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猎物对普通草蛉发育和繁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猎物对普通草蛉[Chrysoperla carnea(Stephens)]幼虫生长发育和成虫繁殖能力的影响,研究了普通草蛉幼虫取食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榆长斑蚜[Tinocallis saltans(Nevsky)]、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枸杞木虱(Poratrioza sinica YangLi)和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Olivier)]卵共6种食物时的生长发育和成虫繁殖能力。结果表明:幼虫取食棉蚜发育历期最短,为(9.66±0.13)d、取食麦蛾卵发育历期最长,为(11.35±0.26)d;取食麦蛾卵时蛹期最短,为(7.33±0.16)d、取食萝卜蚜时蛹期最长,为(8.85±0.25)d;幼虫取食棉蚜死亡率最低,为(20.05±0.2)%、取食萝卜蚜时死亡率最高,为(31.25±0.52)%;幼虫取食截形叶螨不能完成幼虫期生长发育;幼虫取食棉蚜时蛹最重,为(8.27±0.20)mg,取食枸杞木虱时蛹最轻,为(7.28±0.18)mg;幼虫取食枸杞木虱时羽化率最低,为(69.29±0.79)%、取食萝卜蚜时羽化率最高,为(77.25±1.94)%;幼虫取食麦蛾卵时雌虫寿命最长,为(71.54±1.87)d、取食榆长斑蚜时雌虫寿命最短,为(57.35±3.66)d。幼虫取食不同食物对普通草蛉成虫产卵前期和产卵量无显著影响。幼虫食物是影响普通草蛉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普通草蛉幼虫取食棉蚜最适合其生长发育和繁殖。  相似文献   

2.
以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饲养日本通草蛉Chrysoperla nippoensis(Okamoto)作为对照,用一种半固体人工饲料连续饲养10代日本通草蛉,对日本通草蛉各生长阶段的生长和发育指标进行观测。结果显示,用人工饲料饲养的日本通草蛉的幼虫历期为13~15d,蛹期为8d,较对照组的7d和6d分别延长6~8d和2d;用棉蚜饲养的对照组日本通草蛉幼虫累计存活率为94%,成虫获得率为87%,而人工饲料饲养连续10代的幼虫累计存活率为81%~89%,成虫获得率69%~79%。取食人工饲料的日本通草蛉成虫,在产卵前期、产卵量、产卵期及寿命方面与对照组存在显著的差异,人工饲料组草蛉的产卵前期为5.07~5.22d,而对照组草蛉的产卵前期为4.12d,人工饲料组草蛉的产卵量为190~390粒,对照组的单雌产卵量为667.2粒,人工饲料组草蛉的寿命为36~38d,对照组成虫寿命52d。以上结果表明,这种半固体人工饲料可以满足日本通草蛉幼虫生长发育基本需要,可用于日本通草蛉的室内继代饲养,但需要进一步优化配方。  相似文献   

3.
多异瓢虫是新疆地区的优势捕食性天敌,可取食蚜虫、粉蚧、木虱等多种害虫。开展多异瓢虫的大规模扩繁对于推进害虫的绿色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选择适合多异瓢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食物,是保证其人工扩繁的重要基础。本研究通过室内比较饲喂6种蚜虫(麦长管蚜、棉黑蚜、棉蚜、玉米蚜、豌豆蚜、桃蚜)后多异瓢虫的生命参数,筛选适合用于其人工扩繁的活体饲料。结果表明:多异瓢虫取食6种蚜虫显著影响幼虫的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寿命、繁殖力以及世代历期。其中,多异瓢虫幼虫取食麦长管蚜(7.70d)和玉米蚜(7.67d)的发育历期明显短于取食其他4种蚜虫的;取食麦长管蚜发育成的雌、雄成虫均较重(雌11.02mg、雄8.54mg);取食棉黑蚜时蛹期(3.80d)和卵期(2.52d)均较短;多异瓢虫取食麦长管蚜(20.02d)、棉黑蚜(21.14d)、棉蚜(20.07d)和玉米蚜(20.37d)的世代历期均较短;多异瓢虫幼虫取食麦长管蚜(96.33%)、棉黑蚜(96.50%)和棉蚜(90.67%)的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取食其他3种蚜虫的。同时,多异瓢虫雌、雄成虫分别在取食棉黑蚜(44.67d)和麦长管蚜(59.13d)时寿命最长。在繁殖力方面,多异瓢虫成虫取食麦长管蚜(3.53d)和棉蚜(3.68d)时产卵前期均较短;取食棉黑蚜(1044.02粒)和棉蚜(1084.45粒)时单雌产卵量较高。综合来看,在6种蚜虫中,麦长管蚜、棉黑蚜和棉蚜均相对适合多异瓢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是饲养与人工扩繁多异瓢虫较为理想的活体饲料。  相似文献   

