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温度对丽蚜小蜂寄生烟粉虱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研究了25℃下丽蚜小蜂寄生烟粉虱各龄若虫的选择性;不同温度对寄生蜂的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寿命和生育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丽蚜小蜂对三龄和伪蛹初期的烟粉虱寄生率最高,小蜂发育速度也最快。丽蚜小蜂的发育历期和雌蜂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其存活率以25℃中最高、15℃最低,但不同温度下丽蚜小蜂的生育力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干旱胁迫对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 et Wang生态适应性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6000模拟干旱生境,研究了干旱胁迫对稻虱缨小蜂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并观察了稻虱缨小蜂对感虫品种TN1和抗虫品种IR36水稻上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卵的选择情况。结果表明,稻虱缨小蜂幼虫的发育历期随PEG6000浓度的升高而延长;成虫寿命则随着PEG6000浓度的升高而缩短,经20%PEG6000处理7 d后雌蜂寿命最短,在TN1和IR36水稻上分别为25.1 h和25.4 h;经20%PEG6000胁迫处理7 d后,在TN1、IR36水稻上稻虱缨小蜂的平均卵寄生量最低,分别为10.9粒和8.1粒。与20%PEG6000处理相比,稻虱缨小蜂对未经干旱胁迫处理水稻上的褐飞虱卵具有明显的选择性。研究表明,模拟干旱胁迫能降低稻虱缨小蜂生态适应性,且降低对褐飞虱卵的寄生力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不同品系丽蚜小蜂发育、存活和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比较了两个品系 (分别来自北京和美国 )丽蚜小蜂在不同温度下寄生番茄烟粉虱的发育历期 ,取食不同食物的寿命 ,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 ,在 1 8~ 3 3℃ ,丽蚜小蜂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两品系在 1 8℃下发育历期最长 ,美国品系为 3 4.7d ,北京品系为 3 6.1d ;在 3 3℃下发育历期最短 ,分别为 7.8和 8.4d ;且在 1 8和 2 3℃下 ,美国品系的发育历期显著短于北京品系。与饥饿处理相比 ,喂食 1 0 %蜜水和 /或 3~ 4龄粉虱若虫 ,可延长成虫寿命 ;且不同温度条件下成虫寿命差异显著 ,两品系均表现出 1 8℃下寿命最长 ,3 3℃时寿命最短。丽蚜小蜂由产卵至成虫羽化、成虫期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美国品系分别为 1 3 .1、1 2 .3、1 2 .8℃和 1 77.2 3、1 79 1 1、3 53 .53日度 ;北京品系分别为 1 3 .2、1 1 .4、1 2 .4℃和 1 88.2 5、1 68.58、3 58.2 8日度。  相似文献   

4.
拟稻虱缨小蜂的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2.91℃,有效积温为198.89日度,未成熟期的发育速率与温度符合逻辑斯蒂曲线关系,低温对未成熟期的存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供试温度范围内,成虫寿命随温度升高而缩短,而雌虫产卵历期则与成虫寿命呈正相关,30℃下的雌虫生殖能力最大,种群内禀增长能力与温度呈二次抛物线曲线关系。种群增长的理论最适温度31.84℃下,内禀增长能力γm=0.1021,种群数量加倍时问t=6.79天,该实验种群将逐日以1.1075倍的速率不断地作几何级数增长。  相似文献   

5.
三种稻虱卵寄生缨小蜂消长规律及保护利用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伯传  何俭兴 《昆虫天敌》1991,13(4):156-161
调查表明,三种缨小蜂对稻飞虱的发生为害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稻虱缨小蜂发生稳定、量大。世代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雌蜂11.3℃和159.1日度,雄蜂10.7℃和160.8日度。平均每雌产卵20粒,选择寄主较宽,稍偏好褐飞虱卵,对抑制早、晚稻中、后期飞虱发生起重要作用。长管稻虱缨小蜂数量最多,但波动大,5~6月高峰,寄生较专,主要是有效地抑制早稻中期和晚稻后期白背飞虱的发生。雌蜂世代发育起点11.7℃,有效积温185.2日度,平均产卵13粒。拟稻虱缨小蜂数量较少,以6~7月较多,每雌产卵5~12粒,对早、晚稻后期的褐飞虱起一定抑制作用。三种缨小蜂多在上午6~8点羽化,羽化头天产卵占总产卵量的八成以上,均能行孤雌生殖。杂草中的多种飞虱卵是三种缨小蜂的渡夏和过冬寄主。合理施药、适当留草是保护利用三种缨小蜂的有效措施。缨小蜂是稻飞虱卵期的主要寄生性天敌。1980~1983年,我们在佛山市近郊,对其中群体数量较大的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长管稻虱缨小蜂Anagrus sp,拟稻虱缨小蜂Angrus Paranilaparvatae的消长规律及保护利用进行了考查。现将四年考查结果整理报导,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6.
