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泰兴市蔬菜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提供参考,详细介绍了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原理和技术要点,并在蔬菜上进行了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应用效果试验。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有节水、节肥和增产效果,同时还具有减药、降污、提质的效果。水肥一体化技术可提高水肥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健康绿色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葡萄园展开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目前葡萄园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灌溉模式的选择与灌溉设备的安装、日常维护和葡萄的水肥管理。针对目前冀南地区葡萄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河北省曲周县前衙村为例,提出了葡萄园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水肥一体化主要通过灌溉系统为农作物施肥浇水,它能保证农作物在吸收水分的同时也吸收养分,是迄今为止农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节水节肥效果最好的水肥技术之一。该文简单分析了全国农业科学领域针对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的现实研究进展,并以山东省莒县为例,全面分析了当地在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方面所采用的循环式技术应用模式和滴灌技术应用模式,希望全面提高水肥一体化的节水与节肥效能,为地方农作物产量与品质的提高与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水肥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概念、发展情况及优势、存在的问题,并综述了目前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效果,最后指出了水肥一体化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水肥一体化是农业部主推的农田节水技术模式之一,能提高水肥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增产增收。为了摸索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南方提子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实施了该试验。结果表明:在南方提子生产上应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节水31.8%,可提高提子坐果率6%,产量增加10%以上。说明在南方提子生产中,应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技术,水、肥资源利用率高,果树易于吸收,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荔枝的水肥需求,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荔枝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荔枝生产建设方面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荔枝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设施黄瓜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叙述了在设施黄瓜上对比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和农民传统灌水施肥技术的效果。结果表明,设施黄瓜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具有节水、节肥、省工及增产等优点,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水肥一体化技术主要是将灌溉与施肥技术进行整合统一的新兴技术手段,又被称为水肥耦合技术、追水施肥技术。本文将针对水肥一体化技术内涵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特点进行详细分析,目的是研究出瓜蒌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应用策略,确保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水肥一体化技术构成要素进行论述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目前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希望对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全国的推广应用以及可持续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刘洁琪  张琴 《浙江农业科学》2014,1(11):1702-1702
在小番茄上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使灌溉和施肥同时进行,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有效节约人工成本,节省劳动时间,提高肥料利用效率,而且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微灌技术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制约甘肃省微灌技术又快又好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因地制宜,效益优先;重视工程设计与安装;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重视滴灌过滤及滴灌施肥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红壤丘陵果农复合系统的小气候效应初步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果农复合系统是江西丘陵红壤开发的主要模式。试验表明,果农复合系统能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温度,稳定土壤水热状况,对改善小气候具有一定的作用,从而为改善整个小流域的气候环境创造了条件,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13.
滴灌系统运行方式施肥频率对番茄产量与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田间试验,在日光温室内研究了滴灌施肥灌溉系统运行方式和施肥频率对番茄产量、品质及根系生长的影响。系统运行方式包括不同灌水和施肥次序组成的3种方案;施肥频率取每周一次,两周一次和四周一次三个水平。在生育期内对番茄的光合速率等参数进行观测,收获后测定番茄的根密度,并统计产量。研究结果表明,施肥频率对番茄的产量影响显著,施肥频率从四周一次增加到每周一次时产量显著增加(P=0.012)。随着施肥次序向后推移,番茄的产量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施肥频率和运行方式对番茄各项品质的影响都不显著。施肥频率对根密度的影响主要是引起各土层根密度大小的变化,运行方式则对根密度在各土层的分配产生影响。在分析了运行方式和施肥频率对光合速率影响的基础上,计算整个生育期内的光合累积量,用来分析光合作用的变化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合累积量和产量有显著的相关性(P=0.043);从提高产量和品质的角度看,施肥频率取每周一次较为适宜,滴灌施肥灌溉过程中的施肥次序应尽量前移。  相似文献   

14.
研究滴灌施肥和沟灌施肥对保护地番茄产量、氮素吸收和土壤Nmin(硝态氮和铵态氮)残留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施肥水平下,滴灌施肥较传统的沟灌施肥可以提高番茄的产量,同时促进番茄地上部分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量,在0~40cm土层中滴灌施肥方式土壤Nmin残留量明显高于沟灌施肥土壤Nmin残留量(P〈0.05),说明滴灌施肥方式可以减少浅层土壤中的氮素淋失。  相似文献   