4.
寄主植物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室内饲养和生化测定,研究了甜菜、玉米和黄瓜3种寄主植物的营养物质及其对甜菜夜蛾幼虫发育、成虫产卵及5龄幼虫体内蛋白质和总氨基酸含量、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取食玉米和黄瓜的个体相比,取食甜菜的甜菜夜蛾,其幼虫期和蛹期较短,分别为11.4天和5.6天;蛹期存活率最高,达100%;成虫寿命较长,为26.3天;单雌产卵量最高,为301.8粒.取食3种寄主植物,甜菜夜蛾5龄幼虫体内的蛋白质含量无差异,但总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此外,幼虫体内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也存在显著差异,取食甜菜的个体>取食玉米的个体>取食黄瓜的个体.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甜菜夜蛾幼虫的消化酶和脂肪酶活力与其发育适合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阐明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我国不同农作物的适应性,利用年龄-阶段两性种群生命表技术研究取食玉米粒以及玉米、花生、棉花、大豆、高粱和谷子叶片等7种不同食物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食物显著影响草地贪夜蛾种群。整个成虫前期从长到短依次为取食棉花叶>取食大豆叶>取食高粱叶>取食花生叶>取食谷子叶>取食玉米叶>取食玉米粒,取食玉米粒要比取食棉花叶的时间缩短27.95 d。雌雄成虫寿命均以取食玉米粒和高粱叶的最长,以取食玉米叶的较短,且取食棉花叶的雄成虫寿命仅有3.00 d。产卵量以取食玉米粒的最多,为619.27粒,是取食其他食物的6.00倍~61.25倍。取食玉米叶的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个体完成幼虫、蛹和成虫阶段的概率均较高,分别为95.38%、78.46%和78.46%,而取食棉花叶的最低,分别为37.29%、20.34%和20.34%。草地贪夜蛾取食玉米粒的净增值率、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均最高,分别为105.59、0.12 d-1、1.13 d-1,平均世代周期最短,为36.91 d,而取...  相似文献   

6.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为多食性害虫,对大田作物、蔬菜和花卉等造成严重为害。本文以芹菜Apium graveolens、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分葱Allium fistulosum L. var. caespitosum Makino和青菜Brassica chinensis为对象,研究不同寄主植物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甜菜夜蛾成虫对不同寄主植物的产卵选择以及幼虫的寄主选择行为。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幼虫发育历期、蛹重、产卵量等参数在寄主植物间有显著差异。取食分葱的甜菜夜蛾幼虫历期最长,取食反枝苋最短。取食青菜的蛹重最重,产卵量最高;取食芹菜的产卵量最低,取食分葱的蛹重最轻。甜菜夜蛾在芹菜、反枝苋、分葱和青菜4种寄主植物上均能实现种群繁殖,其中,与芹菜、分葱相比,反枝苋和青菜更加有利于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甜菜夜蛾在4种寄主植物上的落卵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反枝苋(222.1粒/♀),分葱(181.6粒/♀),芹菜(96.3粒/♀),青菜(26.2粒/♀)。在幼虫寄主选择试验中,甜菜夜蛾对青菜的取食选择率最高,分葱最低; ...  相似文献   