变温对椰甲截脉姬小蜂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在变温条件下不同平均温度对椰甲截脉姬小蜂的寄生率、羽化率、雌性百分率、发育历期、每寄主育出蜂数和r_m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平均温度30℃下该蜂已不能完成世代,在平均温度18~28℃范围内,温度越高越有利于该蜂的寄生,但平均温度28℃时的羽化率最低。温度对每寄主育出蜂数和雌蜂百分率影响不显著。椰甲截脉姬小蜂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在18℃下发育历期最长,28℃下发育历期最短,分别为37.5天和18.3天;世代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分别为8.53℃和350.33日度。用r_m值作为综合评价指标,在18~28℃温度范围内随着平均温度的升高r_m值随之上升。  相似文献   

7.
不同温度下苹果蠹蛾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在15、20、25、28、31、34℃的恒温条件下,测定了苹果蠹蛾Cydiapomonella(L.)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产卵量,组建了苹果蠹蛾实验种群生命表,以探讨温度对苹果蠹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15~31℃范围内,苹果蠹蛾各阶段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世代平均发育历期在15、20、25、28、31℃时分别为112.0、46.8、33.3、29.6、26.2天;在34℃时,苹果蠹蛾发育受阻,世代平均发育历期延长为31.4天。成虫寿命亦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单雌平均产卵量在25℃时最高,为92.7粒;在15和34℃条件下,没有有效卵产生。生命表分析显示,种群趋势指数(I)在20~31℃时均大于1,25℃时苹果蠹蛾种群内禀增长率(rm)和种群趋势指数最高,分别为0.0972和39.70。研究表明,25℃左右是苹果蠹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适宜温度,温度过高或偏低均不利于苹果蠹蛾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8.
草地贪夜蛾是新近入侵我国的重大农业害虫,为了弄清其入侵生物学特性,为草地贪夜蛾的监测预警及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光照培养箱内设置6个温度(17、22、27、32、37、42℃)饲养草地贪夜蛾,测定其不同阶段的存活率、发育历期、体重及繁殖力等,探究温度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在42℃条件下仅能短暂存活,在17~32℃范围内可正常生长发育,其幼虫期、蛹期及世代历期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7℃条件下世代历期和幼虫期分别为(58.73±1.46)d和(21.79±1.03)d,37℃条件下则分别仅为(22.57±0.84)d和(11.12±0.31)d。成虫寿命在17~27℃范围内差异不大,之后随温度升高而缩短,37℃下成虫寿命仅为27℃下的1/4左右,且在该温度下成虫无法正常羽化,雌成虫不产卵。17~32℃下雌成虫产卵前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产卵期则随温度升高而有所延长,平均单雌产卵量在27℃下最高,为(565.50±143.40)粒。说明温度升高会导致草地贪夜蛾发育历期缩短,年发生世代数增加,幼虫取食量增大,对作物的为害加重。  相似文献   

9.
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 et Wang是控制稻飞虱种群暴发的主要寄生性天敌之一,高温是制约其种群动态的重要因子。为了解35℃高温驯化获得的稻虱缨小蜂耐热品系(NR品系)的生防潜力,对不同温度下该品系的发育历期、有效积温、寄主卵选择、产卵量以及极端高温胁迫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与未经高温驯化的稻虱缨小蜂品系(HZ品系)相比,20℃时,NR品系雄蜂的发育速率显著高于HZ品系,这一差异主要表现在卵-幼虫中期和蛹期的发育时间明显缩短。NR品系在高温下能维持正常的产卵能力,35℃下NR品系产卵量仍能达到18.80粒/雌。NR品系有更强的耐极端温度的能力,50℃下NR品系雄蜂的热击倒时间为15.19 min,比HZ品系雄蜂长3.03 min。补充不同营养对NR品系的产卵量存在影响,35℃条件下补充10%蔗糖既能延长其寿命,也能提高产卵量。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驯化得到的稻虱缨小蜂品系在35℃高温环境中能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寄生能力,具备适应稻田夏季高温环境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温度对智利小植绥螨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以二斑叶螨为食料,研究了16、19、22、25、28、31、34℃7个恒定温度下智利小植绥螨不同螨态的发育历期、成螨产卵动态及产卵量。结果表明,16~31℃范围内智利小植绥螨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34℃下发育历期较31℃有所延长。卵、幼螨、第一若螨、第二若螨、卵-成螨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08、14.91、14.28、14.03和12.36℃,有效积温分别为29.69、4.94、8.96、11.72和58.33日·度。19~28℃下平均单雌产卵量较高,分别为93.60、86.90、94.25、88.95粒/头,31℃下产卵量最少,为39.25粒。