15.
在调查监测的基础上 ,对太原市三县 (区 )耕作土壤和农作物中Cd元素的含量及污染程度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了耕作土壤与农作物中金属元素Cd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该地区耕作土壤和农作物中Cd元素严重超标 (土壤样品100 %超标 ,农作物有46.6 %的样品超标 )。经相关性检验 ,土壤中Cd含量与农作物中Cd含量密切相关 ,其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 ,说明该区农作物的Cd污染主要来自于土壤的Cd污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多时相的高分一号(GF-1)影像,利用面向地块对象分类法提取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大宗农作物种植面积,为南方多云雨丘陵地区提取作物信息提供参考。【方法】以2 m分辨率的GF-1影像为数据源,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准确识别地表覆盖的地块信息,基于对多时相GF-1影像进行云影检测,并处理生成影像的光谱、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亮度等特征,采用面向地块对象的分类方法提取甘蔗、水稻和香蕉的作物信息。【结果】根据混淆矩阵评价分类的结果可知,提取大宗农作物的总体精度为90.08%,Kappa系数达0.85,满足农业成果应用的精度要求。【结论】利用有效影像数据,结合地块数据完成作物信息提取,该技术方法能够准确提取丘陵地区大宗农作物信息,为解决南方多云雨丘陵地区提取作物信息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传统农业里,绿肥是春耕前稻田的基肥,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样,火粪之利众多,可改良农田,利于耕作。在宋代东南丘陵地区,农民虽认识到绿肥的功用,但是绿肥种植处于起步状态,并不普遍;而农民获取火粪的方式则是野烧与烧田。不过宋代以降,绿肥作物的推广种植同时伴随着烧田制作火粪的退缩。绿肥在后世的演变反映出在人口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农民为了增产,不断开辟肥源,寻找肥力更好的绿肥植物;而烧田的退缩则表明农人选择更高效的肥料。  相似文献   

18.
滴施外源钙对香蕉生长及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在滴灌施肥条件下,施用不同水平Ca(NO3)2对香蕉生长、生物量积累及不同部位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每处理4次重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滴施不同水平Ca(NO3)2对香蕉叶片长度、假茎高度影响显著,但对叶片数、叶片宽度、假茎围长度等农艺性状指标影响不显著。滴施不同水平Ca(NO3)2对香蕉叶片、根系及整株生物量的影响显著,其中,施钙处理整株香蕉生物量的增量为5.78%~10.59%。滴施不同水平Ca(NO3)2显著增加香蕉根系的总根长和根表面积,其增幅分别为8.61%~47.35%和11.77%~28.17%。不同施钙处理对香蕉叶片、假茎、根系等各部分矿质营养吸收产生一定影响,但规律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丘陵土壤分区的水稻施肥配方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分析弋阳县土壤养分分布状况,划分弋阳县土壤肥力等别,绘制肥力等别图;创建施肥建议模型,得出各区明确而可行的水稻最佳经济效益施肥方案并得到相应施肥方案图。【方法】基于弋阳县2006—2008三年测土数据和基础地理数据,结合GIS 软件形成养分专题图、坡度图和高程图,分析丘陵县域土壤养分含量分布与地形的关系。结合耕地地力调查数据,进一步对该县土壤进行养分综合等级分区。在分区的基础上,选取能代表各区土壤肥力特性的水稻“3414”肥料试验,利用SAS软件对各“3414”试验数据进行肥料效应方程的拟合,结合方程求解各区水稻最佳经济效益和对应的施肥量、施肥比例。【结果】中、高含量的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主要分布在平原及低坡度区;低含量的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主要分布在丘陵、低山、岗埠地带。弋阳县耕地主要肥力等别区共9区,各区水稻最佳经济效益为8 313—13 500元/hm2,对应的氮、磷、钾施肥量高低有别,施用比例为1.0﹕0.18—0.49﹕0.48—0.85。【结论】丘陵县域土壤养分含量分布变异较大,与地形分布相关。采用宏观GIS和建模技术,结合土壤分析数据和田间试验数据,针对不同分区提出各区的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业气候区划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为农业的合理布局,分区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当前,尤需论证现有作物布局,种植制度,农业技术措施等方面的合理程度,是否符合自然规律。七十年代以来,我国不少地区在以粮为纲的思想影响下,片面强调多种多收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