7.
Cry1Ac杀虫蛋白对甜菜夜蛾飞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幸福  陈建  罗礼智  张蕾 《植物保护》2011,37(6):102-106
转Bt基因作物上害虫取食Bt杀虫蛋白后存活并羽化的成虫飞行能力对于其飞离Bt作物,寻找庇护所中敏感个体进行交配、产卵,从而稀释抗性基因频率,实现“高剂量/庇护所”抗性治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取食含不同浓度Cry1Ac杀虫蛋白人工饲料的初羽化(未取食补充营养)甜菜夜蛾飞行能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幼虫取食含25、50、100 μg/g和200 μg/g Cry1Ac杀虫蛋白人工饲料存活并羽化的成虫飞行距离、飞行速度和飞行时间均差异显著(p<0.05)。取食含较低浓度Cry1Ac杀虫蛋白(25 μg/g和50 μg/g)的人工饲料有促进成虫飞行的倾向,尽管与取食不含Cry1Ac杀虫蛋白的对照相比,成虫飞行距离、飞行速度和飞行时间均未达到显著增加的水平,但强飞行个体比例明显增加。随着饲料中Cry1Ac杀虫蛋白浓度的升高,羽化的成虫飞行能力显著下降。雄蛾飞行能力下降的程度比雌蛾更加明显。这些数据为转Bt基因作物上迁飞性害虫的种群动态规律及其潜在的抗性治理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草地贪夜蛾的飞行能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迁飞是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快速扩散的生物学基础。本研究对草地贪夜蛾1~13日龄成虫飞行参数的测定表明:1~5日龄的个体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3日龄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3日龄个体吊飞24 h,平均飞行距离、飞行时间和飞行速度分别为(29.21±1.54)km、(11.00±0.47)h和(2.69±0.10)km/h。1~11日龄成虫的振翅频率无显著差异,平均振翅频率范围为42.39~44.64 n/s。相同日龄雌、雄蛾的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均无显著差异,但1日龄雄蛾的平均飞行速度显著大于雌蛾。补充营养组成虫的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显著高于未补充营养组。研究结果为深入阐明草地贪夜蛾的飞行生物学和迁飞机制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成虫期营养对甜菜夜蛾生殖和飞行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成虫羽化后每d取食5%蜂蜜水(a组)、第1d取食5%蜂蜜水,其余每d取食清水(b组)和每d取食清水(c组)三种成虫期营养对其产卵、交配和飞行能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成虫期营养对其产卵量、产卵前期、产卵期、平均寿命、交配率、交配次数以及卵孵化率等均无显著的影响,而对成虫飞行能力的影响显著。在对3日龄蛾24h的吊飞测试中,a组成虫飞行距离最远(68.67  相似文献   

10.
大草蛉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的捕食功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低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在室内条件下观察大草蛉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行为,并设置不同密度的草地贪夜蛾1~3龄幼虫供大草蛉成虫取食,测定其对草地贪夜蛾1~3龄幼虫的捕食效能。结果表明,大草蛉成虫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模型,对草地贪夜蛾1、2和3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023、0.618、0.313,处理时间分别为0.070、0.097、0.305 d,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4.37、10.31、3.28头;大草蛉成虫的搜寻效应随着草地贪夜蛾幼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干扰作用随着大草蛉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加强,且在草地贪夜蛾幼虫不同龄期,大草蛉自身密度对其捕食能力的干扰作用不同,幼虫为1龄时,大草蛉自身密度对其捕食能力的干扰作用最大,幼虫为2、3龄时的干扰作用次之。表明大草蛉成虫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捕食作用,可作为有效防控草地贪夜蛾的备选天敌资源。  相似文献   

11.
温度对草地贪夜蛾飞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温度对草地贪夜蛾飞行能力的影响,采用昆虫飞行磨技术测定了不同温度处理的草地贪夜蛾的飞行能力。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整个世代在5种不同温度(20、24、28、32和36℃)下饲养羽化的2日龄成虫吊飞10 h的飞行能力差异显著(P0.05)。其中24、28和32℃条件下饲养的个体飞行能力较强,32℃时达到最大值,其平均飞行距离最远,为(29.48±2.73)km,平均飞行时间最长,为(7.21±0.45)h,平均飞行速度也最快,为(4.02±0.19)km/h。飞行距离超过30 km的个体占40%,飞行时间超过8 h的占45%。低温(20℃)或高温(36℃)条件下饲养羽化的2日龄成虫的飞行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吊飞温度对草地贪夜蛾飞行能力也有影响。28℃条件下饲养羽化的2日龄成虫在5种温度下(16、20、24、28和32℃)吊飞10 h的结果显示,尽管不同吊飞温度下成虫平均飞行速度和飞行时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平均飞行距离差异不显著(P0.05),这说明草地贪夜蛾适宜飞行的温度范围较广。试验结果为揭示草地贪夜蛾迁飞行为规律及预测预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黄带犀猎蝽Sycanus croceovittatus可捕食多种害虫, 是农林业害虫生物防治的重要天敌昆虫?为评价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果蝇Drosophila sp.?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和棉蚜Aphis gossypii 4种猎物作为规模化饲养黄带犀猎蝽的食物来源的效果, 在室内温度(25±1)℃, 相对湿度(60±5)%, 光周期L∥D=14 h∥10 h条件下, 测定了分别取食上述4种猎物的黄带犀猎蝽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相关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 黄带犀猎蝽以这4种猎物为食均可完成1个世代, 且可以继续繁殖, 但猎物种类对其相关生物学参数有显著影响?取食斜纹夜蛾的黄带犀猎蝽成虫获得率(69.9±7.6)%, 若虫总历期(70.3±0.6) d, 产卵前期(21.5±0.5) d, 卵期(20.0±0.1) d, 单雌产卵量(213.4±22.7)粒, 卵孵化率(76.5±3.6)%?其若虫死亡率较低, 成虫获得率较高, 若虫发育历期最短, 各发育阶段的黄带犀猎蝽体重最重?与黄粉虫组相比, 其成虫产卵前期显著缩短, 卵孵化率显著提高, 但成虫寿命较短?说明斜纹夜蛾幼虫可作为室内扩繁黄带犀猎蝽的猎物?  相似文献   