16、19、22、25、28℃下平均产卵历期差异不显著,分别为20.10、22.55、19.10、19.10、21.10d,31℃下产卵历期仅为11.35d。智利小植绥螨在19~28℃下发育状态较好,繁殖力较高,说明该温度范围是智利小植绥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适宜温度。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温度对益蝽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在室内设置18?20?22?25℃和28℃温度条件, 开展了以草地贪夜蛾为食物的益蝽若虫存活率?发育历期以及成虫寿命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8~28℃范围内, 益蝽若虫在25℃条件下存活率最高(92.20%), 生长速度最快, 18℃下存活率最低(49.60%)?28℃条件下, 卵发育历期为5.5 d, 而18℃条件下, 卵发育历期为15.5 d?18℃条件下, 益蝽从卵发育至成虫需要85.0 d, 而在28℃条件下, 益蝽卵发育至成虫只需要29.8 d?22~28℃为益蝽适生温区, 在18~28℃条件下, 益蝽发育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各虫态的发育历期?成虫寿命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18~28℃内, 益蝽各个虫态的发育速率与温度符合线性函数模型?益蝽卵?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20℃和13.13℃, 有效积温分别为74.90日·度和427.57日·度?在18?20?22?25?28℃条件下, 雄虫和雌虫的寿命分别为10.0 d和12.8 d?27.2 d和31.8 d?41.8 d和56.8 d?35.2 d和50.0 d?28.8 d和31.8 d?其中在22℃条件下, 雄虫和雌虫寿命最长, 分别为41.8 d和56.8 d?该研究结果为益蝽的生长发育和群体饲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山东危害忍冬新纪录种——忍冬皱背蚜(Trichosiphonaphis lonicerae Uye)在19、22、25、28℃和31℃5个恒定温度下,1~4龄若虫的发育历期、成虫寿命、产仔历期和产仔量。结果表明,在19~31℃温度范围内,忍冬皱背蚜各龄期若虫发育历期、成虫寿命和产仔历期随温度的上升而缩短,25℃时产仔量最大,平均单头雌虫产33.03头若蚜;忍冬皱背蚜1~4龄若虫、全若虫期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28、15.99、13.36、12.95、14.66℃,有效积温分别为26.43、23.15、30.18、27.81、127.12 d·℃。建立的发育起点温度和发育速率的相关式拟合度较高。本研究结果可为忍冬皱背蚜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椰心叶甲饥饿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椰心叶甲的饥饿耐受时间,饥饿状态下的化蛹率和羽化率.结果表明常温下,椰心叶甲幼虫阶段的饥饿耐受时间从长到短分别为5龄幼虫、4龄幼虫、3龄幼虫、2龄幼虫、1龄幼虫,随发育历期的延长饥饿耐受时间逐渐增加.雌成虫的饥饿耐受时间较雄成虫长.饥饿状态下,椰心叶甲幼虫的化蛹率和羽化率随发育历期的延长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4.
温度对以二斑叶螨为食的尼氏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雪  金道超 《植物保护》2008,34(2):61-64
在19、22、25、28、31℃和RH为80%的组合下,以二斑叶螨为食料,测定尼氏真绥螨[Euseius nicholsi(Eha-ra et Lee)]各螨态的发育历期,分析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全世代的发育历期在19℃条件下最长(8.96 d),在31℃条件下最短(3.99 d);在19~28℃范围内,各螨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而在28~31℃范围内,除卵期外,其他螨态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略有延长,但差异并不显著。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8.59℃和83.33日.度。分别采用线性日度模型和Logistic模型拟合温度与发育速率的关系,其中Logistic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出尼氏真绥螨在高温下发育受到抑制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菜粉蝶在不同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建了菜粉蝶(Pieris rapae L.)在16、19 、22 、25 ℃和28 ℃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各虫态的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快,且在16~28 ℃内,菜粉蝶的各虫态均能正常发育。在16 ℃下世代的发育历期最长为49.52 d,而28 ℃时仅为20.38 d。成虫寿命随温度升高而逐渐缩短,16 ℃时最长为8.62 d,在28 ℃下最短为3.01 d;单雌产卵量在25 ℃时最高,平均为120.13粒,16 ℃和28 ℃最低,平均为110.01粒。在恒温22~28 ℃内,种群趋势指数较高,这说明在该温区较适合于菜粉蝶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比较了采自梨小食心虫卵中的松毛虫赤眼蜂在不同温湿度下的发育历期、成蜂寿命以及平均单雌产卵量、子代雌蜂数。结果显示,不同温、湿度下,松毛虫赤眼蜂发育历期、成蜂寿命、子代雌蜂数量均存在差异。