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桑园间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月  丁文国  朱丹 《江苏蚕业》2010,32(2):29-31
桑园实行综合开发集约经营,多层次利用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总体效益,是稳定和发展蚕桑生产的一条有效途径。桑园合理间作是提高桑园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只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合理间作,每667m^2可增加收入千元左右。指导和鼓励蚕农进行桑园合理间作,是提高桑园综合效益、增加蚕农收入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2.
<正> 发展间作桑园,是提高桑园经济效益,稳定桑园面积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我县一方面狠抓桑园管理,提高亩产茧量,增加养蚕收入;另一方面下功夫狠抓了桑园的间作套种。使桑园亩产值由原来的二、三百元增加到四、五百元。桑园面积得到稳定,并且出现了再次  相似文献   

3.
桑园间作绿肥的作用与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园间作绿肥埋青,是培养地力,改良土壤结构,提高桑园整体素质,增加桑叶产量,改善蚕茧质量,增加养蚕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广大蚕农可因地制宜积极开展桑园间作绿肥作物。  相似文献   

4.
新建桑园间作能使桑园构成一个合理的群体,而增加光能和水肥的利用率,提高桑园的综合经济效益。桑园的间作应注意: 1 必须以桑为主。要求间作作物与桑树生长无突出矛盾,最好还能有利于桑树生长,更不能喧宾夺主。 2 间作的数量要适当。因为数量过多会造成桑园内生长群体过大,加大了作物与桑树的矛盾,出现争水争肥争光的情况,过少则不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光能,  相似文献   

5.
为最大限度提高桑园单位面积的产出率,提高养蚕大棚及蚕室的综合利用率,增加蚕农经济效益,增强蚕桑生产的竞争力,我们在桑园休闲期即夏伐后的桑园漏光期和冬季桑树光条期,进行了桑田间作牧草,然后用牧草在养蚕空档期利用大棚及蚕室饲养肉鹅。从2005年开始,经过多次试验,我们设计了一套桑草间作、蚕鹅套养的复合模式,增产增收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6.
在桑园进行合理间作,可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桑园产出率,增加蚕农的收入。尤其是蚕桑生产低潮时期,积极引导蚕农开展桑园合理间作,是“空中取钱”,提高桑园综合效益,稳定蚕桑生产基础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桑园综合经济效益,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率,较多的养蚕户于秋末冬初在承包的桑园内间作常规蔬菜或其它作物,以利增加收益,值得提倡.但笔者发现,部分养蚕户对间作的蔬菜或其它作物,第二年春季迟迟不清理,任其生长,乃至收获种子,造成春叶严重减产,树势衰弱,桑树病虫害增多,养蚕量下降,反而降低了桑园经济效益.为此,笔者近年在曲塘镇对有关养蚕户在承包的桑园内间作蔬菜、蚕豆等作物后,进行了春季清洁桑园与否的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桑园间作蔬菜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惠玲 《北方蚕业》2004,25(4):37-38
秋冬季在桑园内合理作常规蔬菜,能明显提高桑园经济效益,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率.我镇田庄村10组村民王佰生等21户养蚕户,承包桑园2.57公顷,近几年秋冬季均在桑园内间作平均每667m2每年蔬菜收益400~500元,高产户达千元左右.  相似文献   

9.
桐乡县灵安乡蚕桑重点户张建明,全家4口人,承包水田4.7亩,旱地(包括自留地)1.2亩,桑园1.39亩.几年来,调整了桑园的种植结构,将专业桑园改为间作桑园,使桑园的产值从1982年的亩产值400多元提高到1400多元,大大地增加了单位土地面积上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陈贺  史慧英  王莉宁 《四川蚕业》2006,34(4):43-43,46
桑园间作有效利用了桑树和间作物之间的生长特性,充分提高了桑园复种指数,增加了桑园综合效益,对于蚕桑行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借鉴山东宁阳地区经验,打破传统的桑园一股冬季间作露地菜的模式,于夏伐前在桑园内间作黄瓜,主要用于培育黄瓜种子,取得了初步成功。1方法1  相似文献   