13.
非靶标生物在转基因抗虫作物的环境安全性评价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研究系统评估了新型Bt杀虫蛋白Cry1Ah对多异瓢虫幼虫、成虫和日本通草蛉成虫各项生物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体表布满Cry1Ah蛋白的桃蚜后,多异瓢虫幼虫存活率、幼虫历期、蛹历期、体质量、雌雄成虫寿命、雌虫产卵量与对照相比均差异不显著。日本通草蛉成虫取食含有Cry1Ah蛋白的蜂蜜水后,雌雄成虫寿命、雌虫产卵量与对照间均差异不显著。因此,Cry1Ah蛋白对多异瓢虫和日本通草蛉的各项生命指标无显著的不利影响,这为转Cry1Ah基因抗虫棉花商业化释放前的安全性评价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利用人工卵赤眼蜂蛹规模化饲养七星瓢虫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人工卵赤眼蜂蛹规模化饲养七星瓢虫的结果表明:(1)人工卵赤眼蜂蛹基本上能满足七星瓢虫幼虫的生长发育,并能正常羽化,但发育历期延长2.7d,蛹重降低;(2)成虫取食人工卵赤眼蜂蛹后,产卵前期、产卵期、总产卵量分别为12.3d、45.6d和1589.7粒,与蚜虫对照组差异显著。(3)用人工卵赤眼蜂蛹连续饲养七星瓢虫至6代时,生殖力有明显退化。(4)幼虫期饲喂人工卵赤眼蜂蛹、成虫期饲喂蚜虫与幼虫期及成虫期均用蚜虫饲喂的七星瓢虫具有相似的生殖力。(5)用人工卵赤眼蜂蛹饲养成虫,添加取食刺激剂(5%的蔗糖 0.1%橄榄油)后,其生殖力接近用蚜虫饲养的水平。综上所述,人工卵赤眼蜂蛹可满足幼虫的生长育,但对成虫的生殖力有一定影响;连代饲养后出现退化现象,这些影响主要是成虫产卵前期的营养得不到满足,可通过在成虫期添加取食刺激剂或成虫产卵前期改喂蚜虫解决。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棉铃虫成虫寄主偏好性和幼虫取食后生存表现之间的关系,明确两者在决定寄主过程中的作用,我们测定了交配后的棉铃虫雌成虫对16种植物(棉花、玉米、大豆、花生、番茄、辣椒、茄子、烟草、黄瓜、胡萝卜、西芹、杨树、月季、菠菜、包菜、大葱)的产卵偏好性和幼虫取食这些植物嫩叶后的存活和发育情况。棉铃虫雌成虫选择在烟草、茄子、棉花、胡萝卜、番茄、辣椒、玉米、西芹、大豆和花生等10种植物上产卵,但只有取食西芹、烟草、番茄、大豆、棉花和胡萝卜等6种植物叶片的初孵幼虫能够完成幼虫阶段的生长发育、化蛹并羽化,且取食植物嫩叶的幼虫的存活率、发育历期、蛹期和蛹重均差于取食人工饲料的幼虫。以上结果表明,棉铃虫雌成虫产卵寄主与其幼虫取食寄主之间存在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幼虫的生存表现限定了棉铃虫的寄主范围。  相似文献   

16.
杜仲梦尼夜蛾是单食性食叶害虫,专性为害杜仲。本研究旨在摸清该害虫的发育及为害规律,为制定防治决策提供依据。通过野外采集越冬蛹,室内羽化并交尾、产卵,对孵化的幼虫采用单头饲养的方法精确测量幼虫各龄期的取食量,同时,观察并记述该虫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及其发育历期。结果表明,杜仲梦尼夜蛾越冬代历时213.85d,蛹期172.40d;在寄主植物生长季,其完成一个世代平均需要59.8d,其中卵期4.45d,幼虫期19.7d,蛹期28.85d,成虫期6.8d。幼虫期蜕皮7次,经历8个龄期,幼虫期存活率达98.9%。越冬代除蛹期外其他虫态历期与上述一致。幼虫全期取食,每头幼虫总取食量平均为1.65g新鲜叶片,6、7、8三个龄期幼虫总的取食量占幼虫期取食总量的79.71%。幼虫为害期约为20d,其防治工作应在5龄之前完成。  相似文献   