松毛虫赤眼蜂在18~30℃时的发育历期、成蜂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相对湿度在55%以上时羽化率均在80%以上:高温、低湿条件明显影响松毛虫赤眼蜂成蜂寿命;子代雌蜂数量均在成蜂羽化的第1天达到高峰。随着时间延长,雌蜂数量减少。本研究结果表明,室内繁育梨小食心虫卵松毛虫赤眼蜂的适宜温度为22~28℃,RH55%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短期低温和高温对草地贪夜蛾蛹和成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设置低温10?13?16?19℃和高温35?38?41?44℃共8个温度梯度, 将初化蛹和新羽化成虫分别处理2 d和4 d, 之后置于28℃下继续饲养, 观察了不同处理下蛹的发育历期?羽化率?成虫寿命?成虫产卵期及繁殖力等生物学指标?结果表明, 草地贪夜蛾蛹经10~19℃低温2 d和4 d处理, 羽化率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最高达到100.0%, 而经35~38℃高温2 d和4 d, 其羽化率降至30%~60%?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逐渐缩短, 41℃以上高温处理2 d时蛹全部死亡, 即蛹的致死高温≤41℃?在10~19℃时, 成虫寿命随着温度升高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在16℃处理4 d时雄成虫和雌成虫寿命达到最高值, 分别为10.2 d和11.1 d, 44℃处理2 d成虫不能存活, 即成虫的致死高温≤44℃?雌蛾产卵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19℃处理4 d的产卵量最高, 为984.5粒?35~41℃处理2 d或4 d, 雌蛾不产卵或产卵量显著降低?综上所述, 16~19℃短期低温有利于草地贪夜蛾雌成虫产卵, 而16℃以下短期低温或35℃以上短期高温对草地贪夜蛾蛹和成虫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食锈菌瘿蚊蛹发育及成虫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英  南小宁  贺虹 《植物保护》2012,38(2):130-132
为了明确温度对食锈菌瘿蚊(Mycodi plosis sp.)蛹发育和成虫寿命的影响,为利用该类昆虫进行植物锈病的生物控制提供基础,在智能人工气候箱内5个恒温条件下(18、22、26、30℃和34℃)测定食锈菌瘿蚊蛹的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并对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研究.在18~30℃的温度范围内,蛹的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从18℃的11.23 d和5.58d缩短至30℃条件下的5.98d和2.98d,与温度呈负相关,且温度对食锈菌瘿蚊蛹的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具有显著影响(p<0.05);当温度达到34℃时,蛹的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略有延长;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5.82±2.28)℃,有效积温为(142.03±17.52)日·度.食锈菌瘿蚊蛹的发育速率总体趋势符合逻辑斯蒂曲线;而成虫寿命则随着温度的升高整体上呈下降趋势,说明高温不利于其存活.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温度、光周期对日本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japonicus Compere发育与繁殖的影响,在不同温度、光周期条件下观察日本食蚧蚜小蜂的发育历期、出蜂数、雌蜂寿命以及寄生率。结果表明:温度和光周期显著影响日本食蚧蚜小蜂种群增长。在18~30℃之间,日本食蚧蚜小蜂的发育历期及雌蜂寿命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8℃时发育历期与雌蜂寿命最长,分别为60.9 d和29.9 d,30℃时发育历期最短,为21.3 d,33℃时雌蜂寿命最短,为8.3 d;18~24℃之间,寄生率及出蜂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4℃时最高,分别为77.1%和38.7头;24~30℃之间,随温度升高日本食蚜小蜂的寄生率及出蜂数呈下降趋势。在光周期L 8 h∶D 16 h~L 16 h∶D 8 h范围内,当光周期为L 12 h∶D 12 h时,日本食蚧蚜小蜂的发育历期最短,为22.1 d,出蜂数最高,为39.0头;当光周期为L 14 h∶D 10 h时,雌蜂寿命最长,为22.6 d,寄生率最高,为71.1%。表明温度24~27℃、光周期L 12 h∶D 12 h为日本食蚧蚜小蜂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和光周期条件。  相似文献   

20.
棉蚜茧蜂发育及成蜂寿命的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条件下,对棉蚜茧蜂发育及成蜂寿命的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2℃,光照16h/d,RH60%-80%下,棉蚜茧蜂个体发育历经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一个世代需12.5d;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06℃,完成一个世代需有效积温为176.95日度。发育历期、成蜂寿命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10%蜜水饲喂的情况下,成蜂的寿命有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