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采用单个性信息素腺体的分析技术,研究了枣粘虫(AncylissatovaLiu)第一代雌成虫性信息素组分的精确比例。研究结果表明:枣粘虫的性信息素由4个组分组成,即E9-C12:0AC(Ⅰ)、Z9-C12:OAC(Ⅱ),7,-C12:OAC(Ⅲ)和Z7-C12:OAC(Ⅳ),各组分精确比例为Ⅰ:Ⅱ:Ⅲ:Ⅳ=52:35:6:7;E9/Z9的比例为60.9±7.8%E,E9/Z9比例的变异系数C.V=10.3%。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单雌性信息素腺体的含量平均为5.8±3.3ng,各组分的含量分别为3.02(Ⅰ),2.03(Ⅱ),0.35(Ⅲ),0.40ng(Ⅳ)。  相似文献   

2.
运用毛细柱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新疆棉铃虫(Helicverpaarmigera)雌蛾性信息素腺体的提取物,并从腺体提取物中鉴定出了4个组分:Z1116∶ALD,Z916∶ALD,16∶ALD和Z1116∶OH。用触角电位(EAG)对4个组分进行测试,结果表明:Z1116∶ALD,Z916∶ALD和Z1116∶OH有明显的EAG反应;16∶ALD的EAG反应值较小。在相同方法条件下,还分析测定了新疆、山西两地棉铃虫腺体提取物中各组分相对比例的差异,结果显示:16∶ALD的相对比例新疆(10.08%)高于山西(5.70%);而Z916∶ALD的相对比例新疆(4.68%)低于山西(9.85%);Z1116∶OH的相对比例在两地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固相微萃取法与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茶叶香气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2种提取方法快速分析定性茶叶香气的可行性,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茶叶香气成分,用气质联用仪进行测定,结合Nist2008和Wiley275谱库鉴定各成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利用2种提取方法共从茶叶中鉴别出74个化合物,其中固相微萃取法得到了41个化合物,而同时蒸馏萃取法得到了39个化合物,但共有的化合物为8个。结论:2种提取方法得到的茶叶香气成分有明显差异,其香气特征成分主要集中在固相微萃取法所富集部分;将2种方法结合起来,能得到对产品的挥发性物质的综合评价。但采用快速、高效、低成本、低污染的SPME-GC/MS法已能够完成对呈香物质的判断。这为茶叶香气成分类型定性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4.
采用求偶时间观察及性信息素的室内定量生物测定法,确定了华北大黑鳃金龟释放性信息的高峰期为20:00 ̄21:00时,活性粗提物的制取应在此时进行,性信息素粗提物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用乙醇浸提性信息素腺体,所得粗提物显示较强引诱活性。色谱分离和收集馏分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组分A具有明显生物活性,是华北大黑鳃金龟性信息素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5.
华北大黑鳃金龟性信息素粗提物的分离及活性组分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求偶时间观察及性信息素的室内定量生物测定法,确定了华北大黑鳃金龟释放性信息的高峰期为20:00~21:00时,活性粗提物的制取应在此时进行。性信息素粗提物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用乙醇浸提性信息素腺体,所得粗提物显示较强引诱活性。色谱分离和收集馏分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组分A具有明显生物活性,是华北大黑鳃金龟性信息素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6.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海艾(Artemsia argyi)挥发性成分,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成分类别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采用SD-GC-MS分离出42个组分,鉴定出22个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5.95%;采用HS-SPME-GC-MS分离出53个组分,鉴定出28个组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74.11%。SD与HS-SPME两种不同的前处理方法提取的挥发性成分有一定差异,二者联合分析海艾挥发性成分更全面。  相似文献   

