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河北农垦的土地经营制度多次进行了重大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在实行以职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农垦享受农业税改革政策后,在调动了职工经营土地的积极性的同时,国有农场土地的分配和使用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引发了一些新矛盾.我们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探索相适应的土地经营制度.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八十年代,皖河农场在安徽农垦率先打破大锅饭,将农场土地分为职工身份田和招标田,启动了农垦系统的农业经营改革。在改革初期,"大农场套小农场"的承包承租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场经济的发展。但随着现代高效农业的不断发展,这种模式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农工持续增收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正自2011年江苏农垦实行农业资源整合以来,江苏农垦新曹农场所辖的全部规模土地资源,由新成立的苏垦农发新曹分公司专业化经营,少部分的林地资源和3100名在职职工划转归农场管理。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财政",农场面临着社会稳定、经济转型和职工增收的三重压力。为此,五年来,农场领导班子立足人口多资源少的场情实际,全面精耕林地资源,深挖林地价值潜力,走出了一条农场增效、职工增收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两年前,江苏淮海农场将二三产业富余人员分流到农业单位承租耕地是一件相当难做的工作。如今,这些职工再想到农业单位承包土地却是难上加难。是什么原因使职工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职工们心中自有一本帐,是农场相继出台的富民政策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垦》2013,(3):26-26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农垦系统即大力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并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近年来,许多垦区以家庭农场为主体创办专业合作社的探索也方兴未艾。垦区的长期实践,无疑为农村发展家庭农场提供了丰富的、可参考的"农垦样本"。而地方政府发展农  相似文献   

6.
江苏农垦系统现有18个大中型国有农场,垦区20多万职工中,有70%是农场职工。他们长期在农业一线从事农业生产。笔者所在的淮海农场,被称为是江苏农垦的摇篮,地处苏北灌溉总渠和淮河入海水道两岸,现有常住人口近万人,其中职工数为7000人。近几年来,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随着农垦事业的不断发展,农场职工的文化需求与文化期待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正多年来,江苏农垦淮海农场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抓紧抓实,在整合资源、丰富载体、创新发展等方面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品牌建设,提高了职工队伍素质,促进了农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先后获得了"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江苏省模范职工之家"、"江苏农垦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江苏农垦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8.
自一九八四年全国农垦会议以后,黑龙江垦区普遍兴办了职工家庭农场。据统计,垦区已办起各种类型的家庭农场十三万多个。对于家庭农场众说纷云,有的说,家庭农场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有利于改变农场“一死二穷”的状况;有的说,家庭农场规模小,机器分散、不配套、效率下降,因而破坏了生产力。总之,问题集中在怎样把农业机械化的优势和家庭农场的长处有机的结合起来。本文拟就二者的结合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正>曾经轰动全国、被媒体称为"新中国最早的职工家庭农场",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发生在江苏农垦黄海农场的故事。"家庭农场"有哪些使人感动、让人思考的人和事?现在情况如何?时隔三十多年后的今天,许多青年人都不知情。前不久,我们怀着敬羡的心情,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入基层详细了解当年"家庭农场"中"老三户"杜福田及相关人员。回望了"家庭农场"的来龙去脉,见证了这块希望田野上的风雨彩虹——1982年底,江苏农垦黄海农场有土地面积30.6万亩,耕地11.7万亩,养殖水面2.3万亩,林地1.8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江苏农垦淮海农场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理念,结合农场实际,在全场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创建"传统文化、广场文化、廉政文化、绿色文化"的四张文化牌活动,从而提高了职工的整体素质,激发了职工投身农场经济建设的积极性,有力促进了和谐农场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垦》2020,(4):25-25
江苏农垦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文件精神,在创新国有农场土地管理制度、经营制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开创了"农垦自主投资整治土地,新增指标交易收入归农垦所有"的土地整治模式。一、做好农场土地整治规划为进一步做好垦区耕地保护工作,有序推进土地整治项目,2015年,江苏农垦委托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对17个农场土地进行了调查,共调查土地面积123204.8446公顷,确认耕地后备资源面积9805.264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96%,基本查清了垦区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和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2.
对完善家庭农场经营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兴办的职工家庭农场,是整个农垦最早进行的一项重要改革。它彻底打破了"大锅饭、铁饭碗"的传统办场模式,实现了农业生产力的大解放,有力地促进了农垦体制机制创新和经济发展,是一个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又符合农垦实际的农业经营模式。但随着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有人对家庭农场这种经营模式提出了质疑,认为家庭经营模式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但事实上,家庭承包经营在现阶段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通过提高市场化、组织化、集约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江苏农垦积极探索和实践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企业增效、职工增收”为核心,大力实施以“科技发展、科技创新、科技推广、科技服务”为主题的“科技兴垦”战略,努力构建科技发展体系、创新研发体系、推广应用体系和管理服务体系。目前,江苏农垦稻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2%,居国内领先水平。2011年垦区水稻平均单产610公斤,小麦平均单产455公斤,大大高出全省水平。江苏农垦在农业科技创新及技术推广方面主要做了四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江苏农垦高举现代农业大旗,践行引领示范要求,依托组织化优势,以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为抓手,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完善,有力地增强了垦区现代农业发展后劲和活力,促进了垦区现代农业发展. 一、破旧:改革土地租赁经营制度势在必行 江苏农垦农业土地租赁经营起步于1995年,经过试点完善,于1999年在各农场全面推行,2001年全部到位.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上个世纪90年代,海南农垦为提高职工收入,从土地等诸方面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鼓励职工发展自营经济,为垦区职工发展自营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由于政策的优惠、农业资产产权的明确,职工发展自营经济积极性高涨。从小面积到大面积,从单一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垦》2012,(12):16-18
近十多年来,江苏农垦农业经营体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完善,极大地促进了垦区现代农业大发展,较好地发挥了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回顾江苏农垦近年来的农业经营体制改革,主要经历了土地租赁经营、模拟股份制经营和公司化经营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正>为落实垦地合作协议,推动农服"331"创新模式在小岗村落地生根,3月9日,安徽农垦小岗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举行小岗村项目区土地管理承包联产计酬签约会。农垦方指出,为了促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按照农服"331"模式要求,将小岗项目区分成180-200亩的11个组,推行土地管理承包联产计酬,本着公平、公开、公正、自愿的原则,实行签约经营,保障小岗农民收益。小岗方强调,农垦集团在项目区开展示范,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25小岗村讲话精神,对"谁来种地,怎样种地"问题的有效探索。农垦创新推出的农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江苏农垦二次创业大潮掀起了富民强场的滚滚春潮,以农为主的东辛农场舞起了"龙"头.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实现了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创新发展,国有经济主要指标每年以25%的比率递增.2004年,农场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垦首批无公害示范基地农场.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江苏农垦经济运行情况好于预期,主要经济指标呈较快增长态势,预计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9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21.25%;职工人均年收入3.89万元,同比增长约10%。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江苏农垦突出以现代农业为核心,发展公司化农业。2011年整合全垦区种植业资源组建的"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有  相似文献   

20.
<正> 自党中央提出,在国营农场内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实行大农场套小农场双层经营体制以后,五年多来,全国农垦系统全面兴办了职工家庭农场。而且发展健康,成效显著,普遍增产、增收、增盈、增贡献。但是,当前仍存在着“平分土地”、土地规模效益不高、劳动生产率较低等问题。为了完善、巩固、提高职工家庭农场,发展商品经济,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地调整一部分耕地,分配给职工,开辟“经济田”,既可提高经济田的效益,又可提商责任田的规模效益。这是对今后农垦企业重新组合农业职工从生产型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