的回归关系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外,其余的回归关系都存在性别差异,所有的回归关系经相应的假设性检验后都给出了相关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