11.
“桑-芥菜(青菜头、菜头)-魔芋”间作模式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波 《四川蚕业》2012,40(3):34-35
<正>广元市过去曾是四川优质茧出口产地,自然条件宜桑宜蚕,随着社会的发展,桑园仅仅单纯的栽桑养蚕已没有竟争力,必须进行综合开发,提高单位面积桑园综合效益,我市旺苍县汶水蚕桑生产示范园区开展桑园间作,摸索总结出了桑园间作芥菜(青菜头、菜头)-魔芋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多花黄精是一种抗旱、耐旱、喜阴作物,利用桑园桑叶遮阴的环境条件栽培多花黄精不仅能增加单位面积经济效益,而且有利用于桑产业走生态复合经营之路,拓宽农民致富空间。本文总结了泾县桃花潭镇开展桑园间作多花黄精的仿野生栽培及桑园管理技术要点,并分析了总体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以期为桑园间作多花黄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桐乡桑园间作历史悠久,全县33个乡中有30个乡实行桑园间作,间作桑园和间作农户分别占桑园总面积和总农户的54.11%和80%以上.经营水平中等的间作桑园亩产茧58.87公斤,间作物产值占桑园总产值的36—49%;经营水平高的间作桑园亩产茧超过175公斤,间作物产值约占桑园总产值的25%.间作增加了蚕农收入,有利于蚕桑生产的巩固发展,1986年全县桑蚕茧产量超过15000吨,跃居全省之首.本文对桐乡桑园间作规模、历史、模式、经济效益和技术经验等作了较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胡松涛 《四川蚕业》2006,34(2):14-14,20
我县至开展退耕还林工作以来,依托退耕还林政策栽植间作桑园1万余亩(1亩≈667 m2,下同),但至今仍有一些桑园疏于管理,杂草丛生,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如何利用好这些间作桑园,发挥它们的作用,提高养蚕经济效益,笔者结合生产实际,就间作桑园的管理提出了些建议措施,以供探讨。1间作  相似文献   

15.
<正> 积极开辟新途径,增加桑园有机质肥料的投入,是提高桑园肥力,保证桑树持续丰产,增强蚕桑生产后劲的主要措施。实行联产承包到户以后,农村劳动力投向转移,蚕农培桑图方便省工,桑园施肥依赖化肥当家,忽视了有机质肥料的投入,部分桑园“刮地皮”严重,地力下降,树势衰退。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积极开辟有机肥源,千方百计增加桑园有机质肥料的投入,以提高桑园肥力水平。根据我们海安县的条件,桑园除施用常规农家肥以外,还可通过以下途径增加有机肥的投入。一、桑园间作绿肥埋青。试验证明:桑园间作绿肥能够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  相似文献   

16.
桑园通过间作地黄,掌握地黄种植技术,每667m2桑园可增收2000元以上,能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桑园产出率。  相似文献   

17.
桑园间作蔬菜 蚕农增收的好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军  华序 《四川蚕业》2011,39(2):46-47
在桑园的秋冬季节,实施间作蔬菜,不仅为泡菜企业提供原料,而且使蚕农在不影响桑树生长的前提下还额外增加了较大的经济收入。丹棱县蚕桑站科技人员经过近两年的不断实践,基本掌握了桑园间作蔬菜的配套栽培技术,2010年底丹棱县桑园间作蔬菜面积已推广到133hm2,每亩增收1000多元,目前这项技术正在全县范围及周边区、县内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桑园间作黄芩,每667m~2桑园可增收3 000元以上。介绍了陇南地区间作黄芩的生产经验,总结提出桑园套种黄芩生产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在冬季桑园内间作青菜、榨菜,以不间作的桑园作对照,调查桑园间作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果表明:桑园间作蔬菜后,在间作时增施肥料的情况下,土壤物理性状有改善,养分含量持平,对土壤肥力无不良影响,对桑叶产量出无影响,充分利用了桑园空间和土地,提高土地生产力20%以上,蔬菜上市,繁荣了市场,有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李开林  岳宣 《广西蚕业》2006,43(2):44-46
桑园科学间作不仅不影响桑树产叶量和叶质,而且还有利于桑叶产量和叶质的提高,增加土壤肥力,充分利用桑园土地、空间和阳光,达到抵制杂草、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