7.
菊花瘿蚊雌蚊释放性信息素的确定和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菊花瘿蚊(Rhopalomyia longicauda)性信息素进行有效提取,本文对菊花瘿蚊成虫性行为进行了室内观察和田间诱捕试验,研究了菊花瘿蚊性信息素释放和求偶的行为规律,并用溶剂浸提和空气收集法提取了菊花瘿蚊性信息素。结果表明:菊花瘿蚊雌蚊羽化高峰期迟于雄蚊1-2 h,雌蚊羽化后5 min左右即外伸产卵器吸引雄蚊交配。活体雌蚊诱捕器田间诱捕雄蚊(233±16.3)头/24 h,活体雄蚊诱捕器诱捕雌蚊0头/24 h、雄蚊(1±0.6)头/24 h,说明雌蚊对雄蚊有引诱作用,而雄蚊对雌蚊、雄蚊均无引诱作用,菊花瘿蚊由雌蚊释放性信息素吸引雄蚊交配。“Y”型嗅觉仪测定表明,雌蚊溶剂浸提和空气收集法获得的提取物对雄蚊有引诱作用,且二者引诱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655),雄蚊对雄蚊提取物无选择性,说明2种方法均从菊花瘿蚊雌蚊提取到了性信息素。提取物气相色谱分析表明,空气收集法提取到的雌蚊特有组分的色谱峰面积是溶剂浸提法在该处组分色谱峰面积的2.86倍,说明空气收集法是提取菊花瘿蚊性信息素的更为有效方法。获得含有性信息素的提取物为菊花瘿蚊性信息素化学结构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利用空气提取、腺体提取和触角电位仪测定等方法对亚洲玉米螟产生和释放性信息素的时辰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雌蛾羽化后1~6天的提取物产生的触角电位无明显差异,说明性信息素在此期间的产生与日龄无关。腺体中性信息素的含量高峰在暗周期后6小时,而从体内向外释放性信息素的高峰为暗周期后8小时。  相似文献   

9.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固相微萃取法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苏格兰薄荷的香味成分。结果显示:同时蒸馏萃取法检测到52种香味物质;超临界CO2萃取法检测到42种,固相微萃取法检测到46种。3种方法检测到最主要的香味物质是香芹酮。3种方法检测到的挥发性香味物质组分及其相对含量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方法提取川芎油,用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其所含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并与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中性乙醇提取法的提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方法所提取的挥发油有16个相同成分,各占其相对含量的79.87%、89.42%和71.32%。另外,分别有10、8、5个成分是各自特有的,各占其相对含量的2.51%、3.03%和6.9%,表明以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法萃取的川芎挥发油所得组分最多。  相似文献   

11.
玉米螟性诱剂田间诱捕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玉米田间安放不同密度的玉米螟性诱剂诱捕器诱捕玉米螟。结果表明:玉米螟性诱剂可以诱捕到玉米螟成虫,应用玉米螟性诱剂进行测报具有可行性,同时采用性诱剂也能减少玉米螟产卵和幼虫数,密度为每0.13 hm2设置1个诱捕器较经济。  相似文献   