17.
为绿色防控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通过生命表研究玉米和大豆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的影响,同时室内测定草地贪夜蛾幼虫和成虫对玉米及大豆的产卵选择性和取食趋向性,并通过室内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玉米-大豆间作对草地贪夜蛾种群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取食大豆后草地贪夜蛾可以完成生活史,但与取食玉米相比,取食大豆会导致草地贪夜蛾发育迟缓,存活率降低,成虫期缩短,繁殖力下降和产卵天数减少;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和净增殖率均显著高于取食大豆的草地贪夜蛾种群,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平均世代周期低于取食大豆的种群,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与大豆相比,草地贪夜蛾幼虫和成虫均对玉米有明显的趋性。当玉米与大豆按照2∶2比例间作时,植株上的草地贪夜蛾着卵率为65.31%,显著低于玉米单作的着卵率。当大豆包围玉米和玉米与大豆按照2∶2比例间作时,玉米的被害率分别为86.67%和85.56%,均显著低于玉米单作的被害率。表明玉米与大豆按适度比例间作可以显著降低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和为害。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我国自主研发的转基因玉米表达的Cry1Ab、PAT和EPSPS蛋白对日本通草蛉Chrysoperla nipponensis幼虫生长发育的安全风险,通过将外源蛋白混入日本通草蛉人工饲料中的方法,以加入砷酸二氢钾(KH_2AsO_4)的饲料为阳性对照,研究了日本通草蛉幼虫取食后的生长发育状况。结果表明:日本通草蛉取食含Cry1Ab和EPSPS蛋白饲料的幼虫发育历期、茧期、结茧率、羽化率及成虫体重等生物学参数与取食正常饲料处理相比均没有显著差异;而取食含PAT蛋白饲料的幼虫发育历期和结茧率分别为10.7 d和96.6%,与取食正常饲料的对照11.1 d和89.9%差异显著,即饲料中添加PAT蛋白显著提高了幼虫的存活率和发育速率;取食含KH_2AsO_4饲料的日本通草蛉幼虫不能存活到茧期,说明KH_2AsO_4具有显著的杀虫活性。ELISA检测结果表明,取食了分别添加有3种外源蛋白饲料的日本通草蛉幼虫体内可以检测到相应的Cry1Ab、EPSPS和PAT蛋白,含量分别为2 758.8~5 210.7、35 018.0~54 426.6、16.8~149.8 ng/g。表明转基因玉米所表达的Cry1Ab、EPSPS和PAT蛋白对日本通草蛉幼虫没有显著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非昆虫源人工饲料对异色瓢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一种非昆虫源人工饲料对异色瓢虫的饲养效果,以豌豆蚜为对照,研究了该人工饲料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人工饲料的异色瓢虫从卵到成虫的累计存活率达到82.2%,饲喂蚜虫的对照组为71.1%;与对照组相比,取食人工饲料的异色瓢虫幼虫总历期延长(人工饲料16.24 d,对照12.47 d),蛹重减轻(人工饲料27.74 mg,对照33.93 mg),成虫寿命延长(人工饲料雌虫103.6 d,雄虫82.9 d;对照雌虫85.7 d,雄虫77.1 d),10 d累计产卵23.5粒,约为对照组的5%,但人工饲料对异色瓢虫的羽化率和后代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影响;幼虫期饲喂人工饲料、成虫期改喂蚜虫的异色瓢虫10 d产卵量352.1粒,约为对照组的80%。本研究所用人工饲料能提高异色瓢虫幼虫存活率和成虫寿命,且幼虫期取食人工饲料对成虫期产卵量影响较小,因此适于作为异色瓢虫人工饲养中幼虫阶段的食物。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黄足肥螋Eurellia pallipes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捕食能力,在室内于(28±1)℃,L//D=16 h//8 h条件下,研究了黄足肥螋成虫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捕食功能与搜寻效应。结果表明:黄足肥螋成虫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具有较强的捕食作用,捕食时,黄足肥螋先用尾铗夹伤草地贪夜蛾幼虫或造成其死亡后再取食,持续取食时间最长达22 min,最短6 min,平均取食时间为(10.3±3.3) min。通过HollingⅡ模型对捕食作用数据进行拟合,发现其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模型,日最大捕食量为62.5头,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0.951和0.016 d。黄足肥螋成虫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表现出一定的搜寻效应,但在一定的空间内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其搜寻效应逐渐降低。由此表明,黄足肥螋成虫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