12.
应用性信息素迷向法防治梨小食心虫试验初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2007年在陕西省蒲城县梨园用3种性信息素对梨小食心虫进行了迷向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日本迷向丝和中捷性诱芯对梨小食心虫有很好的迷向效果,且方法简单,持效期长,无公害。在不喷化学农药条件下迷向处理37 d后,25根/667 m2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的迷向率达97.19%,防效为81.61%;200枚/667 m2中捷性诱芯的迷向率为93.46%,防效为73.72%;由此可见,迷向丝和中捷性诱芯可推广应用于梨小食心虫的防治工作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性诱剂对食物诱剂引诱作用的影响。[方法]通过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了性诱剂对食物诱剂控制瓜实蝇的干扰作用。[结果]实验室测试结果表明,在食物诱剂中添加性诱剂对瓜实蝇的干扰较大,引诱虫口数量显著减少。田间试验也证明了这种影响明显存在并影响食物诱剂的防效。在只悬挂食物诱剂时,食物诱剂能迅速降低瓜实蝇的田间虫口密度并长期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之下,防治效果显著,好瓜率在90%以上,而添加性诱剂的食物诱剂处理的好瓜率低于80%。[结论]试验结果为食物诱剂的合理使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沙棘木蠹蛾雌蛾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取沙棘木蠹蛾雌蛾性信息素腺体分泌物,对雄蛾进行触角电位(EAG)检测和风洞及田间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沙棘木蠹蛾雌蛾在特定时间(20:00~0:00)释放性信息素,且22:00时释放量最大,对雄蛾引诱作用最强。此项研究将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其性信息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梨小食心虫性诱剂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是世界性的重要果树钻蛀性害虫之一。目前,性信息素诱捕器广泛应用于害虫防控,为提高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测报及诱捕效率,从两方面研究了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采用了8个性诱剂产品诱杀梨小食心虫,同时每个诱捕器内设1、3、5、7、9、11个芯数,共6个处理诱杀梨小食心虫。结果表明,A诱捕性诱芯和C诱捕性诱芯诱捕效果最好;诱捕器的诱芯数量为1时引诱到的梨小食心虫数量最多。建议在田间测报和大量诱捕时,使用A诱芯,可达到较高诱捕量,同时也可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6.
5种引诱剂田间诱捕苹果蠹蛾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5种引诱剂对苹果蠹蛾在乌鲁木齐地区的消长动态进行监测。结果发现,苹果蠹蛾在乌鲁木齐地区1 a发生2代,还有一个不完整的第3代。对比进口型、聚集+性诱型、普通型、聚集型、加强型5种引诱剂的田间引诱效果,加强型引诱剂最好,整个监测期间,每个诱捕器诱捕到的雄虫总数平均为163.7头,单日最高引诱量达育每只30头;进口型引诱剂效果最差。从粘虫板和诱芯的更换周期等对引诱效果的影响来看,每10 d更换1次粘虫胶的诱捕效果好于30 d更换1次,但诱芯更换周期对引诱效果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背景 陌夜蛾(Trachea atriplicis)作为一种重要食叶害虫,近年来,由于其数量以及危害程度的不断增加,已对我国华北、华东等地区的农林业造成重大危害,尤其是对荞麦等作物的产量构成严重威胁。目的 以陌夜蛾性信息素主要组分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Z11-16:Ac)为母体结构,合成6种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性信息素类似物,为陌夜蛾的综合治理开辟一种新型环境友好的防治策略。方法 选用性信息素组分的前体顺-11-十六碳烯-1-醇(Z11-16:OH)为原料,在缚酸剂和催化剂的作用下,与酸酐或酰氯发生反应,通过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后,合成性信息素类似物共6种。包括极性基团为氨基甲酸酯的性信息素类似物M3、M4,极性基团末端引入不饱和键的性信息素类似物M5、M6,以及卤素原子修饰的性信息素类似物M7、M8。通过触角电生理试验(EAG)测定不同剂量性信息素类似物直接刺激下的EAG响应值,并于北京市延庆区进行田间试验对性信息素类似物的生物活性进行验证。结果 EAG试验表明,类似物M1、M2、M6、M7和M8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陌夜蛾雄蛾触角对类似物M7的响应最为强烈,在100 μg剂量下响应值达2.36 mV,是同剂量条件下Z11-16:Ac响应值的77.9%。而M3—M5在10—1 000 μg剂量下,与性信息素组分Z11-16:Ac的相对响应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M5的EAG响应整体活性表现较差,最高相对响应值仅为性信息素组分的21.2%。田间试验表明,类似物M1和M5在添加剂量为1 μg时,平均诱捕量分别为38.00和35.67头/诱捕器/15 d,与性信息素对照相比存在显著差异;类似物M7在添加剂量为100 μg时,平均诱捕量为29.67头/诱捕器/15 d,显著高于性信息素对照;类似物M4具有潜在的抑制活性,随着其添加剂量的增加,平均诱捕量逐渐减少,当添加剂量为1 000 μg时,平均诱捕量仅有3.33头/诱捕器/15 d。 结论经过EAG试验和田间试验验证,类似物M1、M5和M7具有显著的增效活性,可以用作性信息素的增效剂,类似物M4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可以用作性信息素的抑制剂。研究结果可为使用性信息素类似物绿色防控陌夜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周厚发  杨学彪  许银莲  王永  赵刚  邱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32-10434
[目的]探讨诱捕器对烤烟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方法]调查并分析了斜纹夜蛾性诱剂、化学药剂和空白对照处理对烤烟斜纹夜蛾的防控效果。[结果]斜纹夜蛾性诱剂诱捕蛾量呈明显的高峰期和峰次。性诱剂防控区比空白对照区的虫口密度平均减退70.5%;比常规药剂控制区的虫口密度平均减退7.1%,降低成本35.6%。[结论]斜纹夜蛾性诱剂对烤烟斜纹夜蛾有较强的诱测和防控作用,可作为监测和防控斜纹夜蛾的有效措施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